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5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资源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轮 考点梳理
第一轮
第二十五单元
第二十五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考情分析
01
KAO QING FEN XI
02
SHI KONG XIAN SUO
时空线索
课标过关
03
KE BIAO GUO GUAN
04
ZHI SHI WANG LUO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05
HUI MOU ZHONG KAO
06
DAN YUAN GUO GUAN
单元过关
CONTENTS
目录
考情分析
KAO QING FEN XI
PART ONE
01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时空线索
2025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
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
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T28· 军备 竞赛 — —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
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
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
限性 — T26· 一战后的国际体系 — T27·
《凡尔赛条约》
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
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
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 — —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
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
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T29· 新经济 政策 — — —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近四年广东省中考考查情况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
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
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
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 — — T28·电影与
民族独立
SHI KONG XIAN SUO
PART TWO
02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KE BIAO GUO GUAN
PART THREE
03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课标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知识点一 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
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①新兴力量崛起: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并开始崛起,改变了欧洲政
治格局。
②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
济迅速发展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欧洲列强的矛盾激化:为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德、俄奥、英德之间的矛
盾不断激化。
(2)两大集团。
①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核心)、①  奥匈帝国 和意大利组成
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核心)、法国、②  俄国 建立起三国
协约。
奥匈帝国 
俄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年—1918年。
(2)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
平衡加剧。
(3)直接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抗。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5)战争双方: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 协约国(以英国、法
国、俄国为主;后来,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
一方作战)。
(6)进程。
①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②发展: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
地(战场扩大)。
③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
④战争后期:美国在1917年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
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
结束。
(8)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
③  帝国主义 战争。
(9)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大、破坏性强,使用新式武器装备(坦
克、潜艇等)。
帝国主义 
(10)影响: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②大大削
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削弱了帝国主
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1)启示: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科技应该运用在为人类造福的
领域。
知识点二 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
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1. 巴黎和会
时间 1919年1—6月
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操纵国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
逊)
议题 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结果 (1)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凡尔赛条约》
(2)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美国也没有加入
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的①  分赃 会议
影响 对世界: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对中国: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引发
国内的五四运动
分赃 
2. 《凡尔赛条约》
时间 1919年6月签订
签订 双方 协约国与德国
主要 内容 领土主权: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
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
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时间 1919年6月签订
主要 内容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②  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空
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义务兵役制 
影响 对德国:惩治过于苛刻,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为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对国际关系:《凡尔赛条约》和其他一系列和约共同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3. 国际联盟
成立 背景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建议建立国际联盟,1920年1月,③  国
际联盟 正式设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概况 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
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
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性质 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际联盟 
4.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21—1922年
地点 美国华盛顿
背景 巴黎和会没有解决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本
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海军军备
竞赛激烈
目的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参会国 美(主导国)、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
结果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④  九国公约 》等条约;中国
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影响 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
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九国公约 
5. 《九国公约》
时间 1922年签署
内容聚焦 中国问题
基本内容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
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时间 1922年签署
影响 对美国: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⑤  门户开放”等目的
对日本: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对中国: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局限性 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
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
求,都予以拒绝)
门户开放 
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
实质 是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
是以强权政治为原则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影响 客观: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
地区的关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客观上有利于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不可
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
盾,埋下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知识拓展】《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妥
协的产物,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对外侵略扩张,剥削和奴役
弱小国家。
知识点三 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
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1. 十月革命
背景 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
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人民的不满
时间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
进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冲进①  冬宫 ,临时政府被推翻,
起义取得胜利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晚,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冬宫 
特征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②  社会主义 革命
意义 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中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发展
社会主义 
2.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全俄工兵苏
维埃第二次
代表大会的
主要内容 建立苏维埃政权
通过《③  和平法令 》,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
人民委员会主席
和平法令 
苏维埃政权
成立初期的
革命措施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废除了
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
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
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
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
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四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
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政策 时间 内容 影响或评价
战时 共产 主义 政策 1918— 1921年 实行①   余粮征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有利于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
新生政权,但遭到农民的反
对,引起了新的危机
余粮征集制
政策 时间 内容 影响或评价
新经济 政策 1921— 1928年 以征收②  粮食
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
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税
政策 时间 内容 影响或评价
社会 工业化 1928— 1937年 “一五” “二五”
计划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
的③  指令性计划 下完成的。一方
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
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
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指令性计划 
政策 时间 内容 影响或评价
农业集 体化 20世纪 30年代
初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
化进程,开展消灭富农运
动,加快集体农庄建设等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
损害,致使苏联农业
生产长期停滞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
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
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知识点五 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的特点
1.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与英
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印度民族主义者的自治幻想也宣告破灭

况 第一次:1920年,①  甘地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
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第二次: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又
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
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
判,双方妥协
甘地 

点 主要采取和平的、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

响 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
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 埃及华夫脱运动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后,英
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概况 1918年,②  扎格鲁尔 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
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
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影响 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扎格鲁尔 
3.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概况:1934年,③  卡德纳斯 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
法的实施,推行改革。
(2)主要内容: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
制;推行④  土地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
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
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
(3)影响: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卡德纳斯 
土地改革 
【归纳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都由资产阶级领导;运动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运动世俗化、
现代化;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运动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ZHI SHI WANG LUO
PART FOUR
04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知识网络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HUI MOU ZHONG KAO
PART FIVE
05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回眸中考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1. (2024·广东)《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
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
依据是该条约( C )
A. 未得到国联批准 B. 稳定了欧洲局势
C. 激化了多种矛盾 D. 遏制了军备竞赛
C
2. (2024·广东)下表是20世纪20—40年代印度拍摄的两部电影简介。它
们都( A )
时间 电影名称 主要内容
1921年 《虔诚的维杜罗》 通过史诗反映甘地
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1943年 《命运》 “印度母亲”的美丽与
悲惨现状形成对比
A
A. 表达了民族独立愿望 B. 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
C. 肯定不结盟运动意义 D. 歌颂了万隆精神
3. (2022·广东)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
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
识”相匹配的是( B )
A. 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 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 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 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B
4. (2021·广东)由下表可知( C )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时间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0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C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 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 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 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5. (2021·广东)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
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
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
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B )
A. 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 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B
DAN YUAN GUO GUAN
PART SIX
06
中考解读 解读中考
2025
单元过关
时空线索
考情分析
课标过关
知识网络
回眸中考
单元过关
基础训练
1. (2024·四川内江)1914年7月28日,因塞尔维亚未接受“最后通牒”提出
的所有条款,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宣战的导火索是( C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来克星顿的枪声
C. 萨拉热窝事件 D. 限制奴隶制发展
C
2. 一战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其
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900万人,另有2 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留
下终身残疾。据此可知,一战( A )
A. 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战争
B. 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D.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
A
3. (2024·黑龙江龙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
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
一秩序是( B )
A. 两极格局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多极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
B
4. (2024·黑龙江牡丹江)有人评述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英美日都
在分赃的一方,中国却在被分的一方。”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D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 《九国公约》的签订
D
5. (2024·河北)让历史的火炬照亮人类的未来,让指引人类未来的火炬
不再因战争黯淡甚至熄灭。2018年11月11日,78个国家的政要和受邀
嘉宾齐聚法国,纪念那场战争停战100周年,在风雨中共同守望和平。
与“那场战争”相关的事件是( C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巴黎公社成立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
6. (2024·云南)如图所示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长124米,宽
16.8米,建造于1903年,现停泊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被作为重要的
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它见证了( D )
A.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B. 法国大革命的曲折
C.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程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7. (2024·福建)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
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
主要得益于( B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B
8. (2024·四川成都)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
拉机厂。该企业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主要制造拖拉机等
民用机械。这一企业的建设( C )
A.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缘于二战中美苏两国的合作
C. 有助于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D.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C
9. (2024·江西)1930年,印度甘地号召“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
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与材料相关的
历史事件是( C )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华夫脱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
C
10. (2024·山东烟台)这场由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持续了近30年的爱
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
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B )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华夫脱运动
C. 卡德纳斯改革 D. 纳米比亚独立
B
能力提升
11. 关于促进一战结束的原因,学者们先后提出了“经济倒退”说、
“美国参战”说、“俄国革命”说等多个观点,近年又有学者提出“蔓
延全球的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说。上述对一战结束原因的认识( B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当时战争环境的观察
D. 后期学者观点比前期研究可信
B
12. (2024·山东烟台)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
各自的目的,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
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 A )
A. 确立的国际秩序由大国主导 B. 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
C. 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 D. 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
A
13. (2024·安徽)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
展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极
少量面包,有时甚至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该局面( B )
A. 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B. 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 迫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D. 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14. (2024·江西)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
方面的差距,认为“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
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B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应对法西斯的扩张
C.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D. 推动东欧各国改革
B
15. (2024·广东佛山顺德三模)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D )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C. 殖民体系的瓦解 D.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D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
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
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
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
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随
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
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给欧洲国家造成的
无法弥补的损失,使在随后发生的非殖民化进程成为可能。1914—
1918年的战争加速了欧洲控制地区的民族主义的发生,为独立和民族
自决提供了动力。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
传承与交流(下)》
材料三 如下表。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战败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华盛顿 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6分)
特点:欧洲逐步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2分)
说明:政治上,欧洲殖民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
民体系;经济上,欧洲殖民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
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
形势发生的变化。(4分)
①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②加速了亚非拉等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的矛盾。综合上述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6分)
矛盾:①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③宗主国与
殖民地的矛盾。(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①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②美国的国际地位得以
提升。(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