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感受诗歌魅力 合作创编诗集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感受诗歌魅力 合作创编诗集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感受诗歌魅力 合作创编诗集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现代诗”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四篇课文均是现代诗歌,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现代诗歌作品。四篇课文以“自然”为中心意象,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阅读本单元的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句单元导语的意义。
语文要素分析
单元阅读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过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童年的水墨画》,四年级上册学过《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延安,我把你追寻》等,但学习经验也仅限于边读边想象画面,对现代诗的特点认识比较模糊。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现代诗,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如有节奏感、押韵、充满想象等。
同样重要的还有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是对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的巩固和提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下册都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纵观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要求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本次综合性学习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以“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为目标,依托课文学习展开,分为启动阶段、推进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是一次单元嵌入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习作要素“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则要求学生能根据合作编小诗集的分工要求,对自己收集或创作的现代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朗诵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第一,从单元学习路径来看,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组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感受母爱、童心和自然之美,同时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现代诗歌的独特韵味。然后再收集诗歌,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学习路径“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是一致的。
第二,从体裁上看,单元文章都属于现代诗。从内容上看,文章以“自然”为中心意象,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应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的“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等部分。
学习主题
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以及综合性学习任务要求,我们以“感受诗歌魅力 合作创编诗集”为主题统摄整个单元,以“童眼看世界,慧心编诗集”为核心驱动任务,先后设置了“了解现代诗特点,收集现代诗”“整理摘抄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学写现代诗,表达情感”“合作编诗集,评选最佳小诗人”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群的视角下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歌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30个生字,正确书写23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
2.通过反复朗读,互文阅读,初步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3.多途径收集现代诗,并进行摘抄,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对自己收集或创作的现代诗进行分类整理。
4.结合本单元学习,尝试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与同学合作编写小诗集。
5.通过班级商讨,制定方案,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识字与写字 能正确读写字词,积累词语。 ☆☆☆
阅读与鉴赏 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借助关键词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
表达与交流 1.与同学合作分工,举办诗歌朗诵会,并用合适的语气朗诵诗歌。 ☆☆☆
2.能仿照示例写短诗,并尝试创作现代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
梳理与探究 1.从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诗歌,了解诗歌的格式,做好每天的摘抄任务。 ☆☆☆
2.能从不同诗人、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等方面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分类。 ☆☆☆
3.能与同学合作,分类编排诗集,并为诗集命名,设计诗集封面,进行简单的装帧。 ☆☆☆
任务发布:童眼看世界,慧心编诗集
学习目标
1.能积累关于诗歌的名言,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认识。
2.了解单元学习图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期待。
课前准备
浏览第三单元所需学习的内容;搜集关于诗歌的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关于诗歌的名言,导入诗歌单元。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瑰宝,它用凝练的语言记录着生活中那些珍贵的瞬间,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徜徉诗海,会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世界。因此,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对诗歌赞誉有加。
1.学习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交流对名言的认识并搜集有关诗歌的名言。
2.小结:
正如这些名家所言,诗歌有着像音乐一样的节奏,并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情感。
(二)发布任务。
1.出示任务情境。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诵读传统诗的热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是这档节目的宗旨。而现代诗是对传统诗的继承和发展,这些富有乐感的现代诗总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我们班也将举办“感受诗歌魅力 合作创编诗集”的主题活动。这次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合作创编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希望在这次的活动中,同学们能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争做最佳朗读者,并能借鉴诗人的表达,写一写你们眼中的世界,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
2.出示单元学习图景。
(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3.你们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什么期待吗?谁想来说一说?
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殿堂,用诗歌的语言去描绘这个美丽的世界。
(三)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交流以前学过的现代诗歌,并谈一谈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2.了解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我们将阅读一组中外现代诗歌作品。通过浏览本单元学习内容,我知道了本单元选编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四篇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
3.明确语文要素。
任务一:了解现代诗特点,收集现代诗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读“漫、涛”等30个生字,正确书写“繁、漫”等23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17个词语。
2.正确认读古代诗人的名字。
3.通过反复朗读、互文阅读,初步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4.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5.多途径收集现代诗,并进行摘抄,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诵读诗歌,预习重点生字词,查阅作者资料。
2.多种途径搜集喜欢的诗歌。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对比阅读,感知现代诗形式特点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古代诗人的名字,你能正确认读吗?
课件出示: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1.认读,交流识字并组词。
2.学生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二)介绍冰心。
1.在中国的现代诗坛上有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它是由拥有万千读者的冰心开创的。
2.交流冰心的资料。
(三)解诗题。
1.指导书写“繁”。
2.介绍短诗:诗有短有长,14行以内的称为短诗。
3.介绍诗集《繁星》。
(四)初读诗歌,感受现代诗节奏美。
1.自由读诗,认读生字。
2.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直抒胸臆的语句:“大海啊!”“母亲啊!”
3.指导朗读,认识“啊”的发音规律。
“啊”的发音根据语境不同会有变化,“啊”与前一个字的韵尾相拼,如:“大海啊!”的“啊”读作“yɑ”,“母亲啊!”中的“啊”读作“nɑ”。
“啊”的发音规律 “啊”前字 韵 尾 “啊”读音
大海
母亲
(五)对比阅读,学习现代诗语言特点。
朗读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巴金的散文《星》、《繁星》《在天晴了的时候》。对比古诗、散文和现代诗,发现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体 裁 形 式 押 韵 节奏感
古诗 五言/七言 是 朗朗上口,铿锵有致。
散文 形式自由 分段表达 否 没有。
现代诗 短诗/长诗 长诗分节 是 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对比古诗和散文,初步感知现代诗在“形式”“押韵”“节奏感”方面鲜明的语言特点。
活动二:品“繁星”短诗之韵
(一)学习《繁星(七一)》。
1.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情景。
2.学生朗读诗歌,指导想象。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童年的冰心会和母亲一起做什么呢?
3.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冰心在多年以后,总会回忆起童年时与母亲在一起做的“这些事”——“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些温情的画面,成了她刻骨铭心的记忆。理解“漫灭”的意思。
(2)指导体会破折号暗含的绵长思绪,体会到冰心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之情。
(3)联系生活体验,升华情感。
你有这样的回忆吗?每当你想起类似的场景时,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朗读。
(二)学习《繁星(一五九)》。
1.提问:作者借助意象“风雨”表达对母亲的情感。诗中的两个“风雨”,它们的含义一样吗?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中意象 含 义 如何抵御 情 感
天上的风雨 自然现象 鸟儿躲到巢里 对母亲的依恋
心中的风雨 遭遇的挫折 我躲到母亲的怀里 对母亲的依恋
2.指导朗读。
3.借助资料,理解情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代的变化让冰心心中感到担忧、烦闷,想到这,她会——(引读)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4.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情感共鸣。
生活中,你会遇到怎样的“风雨”?在你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躲到母亲的怀里,你会感到——温暖。那是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明确: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的港湾。)
5.借助修辞,表达情感。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自己比作鸟儿,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当遇到挫折、心中难过时,便会回到母亲的怀抱,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港湾,是自己的依靠。作者正是借这种类比的方式,表达了心中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
6.指导朗读。
“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词语之一。在我们失意彷徨时,母亲永远是我们富有安全感的依靠。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这种爱与依恋,再来读读这首诗。
小结:
借助资料,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关注修辞手法,这也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的一种方法。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
我们通过朗读诗歌、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关注修辞、结合背景资料这些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了两首短诗。
请小组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繁星(一三一)》。
教师提供背景资料:
冰心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大海,那里有她快乐的童年和美好的回忆。冰心的童年在烟台海边度过,海成为她童年时光中最好的伴侣。用她的话说:“晴朗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升;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岩石。”“这是我童年活动的舞台上,从不更换的布景。我是这个阔大舞台上的‘独脚’,有时在徘徊独白,有时在抱膝沉思。”面对大海,她驰骋着自己的天真幻想,“感到了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1.方法一: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感知:每一颗星都在发光,每一朵花都有芬芳。
2.方法二:关注修辞。
出示表格,你能不能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呢?
反问句 陈述句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思考:为什么用三个反问句?表达了              的情感。
3.方法三:结合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大海爱得真挚,对大海充满眷恋、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
(四)拓展阅读,感受《繁星》魅力。
《繁星》记录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下面我们通过诗集里的其他几首短诗,来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繁星(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繁星(一零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活动三:诗海拾贝,收集诗歌
美好的语言值得我们去积累,诗歌的海洋里更有无数珍宝。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整体阅览“综合性学习”,梳理流程。
我们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这次的活动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启动阶段: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写清作者和出处。
2.推进阶段: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成果展示阶段: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二)交流阅读过的诗歌。
1.小组内交流阅读过的诗歌,讨论读过什么诗、留下怎样的印象或者喜欢诗歌的理由等。
2.全班交流。
(三)如何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谁能说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搜集诗歌?(明确:图书馆、书店、家中藏书、网络……)
(四)明确摘抄要求。
通过搜集、整理诗歌,我们的诗歌浪漫之旅就开始了。同学们可以整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让我们透过诗歌,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1.展示范例。
2.明确要素:建立目录,注意格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3.要求每天摘抄。
4.教师引领摘抄一首。
期待同学们能收集更多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我们将会在后期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四:赏自然之美
上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短诗三首》,初步感受了现代诗歌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欣赏两首长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习10《绿》
(一)导入。
1.交流含有“绿”的古诗。
2.“绿”在现代诗中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感受艾青笔下的“绿”。
(二)交流预习,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交流作者资料。
2.指导“瓶”“叉”书写要点。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交流读后感受。
3.补充作者背景资料,感受艾青所写诗歌的特点。
艾青对于诗歌的表达非常独特,这也许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分不开的关系。艾青曾经有过学习绘画的经历,色彩是他诗歌艺术表达的要素之一。这首《绿》也同样富有强烈而又细腻的色彩描写,给读者带来了新奇、独特的感受。
4.默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奇特的诗句,并想想奇特在哪里。
(四)品读诗歌,感受“绿”之奇特。
感受“绿”之奇特
找一找词语 想一想画面 说一说联想
绿之色彩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墨绿的松树,浅绿的小草,嫩绿的叶芽…… 橄榄绿、翡翠绿……
绿之事物 风、雨、水、阳光 都是绿的 云朵、天空……
绿之动态 集中、挤、重叠、交叉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所有的绿都随风起舞
汇总一句话: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引导学生理解“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太多的绿色凑在一起,绿的程度深;绿得不平常。这种描写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2.风、雨、水、阳光,本没有颜色,作者却赋予了它们绿的色彩,连阳光都是绿的,作者的想象非常奇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有什么是绿的,仿照诗歌说一说。
3.指导朗读。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诗人的想象大胆而奇特,这满眼的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快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五)比较阅读,感受诗歌语言特点。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大家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借助关键语句体会情感表达,不同体裁的文章比较阅读等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 文 不 同 相 同
体 裁 写作手法 内 容 表达情感
《绿》 诗歌 想象丰富,表达独特感受。 绿 喜爱
《西湖漫笔》 散文 写实。 绿 喜爱
1.师生交流相同之处:都写了“绿”的种类多、范围广;都体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一篇是诗歌,一篇是散文;《西湖漫笔》描绘了具体的景象,比较写实,而《绿》更多表现诗人的独特感受,侧重感觉,想象奇特,没有描写很具体的事物。
2.指导背诵《绿》。
3.寻找其他作家笔下的“绿”,如朱自清的《绿》。
学习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一)导入。
我们领略了艾青笔下那满目皆绿、充满生机的自然美景。这节课我们再去感受下雨过天晴的清新与美丽。
1.明确自读要求。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借助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交流自读要求。
(二)自主练读,扫清语音障碍。
1.自由朗读。
2.认读生字。
3.配乐范读。
(三)自主感悟,分享阅读感受。
1.雨过天晴时走在小径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自主阅读诗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的修辞手法
泥路 凉爽,温柔 拟人
小草 新鲜,洁净 拟人
小白菊 勇敢 拟人
凤蝶儿 自在,悠闲 拟人
新阳,溪水,云 悠闲 拟人
3.引导学生分享感受,体会作者情感。
4.小结:
同学们通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悟了诗歌,有了自己的体会。大家喜欢这首诗,不仅因为它描写的景色很美,还因为诗里藏着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四)延展所学,以诗呈现。
1.这首诗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象,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雨后天晴时,你见到的景象。
2.小结:
亲近自然的感觉真好。同学们可以回忆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现象,试着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并为你的小诗配上图画。比如:在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在起风的时候,在太阳落山的时候……
活动五:咏植物风姿,抒个人情怀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白桦树的图片:“你认识这种树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认识“白桦”,指导书写“桦”字。
3.交流作者叶赛宁的资料。
4.补充资料:叶赛宁,苏联田园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代表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等。
(二)初读诗歌,自主识字。
说说对白桦的初印象。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作者是如何表现白桦的“美”的?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作批注。
2.全班交流,出示表格。
白桦之美 语 句 留下的印象 修辞手法
形态美   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   仿佛涂上银霜,潇洒,如画。 比喻
光泽变化之美   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   玉立,高洁,挺拔。 拟人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时间的变化让白桦有了光泽的变化:朦胧的寂静中,灿灿的金晖里,姗姗来迟的朝霞,在不同的时间里,玉立的这棵白桦也有不一样的光辉。
3.小结:
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的”字短语,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了白桦的美。作者如此喜爱这棵窗前的白桦,所以在他的笔下,对白桦的描写才会如此细腻。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白桦的喜爱、赞美之情。带着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再来读读这些诗句。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1.补充白桦资料:
白桦是苏联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象征着纯洁、刚直。白桦是苏联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因为白桦树的花语是“生与死的考验”,这跟莫斯科保卫战,还有白桦在俄罗斯广泛分布有很大的关联。你能体会到身为苏联诗人的叶赛宁在诗歌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吗?
2.补充作者背景资料:
叶赛宁于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在他创作《白桦》期间,正是他离开家乡、四处漫游的时期。他长时间离开家乡,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
3.结合资料,增进认识:你对白桦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1)苏联是寒冷的,白桦在作者的心中,不仅仅是一棵树,它不惧严寒、潇洒如画的样子也正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这首现代诗不仅仅是写白桦、赞美白桦,在对白桦的礼赞中还包含着对家乡和祖国的爱。
4.再次指导朗读,礼赞白桦:带着对白桦的这份深深的敬意,通过你的朗读来礼赞白桦。
(五)拓展阅读,丰富摘抄。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作者通常会赋予这些植物人的品格,并借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就像《白桦》这首诗一样。像这种“托物言志”的诗歌,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古有《竹石》《墨梅》,今有中国现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等。请同学们也去收集以植物为题材的现代诗,不断丰富自己的摘抄本。
任务二:整理摘抄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类型对收集的诗歌进行分类。
2.能和同学分工合作,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
3.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课前准备
1.诗歌摘抄集。
2.朗读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摘抄分类更清晰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摘抄了自己喜欢的诗歌,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诗歌,请分享你收集的诗歌。
2.全班分享交流。
3.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们。
4.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诗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给这些诗歌分类呢?
(二)学习摘抄分类的方法。
1.布置任务:小组交流各自摘抄的诗歌,讨论分类的方法。
2.出示几组诗歌,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给这些诗歌分类。
3.全班交流确定分类的方法:看内容,看作者。
(三)小组合作,给诗歌进行分类。
1.全班交流你们小组给诗歌都分了哪些类型。
2.交流你喜欢的诗歌类型。
活动二:评选最佳朗读者
(一)如何开好朗诵会?
1.同学们,我们接下来打算举行诗歌朗诵会,同学们可以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那么在进行诗歌朗诵会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怎样开好朗诵会。
2.分组讨论。
(1)确定朗诵的内容:我们给诗歌进行了分类,喜欢同类诗歌的同学可以编成一个新的小组。可以选择摘抄的诗歌,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诗歌。
(2)确定朗诵的形式: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小组集体展示。
(3)确定评价标准:全班共同商议评价标准,制订朗读评价表。
朗读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发音 吐字清楚,发音规范,字正腔圆。 ☆☆☆
语速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中。 ☆☆☆
感情 能正确表现诗歌内容,感情饱满,富有感染力。 ☆☆☆
仪态 端庄大方,得体。 ☆☆☆
(4)确定朗诵的时间、地点、主持人、节目单,提前准备好背景音乐。
(二)举办诗歌朗诵会,评选最佳朗读者。
1.同类诗歌分小组,进行分类朗诵。
2.根据朗读评价表进行小组集体互评。
3.进行获胜者颁奖礼。
任务三:学写现代诗,表达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诗歌,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现代诗歌的特点。
2.能积累描写颜色的句子。
3.能尝试迁移本单元现代诗歌的写法,仿照示例,创作短诗。
课前准备
1.收集描写颜色的句子。
2.预习“词句段运用”中的两首短诗。
3.回忆生活经历,积累写诗素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仿写诗歌,表达独特情感
(一)交流现代诗歌的特点。
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六首中外现代诗歌,在诗歌朗诵会上,我们又一起诵读了很多诗歌,你发现这些诗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指导学生在陈述观点后举出例子。
(1)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2)有的现代诗歌是有韵脚的,很押韵。
(3)诗歌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词句段运用”中描写颜色的句子。
(1)指生读并交流感受。
(2)交流收集的描写颜色的句子。
(3)小结:
同样是写颜色,表达方式却不一样,语言表达是多么丰富。
2.学习“词句段运用”中的两首短诗。
(1)交流加点的内容:作者运用“的”字短语呈现了与母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怀念。
(2)仿写短诗。
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是你永不漫灭的回忆呢?或难忘,或快乐……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仿写短诗。
(3)读第二首诗,交流感受,并仿写。
①理解“融冶”的意思,感受三个“的”字短语所表达的“春天的早晨”的可爱。
②通过感叹句,体会作者对春天早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仿写第二首诗。
回忆一下,你见过的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作者眼中的春天是“可爱”的,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去评价春天,你想用哪个词?围绕着这个词,你想描绘哪些春天的事物?请你也试着运用“的”字短语来写一下你眼中的“春天的早晨”。
除了写“早晨”,我们还可以写什么时间?除了时间,我们还可以写什么内容?试着完成下面的仿写卡。
(4)仿写“四季”短诗。
同学们的这些感受都非常宝贵,也是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诗歌就是我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大胆表达,你也是个小诗人。想一想,其他季节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你想如何去描述它们呢?请你试着仿照诗歌的表述方式,仿写关于“四季”的短诗吧!
活动二:创作诗歌,抒写诗意年华
(一)点评仿写佳作,鼓励原创表达。
模仿是创作的开始。同学们仿写的关于“四季”的小诗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要留意精彩表达,并尝试通过模仿的形式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笔下。
1.出示优秀作品。指名说说读后感受。
2.教师点评:从“节奏感”“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点评。
3.小结:
我们都知道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可以写实,比如冰心笔下的“月明的园中”便是实写的场景;也可以写意,比如艾青笔下的大自然的“绿”。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用心去感受周围这个美丽的世界,抓住让你怦然心动的瞬间,去大胆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
(二)小组交流,启发创意。
小组交流诗歌创意,在全班交流好的创意。
(三)尝试创作诗歌初稿。
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任务四:合作编诗集,评选最佳小诗人
学习目标
1.能与同学一起合作,对创编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合作编诗集。
2.能欣赏并评价同学的作品,评选最佳小诗人。
课前准备
个人原创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享原创诗歌,评选最佳诗人
(一)诗歌分享。
1.分享诗歌,并将诗歌贴在黑板上。
2.根据前面学习的“交流平台”的内容,出示评价诗歌的标准。
原创诗歌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
丰富的想象 想象丰富,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 ☆☆☆
语言表达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简洁。 ☆☆☆
情感表达 真情流露,打动人心。 ☆☆☆
3.邀请同学评价诗歌。
4.将评价贴纸贴到喜欢的诗歌作品上。
(二)评选最佳诗人。
1.共同欣赏优秀诗歌作品,让作者朗读诗歌。
2.请同学谈谈喜欢的理由。
3.邀请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经过。
活动二:分类编诗集
(一)分类编诗集。
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诗歌,也创编了诗歌作品,我们打算一起来编一本诗集。要求这本诗集里要分类收录你收集的诗歌和你创作的诗歌,可以编个人诗集,也可以和好朋友合作编诗集。
前期同学们已经为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了分类,根据你的分类,小组讨论打算收录哪些摘抄的诗歌编到诗集里。
1.小组讨论:诗集的分类,确定入编诗歌。
2.全班交流。
(二)完善诗集。
1.出示出版诗集。
这是一本已经出版的诗集,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本好的诗集都需要具备哪些内容。
2.我们编的诗集里除了摘抄的诗歌和自己的作品,你觉得还应该有哪些内容?(序言、作者介绍、后记,还可以对诗歌进行简单赏析。)
3.有了内容,我们还需要什么?(明确:封面、诗集的名字。)
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为诗集设计一个封面,起一个好听并且符合主题的名字。
(三)设计封面。
1.小组讨论交流封面设计的要点。
(1)封面设计要有吸引力,色彩画面要和诗集的主题相符合。
(2)诗集的名字要符合主题。
2.小组合作,设计封面。
3.小组分工,利用课余时间,将诗集完成。
4.评价诗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冰心诗歌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拓展了背景资料,并阅读了巴金的《星》、冰心的《繁星(七五)》《繁星(一零二)》。
在完成“合作编诗集”这个任务时,为学生提供出版诗集,帮助学生寻找诗集应该具备的内容。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内容,启发创作思路,还为学生提供了表格、仿写卡等工具。
本单元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现代诗歌作品。旨在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到“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诗歌的度。
单元阅读要素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的要求决定了在学习本单元现代诗时,对诗歌中的意象不要过分解读,不需要逐句讲解分析,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形式地朗读,感受现代诗的语言特点和诗歌的韵味。
2.综合性学习,整体推进。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依托课文展开的,贯串整个单元教学,螺旋式推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整理资料的方法。展示成果可以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形式。为了在最后成果展示阶段有更好的呈现,在教学时要合理规划整体进程,明确每一次活动的要点。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尝试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3.诗歌创作,尊重体验。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意情怀。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学生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创作之前,要引导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诗歌、摘抄诗歌,体会现代诗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的表达,联系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真实地表达情感。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表达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