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第七节 走进法治天地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第七节 走进法治天地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专题二 
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
第七节
走进法治天地 理解特殊保护
道德与法治
中考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梳理
考点1:认识法律
『基本观点』
1.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
3.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核心知识』
1.认识法律。
2.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3.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国法律与道德有何区别和联系。
『增分提示 』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只要不犯法,法律就与我无关”的说法是错误的。
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行政法规,不是全国人大(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真题检测1 』
1.(2024·德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3年10月24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法的制定和实施( )
①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标志着我国建成完备的法治体系 
③使所有公民和社会组织有了根本的活动准则 ④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2023·十堰市)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B.刘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C.学校处分违反校纪的学生
D.某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B
3.(2022·广东省)2022年5月,某社区开展以“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在宣传栏前,家长们议论纷纷。以下观点你赞同的是( )
A.这为老师管教孩子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B.教训不听话的孩子还得靠我的“家法”
C.这部法律彻底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D.这部法律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导
D
考点 2 特殊保护
『基本观点』
1.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特殊关爱和保护。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也要加强自我保护。
3.青少年要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核心知识』
1.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颁布法律:①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②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2)设立“六道防线”: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内容,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3.青少年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4.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拓展)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警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遵守社会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4)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增分提示 』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但不能说“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2.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也离不开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不能说“只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成长”。
3.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符合法治平等原则中的“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并不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真题检测2 』
1. (2024·广东省)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2024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法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A.法治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B.国家科学立法依法立法
C.法律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D.政府持续强化司法保护
A
『真题检测2 』
2.(2024·福建省)下图中的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旨是( )
A.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B.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C.推动课后服务规范化发展 D.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B
3.(2021·广东省)面对下图所示的“难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了回应。这说明 ( )
   
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③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了更全面的规范 ④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期间不享有通信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关键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2024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该法明确粮食加工经营者不得掺假使假,以次充好,应对其加工的粮食质量安全负责,接受监督。由此可见,法律(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能够根治社会上的粮食安全问题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只对粮食加工经营者具有约束力
C
『关键能力训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制定的一部法律,这部法律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该法的制定( )
A.为制裁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B.保障了我国未成年人的一切权利
C.表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C
『关键能力训练』
3.唐某等三人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情节严重,被人民法院依法判令承担生态修复费用,并责令其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同时承担相应刑事责任。此案件说明( )
①法律保护生态文明 ②行政违法行为都要受行政制裁 ③法律禁止捕捞行为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关键能力训练』
4.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道德约束比法律重要 ③未成年人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④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关键能力训练』
5.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材料体现出( )
①我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多方协同能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③国家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关键能力训练』
6.下面资料体现了( )
A.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B.国务院总理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
C.国家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D.厉行法治有利于扩大政府的权力
C
『关键能力训练』
7.某市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它主要负责统筹未成年人审判指导、案件审判管理和协调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审判等工作。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
C
『关键能力训练』
8.下列说法能体现右图漫画寓意的有( )
①学会换位思考 
②珍视和守护生命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提高驾驶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晨,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饭后妈妈叮嘱我带好学习用品。爸爸送我去上学,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很多时间陪我,但在上学途中他会和我谈学习或帮我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爸爸妈妈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
(1)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这种保护有何作用?
①家庭保护。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能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结合未成年人自身特点,请谈谈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2024·宁夏回族自治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下面是某地希望中学九年级(1)班的学法记录。
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只强调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忽视了法律的保护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法律就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约束。”请运用法律作用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等等。
(2)请你为希望中学设计两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活动形式。
『热点再现』
预防学生欺凌 共创和谐校园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共创和谐校园”。
202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通知明确,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要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欺凌的知识和做法。
社会热点链接
『知识链接』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六道保护防线。
◆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预防校园欺凌,加强自我保护,维护合法权益。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新题训练』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学校结合“预防学生欺凌,共创和谐校园”的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材料一·以案说法】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1)结合材料和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张某某、李某、马某某被追诉的原因。
①他们的行为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他们的行为触犯刑法,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材料二·明理导行】调查显示,初中阶段校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普遍存在如下行为倾向。
(2)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请你为学校“预防学生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拟写教育要点。
①加强纪律、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②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③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⑤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结合调查结果,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角度拟出教育要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