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2.3建构原子的模型(2)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结构;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3、了解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电性; 4、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5、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 ,但电性 ,因此原子 电性。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又叫,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3、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 排布,并遵循一定的 规律在 运动;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般规律:第一层最多排 个,第2层最多排 个;化学反应与 有重要关系。知识点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 查到;也可以从物理或化学用表中查找;一般计算中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 ;3、构成原子核的 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要集中在 上;4、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核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相对原子质量二、例题讲解例题1、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 )A.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 氢原子中必然有一个电子C.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例题2、某原子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例题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例题4、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2,8,18,32,32,18,8 B.2,8,18,32,50,8C.2,8,18,32,18,8 D.2,8,18,32,50,18,8例题5、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D 14 16 14 不带电(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________。(3)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三、课后练习: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电子 C. 中子、电子 D. 质子、中子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g3、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 8个质子和6个中子 B. 6个质子和8个中子 C. 8个质子和6个电子 D. 6个质子和8个电子(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4、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该原子的化学性质跟硫原子相似C.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核中含有6个c5、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6、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7、2011年3月,受强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C. 核电荷数为131 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8、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m-x+2 B. m+x-2 C. m-x-2 D. m+x+29、科学家在古城考古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子数为6 B. 质子数为6 C. 电子数为6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10、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了原子的内部,而且更进一步地驱使人类积极探索原子核的内部构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⑤⑥ D. ①②③④11、如图所示代表三种原子的原子核,请回答下列问题: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有________个质子,所以它们属于同类原子,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建立模型一般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不断接近事物本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阶段。如图B2-3-3是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表示碳原子核内有6个 和6个中子;核外有6个 ,且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 13、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 (3)呈电中性的粒子有 。 (4)带正电的粒子有 。 (5)带负电的粒子有 。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一种粒子是 。 (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8)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14、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通过下表,不仅可以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1) ;(2) 。15、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填“正”或“负”)电。(2)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金属箔中金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1、正 原子核 负 电子 相等 相反 不显2、等于 等于 3、分层 运动 原子核外4、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点2、1、碳原子 2、元素周期表 3、近似值 很小 原子核4、二、例题讲解:例题1、B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普通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B符合题意。例题2、C解析: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2.657×10-26 Kg除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写出),“g”是质量单位,故A不正确,C选项正确。例题3、C解析:A.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正确;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正确;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即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电子质量很小;不正确;D. 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正确。故C符合题意。例题4、A解析:A.核外电子数=2+8+18+32+32+18+8=118,与核电荷数相等,且符合最外层不超过8、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的规律,故A正确;B.核外电子数=2+8+18+32+50+8=118,与核电荷数相等,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但其次外层电子数为50,不符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的规律,故B错误;C.核外电子数=2+8+18+32+18+8=86,与核电荷数不等,不是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故C错误;D.核外电子数=2+8+18+32+50+18+8=136,与核电荷数不等,不是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故D错误。故A符合题意。例题5、(1)AD (2)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D解析:(1)A和D中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2)C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6,所以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3)D中中子数大于C,质子数相同,所以D质量较大。三、课后练习:1、D 2、B 3、B 4、D 5、A 6、B 7、B 8、C9、A 10、A 11、1个 不同 12、质子 电子 很小13、(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 (3)分子、原子、中子 (4)质子、原子核(5)电子 (6)原子核 (7)质子和电子 (8)分子14、(1)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2)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15、(1)正(2)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9张PPT)(浙教版)七年级下2.3 建构原子模型物质的微观世界第二章“第2课时”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了解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电性;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科学思维:利用模型理解原子的构成;利用资料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提升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实践:图表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态度责任: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验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新知导入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式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其实原子也不是最小的结构单位,原子核内部结构也是复杂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3)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夸克构成的。探究新知2、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夸克-----夸克视频:原子的结构探究新知3、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1)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2)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探究新知4、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又叫核电荷数, 可见原子的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探索活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明地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1)如图 2.3-5所示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成几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有几个电子?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为1个电子。探索活动2)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2.3-6 所示,通过观察比较:钠原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处?钠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不同?相同之处:①都有3个电子层;②第1层都是2个电子,第2层都是8个电子;不同之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探索活动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说一说你发现了怎样的排布规律?(1)第一行中有1个电子层;第二行有2个电子层;第三行有3个电子层;(2)每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依次增加;(3)除了第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其余各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4)每一行的最外一种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稀有气体是比较稳定的气体,从而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时,原子结构相对稳定。推测:化学变化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起重要作用。探究新知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外电子经常充当重要的角色。探究新知三、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质量很小:每个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但原子的质量都很小;如,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1个氧-16原子的质量为2.66×10-26 kg,1个钠-23原子的质量为3.819× 10-26 kg。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太小,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探究新知3、相对原子质量确定:(1)方法:将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则每一份的质量为1.66×10-27 kg。其他原子的质量与 碳原子质量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视频:相对原子质量思考讨论阅读下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启发?发现:(1)原子质量很小,电子质量更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其相对质量也相近,几乎都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探究新知(2)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①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②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等。(一般不需要背诵)(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后续将学习)一些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活动:本册教材附录中有元素周期表,请查阅核电荷数1~18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填在表2.3-3中。(保留整数)147911121416192023242728313235.540探究新知(3)相对原子质量的诠释: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②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③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④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⑤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探究新知科学阅读课堂练习1、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 )A.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 氢原子中必然有一个电子C.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正电荷D.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B课堂练习2、某原子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C课堂练习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C课堂练习4、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2,8,18,32,32,18,8B.2,8,18,32,50,8C.2,8,18,32,18,8D.2,8,18,32,50,18,8A课堂练习5、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________。(3)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AD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D课堂总结2.3 建构原子模型(2)……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排布:分层、有运动规律相对质量,单位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或相对原子质量表分层作业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3、预习“离子”相关内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9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科学§2.3建构原子模型(2)教学设计课题 2.3 建构原子模型(2)……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教材分析 本课时系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的第2课时,主要介绍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是学生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与解决科学计算的基础。教材采用卢瑟福原子结构为基础,揭开原子内部秘密,同时剖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本课时也为后续学习离子及用模型来认识抽象、复杂的科学现象的提供思路和基础。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了解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电性;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科学思维:利用模型理解原子的构成;利用资料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提升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实践:图表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根据分析获得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态度责任: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验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重点 原子的构成难点 原子结构中各微粒的量的关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式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其实原子也不是最小的结构单位,原子核内部结构也是复杂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核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的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3)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构成: 视频:原子的构成3、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 (2)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4、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又叫核电荷数, 可见原子的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探索活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明地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情况。 1)如图 2.3-5所示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成几个电子层排布?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2)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2.3-6 所示,通过观察比较:钠原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处?钠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不同? 参考:相同之处: ①都有3个电子层; ②第1层都是2个电子,第2层都是8个电子; 不同之处: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说一说你发现了怎样的排布规律?参考:(1)第一行中有1个电子层;第二行有2个电子层;第三行有3个电子层; (2)每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依次增加; (3)除了第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其余各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4)每一行的最外一种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稀有气体是比较稳定的气体,从而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时,原子结构相对稳定。 推测:化学变化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起重要作用。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并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在原子核外运动。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外电子经常充当重要的角色。三、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质量很小: 每个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但原子的质量都很小;如,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1个氧-16原子的质量为2.66×10-26 kg,1个钠-23原子的质量为3.819× 10-26 kg。 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太小,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确定: (1)方法: 将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则每一份的质量为1.66×10-27 kg。其他原子的质量与1/12碳原子质量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视频:相对原子质量思考讨论: 阅读下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 (1)原子质量很小,电子质量更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其相对质量也相近,几乎都为1;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 ①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②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等。(一般不需要背诵) 活动:本册教材附录中有元素周期表,请查阅核电荷数1~18的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填在表2.3-3中。(保留整数)(3)相对原子质量的诠释: 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②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③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④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⑤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科学阅读: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 前面1课时中已了解是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原子的结构并进一步学习原子核结构,通过表中原子中微粒的数量,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原子不显电性的分析是基于微粒的带电情况,通过数学方法获得,并理解其中的原因既容易突破难点也突出了重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了解,最好是让学生在读图并比较过程中自己发现有用的信息,了解简单的电子排布规律,降低了难度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眯以讲解为主,配合图文,让学生知道方法与查阅途径比较、归纳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般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注:元素周期表,这里只要求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后续将专门学习课堂练习 1、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面的推论正确的是( B )A.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 B. 氢原子中必然有一个电子C.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2、某原子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C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4、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 )A.2,8,18,32,32,18,8 B.2,8,18,32,50,8 C.2,8,18,32,18,8 D.2,8,18,32,50,18,85、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带电性A141414不带电B263024带 2 个单位正电荷C141416D141614不带电(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________。 (3)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参考:(1)AD (2)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D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3 建构原子模型(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3 建构原子模型(2)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2.3 建构原子的模型(2)学案.doc 原子的结构.mp4 相对原子质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