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节 守望精神家园 尊重多样文化 课件(共6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节 守望精神家园 尊重多样文化 课件(共64张PPT)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专题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道德与法治
第十四节
守望精神家园 尊重多样文化
道德与法治
中考考情分析
必备知识梳理
考点1:中华文化
『基本观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核心知识』
1.了解中华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增强文化自信。
(1)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2)意义:①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做法: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增分提示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对待我国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不只是汉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文化自信,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排斥其他国家的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真题检测1 』
1.(2024·广东省)中国国家版本馆对由古及今的甲骨陶符、青铜铭文、古籍善本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典籍版本进行保藏,以版本为视角对中华文明进行解读、阐释和展示。建设国家版本馆的意义在于( )
①呈现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全部内容 ④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2024·安徽省)中国花灯历史悠久。为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许多大型灯会从现实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了太空主题花灯、建筑主题花灯、动漫主题花灯等,让传统灯会焕发出现代活力。这些尝试( )
①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②表明了传统花灯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发展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2022·广东省)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云展播”,结合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展示和传播手段,让馆藏文物“活”了起来,为文化遗产走近大众、走向国际提供了重要助力。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能够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④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考点 2 传统美德
『基本观点』
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中华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核心知识』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与内涵。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涵。(见下表)
传统美德 具体表现
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等
奋进品格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和乐风范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等
高尚情操 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等
伦理规范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
处世准则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等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3.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要求: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2)青少年的具体做法:①学习英雄人物事迹,继承中华传统美德;②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美德;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分提示 』
1.中华传统美德不能等同于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传统道德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中华传统美德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但美德没有国界,不能认为美德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真题检测2 』
1.(2024·广安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诗句表明文天祥具有( )
A.对爱的信任和坚守情感
B.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悲悯情怀
C.为国尽忠的自豪感、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D.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先苍生而后己的博大情怀
C
2.(2024·成都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大中国青年有不同的青春誓言和主旋律:
这些青春誓言和主旋律反映的共同精神品质有( )
①报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②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③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④奉献自我的使命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考点3:民族精神
『基本观点』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核心知识』
1.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原因 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②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要求 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3.怎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增分提示 』
1.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注意区分二者。
2.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不能认为“民族精神一成不变”或“前一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已经过时了”。
3.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做起。不能认为只有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才需要民族精神。
『真题检测3 』
1.(2024·湖北省)以下是各班根据学校要求设计的黑板报标题。由此推断该校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B.不断与时俱进,共筑生命家园
C.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品质 D.关注民生问题,共享发展成果
A
  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关注自己的特点,记录内心活动和情绪表现,“画”出独特的我。
旁观者清,我主动倾听别人的意见,结合具体情况,“画”出全面的我。
2.(2024·成都市)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第六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这些规定要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 )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目的 ③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④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考点 4 中国价值
『基本观点』
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核心知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3.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3)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等。
『增分提示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但不是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能说成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真题检测2 』
1.(2024·烟台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述语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对应正确的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自由、诚信、和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诚信、敬业、爱国、友善
D
『真题检测2 』
2.(2024·连云港市)“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这一规定( )
①引领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风尚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助于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升为法律 ④体现出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考点5:文明交流
『基本观点』
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2.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核心知识』
1.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如何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原因 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②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要求 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3.为什么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世界文明为什么要交流互鉴?)
(1)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积极影响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加积极
消极影响 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增加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正确对待 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有一些学习压力,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原因 ①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②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要求 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4.如何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文明成果?
(1)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2)要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3)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4)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增分提示 』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存在哪一个国家的文化最为优秀。
2.我们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并不是一切外来文化,所以要坚持兼收并蓄,而不是照抄照搬。
3.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因此,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主动积极进行文明交流。
『真题检测5 』
1.(2024·苏州市)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人文交往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一出剧目、一部电影、一本好书,常常就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收获情感共振和心灵互通。由此可见( )
A.文化多样性,共享多样文化     
B.世界多极化,各国相互制约
C.经济全球化,各国相互依赖     
D.同住地球村,消除文化差异
A
  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关注自己的特点,记录内心活动和情绪表现,“画”出独特的我。
旁观者清,我主动倾听别人的意见,结合具体情况,“画”出全面的我。
2.(2024·重庆市)成书于春秋时期的《道德经》,寥寥五千余字,其精神世界却浩瀚无穷。它全面论述了老子的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道德经》经典名句,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用以阐述治国理政、大国外交智慧。时至今日,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全球学术界都引发着广泛关注和共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 )
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和智慧,要坚定文化自信 ④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关键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中国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体现(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对待传统文化要全面继承   
D.中外文化差异日渐消除
A
『关键能力训练』
2.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尤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穿越时空,延续至今。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③独具特色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关键能力训练』
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某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朗诵比赛和文艺汇演。读千古美文与历史相许,诵诗歌经典与圣贤同行。该校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增强( )
A.制度自信  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  D.道路自信
C
『关键能力训练』
4.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右下图体现的是( )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C.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C
『关键能力训练』
5.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 )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④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关键能力训练』
6.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下列名言警句与其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谐  B.“仁者爱人”——友善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业  D.“言必信,行必果”——公正
B
『关键能力训练』
7.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下列语句中,属于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有(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③交流互鉴,消除差别 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关键能力训练』
8.2024年4月26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右下图是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桐妹儿”。作为一只有巴蜀特色的文化使者,这一形象设计( )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②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③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④兼收并蓄地融合了世界不同文明元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关键能力训练』
9.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元大都始建、距今已有750余年历史的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这有助于( )
A.让北京中轴线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
B.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独一无二和博大精深
C.保护优秀文化资源,让中华文脉永续传承
D.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C
10.(2023·广东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习近平高度重视博物馆(院)工作,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观展、研学,开启一场“博悟之旅”。
【感悟文化现象】
博物馆热 悄然兴起
当下,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打卡地”之一,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6 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 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博物馆热”的悄然兴起传递出什么信息?(4分)
①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②博物馆成为人们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平台。
【领悟文化力量】
古今博览 文脉赓续
◆1号展厅:推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示1 750件(套)历代绘画佳作高清打样稿,再现中国古代绘画2 000余年的发展历程。
◆2号展厅: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陈列中国共产党人饱含深情的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及实物170余件,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党史。
◆3号展厅:推出“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展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模型和航天服、火箭发动机等实物,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2)同学们在观展后纷纷感叹:“这次参观让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大家发出这个感叹的理由。(6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③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④观展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体悟文化担当】
展现行动 弘扬传播
近年来,各地各级博物馆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学习历史、展示自我、参与社会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小小讲解员”队伍,他们通过在博物馆的学习、生活,将文化根植于心,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3)如果你是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你将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6分)
①要认真学习中华文化,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储备,热爱中华文化。②要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解说工作。④要熟练掌握解说的各项技能和礼仪知识,提高讲解的水平和能力。⑤要自觉弘扬中华文化,做中华文化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11.(2024·天津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以法之名激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学法·融入日常】《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依据上述规定,学校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学习资料:
(1)透过这些豪言壮语,你有哪些感悟?(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感悟:他们具有爱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践行·法治护航】良法需要善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走深走实正在进行中……
(2)运用所学,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走深走实的路径补充完整。
①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③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热点再现』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时代呼唤英雄、造就英雄。英雄辈出,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社会热点链接
『知识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对社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新题训练』
材料一:2024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三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主席令指出,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新题训练』
材料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右图),一生为国圆梦飞天。他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中,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仅让中国拥有了抵御外敌的国防重器,也让国家拥有了运输卫星的巨擘天梯,更让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飞天梦想,同时也为中国载人航天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1)材料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哪些知识?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①国家主席行使授予荣誉权。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③我国公民享有荣誉权。④公民的权利义务相统一。
(2)结合材料,回答党和国家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有何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引导人们向优秀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③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④有利于激发科学家和全体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