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对物质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在分类时应首先明确分类的标准。2.物质结构的多样性(1)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NO和NO2都是酸性氧化物(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斜方硫和单斜硫互为同素异形体( )(6)纳米级ZnO与水混合,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固态四乙基铅(熔点为-136 ℃,极易挥发)为离子晶体( )(10)第Ⅳ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2.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3.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两主线(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2->S>I->Fe2+>Br-。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S;Fe3+>Cu2+>Fe2+>Zn2+>Al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1)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2)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4)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5)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6)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还原性( )(7)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8∶3( )(8)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H2O2>Fe3+( )(9)Ca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2只作氧化剂( )三、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表示法(1)核素符号:、等;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3)电子排布式,如基态F原子:1s22s22p5。(4)轨道表示式,如基态O原子:。(5)价层电子排布式,如基态Fe2+:3d6。2.分子结构表示方法(1)实验式(最简式),如乙炔、苯、苯乙烯:CH。(2)电子式,如H2O2:。(3)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以乙醇为例)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CH3CH2OH(4)两类模型(以甲烷为例)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3.成键方式的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两类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 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共价键 不标出弯箭头及电子的转移,表示出共用电子对,如:H×+离子键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用中括号将接受电子的原子括起来并标上电荷数,如:(2)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①s s σ键:②s p σ键:③p p σ键:④p p π键:(1)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2024·湖北,4A)( )(2)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2024·浙江1月选考,3A)( )(3)HClO的结构式:H—O—Cl,分子呈直线形( )(4)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p p π键的形成:(2024·湖北,4C)( )(5)NH3分子的VSEPR模型:(2023·湖南,2C)( )(6)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2023·湖南,2D)( )1.按要求书写下列微粒的电子式:(1)H3O+ , 。 (2)HClO ,CS2 ,COS ,HCHO ,N2H4 。(3)NaCN ,NaBH4 。 2.按要求规范写出核外电子的排布:(1)基态S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态Cr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3)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4)基态硅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5)基态Mn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第一步,先看“前”,先分析反应微粒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按要求拆分,是否漏写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否满足物质组成比。第二步,再看“后”,再分析生成微粒是否正确。主要看生成物是否符合题目所给条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优先反应原则。第三步,“前”“后”对比,最后看是否符合三个守恒关系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2.陌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注意ΔH符号及单位: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2)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4)热化学方程式中可不写反应条件,不用“↑”和“↓”。(1)将NA个N2和3NA个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38.6 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2)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6H++S2+2S===4SO2↑+3H2O( )(3)金属钠保存于煤油中的原因:4Na+O2===2Na2O、2Na+2H2O===2NaOH+H2↑( )(4)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OH)3+3H+===Fe3++3H2O( )(5)向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Ba2++OH-+H++S===BaSO4↓+H2O(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7)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NH4Fe(SO4)2溶液和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Fe3++N+2S+2Ba2++4OH-===2BaSO4↓+NH3·H2O+Fe(OH)3↓( )(8)向CuSO4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Cu2++H2S===CuS↓+2H+( )(9)氨化的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NH3+Ca2++CO2+H2O===CaCO3↓+2N( )(10)将氯化铜溶液加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Cu(H2O)4]2+(aq)+4Cl-(aq)[CuCl4]2-(aq)+4H2O(l) ΔH>0( )1.将NH4HCO3、NH3·H2O溶液加入FeSO4溶液生成Fe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H2S和Cl2O的性质,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溶液呈强酸性,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废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在改用H2O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钌及其化合物在合成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如图是用钌(Ru)基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酸的过程。每生成92 g液态HCOOH放出62.4 kJ的热量。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电有机合成是用电化学的方法进行有机合成的技术。如图是在KI-CH3OK-CH3OH体系中,以石墨为电极电解2-丁酮制备中间体3-碘-2-丁酮的原理图。请回答:(1)石墨B的电极反应式为 。 (2)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总反应方程式为 。 6.以某混合氧化物(由MnO2、ZnO、CuO、Fe2O3组成)为原料制备KMnO4和Fe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ZnO与Al2O3的化学性质相似。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酸浸”时,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去铜”时,除了生成CuCl外,还有S、H+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四、常用化学计量1.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2.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考前必读(1)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的物质,常考的有H2O、液溴、HF、CHCl3、CH2Cl2、CCl4、SO3、NO2、酒精、乙酸、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苯等。(2)常考物质的微观构成①单原子分子:稀有气体He、Ne等;多原子分子:臭氧(O3)、白磷P4(分子结构:);Na2O2中阴离子为。②最简式相同的物质: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单烯烃。③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物质 CnH2n+2 P4 (P—P) Si (Si—Si) SiO2 (Si—O) 石墨 金刚石每摩尔含共价键数目 (3n+1)NA 6NA 2NA 4NA 1.5NA 2NA(3)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①多数盐类的水解反应②N2+3H22NH3③2SO2+O22SO3④Cl2+H2OHCl+HClO⑤2NO2N2O4(4)有关反应进程的问题①MnO2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②Cu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③Cu与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④Zn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得到SO2和H2的混合气体。(5)常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反应 物质变化量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数目Na2O2+CO2 (或H2O) 1 mol Na2O2 1 mol或NA1 mol O2 2 mol或2NACl2+NaOH 1 mol Cl2 1 mol或NACl2+Fe 1 mol Cl2 2 mol或2NA1 mol Fe 3 mol或3NA(1)反应NaCl+CO2CO+NaClO中还原22.4 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1.5NA( )(3)1 mol [Cu(NH3)4](OH)2中配位键的个数为4NA( )(4)30 g SiO2中含有硅氧键个数为NA( )(5)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6)18 g葡萄糖中sp3杂化的原子数为1.1NA( )(7)常温下,1.5 L 1.0 mol·L-1 CuSO4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1.5NA( )(8)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9)3 mol单质Fe与足量硫单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9NA( )(10)22.4 L SO2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S的数目总和为NA( )(11)足量Zn和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NA个气体分子( )(12)2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Al(OH)3胶体粒子数为0.002NA( )(13)已知核反应:nBa++n,则1 mol ZM中含中子数为54NA( )(14)100 g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15)一定条件下,用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定量分析与计算1.(2022·浙江1月选考,27)某同学设计实验确定Al(NO3)3·xH2O的结晶水数目。称取样品7.50 g,经热分解测得气体产物中有NO2、O2、HNO3、H2O,其中H2O的质量为3.06 g;残留的固体产物是Al2O3,质量为1.02 g。计算:(1)x= (写出计算过程)。 (2)气体产物中n(O2)= mol。 2.[2023·湖北,18(4)]取含X(CuO2)粗品0.050 0 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5.00 mL。(已知:2Cu2++4I-===2CuI↓+I2,I2+2S2===2I-+S4)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 。 3.配合物Cl3中氨的测定。准确称取m gCl3样品放入三颈烧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用20.00 mL 0.5 mol·L-1盐酸吸收生成的气体(吸收装置如图所示),再用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盐酸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 mL。(1)滴定过程中选用 作为指示剂。 (2)样品中氨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反应结束后,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五、化学与STSE1.化学与材料材料 举例 说明金属及合金材料 镁铝合金、不锈钢、青铜、黄铜等 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光导纤维、新型陶瓷材料等 生活中的硅酸盐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①再生纤维:黏胶纤维等 ②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合成 材料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尼龙66等合成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复合材料 玻璃钢 复合材料比原单一材料有更优越的性能2.化学与生活健康(1)杀菌消毒、水的净化①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杀菌消毒。②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制作生物标本,但是不可用于食品保鲜。③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④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2)物质的鉴别①可以用灼烧法区别蚕丝(或羊毛)和合成纤维。②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3)性质和用途①甘油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护肤保湿剂。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可用于制肥皂。③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烧菜时加入食醋和料酒可提香。④阿司匹林显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解毒。⑤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利用油脂的氢化制造人造奶油。⑥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于不粘锅的表面涂层。⑦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可作食品包装袋;聚氯乙烯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3.化学与环境保护(1)绿色化学理念(预防优于治理)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从环境观点看 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 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 原子经济性反应——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2)常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形成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甲烷等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雾霾 PM2.5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酸雨(pH<5.6)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臭氧层空洞 氟利昂重金属污染 铜、汞(Hg)、镉(Cd)、铬、铅或其化合物等赤潮、水华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室内污染 甲醛、苯、放射性元素氡等(1)最大单体面积“发电玻璃”使用的碲化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液冷散热技术所用的石墨烯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3)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 )(4)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急救时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 )(5)75%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以有效杀菌消毒( )(6)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7)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8)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与大量排放含N和P元素的物质有关( )(9)纳米铁粉可通过吸附作用高效地除去被污染水体中的Cu2+、Ag+等重金属离子( )(10)碳酸氢铵可中和酸并受热分解,可用于制作食品膨松剂( )(11)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有关( )(12)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专指不含蔗糖的食品( )答案精析一、正误判断(1)× (2)√ (3)× (4)× (5)√ (6)√(7)× (8)× (9)× (10)×二、2.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有无离子参与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 不可逆 吸热 放热正误判断(1)× (2)× (3)× (4)× (5)√ (6)×(7)× (8)× (9)×三、(一)正误判断(1)√ (2)√ (3)× (4)√ (5)× (6)√规范书写1.(1) (2) (3) 2.(1)[Ar]3d104s24p4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2) 3d54s1 (3)3d6 (4)(5)(二)正误判断(1)× (2)× (3)√ (4)× (5)× (6)×(7)√ (8)√ (9)× (10)√自我检测1.Fe2++NH3·H2O+HC===FeCO3↓+N+H2O2.2H2S+Cl2O===2S↓+2HCl+H2O3.Cu+H2O2+2H+===Cu2++2H2O4.H2(g)+CO2(g)===HCOOH(l) ΔH=-31.2 kJ·mol-1解析 根据整个流程图可知,CO2(g)和H2(g)为反应物,生成物为HCOOH(l),92 g HCO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所以生成1 mol HCOOH(l)放出31.2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O2(g)===HCOOH(l) ΔH=-31.2 kJ·mol-1。5.(1)2CH3OH+2e-===2CH3O-+H2↑(2)+I2===+I-(3)+I-+CH3OH+CH3O-+H2↑6.(1)CuO+H2SO4===CuSO4+H2O(2)2Cu2++2Cl-+SO2+2H2O===2CuCl↓+S+4H+四、正误判断(1)× (2)× (3)√ (4)× (5)√ (6)×(7)√ (8)× (9)× (10)× (11)×(12)× (13)× (14)× (15)×方法构建1.(1)9计算过程:2[Al(NO3)3·xH2O]~Al2O32(213+18x)g 102 g7.50 g 1.02 g=解得x=9 (2)0.010 0(2)0.010 0解析 (2)n(样品)=n(Al)= ×2=0.02 mol,气体产物中n(H2O)= =0.17 mol,根据氢元素守恒,n(HNO3)=0.02×9×2 mol-0.17×2 mol=0.02 mol,根据氮元素守恒,n(NO2)=0.02×3 mol-0.02 mol=0.04 mol,根据氧元素守恒,n(O2)= mol=0.010 0 mol。2.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96%解析 滴定结束时,单质碘消耗完,则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在CuO2中铜为+2价,氧为-1价,根据2CuO2+8I-+8H+===2CuI+3I2+4H2O,I2+2S2===2I-+S4,可以得到关系式:2CuO2~3I2~6S2,则n(CuO2)=×0.100 0 mol·L-1×0.015 L=0.000 5 mol,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100%=96%。3.(1)甲基橙 (2)0.008 (3)将装置中产生的氨气全部排出,保证被盐酸完全吸收解析 (1)盐酸吸收氨气后有剩余,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含有氯化铵和盐酸,所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2)n(NH3)=(20×10-3×0.5-20×10-3×0.1) mol=0.008 mol。五、2.(1)①75% ③变性 ④强氧化性 (2)①灼烧法 ②蓝色 (3)①吸水性 ④NaHCO3正误判断(1)√ (2)× (3)√ (4)√ (5)√ (6)×(7)√ (8)√ (9)× (10)√ (11)√(12)×(共60张PPT)考前必备专题一 化学语言与概念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二、化学反应的类型内容索引三、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四、常用化学计量五、化学与STSE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PART ONE1.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对物质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在分类时应首先明确分类的标准。2.物质结构的多样性(1)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NO和NO2都是酸性氧化物(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斜方硫和单斜硫互为同素异形体( )(6)纳米级ZnO与水混合,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固态四乙基铅(熔点为-136 ℃,极易挥发)为离子晶体( )(10)第Ⅳ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正误判断二、化学反应的类型PART TWO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2.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有无离子参与有无电子转移可逆不可逆吸热放热3.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两主线(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2->S>I->Fe2+>Br-。氧化性:KMnO4>Cl2>Br2>Fe3+>I2>S;Fe3+>Cu2+>Fe2+>Zn2+>Al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1)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2)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4)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5)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正误判断(6)金属钠与液氨反应体现了NH3的还原性( )(7)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8∶3( )(8)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H2O2>Fe3+( )(9)Ca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2只作氧化剂( )××××三、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PART THREE(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表示法(1)核素符号:、等;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 。(3)电子排布式,如基态F原子:1s22s22p5。(4)轨道表示式,如基态O原子: 。(5)价层电子排布式,如基态Fe2+:3d6。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 CH3CH2OH 2.分子结构表示方法(1)实验式(最简式),如乙炔、苯、苯乙烯:CH。(2)电子式,如H2O2: 。(3)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以乙醇为例)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4)两类模型(以甲烷为例)化学键 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共价键 不标出弯箭头及电子的转移,表示出共用电子对,如:H×+离子键 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用中括号将接受电子的原子括起来并标上电荷数,如:3.成键方式的表示方法(1)用电子式表示两类化学键的形成过程(2)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①s s σ键:②s p σ键:③p p σ键:④p p π键:(1)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 + ―→ (2024·湖北,4A)( )(2)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2024·浙江1月选考,3A) ( )(3)HClO的结构式:H—O—Cl,分子呈直线形( )(4)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p p π键的形成:(2024·湖北,4C) ( )√×√√正误判断(5)NH3分子的VSEPR模型: (2023·湖南,2C) ( )(6)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2023·湖南,2D)( )×√1.按要求书写下列微粒的电子式:(1)H3O+ , 。(2)HClO ,CS2 ,COS ,HCHO ,N2H4 。(3)NaCN ,NaBH4 。 规范书写2.按要求规范写出核外电子的排布:(1)基态S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态Cr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4)基态硅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基态Mn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r]3d104s24p4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3d54s13d6(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第一步,先看“前”,先分析反应微粒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按要求拆分,是否漏写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否满足物质组成比。第二步,再看“后”,再分析生成微粒是否正确。主要看生成物是否符合题目所给条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符合优先反应原则。第三步,“前”“后”对比,最后看是否符合三个守恒关系式: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2.陌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注意ΔH符号及单位: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2)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4)热化学方程式中可不写反应条件,不用“↑”和“↓”。(1)将NA个N2和3NA个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38.6 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2)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6H++S2+2S===4SO2↑+3H2O( )(3)金属钠保存于煤油中的原因:4Na+O2===2Na2O、2Na+2H2O===2NaOH+H2↑( )(4)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OH)3+3H+===Fe3++3H2O( )×××√正误判断(5)向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Ba2++OH-+H++S===BaSO4↓+H2O(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7)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NH4Fe(SO4)2溶液和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Fe3++N+2S+2Ba2++4OH-===2BaSO4↓+NH3·H2O+Fe(OH)3↓( )(8)向CuSO4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Cu2++H2S===CuS↓+2H+( )××√√(9)氨化的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NH3+Ca2++CO2+H2O===CaCO3↓+2N( )(10)将氯化铜溶液加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Cu(H2O)4]2+(aq)+4Cl-(aq)[CuCl4]2-(aq)+4H2O(l) ΔH>0( )×√1.将NH4HCO3、NH3·H2O溶液加入FeSO4溶液生成FeC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H2S和Cl2O的性质,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溶液呈强酸性,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 3.废印刷电路板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在改用H2O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我检测Fe2++NH3·H2O+HC===FeCO3↓+N+H2O2S↓+2HCl+H2O2H2S+Cl2O===Cu+H2O2+2H+===Cu2++2H2O4.钌及其化合物在合成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如图是用钌(Ru)基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酸的过程。每生成92 g液态HCOOH放出62.4 kJ的热量。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g)+CO2(g)===HCOOH(l) ΔH=-31.2 kJ·mol-1根据整个流程图可知,CO2(g)和H2(g)为反应物,生成物为HCOOH(l),92 g HCO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所以生成1 mol HCOOH(l)放出31.2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O2(g)===HCOOH(l) ΔH=-31.2 kJ·mol-1。5.电有机合成是用电化学的方法进行有机合成的技术。如图是在KI-CH3OK-CH3OH体系中,以石墨为电极电解2-丁酮制备中间体3-碘-2-丁酮的原理图。请回答:(1)石墨B的电极反应式为 。 (2)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CH3OH+2e-===2CH3O-+H2↑+I2=== +I-(3)总反应方程式为 。 +I-+CH3OH +CH3O-+H2↑6.以某混合氧化物(由MnO2、ZnO、CuO、Fe2O3组成)为原料制备KMnO4和Fe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ZnO与Al2O3的化学性质相似。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酸浸”时,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去铜”时,除了生成CuCl外,还有S、H+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uO+H2SO4===CuSO4+H2O2Cu2++2Cl-+SO2+2H2O===2CuCl↓+S+4H+“去铜”时,除了生成CuCl外,还有S、H+生成,可知1 mol铜离子得1 mol电子生成CuCl,1 mol二氧化硫失2 mol电子生成S,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2Cl-+SO2+2H2O===2CuCl↓+S+4H+。四、常用化学计量PART FOUR1.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2.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考前必读(1)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的物质,常考的有H2O、液溴、HF、CHCl3、CH2Cl2、CCl4、SO3、NO2、酒精、乙酸、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苯等。(2)常考物质的微观构成①单原子分子:稀有气体He、Ne等;多原子分子:臭氧(O3)、白磷P4(分子结构: );Na2O2中阴离子为。②最简式相同的物质: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单烯烃。③一些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物质 CnH2n+2 P4(P—P) Si(Si—Si) SiO2(Si—O) 石墨 金刚石每摩尔含共价键数目 (3n+1)NA 6NA 2NA 4NA 1.5NA 2NA(3)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①多数盐类的水解反应②N2+3H2 2NH3③2SO2+O2 2SO3④Cl2+H2O HCl+HClO⑤2NO2 N2O4(4)有关反应进程的问题①MnO2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②Cu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③Cu与浓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④Zn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得到SO2和H2的混合气体。(5)常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反应 物质变化量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或数目Na2O2+CO2 (或H2O) 1 mol Na2O2 1 mol或NA1 mol O2 2 mol或2NACl2+NaOH 1 mol Cl2 1 mol或NACl2+Fe 1 mol Cl2 2 mol或2NA1 mol Fe 3 mol或3NA(1)反应NaCl+CO2 CO+NaClO中还原22.4 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2)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中含有氯原子的数目为1.5NA( )(3)1 mol [Cu(NH3)4](OH)2中配位键的个数为4NA( )(4)30 g SiO2中含有硅氧键个数为NA( )(5)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6)18 g葡萄糖中sp3杂化的原子数为1.1NA( )××√√×正误判断×(7)常温下,1.5 L 1.0 mol·L-1 CuSO4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1.5NA( )(8)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9)3 mol单质Fe与足量硫单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9NA( )(10)22.4 L SO2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S的数目总和为NA( )(11)足量Zn和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NA个气体分子( )(12)20 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Al(OH)3胶体粒子数为0.002NA( )×××√××(13)已知核反应:nBa++n,则1 mol ZM中含中子数为54NA( )(14)100 g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15)一定条件下,用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定量分析与计算1.(2022·浙江1月选考,27)某同学设计实验确定Al(NO3)3·xH2O的结晶水数目。称取样品7.50 g,经热分解测得气体产物中有NO2、O2、HNO3、H2O,其中H2O的质量为3.06 g;残留的固体产物是Al2O3,质量为1.02 g。计算:(1)x= (写出计算过程)。 方法构建9答案 计算过程:2[Al(NO3)3·xH2O]~Al2O32(213+18x)g 102 g7.50 g 1.02 g=解得x=9(2)气体产物中n(O2)= mol。 0.010 0n(样品)=n(Al)= ×2=0.02 mol,气体产物中n(H2O)= =0.17 mol,根据氢元素守恒,n(HNO3)=0.02×9×2 mol-0.17×2 mol=0.02 mol,根据氮元素守恒,n(NO2)=0.02×3 mol-0.02 mol=0.04 mol,根据氧元素守恒,n(O2)= mol=0.010 0 mol。2.[2023·湖北,18(4)]取含X(CuO2)粗品0.050 0 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5.00 mL。(已知:2Cu2++4I-===2CuI↓+I2,I2+2S2===2I-+S4)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 。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96%滴定结束时,单质碘消耗完,则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在CuO2中铜为+2价,氧为-1价,根据2CuO2+8I-+8H+===2CuI+3I2+4H2O,I2+2S2===2I-+S4,可以得到关系式:2CuO2~3I2~6S2,则n(CuO2)=×0.100 0 mol·L-1×0.015 L=0.000 5 mol,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100%=96%。3.配合物Cl3中氨的测定。准确称取m gCl3样品放入三颈烧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用20.00 mL 0.5 mol·L-1盐酸吸收生成的气体(吸收装置如图所示),再用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盐酸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 mL。(1)滴定过程中选用 作为指示剂。 甲基橙盐酸吸收氨气后有剩余,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含有氯化铵和盐酸,所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2)样品中氨的物质的量为 mol。0.008n(NH3)=(20×10-3×0.5-20×10-3×0.1) mol=0.008 mol。(3)反应结束后,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装置中产生的氨气全部排出,保证被盐酸完全吸收五、化学与STSEPART FIVE1.化学与材料材料 举例 说明金属及合金材料 镁铝合金、不锈钢、青铜、黄铜等 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光导纤维、新型陶瓷材料等 生活中的硅酸盐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等材料 举例 说明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 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①再生纤维:黏胶纤维等②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合成 材料 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尼龙66等合成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 胶等复合材料 玻璃钢 复合材料比原单一材料有更优越的性能2.化学与生活健康(1)杀菌消毒、水的净化①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杀菌消毒。②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制作生物标本,但是不可用于食品保鲜。③加热能使蛋白质 ,杀菌消毒。④高铁酸钾具有 ,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75%变性强氧化性(2)物质的鉴别①可以用 区别蚕丝(或羊毛)和合成纤维。②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 。(3)性质和用途①甘油具有 ,可用作护肤保湿剂。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可用于制肥皂。③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烧菜时加入食醋和料酒可提香。④阿司匹林显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 解毒。灼烧法蓝色吸水性NaHCO3⑤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利用油脂的氢化制造人造奶油。⑥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于不粘锅的表面涂层。⑦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可作食品包装袋;聚氯乙烯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3.化学与环境保护(1)绿色化学理念(预防优于治理)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从环境观点看 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 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 原子经济性反应——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2)常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形成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甲烷等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雾霾 PM2.5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酸雨(pH<5.6)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臭氧层空洞 氟利昂重金属污染 铜、汞(Hg)、镉(Cd)、铬、铅或其化合物等赤潮、水华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室内污染 甲醛、苯、放射性元素氡等(1)最大单体面积“发电玻璃”使用的碲化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液冷散热技术所用的石墨烯材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3)运载火箭加注的液氢燃料是高能清洁燃料( )(4)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急救时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 )(5)75%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以有效杀菌消毒( )(6)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正误判断×(7)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8)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与大量排放含N和P元素的物质有关( )(9)纳米铁粉可通过吸附作用高效地除去被污染水体中的Cu2+、Ag+等重金属离子( )(10)碳酸氢铵可中和酸并受热分解,可用于制作食品膨松剂( )(11)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有关( )(12)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专指不含蔗糖的食品(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前必备 专题一 化学语言与概念.docx 考前必备 专题一 化学语言与概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