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4.2.2消化和吸收 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4.2.2消化和吸收 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2消化和吸收 分层作业
1.“民以食为天”,关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不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B.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C.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D. 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2.如图所示消化系统局部结构中,①分泌的消化液是( )
A. 胃液
B. 胰液
C. 胆汁
D. 肠液
3.下列关于消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消化道中脂肪的消化开始于胃
B.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葡萄糖
C. 胃液和胰液与蛋白质的消化都有关系
D. 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与食物的消化无关
4.在人体下列各组器官中,既具有消化功能又具有吸收功能的一组是( )
A. 口腔、胃 B. 胃、大肠 C. 胃、小肠 D. 小肠、大肠
5.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加碘液后,②号试管变蓝色
C.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该实验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6.若把一个成年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如图示意一段小肠、皱襞及小肠绒毛结构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小肠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帮助营养物质的吸收
C.小肠绒毛壁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D.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显著增大了面积
7.下表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记录表,根据实验记录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 加入的物质 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糊+2毫升唾液 0℃ 碘液 变蓝
2号 淀粉糊+2毫升唾液 73℃ 碘液
3号 淀粉糊+2毫升唾液 37℃ 碘液 不变蓝
4号 淀粉糊+1毫升清水 37℃ 碘液
A.1、3号试管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B.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
C.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D.4号试管1毫升应改为2毫升
8.以下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
A.胰脏——分泌胆汁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肝脏——分泌消化酶 D.小肠——消化维生素
9.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
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D.胃只有消化功能
10.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胆汁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C. 大肠没有消化腺,但是能吸收一些水分和无机盐
D. 小肠能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11.(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2)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胆汁是由______分泌的;
(3)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__,其在小肠被消化后最终是以______形式被吸收的。
1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是 ______ ,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是 ______ ,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 ______ ,消化道中只是过道而没有什么吸收功能的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 .
13.图中的3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3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横坐标的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试据图回答: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哪一条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______
(2)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初始消化部位分别在哪里?______
(3)D代表的消化器官是什么?里面含有的消化液有哪些?______
(4)消化道中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是什么?胰腺分泌的胰液在什么部位进入消化道?______
14.观察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填标号)它分泌的    可以乳化脂肪。
(2)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部位是    。(填标号)
(3)   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填标号)
(4)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填标号)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组 馒头(整块)+2毫升清水 8分钟 碘液 变蓝
B组 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C组 馒头(整块)+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组 馒头(切碎)+X 8分钟 碘液 变蓝
(1)表中的“X”应该为   。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   。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哪两组编号?   。
(3)B组和C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   。
(4)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口腔条件,同时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设计的各组实验应在   ℃的水浴中进行。
【答案】
1.A
2.C
3.C
4.C
5.D
6.A
7.CD
8.B
9. D
10.B
11.(1)消化道;消化腺
(2)小肠;肝脏
(3)口腔;葡萄糖
12.口腔;胃;小肠;口腔;咽;食道;肝脏
13.(1)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X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初始消化部位分别在口腔、小肠、胃。
(3)D代表的消化器官是小肠,里面含有的消化液有胆汁、胰液、肠液。
(4)消化道中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是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在小肠的起始部位(十二指肠)进入消化道。
14.(1)④;胆汁;(2)①;(3)②;(4)③
15.(1)2毫升清水;A组(2)B组和D组(3)馒头是否切碎(4)3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