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2讲 了解生物圈
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6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2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考点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分类: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举例
非生物因素 光 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
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水 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空气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洞穴
生态因素 举例
生物因素 ①_____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②_____ 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生物因素 ③_____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
同生活,互惠互利
寄生 病毒生活在人体活细胞内
合作 蚂蚁、蜜蜂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捕食
竞争
共生
2.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详见P6“重
点实验攻关” )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④______生物,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2)生物能适应环境,如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3)生物影响环境,如森林能净化空气。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如荒漠中的植物根往往扎得很
深,同时能够防风固沙。
影响
考点
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
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
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识图要点】
组成 成分 功能
生物部分 ①________ 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
生物利用。如大部分绿色植物
②________ 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如大多数动物
③________ 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
用。如细菌、真菌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 成分 功能
非生物部 分 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生态系统的判断:既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要有非生物
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属于消
费者;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
者;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蟑螂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考点
3
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①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
成的链状结构。
(2)正确书写食物链
.书写方法: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最高级消费者。
例如:草 鼠 蛇 鹰。
.任何一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②________,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链的箭头总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食物链中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
吃与被吃
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2.食物网
(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
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
就越复杂。
食物链中的生物只有捕食关系,而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固定
在一条食物链上,因此,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食物网中食物链数量的计算
.找到起点(生产者)和终点(最高级消费者),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
者视为一条食物链。
.计算从生产者到最高级消费者的路线,有几条路线就有几条食物链。
3.有毒物质的积累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
累,其含量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如在“草 鼠 蛇 鹰”这
条食物链中,⑤____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

考点
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流动的。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③__________的,物质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④________。
食物链
食物网
逐级递减
太阳能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
⑤_____________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坏。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
⑥____。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
些。
有一定限度

考点
5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①________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常见的生态系统
类型 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
空气,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 植株矮小、动植物种类较少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的作用
非常大
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大气圈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
②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生态系统
实验
1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
到。)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将生长状况相近的10只鼠妇平均分为两组,分
别放入铁盘两侧中央。
2.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
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内形成
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观察记录:静置2分钟,待鼠妇安静下来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
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这10次数据的平均值。
4.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得出结论】
环境 明亮处 阴暗处
现象 鼠妇数量少 鼠妇数量多
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①______的环境中 阴暗
【表达和交流】1.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10只鼠妇,而不是2只的目的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除了③______条件不同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
件应相同且适宜。
3.计算全班同学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的目的是④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光照
减小实验误差
新情境实验
例1 如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
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湿度不同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都应保持

例2 近年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探究镉的危害,某
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吗?
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 ,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
四组,雌雄各一半,并编号为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
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 溶液量 死亡数
A 0 0
B 2
C 3
D 6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
(2)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32只小鼠灌胃前后生活环境需要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每组各用8只而不用1只老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镉浓度
作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命题点
1
生态因素的判断
1.[中华文化·典籍著作](2023连云港)《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
出,王瓜生,苦菜秀。”描写的是立夏节气。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
生物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分

命题点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2024滨州)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
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命题点
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判断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B.公园中的一片草地
C.一块农田里的所有小麦 D.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
4.(2024湖南)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命题点
4
食物链及食物网
5.(2022安徽)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中,
通过捕食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4乐山)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关于该食物网叙述
正确的是( )
A.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B.戊体内积累毒素最多
C.戊与丁只有捕食关系 D.总共包含4条食物链

命题点
5
生态系统的类型判断
7.(2024湖南)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8.(2023石家庄)生态系统的自我(自动)调节能力与其自身结构的复杂
程度有关。下列四种生态系统自我(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命题点
6
生态系统的综合
9. [模型制作](2024新疆)某同学制作了生态瓶,
瓶内放置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生态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瓶中的食物链为:阳光 水草 鱼
B.水草为生产者,鱼为消费者
C.水中的细菌可以分解鱼的粪便
D.水是影响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10.(2023安徽)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
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
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
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11.(2024河北)发展生态农业,助
力乡村振兴。某地积极开发低洼盐碱
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如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
(1)低洼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不仅长势良好,而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度,
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它既能适应环境,也能______环境。
(2)台田上的小麦和紫花苜蓿,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
它们固定的太阳光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之间传递。
影响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3)池塘中,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
为食,生活在水体上层;鳙鱼主要以
浮游动物为食,生活在水体上层或中
上层。鲢鱼和鳙鱼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养殖时发现,鲢鱼和鳙鱼的
竞争
自动调节能力
配比为时,池塘生态系统保持平衡;鲢鱼和鳙鱼的配比为 时,水
质受污染程度较高,池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
_______有一定限度。
(4)此模式使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
实现了对该生态系统______和能量的
充分利用。加工厂对农副产品进行深
加工,满足了______的生活需求,提
升了低洼盐碱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
益。
物质
人类(共15张PPT)
第1讲 认识生物
单元网络建构
2022年版课标大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
生态系统
考点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共同特征 举例
生物的生活需要 ①_______ 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生物能进行②______ 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③______ 人体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能对④__________ 作出反应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含羞草受到触碰时,
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营养
呼吸
废物
外界刺激
生物的共同特征 举例
生物能生长和⑤______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鳄鱼产卵繁殖下一代
生物都有⑥__________ ___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繁殖
遗传和变异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命现象是生物在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只有生物才具有生命现象,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
考点
2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辅助工具观察被
研究对象。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
进行真实客观地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
要积极思考,必要时与别人交流讨论。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①______和调查②______,并制订合理
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
目的
对象
(1)普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或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采用普查
法,如人口普查。
(2)抽查法:当选取的区域较大,无法一一调查时,应从整体中选取部
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即进行抽样调查。
3.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
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1)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__ 制订计划 实施计
划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作出假设
得出结论
(2)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实验原则,常见的实验原则有:
.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实验要求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实验变量)。
.重复实验原则: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减小实验误差,用多个个体进行
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⑤______值。
平均
除上述科学方法外,还包括比较法和推测法。
(1)比较法: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
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
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推测法: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
定的看法。科学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作为基础。
命题点
1
生物特征的判断
1.(2024湖南)窗台上的小绿植渐渐向窗外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主要体
现了生物( )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进行呼吸
C.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2024宿迁)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了乡村田野的
优美景色。水稻、青蛙等都是生物,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
征。下列描述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有系统 B.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都能运动 D.生物都能适应任何环境


命题点
2
生物及生命现象的判断
3.(2022河南)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下列选项不属于生物的
是( )
A.向日葵 B.扬子鳄 C.机器人 D.乳酸菌
4.(2024河南)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今日黄河,岸高林密,
鱼跃鸟鸣,岁岁安澜。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鲤鱼戏水 B.波光粼粼 C.层峦叠嶂 D.云蒸霞蔚


5.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
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命题点
3
科学探究方法的判断
6.(2023安徽)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
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文献法 D.实验法
7.(2023东营)东营市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为及时掌握东方白鹳
的动态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东方白鹳的个体数量和雌雄比例进行了统计,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8.(2022河南)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
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
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
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
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
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
睡眠时间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
据取平均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3)据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
时间逐渐______,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
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5) [开放性设问]本实验对你
有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