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2025年中考生物一模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防城港市2025年中考生物一模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防城港市2025年中考生物一模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青春期是人生的金色年华。关于健康度过青春期,以下观念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经受的挫折是在磨砺自己 B.参加文体活动融入集体
C.通过适当的方式减缓压力 D.无节制玩手游放松身心
2.罗山坐落于招远市欧家夼村北,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森林覆盖率高。下列描述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招远市罗山 B.森林
C.罗山的阳光、空气、水等 D.长江
3.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视野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②可能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C.用碘液染色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细胞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4.玉米的一个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一个玉米细胞经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个数和每个新细胞内含染色体的数目是(  )
A.4个、10对 B.2个、5条 C.4个、5条 D.2个、10对
5.将新鲜的萝卜条泡在盐水中,2小时后观察,萝卜发生了什么变化(  )
A.变硬 B.变软
C.没有明显变化 D.A、B、C皆有可能
6.下列有关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在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与陆生生活相适应
7.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先分成两份
C.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c→b→a
D.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Aa)的花粉授在黄色豌豆的柱头上,则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为绿色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10.植物的一生都需要水,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的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植物的蒸腾作用需要大量的水
1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
B.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草
C.此食物链的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草
D.增加蛇的数量可彻底消灭鼠
12.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其雏鸟不会主动觅食,先由亲鸟喂养,再转变为亲鸟搜寻食物、雏鸟啄取,最终雏鸟才能像亲鸟一样用坚硬的喙敲打芦苇秆,捉出里面的虫子。下列对震旦鸦雀的捕食行为描述错误的是(  )
A.此捕食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B.此行为完全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C.震旦鸦雀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13.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
B.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真菌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可以再去感染新的蝙蝠蛾幼虫
14.转基因技术开启了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时代,但其安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下图为利用普通棉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培育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完全相同
C.将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15.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1→2→3→4→5
C.如2受到严重损伤,则无法形成感受
D.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请回答:
资料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的人吸入后可能引起患病。
资料二:卡介苗是目前最常用的结核病疫苗。此外,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名为MTBVAC的疫苗,该疫苗利用的是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免疫有关基因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的原理,使其有更好的免疫原性。
资料三:为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风险,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口较密集的地方,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等。
(1)分析资料一,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得结核病的   ,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   生物,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等释放的飞沫主要通过   系统进入健康人体内,导致被感染。结核病   (填“能”或“不能”)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2)根据资料二可知MTBVAC疫苗的研发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技术。从免疫角度分析,人体注射的疫苗相当于   ,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资料三中描述的预防结核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列举一项即可)。青少年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预防结核病,请另举一例说明:   。
17.观察人体的细胞结构及其不同结构层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甲图中,控制着人体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从细胞结构上看,人体细胞与植物细胞主要区别是人体细胞中没有   和   结构.
(2)在乙图中,由B到C的过程是通过细胞的   实现的。
(3)在乙图C中,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是   。
(4)结合乙图写出人体结构层次   。
18.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   ]   。
(3)[2、4]应属于   组织。
19.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近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和多食等。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心脏四腔,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由   (填结构名称)分泌。
(2)图中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   (填字母)。
(3)糖尿病患者可利用胰岛素控制调节,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胰岛素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腔是   (填字母和名称)。
(4)胰岛素流经肾脏时,会进入原尿,但尿液中的胰岛素仅为滤过量的1.5%。这有赖于肾单位中   的重吸收作用。
(5)适量运动有益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   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20. 果蝇分布光、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且其染色数目少,有眼色、翅型和体色等多种性状,是遗传学的模式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称做   ,而将果蝇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翅型的长翅与残翅称为   。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这只白眼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图甲所示,则果蝇长翅和残翅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残翅出现的可能性是   。
(4)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部分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3.D
4.A
5.B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其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一定的差异。当将新鲜的萝卜条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萝卜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浓度,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水分子会从浓度低的地方(即液泡内)向浓度高的地方(即盐水中)扩散。这个过程会导致萝卜细胞内的水分不断减少,从而使得萝卜条逐渐失去水分。失去水分的萝卜条,其细胞间的间隙会变大,细胞壁虽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在大量失水的情况下,整个萝卜条会呈现出变软的状态。
因此,将新鲜的萝卜条泡在盐水中,2小时后观察,萝卜条会变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当周围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6.C
7.A
8.C
9.A
父本为绿色豌豆(Aa),母本为黄色豌豆(aa)。豆荚的颜色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因为豆荚是母本的器官),而花粉(精子)只参与种子的形成,不参与豆荚的形成。因此,无论父本的花粉是A还是a,都不会影响豆荚的颜色。既然母本为黄色豌豆(aa),那么其产生的豆荚颜色必然是黄色,与父本的花粉无关。 所以,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为绿色的概率是0。
故答案为:A。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0.A
A、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但是如果周围环境中水过多,导致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A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膨胀,所以,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植物需要大量的水进行蒸腾作用,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水分对植物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答,熟记即可。
(1)水对植物的生活作用很大,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含水量达90%,草本植物含水量为70%一80%。
(2)植物体的水分充足时,植株才会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会舒展,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4)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
11.A
A、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草间接为鹰提供了食物,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所以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三种动物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能,不符合题意;
D、增加蛇的数量,鹰以蛇为食,鹰的数量会增加,蛇以鼠为食,鼠的数量会减少,随着鼠数量的减少和鹰数量的增多,蛇的数量会下降,所以不能彻底消灭老鼠,否则会破环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2.B
13.A
14.B
A、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这是在基因的水平上操作的,即利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A说法正确。
B、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所以,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不同,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用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这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说法正确。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1)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该技术利用的原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5.D
16.(1)病原体;原核;呼吸;能
(2)转基因;抗原;抗体;特异性
(3)勤洗手(或多通风或少去人口较密集的地方);接种卡介苗(或定期空气消毒或出门戴口罩)
(1)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得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等释放的飞沫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健康人体内,导致被感染。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故结核病能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2)MTBVAC的疫苗利用的是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免疫有关基因的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标基因的原理,使其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这种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 中的生物技术为转基因技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从免疫角度分析,人体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资料三中描述的预防结核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口较密集的地方;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还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或定期空气消毒或出门戴口罩等方式预防结核病。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7.(1)②或细胞核;叶绿体 或 液泡 或 细胞壁;叶绿体 或 液泡 或 细胞壁
(2)分化
(3)③或肌肉组织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②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在乙图中,由A到B细胞数量增多,该过程是细胞分裂;B到C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组织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细胞分化分化实现的。
(3)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是③肌肉组织。
(4)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甲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
(2)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作用;神经组织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乙图中A受精卵、B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
18.(1)6;气孔
(2)3;叶脉
(3)营养
(1)[6]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故填:6;气孔
(2)叶脉是叶片上分布的粗细不同的维管束,分布在叶肉组织中起输导和支持作用。叶脉的内部结构随叶脉的大小而不同。它一方面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另一方面又支撑着叶片,使能伸展于空间,保证叶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可见,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3]叶脉。
故填:3;叶脉
(3)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2]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3]海绵组织。所以,[2、4]应属于营养组织。
故填:营养
(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2)图中: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海绵组织,5是下表皮,6是气孔。
19.(1)胰岛
(2)b
(3)A右心房
(4)肾小管
(5)神经;激素
(1)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中,用来调节血糖;
故填:胰岛;
(2)图中a为肝脏静脉,b为小肠静脉,c为肾静脉;饭后,血液流动到小肠时,小肠会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因此经过小肠,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会增多,此时血糖最高;
故填:b;
(3)图中A为右心房,B为左心房,C为右心室,D为左心室,皮下注射的物质会先进入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经过体循环到心脏的A右心房;
故填:A右心房;
(4)尿液的形成通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填:肾小管;
(5)运动不仅只有运动系统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也受到了激素的影响。
故填:神经;激素。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经过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经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多、血糖升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经过肾脏之后,尿素减少;经过胰腺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加。
(4)激素是能调节生命活动的有机物,其特点是微量而高效,常见的激素及其缺乏症状如下表所示:
激素 产生部位 作用 缺乏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①促进新陈代谢
②促进生长发育
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胰岛素 胰腺内的胰岛 降低血糖 分泌不足→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5)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通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0.(1)变异;相对性状
(2)3对+XY
(3)长翅;Dd和Dd;DD或Dd;25%
(4)基因和环境
(1)“有人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体现了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称做变异。“果蝇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翅型的长翅与残翅”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将果蝇眼色的红眼与白眼、翅型的长翅与残翅”称为相对性状。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这只白眼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XY。
(3)从甲图中看出,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有残翅的,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因此,“果蝇长翅和残翅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长翅。“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则残翅的基因型是dd,因此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中看出,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子代残翅出现的可能性是25%;
“若一对雌雄果蝇的子代翅型表现情况如图乙所示”,长翅和残翅的比例相等,则该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遗传图解如图2:
(4)“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部分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