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专题二 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第十三节追求自由平等 维护公平正义道德与法治中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梳理考点1:自由平等『基本观点』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无法治不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3.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4.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核心知识』1.认识自由。(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3)自由是相对的: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核心知识』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核心知识』3.怎样珍视自由?(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4.平等的含义与意义。(1)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2)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核心知识』5.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平等适用法律: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核心知识』6.怎样践行平等?(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增分提示 』1.自由不仅受到法律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道德和纪律等行为规范的制约。不能认为“只要是不违法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2.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但“平等就是没有差别”的说法是错误的。3.在法律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给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弱势人群的特殊关注和优待,不会违背平等;“平等就是一碗水端平,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一样对待”的说法是错误的。『真题检测1 』1.(2024·福建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下图中的三个词条。这三个词条共同指向的大单元主题是( )A.弘扬传统美德B.维护国家制度C.勇担社会责任D.崇尚法治精神D2.(2024·临沂市)张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名男士旁若无人不停地大声接打电话,张女士几次提醒,但该男子却置之不理,声称打电话是自己的自由,别人管不着……这名男士的言行( )①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②是正确的,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③是错误的,他在行使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④是错误的,他有打电话的自由,但要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考点 2 公平正义『基本观点』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共同责任。『核心知识』1.认识公平。(1)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3)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2.公平的重要性。(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①公平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公平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①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4.认识正义行为。(1)含义: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2)要求: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5.正义的重要性。(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6.怎样守护正义?(1)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司法维护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分提示 』1.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实现绝对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2.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3.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最重要的防线”。『真题检测2 』1.(2024·广东省)对下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B『真题检测2 』2.(2024·河南省)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新员工;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和窗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有利于( )A.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 B.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C.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D.保障人们各方面权益B3.(2022·广东省)请你概括右下图新闻报道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B.关心关爱弱势群体C.高举扫黑除恶利剑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D『关键能力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能体现平等的有( )①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②看到他人身处险境时主动拨打报警电话 ③圆桌会议在席位上不分尊卑主次 ④消除影响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关键能力训练』2.这是某图书馆专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走道上铺设着一圈盲道,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盲杖……该图书馆的这些举措( )①体现了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②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③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④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关键能力训练』3.对右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B.法律只调整执法者的行为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警察拥有超越法律的权限C『关键能力训练』4.某业主因为对小区物业管理有意见,发表了一些负面评价。小区物业公司将其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业主为维护自身权益所作的负面评价未超出必要限度,不构成对物业公司的名誉侵权。这一判决说明( )A.自由是不受限制的 B.法律保护弱势群体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关键能力训练』5.习近平深刻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告诉我们( )A.法治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绝对平等 B.执法机关应该维护公民的所有利益C.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D.维护良好形象是司法机关的基本职权C『关键能力训练』6.“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应该( )A.公正司法 B.依法制裁违法犯罪分子C.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D.奋不顾身地见义勇为C『关键能力训练』7.以下两名同学讨论的共同话题是( )A.坚守公平 B.爱岗敬业 C.服务社会 D.珍视自由A『关键能力训练』8.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制度保障公平 B.体现了特殊群体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C.反映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有助于人们用法治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B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材料二:品味下图漫画《如此遛狗》。(1)材料一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原则?你如何理解这一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请你运用“自由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中遛狗者的行为。①漫画中遛狗者的行为是错误的,是违法行为。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漫画中遛狗者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④我们要珍视自由,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漫画中男子应做到文明养犬,尊重他人权利,遵守养犬规定,遛狗拴绳。『热点再现』维护公平正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热词。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发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2021—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检察机关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热词。社会热点链接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新题训练』(2024·湖北省)2024年春节档某电影,聚焦“正当防卫”这一法条,电影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讲述了基层青年检察官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以上电影台词引起了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及广大观众的共鸣,人们纷纷展开讨论。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1)假如你是一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请谈谈你对以上台词的理解。①“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这意味着依法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制裁,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作用。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这表达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③“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每一个案件背后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命运、家庭和未来,司法机关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公正,给当事人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席。请列举两个例子,说明在生活中你会怎样维护公平正义。①例子一: 在社区中,如果发现物业对于某些居民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导致服务不公平,我会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和信息,向物业管理层反映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②例子二: 在学校里,假如有同学因为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会主动站出来,向老师和学校管理部门反映真实情况,提供客观的评价和建议,促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