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一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01大单元02新课标03大视野04微探究06对点练05划重点目 录01 大单元单元知识结构崇尚法治精神法眼看平等认识公平正义的力量处理事情合情合理维护公平正义尊重自由平等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权利、规则、机会公平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无法治不自由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个人守护正义司法维护正义单元知识结构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坚守公平守护正义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反对特权践行平等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02 新课标【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参见2022版 新课标 P7、P8)本课目标03 大视野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让全国人民都感到心惊,未成年人居然能够狠毒到此种程度,心机之深、杀人之后处理现场的冷静等等,都让人感到害怕,这是未成年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吗?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年龄不是恶行的“防弹衣”思考:“邯郸中学生霸凌事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导入一:热点速递(可选其一)“年龄从不是犯罪的挡箭牌,任何罪行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人类一直在渴望自由和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探索。导入感悟自由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候鸟的影子掠过经纬度随季风北上漂浮是归向遥远的山谷还是奔向河脉与冰湖山山而川 征途漫漫群山围绕 流水祈祷阿勒泰是无限的自由思考:什么是自由?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导入二:多维交流(可选其一)04 微探究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文化和旅游部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带动假日市场持续升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夜间经济活力满满。思考:“自由出行”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任务探究一:无法治不自由链接教材: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意义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②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任务探究一感悟论自由:卧铺里的挂帘任务探究一:无法治不自由思考:(1)你认为年轻人是否有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2)你认为老人是否有权利要求坐下铺,并拍视频曝光的自 由?为什么?2024年4月1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视频很快引起网友热议。视频显示,一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这位阿姨还呼吁网友们评评理。链接教材: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2)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任务探究一感悟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规定思考: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是什么?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任务探究一:无法治不自由宪法规定集会游行示威法链接教材: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2)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任务探究一感悟城乡同票同权同工同酬教育公平城乡平等思考:这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任务探究二:法眼看平等链接教材:4.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任务探究二感悟“钢腿女孩”成人大代表思考:为什么牛珏呼吁给予残疾人士特殊照顾?这是否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任务探究二:法眼看平等思考:这体现了平等的哪层含义?任务探究二:法眼看平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链接教材:4.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任务探究二感悟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国家助学金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就业妇女就业残疾人就业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平等有何意义?任务探究二:法眼看平等链接教材:5.平等的意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任务探究二感悟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哪些方面的体现?任务探究二:法眼看平等链接教材: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内容)(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务探究二感悟05 划重点1.自由的含义、意义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重点)4.平等的含义5.平等的意义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表现(重点)观点梳理06 对点练1.【期末真题】“我向往自由,在山林深处开垦自己的天空,劈柴、喂马;我向往自由,在竹屋茅舍采集大山的灵气,写诗、画画。”这句话表达了( )①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活动②人们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施展才能③拥有自由,能激发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历年真题A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认识自由上述内容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说明了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活动;体现了人们渴望人们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施展才能,①②说法正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④。故本题选A。历年真题2. 【月考真题】学等的相关知识后,几位同学就身边的事例与现象发表了一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小刚:现在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除学历要求外,对于性别、是否婚育、身体状况等都有一定限制条件,这无可厚非②小米:在我国,未满18周岁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怎么能是平等呢③小红:公交车上设有老幼病残孕爱心专座,是对他们的特殊照顾,这也是平等④小明: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占一定比例,这是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表现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历年真题D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理解。平等表现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公交车上设有老幼病残孕爱心专座,是对他们的特殊照顾,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占一定比例,这是我国坚持男女平等的表现之一。③④正确。单位招聘时,对于性别、身体状况等限制是不对的,违背了平等原则,①错误;在我国,未满18周岁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没有违反平等的要求,②错误。故本题选D。历年真题3.【月考真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 )A.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追求绝对平等B.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要求不同情况同等对待,反对特权C.有了法律就能杜绝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历年真题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题干中法律的这些规定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D正确;追求绝对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A错误;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B错误;“杜绝”一词太绝对,C错误;故本题选D。历年真题4.【期中真题】法律护航,与法同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分析材料和漫画,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只能由国家进行保护B.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必将受到刑法处罚C.此法的实施意味着未成年人享有一定的法律特权D.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年真题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说法错误;“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必将”说法过于绝对,违法一定受到法律处罚,但违法并不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才会收到刑法处罚,故B错误;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是法律规定的,并不是超越法律的特权,故C错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非享有特权,也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历年真题5. 【中考真题】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也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与法治有什么关系?(6分)历年真题5.【答案】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分)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分)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分)历年真题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