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历史、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尝试用传统纹样美化风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间风筝传承人走访,初步了解风筝历史、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了解杭州特色风筝,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风筝历史、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尝试用传统纹样手绘风筝。 教学难点: 将风筝绘画的美观且有创意。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每年春天来临之际,放风筝成为迎接春天特别的仪式感,这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索风筝的独特魅力,感受匠人用时光所创造的产物—风筝——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二)追溯根源,了解历史 教师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风筝,你有哪些想了解的地方,可以在白纸上写一写。有同学想要了解风筝的历史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风筝的前世今生! 教师活动:在中国,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宋代画家苏汉臣及现代画家丰子恺他们的画作中就曾表现过放风筝的场景。有多少同学对风筝的历史有所了解?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对风筝的认识与了解。 教师总结:中国风筝从最初用于军事的通讯工具演化为广泛流传的民间玩具。宋时起,放风筝就已成为江南一带流行的节令性民俗活动。从东周春秋时期直到现代,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出示板贴:历史悠久 (三)走进艺人,了解制作 教师活动:还有同学想要了解风筝是怎么制作的,风筝制作工序如何?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些疑问,老师找到了这位非遗传承人,并且拍摄了一段程老先生制作风筝的视频,想与你们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活动:播放风筝的制作工序 教师活动:视频看完了,同学们,你们能简单概括风筝的制作步骤吗 教师总结: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程老先生用到了四个步骤便做出了一个风筝,分别是绑扎-裱糊-绘画-放飞。我们可以用扎-糊-绘-飞来概括。 (三)深入观察,艺术特点 (1)色彩特征——鲜艳 教师活动:了解了风筝的制作工艺,风筝又有什么艺术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风筝,请你找一找风筝在绘画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颜色,风筝的色彩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风筝上有红、黄、蓝、黑、绿这些颜色,颜色非常鲜艳。 师总结:风筝中经常会用到红色、黑色、绿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这是为了让风筝飞在高空还能被人们清楚的看到。这便是风筝的色彩特征:颜色鲜艳——出示板贴:色彩鲜艳。 (2)结构特征——对称 教师活动:除了色彩鲜艳之外,这些风筝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看出来吗?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老师在风筝上画了几条虚线,你们看?虚线两边的风筝怎么样? 学生活动:左右对称 教师活动:左右对称是为了保证风筝在天空中平衡的飞行。这便是风筝的第二个特点:结构对称 ——出示板贴:结构左右对称。 (3)纹样寓意——吉祥 教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桌上的风筝,你们小组的风筝上画了哪些吉祥纹样?一分钟时间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讲述风筝上的图案纹样。 教师总结:风筝上有莲花,有鱼。 莲花与鱼组合有什么寓意?连年有余。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说出了不同风筝的纹样,有牡丹、蝴蝶、石榴、蝙蝠、铜钱、寿桃等。蝴蝶与牡丹组合象征花开富贵,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这些纹样都出自与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与寄托。这便是风筝第三个特征:纹样寓意美好,出示板贴——纹样:寓意美好 (四)传承非遗,手绘风筝 教师活动:传承之路风雨飘摇,程爷爷发出了无奈的叹息,程爷爷希望在坐的同学能够传承风筝传统文化,这节课,我们要用绘画的形式传承风筝艺术之美。 教师活动:播放教师微课示范 学生活动:欣赏一组课件展示的同龄人优秀作品 教师活动:说说:“各自有什么感受?从这些作品中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教师活动:请你运用吉祥纹样,在风筝上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将纹样绘画在风筝上,注意结构对称,色彩鲜艳。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看!黑板上已经展示了好多作品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个风筝比较漂亮?请从色彩、构图、纹样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在生活中,不常见到风筝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风筝出现在在抱枕中、书签、门票中。放风筝,除了娱乐,更是为了寄托我们的思念与祝福。希望借这节课我们一起绘纹样之美,让风筝魅力永远延续;下节课,我们一起制作风筝工艺,让风筝技艺不再消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