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初一生物试卷说明:1.本卷为闭卷考试试卷,共二大题,30小题,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 蚕豆和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A. 子叶、子叶 B. 子叶、胚乳 C. 胚乳、子叶 D. 胚乳、胚乳2. 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 水杉 B. 水稻 C. 水仙 D. 卷柏3. 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C. 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D.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4.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脊椎动物的脊柱是由脊椎骨组成的B. 身体分节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C. 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水中,脊椎动物生活在陆地上D. 鱼中有些种类属于脊椎动物,有些种类属于无脊椎动物5. 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大家族,下列生物所属类群以及主要特征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A. 水螅——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 涡虫——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有肛门C. 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D. 蚯蚓——环节动物——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6. 《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典型“动物”。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 ①蜘蛛、④蝎子和⑤蜈蚣同属节肢动物B. ②蝙蝠能够飞翔,属于鸟类C. ③蛇属于脊椎动物,在陆地产卵D. ⑥蛤蟆属于两栖动物7. 用吸管吸取一些菠菜汁,慢慢地滴在鱼头的前方。菠菜汁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时,与流入的菠菜汁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A. 氧气浓度增加 B. 氧气浓度不变C.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D. 二氧化碳浓度不变8. 下列关于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B. 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C. 鱼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D. 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鲤鱼9. 蝾螈四肢短小,有时也会爬到陆地上来,人们常常会误以为是蜥蜴,那么与蜥蜴相比,以下哪个选项是蝾螈的特征( )①体表裸露;②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③在陆地上产卵;④在水里产卵;⑤皮肤可辅助呼吸;⑥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10. 下列生物的结构中,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A. 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适于在水中呼吸B.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C. 鸟类的气囊——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D.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提高摄食能力11. 下列对诗词中的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A.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属于哺乳动物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属于两栖动物C.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是脊椎动物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是鸟类12. 1986年在河南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它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骨制成的乐器。这种骨最可能来自于( )A. 蛙 B. 鹤 C. 蛇 D. 龟13. 如图是某动物的牙齿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是爬行动物 B. 该动物有发达的犬齿C. 图中①是门齿 D. 图中③是臼齿14. 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特点的是( )A. 菌落呈黑色,呈绒毛状 B. 菌落呈黄色,呈絮状C. 菌落比较小,表面较光滑 D. 菌落比较大,呈蜘蛛网状15. 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它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有( )①氧气②有机物③水④适宜的温度⑤阳光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16.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细菌模型,其中明显缺失的是( )A. 液泡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DNA(拟核)17. 乳酸杆菌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内,帮助人体消化乳糖、产生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下列关于该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原核生物 B. 是多细胞生物C. 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D. 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18. 廖康同学发现家里贮藏的桔子长了青绿色的毛,推测可能是青霉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如图为青霉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直立菌丝B. ②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C. ③从桔子内部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 青霉属于真菌19. 小强从网上购买了灰平菇菌包,体验了灰平菇的培养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灰平菇是由菌丝构成的B. 灰平菇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C. 灰平菇可以依靠宽大的菌盖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促进个体慢慢长大D. 灰平菇的菌盖下方会产生大量的孢子,飘散到适宜的环境中可发育成新个体20. 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并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制作传统发酵食品,以此改善了生活。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是( )A. 豆浆 B. 酸奶 C. 醋 D. 泡菜21. 米酒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酒发酵过程需保持一定温度B. 利用酵母菌还可制作馒头C. 酵母菌属于细菌D. 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22. 核酸检测是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 核酸位于新冠病毒的细胞内C. 新冠病毒经处理后可以制成疫苗D. 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23. 如图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在细胞外制造新病毒B. 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 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D. 是一种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24. 下图为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与亚洲黑熊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 北极熊 B. 大熊猫 C. 荒漠猫 D. 兔狲25. 生物分类单位中,同____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A. 种 B. 科 C. 属 D. 目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2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生物A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用_________呼吸,兼用________辅助呼吸。(2)生物B的前肢变成________,有喙无齿,呼吸方式非常特殊,用_______呼吸,与其相通的________可辅助呼吸。(3)生物C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__________环境的依赖。(4)生物D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5)生物E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E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6)上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7. 饭前便后洗手是一个好习惯,一中生物兴趣小组想知道洗手对手上细菌或者真菌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是:①在三个装有牛肉汁培养液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上分别贴标签,注明A、B、C。②洗手前,分别在A和B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按下手印。洗手后,在C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按下手印。全部加盖封好。③将A培养皿放在冰箱中培养,B和C同时放在恒温箱培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提供牛肉汁的目的是提供______;(2)培养皿和培养基为什么要提前高温灭菌 ________。(3)步骤②相当于培养微生物一般步骤中的______。(4)通过对照________号培养皿和C号培养皿中实验现象,可以达到本探究实验的目的。(5)一段时间后,B号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明显多于A号培养皿,这说明_______会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6)为了使实验更严谨有效,你有什么建议 _______。28. 如图为植物分类简单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解中的①、③、④处分别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③代表植物与被子植物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无_________包被。(3)在被子植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形态结构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初一生物试卷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A【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26题答案】【答案】(1) ①. 肺 ②. 皮肤(2) ①. 翼 ②. 肺 ③. 气囊(3)水 (4) ①. 鳃 ②. 鳍(5) ① 胎生 ②. 哺乳(6) ①. B ②. E【27题答案】【答案】(1)有机物 (2)将原有的细菌或真菌杀死(3)接种 (4)B(5)温度 (6)按手印的面积要一致;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重复几次实验等(言之有理即可)【28题答案】【答案】(1) ①. 种子 ②. 裸子 ③. 双子叶(2)果皮 (3) ①. 花 ②. 果实 ③. 种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