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的汉字魅力,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产生主动探索汉字的兴趣,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教材安排了“前言”和两个活动版块“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两个活动版块密切联系,前后相续,前一个版块是基础,后一个版块是提升。“前言”从多方面对汉字作了简介,并介绍了本单元主要的活动任务。两个活动版块都包含“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项内容。“活动建议”提示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意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阅读材料”围绕活动主题从多个角度编排了文章、谜语、书法作品等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打开活动思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在本单元学习后,学生将对汉字的特点、历史、文化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认识,对汉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设置了三个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编排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已经初步感受了汉字的趣味,也对汉字文化有一些了解。
册 序 单 元 语文要素
三下 第三单元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四下 第三单元   1.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2.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五下 第三单元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习任务群定位
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及教材特点,本单元可依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主题及学习活动。其合理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单元人文主题看,“遨游汉字王国”指向了与汉字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次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版块,重在通过积累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趣味知识,丰富学生对汉字特点的认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第二版块“我爱你,汉字”,重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历史与现状,感受汉字的魅力,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并围绕汉字展开相关研究,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其次,在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将开展校园内外有关汉字的积累、分类整理、调查、分享等活动,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非常吻合。
再次,通过本单元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分类整理和实践调查的能力。尤其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鲜的。意在让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出来,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主题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五年级学生已经对汉字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中年级“综合性学习”栏目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能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提出和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初步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等。
综合考虑学情、单元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内容、新课标相关要求等,设计“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单元学习主题,并以此统摄该单元学习全过程,设置“创建‘汉字趣味馆’”“创建‘汉字文化馆’”“游馆宣讲,传承文化”等与之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积极参与,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和内容设计学习工具、补充学习资源。做到灵活使用“阅读材料”,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联系,加强过程性指导和多元评价。
学习目标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能搜集字谜、谐音歇后语、汉字故事等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创建“汉字趣味馆”。
3.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4.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创建“汉字文化馆”。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积累字谜、谐音歇后语、形声字等趣味汉字知识。 ☆☆☆
阅读与鉴赏   1.阅读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材料”,能够结合文本、生活实际等,感受汉字的趣味,丰富对汉字的认识,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
表达与交流   1.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布馆工作。展示内容丰富,展示清楚。 2.能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格式正确,阐述清楚,分析得当,语言严谨。 3.能在“游馆宣讲”环节积极、自信地介绍自己小组展示的各种和汉字有关的内容。 ☆☆☆
梳理与探究   1.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运用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多种渠道搜集字谜、形声字、谐音等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搜集到的资料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活动需要。 3.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能把资料整理得比较完善、清楚。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调查记录清晰,内容翔实。 ☆☆☆
任务发布: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了解活动流程。
3.创建合作小组,制订综合性学习计划。
课前准备
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汉字,你从哪里来 》,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任务发布。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有优美的音调、形象的字形,其文化博大精深。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正如刚刚在视频中看到的一样,除中国外全球平均每31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学习和使用中文。相信每个同学在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也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启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创建一座教室里的“汉字博物馆”。
3.阅读学习导航,了解任务流程。(课件出示:单元思维导图)
4.浏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你对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5.创建合作小组,制订综合性学习计划,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小组活动计划表
小组名称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组 长 组 员
分 工
按照“温馨提示”预习第三单元。
任务一:创建“汉字趣味馆”
学习目标
1.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能搜集字谜和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创建“汉字趣味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字谜和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会搜集资料
(一)探究搜集资料的方法。
1.通过了解单元任务流程,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意识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让学生回顾在之前的学习中是用哪些方法搜集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步骤是什么。
2.交流自己之前搜集资料的经历。
3.自主阅读课本中有关“搜集资料”的结构图,交流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的方法和启示。
4.学生围绕“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这三种搜集资料的方式展开交流,并说说自己在使用这三种方法时获得的启示和遇到的困难。
(二)学以致用,搜集资料。
1.以“字谜”为例,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这三种方法搜集资料。
(1)交流自己会选用哪种方法搜集有关“字谜”的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2)使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演示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提示学生如何选择并输入合适的关键词;如何利用文章标题、内容摘选等信息快速判断资料内容是否有价值;如何下载保存有用的资料等。
2.小组交流:结合小组任务分工,说说自己准备如何搜集资料。
3.完成小组分工。
活动二:研究字谜,搜集资料
(一)学习《字谜七则》。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批注谜底。
猜字谜是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游戏,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字谜七则》,批注谜底。
2.小组交流自己猜出的谜底,并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3.全班交流。
(1)尝试将这七则字谜进行分类。
第①~④则是文字谜,第⑤⑥则是画谜,第⑦则是故事谜。
(2)总结文字谜、画谜、故事谜的特点和猜字谜的方法。
(二)学习《门内添“活”字》。
1.一名学生展示读故事,交流自己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汉字在字形、字义方面的特点;感受字谜游戏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字谜文化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拓展阅读有趣的汉字故事《武则天取名字:曌》。
4.讲讲自己知道的有趣的汉字故事。
(三)字谜我来猜。
1.学生互相出题猜字谜,说说自己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2.交流搜集字谜的方法和心得。
3.课后继续搜集整理字谜资料。
活动三:研究谐音,搜集资料
(一)学习《有意思的谐音》。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五条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2.学生展示朗读,交流发现。
这五条歇后语巧妙利用同音字或音近字,变原来的字义为谐音字义,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多种方式朗读,熟读成诵。
4.出示具体语境,学生选择合适的歇后语。
(二)学习《“枇杷”和“琵琶”》。
1.一名学生展示读故事。
2.借助插图,说说这个故事中的朋友为什么笑。
(三)拓展阅读。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谐音歇后语。
2.交流自己还搜集到哪些有关谐音的有趣知识。
3.课后继续搜集整理有关谐音的资料。
活动四:研究形声字,搜集资料
(一)自由读文,交流收获。
1.自由朗读《有趣的形声字》,梳理形声字有哪些造字方式。
2.学生结合字例说说造字方式。
3.小结:形声字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形声字的创造蕴含着祖先的智慧。
4.交流学习《有趣的形声字》的感受。
(二)拓展交流。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形声字的资料。
2.交流查找资料的心得,课下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活动五:整理资料,布置展馆
(一)整理资料。
1.自主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小组合作整理资料,删除重复、无价值的资料,删减烦琐的资料。
(二)布置展馆。
1.全班交流商定展馆名称和位置。
2.各组合作布置展馆。
3.各小组根据展出内容,商定介绍方式、内容、流程等。
任务二:创建“汉字文化馆”
学习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围绕活动所需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定研究方向
(一)学习“活动建议”。
1.明确活动任务。通过合作创建“汉字趣味馆”,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努力创建“汉字文化馆”,进一步感受汉字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阅读活动建议,说说自己对哪个活动最感兴趣。
(二)确定研究方向。
1.小组讨论、明确研究方向,商定小组分工。
2.交流自己将通过什么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二:阅读材料,研究汉字发展历史
(一)学习“阅读材料”。
1.默读“阅读材料”中的四篇材料,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有关汉字的知识。
2.梳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填写表格。
汉字字体演变过程
字体名称 使用年代 字形特点
  3.欣赏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学生交流感受。
4.说说身边不规范使用汉字的情况。
5.阅读第四则材料,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6.全班交流,总结学习收获。
这四篇材料,从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艺术和汉字法规四方面多角度展现了汉字悠久的历史及光辉灿烂的汉字文化,增进了我们对汉字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让我们知道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二)确定研究思路。
1.交流自己还想研究哪些与汉字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
2.交流自己的研究思路。
活动三:模仿范例,完成研究报告
(一)学习《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默读学习材料,思考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二)结合学习材料,交流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撰写研究报告。
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调查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小组的资料可以共享,但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分享研究报告。
1.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共同评议。
2.各小组分享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互相评议。
3.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活动四:搜集整理资料,布置展馆
(一)整理资料。
1.自主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小组合作整理资料,删除重复、无价值的资料,删减烦琐的资料。
(二)布置展馆。
1.全班交流商定展馆的名称和位置。
2.各组合作布置展馆。
3.各小组根据展出内容,商定介绍方式、内容、流程等。
任务三:游馆宣讲,传承文化
学习目标
1.整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所有收获,能和同学密切配合完成“汉字博览会”布展工作。
2.能积极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课前准备
完成布展,准备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馆宣讲,传承文化。
1.以小组为单位分批游馆,认真听各展馆的介绍。
2.交流自己的游馆收获。
(二)活动总结,完成评价。
1.交流参加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2.完成相关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积累字谜、谐音歇后语、形声字等趣味汉字知识。 ☆☆☆
阅读与鉴赏   1.阅读课本上提供的“阅读材料”,能够结合文本、生活实际等,感受汉字的趣味,丰富对汉字的认识,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
表达与交流   1.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同学密切配合完成布馆工作。展示内容丰富,展示清楚。 2.能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格式正确,阐述清楚,分析得当,语言严谨。 3.能在“游馆宣讲”环节积极、自信地介绍自己小组展示的各种和汉字有关的内容。 ☆☆☆
梳理与探究   1.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运用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多种渠道搜集字谜、形声字、谐音等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搜集到的资料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活动需要。 3.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能把资料整理得比较完善、清楚。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调查记录清晰,内容翔实。 ☆☆☆
本单元的学习,因涉及多媒介阅读、搜集整理资料,因此需要教会学生常用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如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可以联系学校图书馆、信息教室的负责老师,为学生提供较为便利的资源获取条件。通过班级交流群,告知家长此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活动流程,需要家长提供相应的学习工具支持,例如计算机、手机等。可以提供给学生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相关书籍《有故事的汉字》《我们的汉字》等;文章《汉字谐音》《有趣的汉字来历小故事》等;相关影视资料《解密甲骨》《汉字的演变》《千年书法》《寻根问祖说姓氏》等;相关网站,字源查询网、汉字网等。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梳理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整理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提醒学生可以用表格统计信息,用网状图梳理分类等,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
作为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任务群为导向的综合性学习,更应重视“积累与梳理”,要让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容,奠定语文基础。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教师要围绕“创建‘汉字博物馆’”这一活动任务,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加强过程性指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并根据学生实践的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
2.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阅读材料”。
可结合需要,在活动准备、搜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不同阶段,多次、灵活地使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识,对汉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敢于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3.要注意优化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时间较长,任务较丰富。评价时既要对学生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同时,还要重视对小组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小组在组织活动、分工配合、落实计划等方面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