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争当关爱小使者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从家人之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以及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与珍惜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的几个重要表现。“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等栏目也均以身边的人和景为话题,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
语文要素分析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对应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读句子,想象画面”,指向的是图像化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既是对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诗句,想象画面”的发展提升,又是对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能力承接。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或体验,再现或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场景、画面,带着体会读好课文中的“问答”句和“对话”句,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任务群定位
依据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本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关爱”的故事,创设“争当关爱小使者”的学习主题,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在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识字写字、丰富词汇、句子表达的经验,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以期达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中所指出的“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这一目标。
学习主题
综合分析,以“争当关爱小使者”为主题统摄整个单元,发布核心驱动任务,设置“学习雷锋,传递关爱”“千人糕,千人爱”“关爱分享,汇集能量”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本单元不同的故事中发现爱、感受爱、表达爱、传递爱,与身边的人相亲相爱,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制作个人和班级的《关爱能量集》,分享学习成果。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在单元的主题学习中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猜测词语意思,发现一词多义的特点,拓展积累词语和关爱他人的谚语,并展示书写成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株紫丁香》,默读《千人糕》,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关爱之情。
3.读句子想象画面,抓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并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4.仿照例句展开想象,写自己喜欢的景物;根据提示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5.完成制作个人和班级的《关爱能量集》,分享学习成果,懂得关爱他人、珍爱劳动成果、与家人相亲相爱,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能正确读写字词。能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猜测词语意思,了解一词多义。 ☆☆☆
阅读与鉴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中的关爱。 ☆☆☆
表达与交流 1.能读句子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2.尝试仿照例句展开想象,写自己喜欢的景物;根据提示写身边的小伙伴。 3.能拓展积累词语和关爱他人的谚语。 ☆☆☆
梳理与探究 能完成制作个人和班级的《关爱能量集》,分享学习成果,感受关爱之情。 ☆☆☆
任务发布:争当关爱小使者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与任务,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了解“争当关爱小使者”的活动流程。
3.初步预习本单元的字词,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梳理任务,查阅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布大任务。
1.(板画爱心)同学们,这个图案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看到这个图案,你想到了哪个字?(爱)
2.用“爱”说句子。
3.我们总是被各种爱包围着。(出示课件)请看,这就是“爱”字的甲骨文,就像一个双手捧着心的人。
小结:爱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感情,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爱自己,也在关爱着他人。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用慧眼发现爱,用童心感受爱,用文字表达爱,争当关爱小使者,共同沐浴在爱的春风中吧!
(二)阅读学习导航,了解任务流程。
(三)预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预习要求如下:
1.自读课文,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标画生词,想一想识字的好方法。
2.再读课文,标出文中新鲜的词句,多读一读。
3.读一读要求书写的汉字,标出不熟悉的汉字或者笔画。
(四)初步检查字词预习效果。
1.“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的字词。
2.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3.小组开火车比赛读。
(五)小结本课收获。
任务一:学习雷锋,传递关爱
学习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3.学习关爱他人的俗语。拓展雷锋关爱他人的事迹,并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4.争当小小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初步形成关爱他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雷锋的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进雷锋故事
(一)雷锋初印象。
1.说到“关爱他人”,有一个人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叫“雷锋”。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雷锋叔叔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感受雷锋精神。
3.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指导书写“锋”字。
4.指导朗读课题,读出呼唤的口吻。
(二)初读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说说发现。(关注问答的特点,读出问答的语气。)
2.认读重点生词,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点,书写难点,学生描红练写。
(1)上宽下窄:冒、留、弯、背。
(2)左窄右宽:锋、昨、洒、温、暖
4.尝试运用找近义词、结合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荆棘、晶莹、寻觅”等词语的意思。
(三)朗读感受爱。
1.围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问题细读诗句,说一说:“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指导读好问句。(表达寻找之意,体现出急切的心情,语速稍快,第二句语气上扬,语调延长。)
2.体会课文有问有答的特点,同桌合作读。
3.结合图片、自身生活经历或体验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的画面。想象画面方法指导:
(1)想象周围环境。如“长长的小溪”“泥泞路上”“蒙蒙的细雨”,可配图。
(2)想象人物表现。如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抱”的情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冒着”雨?雷锋叔叔是怎样在泥泞的路上冒着雨抱着孩子的呢?
(四)雷锋赞歌颂。
1.拓展阅读雷锋的故事,想象“雷锋叔叔还去了哪里,在怎样帮助他人”,进而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意思。
2.朗诵诗歌,要读出对雷锋叔叔的敬爱及对雷锋事迹的感动之情。
3.说一说:你从雷锋叔叔身上学到了什么?
4.课下找一找雷锋叔叔的其他事迹,下节课开展雷锋故事分享会,讲给大家听。
活动二:寻找雷锋身影
(一)雷锋故事分享会。
1.课前,各小组积极搜集到很多有关雷锋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开展“雷锋故事分享会”,一起重温那些温暖的瞬间。组内互相分享各自搜集到的故事。
2.小组代表上台讲一讲让小组成员印象最为深刻的雷锋的故事。(课件背景呈现“雷锋故事分享会”)
3.有句话叫作“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也把他的一部分故事和想法都随手记录了下来,收录在他的那本《雷锋日记》里。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其中的一些片段,感受雷锋精神吧。
“有些人看我平时舍不得花一个钱,说我是傻子。其实,他们不知道我要把这些钱攒起来,做一点有益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祖国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我要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们国家处在困难时期,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二)关爱谚语我传承。
1.雷锋精神代代传,人们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他人的关爱。爱,也被更多人传颂着。自由朗读“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结合“关爱”主题交流分享对谚语的理解,并创设语境进行运用。
3.多形式朗读,在熟读成诵中感受关爱之情。
(三)小小雷锋我来当。
1.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好事”,用上“他在哪里做什么好事”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2.三月为“学雷锋月”,学习雷锋精神,帮助他人,关爱同学,为学校作出贡献,争当校园的“螺丝钉”,大家相互监督,评选出“班级小雷锋”。
活动三:践行雷锋精神
(一)启动《关爱能量册》。
1.小组分工合作,分头收集、积累其他与“关爱”有关的谚语、小故事、歌曲等。
2.将整理的材料分类汇集在《关爱能量册》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关爱”。
(二)关爱能量伴我行。
1.在《关爱能量册》中开发“小雷锋的故事”栏目,即时记录自己或身边人的“雷锋”行动,如关爱同学、关心长辈、爱护小动物等。
2.分享、交流收获。
任务二:千人糕,千人爱
学习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和重点词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理解千人糕的甜来自千人的爱,联系生活,明白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包含着很多人倾注的汗水和热爱。
4.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认识更多的职业,并能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5.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怎样为社会献出爱心。明确无论做什么工作,每一份职业都能为社会作出充满爱的奉献。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视频。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解密千人糕
(一)七嘴八舌话米糕。
1.讨论生活中吃过的糕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明确千人糕的原材料是大米磨成的粉和糖,引导发现“糕、粉、糖”都是米字旁,糖又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识记形声字“蔗、菜、熬”。情境中理解词语“买”“销售”的意思。
3.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4.认读多音字“的”,完成例句练习。
5.结合“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发现“特别、经过”等词“一词多义”的特点,拓展积累运用。
6.朗读词语,玩识字游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7.指导写字。比较书写“菜”和“劳”,关注“能、味、具、甘”的笔顺。
(二)走进课文《千人糕》。
1.默读《千人糕》,思考:为什么叫“千人糕”?强调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借助“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抓住爸爸和孩子的三组对话,借助文中的提示语、标点来体会人物的心情。
4.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语气,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指导小结: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到“不以为然”,直至最后的“恍然大悟”“心服口服”,心理变化很大,朗读时要富有变化。爸爸自始至终,为解开孩子的疑惑娓娓道来,耐心十足,朗读时,要稳重、平静。
5.借助两幅插图想象画面,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大米磨成粉+熬糖+包装+送货+销售。
6.进一步体会“千人糕”的来之不易,它需要很多人的辛勤付出,明白千人糕的甜来自千人的爱。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活动二:劳动慢镜头
(一)劳动蕴含爱。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比如“千人衣”所需的劳动,出示与制衣相关的图片: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送货销售等。
2.小结: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包含着许多劳动人民倾注的汗水和心血,要学会珍惜。
(二)实践我能行。
了解一种物品的劳动过程,搜集相应的图片,在《关爱能量册》中贴一贴、写一写它的劳动过程。
活动三:职业快闪秀
(一)职业名称对对碰。
1.认读“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中两组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识记生字。
2.观察比较,说说发现:都是表示职业的名称,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师”或者“员”。
3.联系生活,仿照“邻居王叔叔是一名理发师”的句式,举例说说周围人的职业,丰富职业名称词。
(二)情真意切教师爱。
1.阅读《一株紫丁香》:在老师的窗前,同学们栽了一株紫丁香,它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之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又会感受到什么?
2.配乐朗诵诗歌,感受师生之间的关爱,表达对老师的爱。
(三)多样职业贡献大。
1.讨论:不同职业能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奉献和爱?
2.“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行各业都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奉献爱,那你有没有喜欢的职业呢?长大以后又想要做什么呢?
(1)小组内交流: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互动交流,明白各行各业都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任务三:关爱分享,汇集能量
学习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感受春天傍晚的美景和家人之间的关爱。
4.通过给“小雷锋”建立爱心档案,抓住写话重点,写一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写出他的样子和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感受同学之间的关爱。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爱的甜甜圈
(一)前后呼应话关爱。
1.同学们,前两个学习任务中,我们知道了要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帮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也知道了等长大以后,无论做什么职业,我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力量、奉献爱心。今天,我们将沐浴着温暖的春风,继续寻觅关爱。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匹”,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同时关注笔顺和第三笔“竖弯钩”的正确写法。
3.围绕课题质疑,带问题自读课文《一匹出色的马》。
4.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1)结合动作识记:拾、骑、跨。
(2)语境加经验识字:波纹、异常、毛毯软软的。
5.指导朗读比较长的句子。
6.认字游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二)感情朗读体悟爱。
1.朗读第1~3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春天傍晚的美景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1)画出描写一家人散步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轻松、温馨的画面,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2)借助图片,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景色画面,并将所想带入朗读,读出水波、绿毯的温柔。
①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②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3)我来做个小诗人。
出示句子:“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引导仿写,通过对画面和景物的想象,续写小诗。
2.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体会心情变化。
(1)在课文中画出代表妹妹态度和情绪的关键词。
(2)从“累了求抱——高兴奔去——笑着迎接”等内容中体会妹妹从撒娇、急切到兴奋、得意的情绪变化,并尝试读出恰当的语气。
(3)找一找妹妹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现妹妹的天真可爱和爸爸的智慧关爱。
小结:妈妈温柔的解释和拒绝、爸爸巧妙的鼓励,让妹妹开心地战胜了困难。这让我们体会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爱的教育以及妹妹的童真童趣,感受到一家人和谐有爱的相处方式。
(三)书写运用表达爱。
1.小小书法家。
完成本课书写指导,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部件穿插,使字显得更紧凑。
2.仿写小能手。
仿照“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的例句,用“什么景物,怎么样,像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
活动二:晒晒“小雷锋”
(一)谁是“小雷锋”。
1.回顾任务:同学们,之前我们发布过“班级小雷锋”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在积极行动着,争做合格的“红领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有没有受到过同学的帮助呢?
2.讲述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给这位帮助过你的小雷锋,建立爱心档案,写写表扬信。
(二)建立爱心档案。
1.借助“语文园地二”“写话”的提示和表格范例进行迁移,填写学习单表格,写清楚“小雷锋”的姓名、长相、做的好事,把句子说完整。
2.写完以后在组内分享交流。
3.依据表格内容整理一段完整的话。
4.分享写话成果,感受表达的乐趣。
5.修改后将作品整理在《关爱能量册》中。
活动三:汇集爱能量
(一)汇总《关爱能量册》。
1.汇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实践成果,按照类别做好整理。
2.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进行资料的补充与完善。
3.开展班级“关爱小使者”评选活动,收集优秀故事。
(二)形成班级能量册。
1.明确以“爱他人、爱劳动、爱美景、爱家人、爱朋友”等几个类别为栏目,整理汇编班级《关爱能量集》。
2.同学们推荐优秀资源,进行班内漂流分享。
3.根据学习表现及成果进行“争当关爱小使者”评价。
“争当关爱小使者”评价表
学习活动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关爱能量册》整理 ☆☆☆ ☆☆☆ ☆☆☆ ☆☆☆
“关爱小使者”展评 ☆☆☆ ☆☆☆ ☆☆☆ ☆☆☆
在本单元学习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及文字、视频资料,通过《雷锋日记》(节选)、故事片《雷锋》等资料充分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及感人的故事,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以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关爱”有关的小故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雷锋”,感受爱、传递爱。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进行任务达成的自我评价,运用记录表、过程性评价表等工具作为学习活动的辅助。
1.从“被关爱”到“去关爱”。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平时更多地都是被关爱的对象,因此本单元从人文性出发,帮助学生在内心种下“关爱”的种子,并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别人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2.“想象画面”需要达到的程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感受文学阅读的乐趣,初步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奇妙。根据怀特海的界定,二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发展的浪漫阶段,对二年级学生想象画面的质量不需特别苛求,应遵循着从感受、体会到应用的逐渐提升的发展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头脑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产生关爱别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