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资源简介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时间 12 月
课题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科核心内容: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科思想方法: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 1mg、1g、1kg、1t 的大小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经历多次动手实验,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学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多种方法测量固体、液体密度。 3、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目的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主设计实验,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科学思维得到提升。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获得感。同时注重联系历史及科技创新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质量概念的建立,天平的使用。 2、通过实验,利用物理量之比建立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3、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用天平和量筒以及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和固体的密度。 4、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研学 一、课前复习,尝试填写以下物体的质量单位: 一瓶洗手液的质量约 500( );一张 A4 纸的质量约 4( );一枚回形针的质量约 1(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 50( );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 5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5( )=( )kg; 一张邮票的质量约 50( );一大桶洗衣液的质量约 3( )=( )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 150( );一颗药片的质量约 0.1( ); 二、课前复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 和 ; 放:把天平放到 把游码移动到标尺 ; 调:调节天平横梁 端的 使横梁平衡,左偏 右偏 ;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收:称量完毕,清点 ,并装盒,游码归零。三、质量的测量 分组实验一:正确测量出玩具方块的质量为 四、密度 分组实验二:你能利用刻度尺和天平帮他求出这个玩具方块的密度吗?
探究研学 各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五、密度的测量 分组实验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以画图的形式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 实验表格:
小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液体的体 积 V/cm3 1 小石块与液体 的总体积 V/cm3 2 小石块的体积V石 /cm3 小石块的密度 ρ/g/cm3
分组实验四: 测量糖水的密度,以图画的形式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 实验表格:
烧杯和液体的 总质量 m1/g 倒出液体的体 积 V/cm3 烧杯及剩余液 体质量 m2/g 倒出液体的质 量 m3/g 液体的密度ρ /g/cm3
(
积木的块数
物块的质量
m
/g
物块的体积
V
/cm
3
物块的密度
ρ
/g/cm
3
)
探究研学 六、创新实验: 利用电子秤、透明塑料杯、水、马克笔、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自制量筒:计算 10g 水的体积是 cm3; 每多装 10g 的水,在量筒便利贴处做好标记。实验过程:将自制量筒放在电子秤上,点击去皮; 向自制量筒中倒入待测液体至标记处,直接读出待测液体的体积;读出电子秤的质量即为待测液体的质量; 运用ρ=m/v 计算出密度。实验表格:
当堂训练 探究拓展实验: 鉴定老师的手镯是否是纯金的?测量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体积较大物体的密度,课下用这种方法探究体积大于量筒的物体的密度。(可考虑溢水法、补水法)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小组讨论,实验过程: 1、用天平或电子秤称量出待测物体的质量 2、用溢水法或补水法测量待测物体的体积 或 3、利用ρ=m/v 求密度
(
倒入液体质量
m/g
倒入液体体积
V/cm
3
计算密度
ρ/g/cm
3
)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用排水法测量一个体积较大的物体的密度?(手镯、芒果等) 2、制作风的形成演示器。(走马灯)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 第六章 复习课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知道 质量的含义,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教 材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仔细观察天平的构造、知道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让学 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 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它在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学习压强和浮力等知 识作铺垫。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 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 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实验“测量物质的 密度”,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 体积,最后通过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密度作为物质的重要性质,有着许多重要的应 用。在最后一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理念。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学会用密度知识去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习者分析
由于本节课是质量与密度的复习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质量、密度、测量的相关 知识,但是学生容易产生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并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章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设计课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导入本节知识,以家庭环境为授课背景,使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内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既巩固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获得 感,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
1、学科核心内容: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科思想方法: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1mg、1g、1kg、1t的大小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经历多次动手实验,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学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多种方法测量固体、液体密度。
3、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目的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主设计实验,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科学思维得到提升。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获得感。同时注重联系历史及科技创新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质量概念的建立,天平的使用。
2、通过实验,利用物理量之比建立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3、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用天平和量筒以及生活中的物品创新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和固体的密度。
4、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资源及技术应用
希沃白板、NB物理实验室、天平、量筒、电子秤、自制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模式或流程
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实践式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课复习质量、单位及换算、会估测)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生活应用:给学 小 组 对 抗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 通过活动了 学生虽然从小学
生创建一个学习 加 深 对 生 学习活动,收集生活中有 解学生对于 就接触质量及质
环境,在熟悉的 活 中 物 体 质量信息的数据,增加对 质量含义以 量的单位,但是
家庭环境运用所 质 量 的 印 吨、千克、克、毫克的感 及质量单位 与生活中的质量
学解决问题。 象 , 具 象 性认识,通过习题复习质 的认识情况 联系困难,加强
化 了 解 各 量单位及换算。 。 物理与生活的联
质 量 单 位 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复使用及测量质量)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生活应用、动手 同学们请问他 学生观看操作找出问题, 课堂观察, 培养学生仔细观
实践 :通过自制 能正确地测量 复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天 察的能力, 发现
天平的情境回顾 出玩具方块的 平的使用方 问题, 能熟练使
天平的正确使用 质量吗? 法。 用天平。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实验复习密度及密度的特性)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动手实践: 用刻 同学们请将 延续上一环节,各小组分 课堂观察学 通过实验表格学
度尺和天平测玩 各小组的不 别测出了个数不同的同种 生操作过程 生得出同种物质
具方块密度 同个数的玩 物块的质量,再用刻度尺 , 给出指导 的密度相等的答
具块的密度 测出正方体的边长,计算 。 引导学生 案, 物质的密度
计算出来。 出体积,即可算出物块的 复习密度的 与质量、体积无
密度。 特性。 关。
第四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常规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利用生活中 最近我儿子正在收集一套矿 学生小组讨论设 鼓励学生开拓思 培养学生的
的场景, 让 石,但是他发现一些矿石的 计测量小石块及 路设计实验; 利 团队合作意
学生知道物 外观很接近,他无法分辨出 糖水密度的实验 用图示的方法引 识, 发挥学
理的学习与 这些矿石的种类,同学们能 方案。 导学生自己分析 生的创造性
生活息息相 不能帮他想想办法测出这些 老师先不做干扰 实验的误差, 选 , 引导学生
关, 了解学 小石块的密度,然后让他去 , 让学生设计出 择最优方案; 观 分析实验误
习物理的用 查阅资料,区分矿石。 自己的方案, 通 察学生的实验操 差培养学生
途。 同学们再来到我家餐厅看一 过图画展示的方 作过程, 指出问 严谨的科学
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儿 式,分析各种方 题。 态度, 实际
子想要偷偷地喝一些甜水, 案的实验误差, 操作过程中
在其中的一杯中加了糖,但 从而选择最优方 锻炼学生动
是被加糖的水他找不到了, 案进行实验。 手能力。
你们能帮帮他吗? 练习题测量酱油
密度。
第五环节:(创新实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趣味实验, 同学们刚才你们顺利地 学生运用手中的仪器制作简 利用生活中 鼓励学生利
生活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找出了糖 易量筒,先将塑料杯放置在 的物品进行 用生活中的
同学们家中 水,但是我们在家中没 电子秤上点击去皮,然后将 实验, 引导 器材制作实
都没有天平 有找到实验室中使用的 水滴入塑料杯内,纸质电子 学生创新实 验教具进行
和量筒, 自 天平和量筒,我只找到 秤显示加入了10g的水, 通 验, 用NB 物 实验。培养
制量筒, 再 了一台电子秤,和几个 过V=m/ρ计算可知,此时塑 理实验室演 学生创新精
直接用电子 塑料小桶,电子秤可以 料杯内水的体积为10ml,在 示, 学生自 神。
秤测量液体 称量出质量,想要测量 便签纸上用马克笔做标记, 己重复操作
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我们还需要 依次再加入几次10g的水, , 体会创新
一个测量体积的仪器, 自制量筒就做好了。 实验的过程
自制一个简易量筒,同 将自制量筒放置在电子秤上 , 尝试用自
学们有没有办法呢? ,点击去皮件,将待测液体 己的创新实
同学们尝试一下直接用 倒入自制量筒中10ml或20ml 验解决生活
自制的量筒和电子秤测 的整刻度线处,读出电子秤 中的难题,
量液体的密度。 上的质量,利用公式直接计 体会成功的
算液体的密度。 喜悦。
第六环节:(当堂训练,探究特殊法测量密度)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生活应用:同学们现 老师有一个手镯,我 学生回答测量密 鼓励学生开拓思 培养学生创新精
在我的家中就还有老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被 度可以鉴别物质 维,创新实验。 神,鼓励学生自
师的房间你们没有参 骗是不是纯金的,同 。 利用课余时间进 主探究。让学生
观,下面老师带你们 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思考特殊法测密 行实验探究,激 知道解决问题的
转一转,再帮老师解 ?设计实验,特殊法 度实验方案。 发学习兴趣。 方法是多种多样
决一个小难题吧。 测密度。 的。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情境 问题 活动 评价 素养培育
利用板书绘制本 复习本章节 学生按照思维导 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
章节的思维导图 知识点。 图复习巩固。 方法, 自己会制作思 习能力。
, 学生回顾所学 维导图,复习巩固。
知识。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设计
1、用排水法或补水法测量一个体积较大的物体的密度。
2、制作风的形成演示器。
简单介绍原理,知道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气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由于密度ρ
=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化后,密度也会变化。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推动了纸风车。
十、老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中可不能像空气一样,稍微有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飘得很高,期望同学们能够胜不骄、败不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刻苦钻研,带着老师从清华校园给胜利的你们带来的期望,考入理想的学校。看一看获胜的小组,组长下课来领取奖品。
十一、教学反思与改进
以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用途,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进行自主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