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巧思悟形象 创编新故事——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海的女儿》。三篇课文选自不同国家的经典童话作品,虽故事不同,人物形象不同,却都展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示范感受童话奇妙与人物真善美形象的方法,单元习作“故事新编”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新编故事,将真善美的理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实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突破。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奇妙的想象,感受童话中鲜明而美好的人物形象,产生阅读更多童话的兴趣,进而在阅读与创作中获得成长。语文要素分析单元阅读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其实是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延续与发展。本单元不仅要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奇妙的想象体会人物形象。本单元课文的课后题以及学习要求揭示了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比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课后题,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揭秘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进而体会王葆的童真形象;《海的女儿》一课中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公主的形象。单元习作要素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编故事和写故事,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本次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创编新的故事。这次习作的提升点在于强调“新编”,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前两篇课文的课后题中分别安排了创编故事和小练笔,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为进一步完成习作作铺垫,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梯度性和序列性。学习任务群定位综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们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从单元学习路径来看,本单元先引导学生阅读一组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通过发挥想象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进而从中受到感染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然后通过习作“故事新编”,运用习得的方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新编故事,发展想象力。这一学习路径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核心路径是一致的,即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第二,从内容、体裁上来看,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描写具有真善美的人物形象的童话故事。其对应的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3~4年级)中的“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等部分,本单元的整体框架基本与之相同。因此,将本单元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主题基于以上的单元解析,本单元以“巧思悟形象 创编新故事”为主题统摄整个单元,以“出版《新故事会》”为核心驱动任务,先后设置了“走进童话,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交流展示,出版新故事集”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鉴赏作家是如何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塑造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的,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模仿创作,塑造新故事里的人物特点和形象。学习目标1.学习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26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梳理故事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够借助关键语句、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及心情,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4.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能够借助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并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任务框架评价指标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识字与写字 能正确读写字词。 ☆☆☆阅读与鉴赏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表达与交流 1.能用自己的话结合具体的语段说出童话的奇妙之处以及感受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能根据课文内容或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展开想象,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新故事。 ☆☆☆梳理与探究 能采用多种媒介阅读,运用相关资料,辅助表达。 ☆☆☆任务发布:出版《新故事会》学习目标1.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的课文内容。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了解出版《新故事会》的活动流程。课前准备回忆读过或者听过的童话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任务发布。《故事会》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龟兔赛跑》,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这个单元我们就走进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故事中真善美的人物形象,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习新编故事,创编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故事会》。(二)出示单元学习图景。(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三)明确语文要素。1.学习单元导语页,出示人文主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为什么?(2)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童话的王国里,一切都妙不可言。正如单元导语所说“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神奇的童话世界像拥有魔法的梦幻王国,遨游在童话世界中,你会结识许多美好的童话人物,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2.出示本单元语文要素。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阅读三篇经典的中外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故事中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还要跟着童话大师学习创编新的故事。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中,要求我们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本单元我们既要感受童话的奇妙想象,又要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四)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理解。2.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让你感到奇妙的语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3.标注出自己不理解、感兴趣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分析。任务一:走进童话,感受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认识“妖、矩”等2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正确书写“介、绍”等26个生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梳理故事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够借助关键语句、抓住主要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4.能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及心情,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5.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课前准备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探宝葫芦的秘密,感受王葆的童真神奇的童话之旅即将开启,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结识童话中可爱的主人公吧!今天我们先开启童话之旅的第一站——葫芦岛,去探一探宝葫芦的秘密。(一)质疑课题,激趣导入。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介绍作者及《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本文选自《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读词语,特别强调读准“规矩”的读音,注意“矩”读轻声。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规矩”的意思。(3)读准多音字“冲”,引导学生根据意思定音,在文中读四声“chòng”,表示“对着、向着”。2.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对于“葵”“瘦”的书写。3.再读课文,梳理文脉。(1)借助下面的示例,试着提炼小标题梳理课文的主要脉络,再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第1~4自然段: 第5~17自然段: 第18~21自然段: 示例:王葆的自我介绍 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幻想得到宝葫芦(2)初探原因: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三)品读课文,感知形象。1.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初识王葆。(1)初步建立人物名片:姓名、身份、爱好。(2)联系下文理解“声明”的意思。(3)读完这部分,你认为王葆是一个怎样的人?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了解王葆。(1)奶奶为什么给王葆讲宝葫芦的故事?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简洁的话说说。(2)读完这部分,你又认为王葆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四)创编故事,感受神奇。1.感受神奇。(1)学生交流奶奶所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的神奇之处。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找一找奶奶都讲了哪些故事,先画出相关的语句,作好批注,再完成下面的表格。(2)小组合作,提取关键词完成表格,并交流汇报。故事中的人物 情 节 共同之处张三 撞见神仙,得宝葫芦。 结局都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李四 旅行游到龙宫,得宝葫芦。王五 听奶奶的话,得宝葫芦。赵六 掘地得宝葫芦。(3)奶奶讲的故事有什么特点?2.创编故事。(1)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有什么好方法吗?(2)出示创编要求:选一个故事,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创编故事”评价表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想象丰富、合理。 ☆☆☆故事情节有趣。 ☆☆☆故事内容完整、有条理。 ☆☆☆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五)探寻原因,品读形象。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幻想得到宝葫芦”。1.默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想想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画出相关的语句。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3.从王葆的想法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孩子?(明确:爱幻想、不爱动脑筋,又特别要强。)(六)拓展阅读,深入理解。宝葫芦可真神奇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活动二:寻巨人花园之春,发现巨人的变化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认识了童真可爱的王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童话之旅的第二站:拜访英国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去瞧一瞧巨人的花园的神奇之处。(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巨人的花园。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巨人”是怎样的。2.出示课文插图,导入课文情境:瞧,巨人来了,孩子们纷纷逃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准“砌qì”和“颊jiá”的读音。2.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对于“啸”的书写。3.再读课文,梳理文脉。(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围绕巨人的花园描写了哪几个画面?(明确:第1~2自然段:巨人回来前,有孩子玩的可爱又快乐的花园。第3~9自然段:巨人回来赶走孩子后的凄凉的花园。第10~15自然段:巨人欢迎孩子,花园又充满快乐。)(2)借助三个画面,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走进花园,感受变化。1.感受变化。默读课文,思考巨人回来前后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什么转变。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抓住“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丰硕的果子”“悦耳的歌”以及“孩子们欢叫着”感受花园的可爱和快乐。并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花园的样子。(明确:凄凉)(3)巨人拆除围墙,欢迎孩子们的景象:抓住“轻轻”“悄悄”感受巨人的善良,抓住“开花”“歌唱”等词语感受花园重焕生机后的热闹。(四)探寻原因,感受形象。1.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1)探秘:是什么在一瞬间让花园发生了变化呢?(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巨人语言、动作等的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1)出示第一组句子:“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 违者重惩。引导学生抓住巨人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巨人的形象。(明确:从“叱责”孩子们的话、自言自语的话以及砌高墙的行为,可以看出巨人骄傲自大、蛮横无理。)(2)出示第二组句子:“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凄凉的花园,“我盼望天气快点儿变好。”引导学生抓住巨人说的话感受巨人内心的孤独、疑惑以及盼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3)出示第三组句子: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引导学生抓住巨人看到小男孩哭时说的话,感受巨人后悔的心情,体会巨人内心的善良。3.感受巨人形象。(1)此时,你知道春天为什么不肯来巨人的花园了吗?(明确:巨人的自私,使春天不肯到来。)(2)巨人的花园最后又迎来了春天,你知道为什么吗?①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巨人看到的奇特景象。(明确:花园因为孩子们的到来瞬间恢复了生机,巨人被眼前的迷人景象所震撼,他突然明白了只有有孩子们在的地方才会有春天。)②出示句子: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从对巨人的动作描写“悄悄地走”“轻轻抱起”可以感受到巨人内心的善良以及对孩子们的爱,“拆除”这一动作描写可见巨人懂得了分享。思考:如果让你给巨人换一个布告牌,可以怎么写?(3)小结:从巨人驱赶孩子砌起高墙到拆除围墙欢迎孩子的转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善良的巨人形象。(五)发挥想象,创编故事。1.明确要求。巨人拆除了围墙,接纳了可爱的孩子们,从此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请大家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2.借助表格,提供想象支架。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孩子们可能会说什么孩子们可能做些什么孩子们的心情周围的环境3.学生自由练习,交流展示。活动三:游梦幻海底世界,体会人鱼的善良神奇的童话之旅即将到达第三站——梦幻海底世界。我们在这里又会遇见谁?文中的人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说一说你对作者安徒生的了解。(二)明确阅读任务。教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快速阅读学习提示,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提示:1.这篇课文是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2.学习时,我们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3.可以读一读完整的童话,加深对小公主的了解。(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海的女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2)读准词语:宫殿 抚摸 硫黄 瞥见 亲昵2.借助示例,梳理文脉。(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示例:奇异的海底世界 海公主们的生活 小公主对人类世界充满渴望(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的意思相近,思考这些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并借助关键词归纳概括每个部分的意思。(四)再读课文,感受奇妙。1.寻找奇妙之处。(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课文,画出你觉得奇妙的地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2)小组交流,分享阅读感受。2.全班汇报自学成果。(1)海底世界很奇妙。海里最深的地方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开合。这简直太好看了,因为每一个蚌壳里面都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王后皇冠上最耀眼的装饰品。引导学生感受宫殿的奇妙,明确宫殿是由珊瑚、琥珀、蚌壳、珍珠做成的,非常漂亮。(2)宫殿外的花园的色彩奇妙。宫殿外面有一座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燃烧着的火……在那儿,处处都闪烁着一种奇异的蓝色光彩。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将花园描绘得绚丽多彩,奇妙无比。(3)海公主长得很奇特。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小公主的美丽。3.感受人物形象。(1)联系课文,想一想小公主最大的渴望是什么。(2)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你对小公主的印象。(五)拓展阅读,丰富人物形象。最小的公主到了十五岁以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整地读一读这篇童话,完成下面的阅读单。拓展阅读《海的女儿》主要故事情节 描写小公主的语句 你对小公主的印象任务二:发挥想象,创编新故事学习目标1.能有目的地搜集自己熟悉的故事,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明白故事道理。2.能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新故事。3.能把新的故事情节描写完整,内容条理,语句通顺。4.能运用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塑造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课前准备回忆熟悉的故事,梳理故事情节。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经典故事引路,学新编方法(一)看图猜故事。出示本单元学习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以及学过的故事《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故事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故事。(二)明确故事特点。1.结合“交流平台”梳理故事的特点。2.学生交流汇报。(明确: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充满了奇思妙想,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都传递了真善美的主题。)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结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在《故事会》中就有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龟兔赛跑》,如果让你来新编《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如何编呢?(三)读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浏览明确习作内容。(1)习作内容:创编新故事,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选择熟悉的故事创编。(2)故事新编的方法:设想不同结局,反推故事情节,创编新故事。(3)习作展示交流:给故事配上图画,并张贴出来分享。2.学生交流对故事新编中“新编”的理解。(明确:“故事新编”是指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不同的故事情节,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故事。“故事新编”是有依据的想象,既要大胆又要合理,切勿胡乱编造。)(四)回顾《龟兔赛跑》的故事,梳理故事脉络。现在我们就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学习新编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设定结局,反推故事情节。1.创设情境。这天,兔子和乌龟又见面了,兔子一直为上次输掉比赛而耿耿于怀,他很不服气,决定再次向乌龟发起挑战。瞧,第二次龟兔赛跑即将开始。这次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2.设想结局。(1)学生交流可能出现的结局。(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四种结局。学生思考: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一种结局呢?为什么?3.推想情节。(1)结局不同,情节不同。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可以想象哪些新的故事情节呢?(2)出示课本中示例的故事情节,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明确可以从兔子和乌龟两个角度来分析原因,进而展开想象,新编故事情节。(3)除了以上情节,也可以大胆构思其他情节,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想象新的故事情节。(4)学生交流自己新编的故事情节,要求想象合理,符合选定的结局。(5)如果想让我们新编的故事与众不同,更加精彩,故事情节还要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六)抓住特点,树立人物形象。好故事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不仅仅是因为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真善美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该怎样塑造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呢?1.聚焦角色特点,重立人物形象。虽然这次乌龟又赢了,但是我们可以塑造与老故事中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才能体现新编,使新编的故事富有新意。故 事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龟兔赛跑》 骄傲的兔子和坚持不懈的乌龟。 兔子途中睡着了。《新龟兔赛跑》 示例:笨拙的兔子和聪明的乌龟、倒霉的兔子和幸运的乌龟。 示例:兔子遇到困难,不懂得解决;乌龟急中生智,渡过难关。2.学法迁移,细致刻画人物。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具体语段,谈一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1)环境描写。①在《巨人的花园》中,作者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巨人的形象,通过描写花园春天与冬天景象的变化呈现了一个丰满的、变化的巨人形象。如其中描写冬天的句子,出示课本P136“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涂成了银色”“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呼啸着”等,发现作者将自然现象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冬天的寒冷与凄凉。②出示课本P136“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第二、第三个句子,学生对比着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冬天的方法不同。第二句抓住冬天典型的动物来表现冬天寒冷的特点;第三句是直接描写冬天,抓住“白雪、寒风”等典型事物表现季节的特点。(2)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①引导学生结合《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的具体语段,谈一谈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②小结: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我们可以迁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将事物拟人化,让角色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七)语言规范,内容条理清晰。1.词语运用恰当,语言表达规范。(1)出示P135“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要求学生读一读两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明确:每组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意思相近。)(2)提出问题,质疑探究:这两个加点词语能不能互换,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效果不同。“慰藉”和“忘怀”倾向于书面语言,“安慰”和“忘记”倾向于口语表达。因此,习作时,要运用恰当的书面语言来表达。2.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新编故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写清楚、写完整;同时要抓住主要情节展开写,详略得当。活动二:选故事定结局,创编新故事(一)选一选,我熟悉的故事。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从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可以借助表格或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厘清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故事情节。(二)想一想,故事新结局。发挥想象,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局,新编故事情节。(三)理一理,故事新情节。借助思维导图,由果探因,梳理故事情节。(四)列一列,新编故事大纲。学生根据自己设定的故事结局以及创编的故事情节,构思习作文路,列一列习作大纲。(五)写一写,我的新故事。学生根据习作大纲,尝试写一写自己的新编故事。写完之后读一读,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任务三:交流展示,出版新故事集学习目标1.能够给自己的新故事配图,并乐于与他人分享,积极参加班级新故事展。2.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制作创意投票卡——书签,掌握竖写的规则。3.评选有趣的新故事,修改完善,整理入册,出版新故事集——《新故事会》。课前准备回忆熟悉的故事,梳理故事情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展示,举办新故事展同学们上节课都对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了新编,相信大家的故事一定非常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吧!(一)讲一讲,我的新故事。1.出示习作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小组互评。评价标准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故事叙述完整,有条理。 ☆☆☆ ☆☆☆故事情节丰富、有趣。 ☆☆☆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鲜明。 ☆☆☆ ☆☆☆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 ☆☆☆2.全班交流展示,修改完善。(二)绘一绘,我的新故事。梳理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故事情节,给每个故事情节绘制一张插图。(三)展一展,我的新故事。收集整理全班的新编故事,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进行展示。活动二:选新故事,出版新故事集(一)做一做,我的创意投票卡——书签。1.了解书签的制作要求。(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136的书签图片,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示例:书签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书签上的文字是竖着写的。(2)出示右侧书写要求,引导学生掌握书签的书写要求。2.制作书签,写上自己喜欢的格言。(1)出示“日积月累”关于读书劝学的格言,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拓展搜集其他名言。(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写在书签上,要求正确美观。(二)评一评,我喜欢的新故事。1.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新故事,并说明理由。2.将自己的创意投票卡——书签,挂在喜欢的新故事旁。(三)理一理,出版《新故事会》。1.根据投票,评选出前三十个最受欢迎的新故事,进一步修改完善。2.整理入册,出版《新故事会》。本单元的童话故事,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部分童话故事只是节选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提供相关的资源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人物形象。在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补充完整的故事文本;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补充图片资源;在学习《海的女儿》时,补充完整的故事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源。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可以提供思维导图、表格等学习支架。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组中外经典童话,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新编故事。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朗读,在读中想象。童话故事中营造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学生的阅读经验少,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一开始对课文的内容并不能充分地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在课文内容上过多讲解,而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读中促学,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首先,教师可示范朗读,注意把握故事中人物角色的特点,读出相应的语气;其次,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合作读等。最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童话情境,如配乐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2.聚焦关键情节,学习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聚焦关键情节,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形象。在《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聚焦奶奶讲的故事,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童真的形象。在《巨人的花园》中,聚焦描写花园和巨人前后变化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别通过环境和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描写体会花园和巨人形象的变化。3.调动阅读积累,大胆创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龟兔赛跑》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新编的具体方法,明确“新编”不是毫无依据、凭空想象,而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创编出新的故事情节。教材中给出的是寓言故事,但是故事新编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寓言故事的新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大胆想象创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