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各地”,这一主题是在二年级上册的“家乡”到三年级上册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上册的“家国情怀”到五年级上册的“深爱祖国”的基础上,编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五年级下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开阔到“世界各地”这样更为宽广的视域。教材这种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让学生从置身其中的家乡出发,到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到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对祖国的情感,进而逐步建立起自己对祖国的爱与更深刻的认识,以中华文化为根去了解世界各地自然与人文景观,更能够在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本单元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展现了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描写了荷兰安闲的牧场,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体现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不仅聚焦于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去关注祖国文化、世界风情、生活之美,旨在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阅读要素在五年级上册出现过,上册与下册仅相差“初步”二字,在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经过初步学习,掌握了景物的静态与动态这一概念,并能通过关键语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阅读要素省去“初步”二字,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单元的课文不仅描写了不同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之美,还将人的活动同景物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就能很清楚地领会,学生应该根据已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理解不同的人文风情以及更加丰富的文本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它与阅读要素有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与第三篇课文《金字塔》联系紧密。一是写的内容上有关联,三篇课文都是关于某一地方的景物或事物的;二是与《金字塔》的写作手法相关联,都是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分类详细介绍。
学习任务群定位
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及教材特点,本单元可依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主题及学习活动。其合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单元人文主题上看,“世界各地”连接的是真实的生活,习作要素“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指向的是阅读、观察、获取、整合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具体交际情境,契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
其次,依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求,借助具体的任务和情境将“课文阅读”与“世界各地”相连接,可以让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情境中的语言实践,体现实用性阅读的本质内涵。
再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发展学生根据具体目的和对象,借助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还可以引领他们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帮助他们在表达与交流中建构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学习主题
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世界各地”,紧扣语文要素,以“‘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为学习主题统摄该单元学习全过程,言语实践环境围绕“推介会”这一情境任务进行一体化设计。
在任务发布时,引导学生明确“推介会”的内容和目标,结合教材规划路径,通过“放眼世界,领略独特风情”“搜集资料,为祖国风景代言”“畅所欲言,推介最美风景”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信息、了解世界、学习方法;借助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说明性文字、描写性文字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通过阅读、讲解、写作、推介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世界到祖国,从著名景观到身边不容错过的风景,用热情的态度、健康的心理关注大千世界,用心感受,用自己的言语去介绍,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
学习目标
1.借助比较阅读等方式,体会课文所介绍的国家的风土人情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妙处。
2.借助感受图片、文字的不同表达效果,认识不同媒介的作用;初步掌握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整理信息。
3.能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交流总结。
4.合作策划简单的推介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资料表达交流。
5.在阅读和交流中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使其热爱大千世界,热爱生活。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认识25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27个词语。 ☆☆☆
阅读与鉴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体悟作者的情感。 3.能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对比阅读,提取信息,尝试使用多媒介阅读。 4.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
表达与交流   1.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运用一定的手势。 2.能借助资料,列出讲解的提纲,按照一定顺序清楚地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
梳理与探究   1.能有目的地搜集、分类、整理、筛选资料,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2.能采用多种媒介阅读、运用资料,辅助表达。 ☆☆☆
任务发布:“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了解“‘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的活动流程。
课前准备
阅读本单元课文,适当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地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任务发布。
有人曾说:“情浓处,抬望眼,不经意间,眸中的倒影,便成了无数人心中、足下的诗和远方。”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驻足观赏,领略其独特的风情,更值得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人,带给他人美好的感受。本单元,同学们将一边阅读,一边跟随众多作家去世界各地欣赏他们眼中“最不可错过的风景”,并结合所学,尝试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感受生活,举办本班“‘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介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身边“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推荐给别人。
(二)阅读学习导航,了解任务流程。(课件出示:单元思维导图)
(三)浏览本单元的课文,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中所写风景的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步感受。
文 章 作 者 国 家 最不可错过的风景 初步感受
《威尼斯的小艇》
《牧场之国》
《金字塔》
(四)按照“温馨提示”进行预习。
任务一:放眼世界,领略独特风情
第一站:最灵动的小艇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合理运用识字方法,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3个生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1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3.比较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选文,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4.能运用所学方法,从不同视角介绍威尼斯的小艇。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站,让我们放眼世界,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游览水城威尼斯,欣赏他眼中最不可错过的风景——威尼斯的小艇。
活动一:读一读,感受小艇之趣
(一)交流预习,初步了解威尼斯。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2.说说对威尼斯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威尼斯、船艄、翘起、保姆、祷告、哗笑”。
“哗”是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来辨析读音,“哗笑”中的“哗”读二声,拟声词“哗哗”中的“哗”读一声。
3.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的“翘”字,左半部分“尧”,不要多写一点,第六笔竖弯钩要写得长一些。上下结构的“簇”字,第九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撇。
(三)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小艇之趣。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小艇作为描写重点 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和行动特点,游客坐在小艇上游览水城和体会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还写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说明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活动二:探一探,不可错过之因
(一)阅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眼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二)学生汇报交流。
1.小艇外形灵动。
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关键词,在黑板上画一画,介绍其灵动的外形特点。
2.小艇舒适快捷。
读课文第3、4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小艇行驶的特点。朗读语段,想象自己乘坐小艇时的感受,体会小艇的灵活、便捷。
3.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读课文第5、6自然段,从水面上的变化感受威尼斯从喧闹到沉寂的变化过程。合作分角色朗读热闹与宁静的场面,谈谈小艇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记录探究的结果。
活动三:讲一讲,为小艇作推介
(一)回顾内容,交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小艇。
(二)找准重点,介绍时应该着重介绍什么
(三)学习方法,丰富资料。
比较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里的选文,想一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可以边读边把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圈出来,从游览途经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作者的感受三个方面说说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 《威尼斯之夜》
游览途经地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作者的感受
  【总结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游览。
2.表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表达自己对威尼斯和小艇的独特感受。
(四)提供支架。
可选择但不局限于从以下角度来进行推介:
1.游客视角。
结合文本及合理的想象,将你此次威尼斯之旅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身边的人,也可为其讲讲坐小艇的攻略。
2.船夫视角。
假如你是一名船夫,应如何通过吆喝介绍,招揽更多的客人乘坐你的小艇
3.威尼斯本地人视角。
想象一下在威尼斯一天的生活情景,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份、可能经历的生活场景、小艇与场景的关联说一说。
(五)小组合作,梳理思路,介绍威尼斯最灵动的事物——威尼斯的小艇。
第二站:最宁静的牧场
学习目标
1.认识“毡、犊”等9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4个生字,会写“端庄、仪态”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
3.阅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作用,并尝试迁移运用,进行片段仿写。
4.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阅读推荐文章,尝试介绍自己眼中的荷兰,体会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荷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一站,我们将要抵达另一个美丽的国度。这里,郁金香誉满天下,运河纵横交错,风车随处可见,草原辽阔无垠,有“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牧场之国”的雅称,它就是荷兰。荷兰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是什么呢
活动一:读一读,感受牧场之美
(一)交流预习,初步了解荷兰。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荷兰的资料。
2.说说对荷兰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读好生字词“端庄、仪态、远眺、骏马、飞驰、辽阔、板凳、吆喝、牲畜”。
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畜”,并指导学生根据字义正确选择读音。
指导书写:“罐”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畜”字的上半部分是“玄”,不能写成草字头。
(三)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牧场之美。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依次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
重点引导学生梳理脉络,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师生一起用小标题补充思维导图:
3.初步感知,交流印象。
提示:刚才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大致了解了文章是通过四个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那么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初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
活动二:探一探,不可错过之因
(一)阅读探究,为什么荷兰牧场是作者眼中不可错过的风景
1.过渡:文中,作者多次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荷兰,让作者一咏三叹 让我们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用心感受荷兰不可错过的风景!
2.请用下面的句式,在每一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进行补充,把你理解到的“不可错过之因”表达出来。
牛群吃草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一个(    )的牧场之国。
骏马飞驰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一个(    )的牧场之国。
家畜休闲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一个(    )的牧场之国。
牲畜沉睡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一个(    )的牧场之国。
3.组织学生交流,师生一起补充思维导图:
4.分组合作,围绕四幅画面,任选一幅,从文中提取重点语句,感受牧场的宁静之美以及课文语言的情趣之处,具体说明不可错过之因。
(1)牛群吃草图:
①抓住重点词“专注、思考、端庄、威严”来理解荷兰牧场是牛的天堂。
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牛群吃草为什么能“非常专注”
③带着欣赏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2)骏马飞驰图:
①抓住重点词“膘肥体壮、飞驰、主人、公爵”来理解荷兰牧场是骏马驰骋的世界。
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骏马还在思考着什么
③带着自己对牧场特点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3)家畜休闲图:
①抓住重点词“悠然自得、呼噜、安闲、欣赏”来理解荷兰牧场是牲畜的王国。
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家畜 它们都在做什么
③带着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4)牲畜沉睡图:
①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傍晚和夜晚牧场更加静谧、沉寂的特点。
②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动物、人物的静。
③感受“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
④配乐朗诵。
(二)总结写法,练笔训练。
1.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1)小组讨论:在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中,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和荷兰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2)汇报交流。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这是动态美;还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情景,表现了古老水城的静寂,这是静态美。
《牧场之国》一文中,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是静态美;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荷兰牧场的美。
(3)小结: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更好地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在习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出景物的特点,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吸引人。
2.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一”。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讨论:这两个例子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体现的
(2)汇报交流:第一个例子通过描写乘坐小艇时所见到的情景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第二个例子通过描写车船过后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展现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3)自由选择仿写情景,教师指导仿写重点。
①放学后的校园 ②群鸟飞过湖面 ③火车进站
活动三: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荷兰
(一)回顾全文,交流。
学完本课后,说说自己眼中的荷兰的样子。
(二)搜集资料,拓展阅读,深入思考:真正的荷兰还会是什么样的
1.补充资料: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本文。
2.结合上面的资料,以及本文“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反复出现的写法,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
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兰》、尤今的《荷兰散记》,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荷兰的样子。
(三)小组合作,梳理思路,再次畅谈自己眼中的荷兰。
第三站:最神秘的建筑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合理运用识字方法,自主学习“译、愧”等10个生字。
2.对比阅读两篇文章,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结合文章内容,了解金字塔,感受文本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结合阅读和表达的需要,查找、筛选资料,梳理信息,说出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4.能结合文本片段,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并用于自己的片段描写。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一读,感受金字塔之奇
(一)谈话激趣,初步了解金字塔。
1.放眼世界,我们领略到威尼斯小艇的灵动,感受到荷兰牧场的宁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埃及,继续寻找不可错过的风景。你认为埃及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是什么 (金字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教师展示金字塔组图。
学生思考: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交流感受。预设:神秘、壮观、独特、美丽……
(二)整体感知,发现金字塔之奇。
1.检查预习,认读本课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对比阅读,交流两篇文章的异同。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两篇文章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篇 目 体 裁 描写内容 表达方式 表达效果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我喜欢《    》的介绍方式,理由是  。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说清楚理由。
(3)教师介绍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在结构和语言上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4)交流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这两篇文章都写了金字塔的位置、形状,都让人感受到金字塔的神奇,作者对金字塔的赞叹……
教师小结:
虽然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在内容、情感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果阅读时,能将两篇文章相互印证,可以让我们对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活动二:探一探,不可错过之因
(一)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神奇的金字塔可以成为不可错过的风景。
(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感悟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1.学习《金字塔夕照》第2自然段,感受金字塔景色之美。
(1)学生朗读,圈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金色”。
(2)想象画面,感受夕照下金字塔的开阔雄奇。
(3)学习链接:阅读“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二”中有关描写颜色的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4)学习作者突出描写景物颜色的方法,尝试介绍一种事物。
2.学习《金字塔夕照》第3、4自然段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理解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3.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发现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活动三:比一比,谁更了解金字塔
(一)阅读推荐文本《埃及金字塔》,说一说这篇文章重点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金字塔。
(二)小组合作学习,揭秘金字塔。
(
小组合作要求
:
1
.思考讨论文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旁的批注。
2
.结合课文内容、课前查找的资料和拓展阅读内容
,
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3
.尝试用图示、列表、流程图等方式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4
.学生交流
,
互评。
根据实际汇报情况
,
为各小组点亮金星
,
每项最多三颗星。
)
小组汇报展示评分表
      评价标准 小组代表   展示方式合理,内容清晰 推测有依据,合情合理 语言流畅,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三)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疑问。
(四)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还有许多关于金字塔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大家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对金字塔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任务二:搜集资料,为祖国风景代言
学习目标
1.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如分类、筛选、剔除、补充。
2.能借助所搜集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清楚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能在习作中体会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一聊,祖国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最佳风景
1.回顾前面的活动,在跟随几位作者,欣赏了他们眼中威尼斯、荷兰、埃及最不可错过的风景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中,水城威尼斯、威尼斯的小艇以及埃及金字塔都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灵动的事物、美丽的景色、神秘的建筑在我国也有很多,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3.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4.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出自己曾经去过或者有所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
5.发布任务: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个地方,为其代言,用多种形式完成代言宣传广告的图文编辑工作,使其也变成我国的一处“最不可错过的风景”。
6.小组讨论,要完成任务应该作哪些准备 引导学生交流,用思维导图列出要点。
活动二:想一想,所读文章的可借鉴之处
(一)交流前三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为本次代言祖国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可迁移运用的方法。
1.围绕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进行介绍。举例:威尼斯小艇的“趣”、牧场之国的“美”、金字塔的“奇”。
2.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介绍。
3.丰富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
4.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5.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二)结合具体语段,谈谈这样介绍的好处。
(三)结合自己要介绍的世界文化遗产,列出写作提纲,并思考需要哪些资料支撑。用列表的形式梳理写作思路。
题 目
开 头 (紧扣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
中 间 准备介绍哪些方面 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表达方式 写作方法
结 尾 (点题抒情)
活动三:查一查,代言所需要的资料
(一)依据自己的提纲,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讨论交流搜集资料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总结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就是围绕中心,从多个方面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不过还需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记录资料的来源,便于后期整理和运用。
(三)依据所需查找资料,完善提纲。
题 目
开 头 (紧扣文化遗产最主要的特点)
中 间 准备介绍哪些方面 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搜集的相关资料 表达方式 写作方法
结 尾 (点题抒情)
活动四:理一理,分类筛选资料
(一)围绕中心,确定写作题目,列出提纲。
从多方面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但不可能全都罗列到习作中去,接着就需要继续借助提纲进行细化、整理、筛选、补充,大家自由读一读习作提示。
出示:
  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搜集、补充。
(二)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细化整理,如:圈画、删减、补充、分类等,运用到习作中。
活动五:写一写,用笔为祖国世界文化遗产代言
1.同学们,我们通过多方面搜集资料,细化整理资料,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请大家修改完善自己所列的提纲和整理的资料,自主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完成代言。
2.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言
3.课件出示。
4.学生自主习作,完成代言宣传的图文编辑工作。
活动六:展一展,共赏祖国风情
(一)将习作进行布展。
出示习作评价表: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内容符合要求 ☆☆☆ ☆☆☆
突出主要的特点,详略得当 ☆☆☆ ☆☆☆
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了多个方面 ☆☆☆ ☆☆☆
能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
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 ☆☆☆
(二)按照评价标准,对所写习作进行自我评价。
1.默读自己的习作。
2.用红笔画出符合习作评价要求的地方,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
3.对照习作评价表,给习作自评星级。
(三)教师巡视,发现典型习作,重点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说一说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2.小结存在的问题:主要特点介绍得不够清楚;不同的方面没有分段介绍;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全篇照搬资料,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等等。
(四)四人小组内互评。
(五)教师巡视,发现修改后的典型习作,并展示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了一处,用多种形式完成代言宣传广告的图文编辑工作,我国“最不可错过的风景”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课下,我们把全班同学的图文编辑代言汇集到一起,编成一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推荐手册》。
任务三:畅所欲言,推介最美风景
学习目标
1.能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景物,通过推介会分享给他人,感受分享的快乐。
2.学会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3.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
课前准备
选择一处身边的美景,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放眼世界,领略了不同国家的别样风情,也一起用笔为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言。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身边不期而遇的美好里。今天,我们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身边的美好,来发现那些近在咫尺却不可错过的美景。
活动一:找一找,自己身边的最美风景
1.同学们畅所欲言,在你心中,什么样的风景能让你为之动容
2.组内交流讨论:在我们的身边隐藏着哪些常被我们忽略的美景
3.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景点,筛选其中一到两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美景考察计划表
在听同学分享时,我对以下景点感兴趣:
景 点 吸引我的理由一 吸引我的理由二
经过比较,我最终决定去(        )考察。 注:可打卡一到两处景点,简单记录下自己实地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附上照片,不方便实地考察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搜集资料等方式在线云游览。
活动二:作准备,搜集整理资料
1.通过交流分享和回忆实地考察的经历,确定自己本次推介会想要推荐的地方。
2.围绕自己想讲解的内容搜集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实地看看,拍照记录,获取直观的资料。不方便的同学也可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图片。
活动三:列一列,确定介绍顺序
(一)观看讲解视频。
老师提供讲解视频,学生观察思考视频讲了什么内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视频推荐:《风度中国》
(二)小组交流在列提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材料之间要有相关性。分析哪些材料与讲解的内容密切相关,哪些关系不大,可以有所取舍。
2.材料之间要有条理性。在整合材料时要注意讲解顺序,梳理一条清晰的线索,如可以列出地点转换的线索等。
(三)学生完成列提纲。
通过拟定提纲,事先安排好讲解的顺序和主要内容,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提 纲
开头语   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 景区。
概括介绍   可以介绍位置、范围、地位、历史、现状、发展前景、景物的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等方面。
不可错过的理由
结束语   示例: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啦,期待你们的再次光临,再见!
活动四:练一练,把握语气,预设听众反应
(一)学生思考并讨论,平时旅行途中自己最喜欢什么类型的导游讲解
(二)组内归纳总结,好的讲解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们在讲解时可以怎样做
1.条理清晰,要提前想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顺序要明确。
2.语气、语速要适当,讲解者语气要温和自然,语速要不急不缓。
3.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配上适当的肢体语言,能让讲解更清楚。
4.可以做一些小卡片,标注要讲的关键信息。
(三)学生进行练习讲解。
可以自己对着镜子讲,观察自己的表现后作出改进,也可以给家人讲解,根据家人的反馈作出改进。
活动五:畅所欲言,推介最美风景
(一)小组内同学互讲,彼此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内推举代表在班上讲解。
1.每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2.讲解时,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善用动作、表情等。
3.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将收集的图片资料投影,或者做成课件、影像等。
(三)感兴趣的同学也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录制讲解视频,生成二维码。汇总全班同学的讲解二维码,制作班内特色打卡攻略集。
本单元的学习,因涉及多媒介阅读、搜集整理资料,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较为便利的资源获取条件,可以提供给学生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荷兰》、尤今的《荷兰散记》等文章。还可以推荐给学生纪录片《风度中国》,以及相关网络图片、书籍、网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运用相应的学习工具,例如计算机或者手机。
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梳理信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整理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提醒学生可以用表格统计信息、用网状图梳理分类等,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
作为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设计更强调“实用”,也就是要“用语言来做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是从了解课文表达方法的角度提出的,要注重借助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课文的写法,把握好适切度。关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不要作过细的分析,也不要机械地让学生去判别,应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二,本单元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教师要充分理解编排意图,指导学生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直观、简明的呈现形式,学习从文字、数字、图画等各种文本形式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概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
第三,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各个任务之间的梯度,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入手,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关注作者独特的视角,同时不断与最终任务“推介会”进行连接,明确阅读文本、学习方法、查找资料的目标,并逐步通过任务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的能力不断进阶;通过真实的角色、真实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真实的成果运用场景,帮助学生将所学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