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童话故事大舞台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童话故事大舞台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童话故事大舞台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改变”为主题,包括《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中体验改变给人带来的思考。四篇故事里,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有在自我认识的不断变化中成长的;也有因为想法的改变而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的。这四篇文章虽然题材不同,但都通过不同的侧面去丰富学生对“改变”的认识和想法。
语文要素分析
单元训练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其对应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中“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讲故事是非常适合低学段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童话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对于“借助提示讲故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训练。
如下表:
册 别 所在单元 语文要素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本单元“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重点则在于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大象的耳朵》借助课后题帮助学生梳理有效信息;《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有序地描述蜘蛛开店的3次变化;《小毛虫》借助相关词句和图片,把小毛虫蜕变的故事讲清楚。用不同的提示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为讲好故事打下基础。
学习任务群定位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一组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思考改变带来的变化,并学习借助提示讲故事,运用正确的语气和重音体现出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指出:“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本单元的整体框架与之基本一致。
学习主题
综合分析,尝试以“童话故事大舞台”为学习主题统摄整个单元,以“走进童话故事”为核心驱动任务,安排了“读好童话故事”“讲好童话故事”“演好童话故事”“创编童话故事”四个学习任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基于“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一训练点,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借助提示来讲故事,也为学生在中高年级学习复述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33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读好不同的问句。
3.能借助图示、关键词句等讲故事,并能演一演。
4.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感受童话浅近的意蕴。
5.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能正确认读生字,积累多音字,用楷体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词。 ☆☆☆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不同的问句。 ☆☆☆
表达与交流 能借助示意图、关键词句等提示讲童话故事,要求理清故事的顺序,内容完整。 ☆☆☆
合作演一演童话故事,能体现角色的语气、心情变化等。 ☆☆☆
梳理与探究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体会童话表达的浅近意蕴。 ☆☆☆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
任务发布:走进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了解举行“童话故事大舞台”的活动流程。
3.正确认读本单元及“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积累“日积月累”。
课前准备
预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布单元任务。
1.出示任务情境。
小朋友们,第一届“童话故事大舞台”就要开始招募小演员啦!只要完成以下的闯关活动,你就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采,快来挑战吧!
2.明确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提前思考识记方法。
(2)圈出文中提及的角色、画出它们的语句。
(二)出示单元学习图景。
阅读学习导航,了解任务流程。
(三)预习反馈,字词闯关。
1.课件出示词语:
耷拉 竖着 竹竿 跳舞 头痛 心烦 开店 蹲在 寂寞 口罩 编织 顾客
付钱 工夫 换了 袜子 匆忙 蜈蚣 破烂 牌子 水坑 舒服 采集 草籽
播撒 灌水 缺少 游泳 愣住 昆虫 可怜 挪动 仿佛 任何 纺织 竭力
规律 等待 挣脱 愉快 绒毛 长颈鹿 卖泥塘 绿茵茵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词语。
多音字学习:似的 扇风 吆喝 尽管
试着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2.识字加油站:“清洁”词语我会认。
(1)创设情境:每天我们都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和打扫卫生有关的词语吧。
(2)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词语。
指名朗读词语。
(3)教师正音,帮助识字。
①指导多音字:注意“扫”表示动作时读sǎo,表示工具时读sào。
②指导轻声:“扫帚”“簸箕”“玻璃”中“帚”“箕”“璃”标记本音,在这里应读轻声。
(4)联系生活识字,仔细观察:上下两行词语在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行表示清洁工具,第二行表示清洁活动。
(5)练习运用。仿照“用扫帚扫地”的样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簸箕”“抹布”等工具的用途。
3.书写提示:关注微变化。
(1)指名读一读“劝、堆、转、特”四个汉字。
(2)引导观察:“劝、堆”的偏旁,对比之前学的“又、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又”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了长点;“土”作偏旁时,末横变成了提。
(3)描红和临写“劝、堆”,描红一遍,临写两遍。
(4)继续观察:“转、特”的偏旁,对比之前学的“车、牛”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车、牛”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
教师补充:“车、牛”作偏旁时笔顺也发生了变化。“车”作偏旁时笔顺变化为横、撇折、竖、提,“牛”作偏旁时笔顺变化为撇、横、竖、提。
(5)学生书写练习后,描红和临写“转、特”,描红一遍,临写两遍,提醒书写姿势。
4.日积月累: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满奥秘,也给了我们人类很多启示。在古代,劳动人民就用二十四个节气来记录一年气候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节气,一起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读准字音。
指生朗读,注意多音字“处”读三声chǔ。
(2)了解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平分为二十四份,每一份都有一个名字,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3)小组合作读,引导发现节气歌的每一句中包含哪些节气。
追问:二十四节气中,你对哪些节气有了解?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4)背诵歌谣。
多种形式练读背诵。
任务一:读好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大象、耳朵”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好不同的问句
童话王国故事会就要开始了,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里面的人物角色也是活泼可爱,让我们一起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一)激趣导入。
1.结合你生活中的观察,谈谈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吧。
2.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象耳朵的。(板书:19 大象的耳朵)
3.齐读课题。
(二)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写出了大象耳朵的什么特点?
感受“耷拉”一词的语言特点。
2.启发思考:小动物们围绕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疑问呢?用横线画出文中的问句。
(三)读好不同的问句。
1.指名朗读小兔子的问句。
引导观察: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兔子。小兔子耳朵是怎样的呢?
2.指导朗读小羊的问句。
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呢”字的问句。
3.接下来大象又遇到谁了呢?用一句话概括出小动物的疑惑。
大象又遇到了小鹿、小马和小老鼠,大家都认为大象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
活动二:读懂童话蕴含的道理
(一)我能读懂大象的话。
1.从大象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大象的心理在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变为了信以为真。
2.体会大象的心情变化,试着读出不同的语气。
3.大象想要改变自己耳朵耷拉的现状,接下来大象是怎么做的呢?认真阅读文章第9~12自然段,小组合作找到答案。师生交流。
小结:通过这次尝试,大象也深深体会到自己耷拉的耳朵的作用,所以大象最后感慨地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4.交流理解“人家”,以及“我”为什么不能像“人家”一样?
在这里“人家”指的是:以小兔子为代表的,拥有“竖着耳朵”的小动物们。通过学习故事我们发现,大象的耳朵之所以耷拉着,是有他自己的作用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明确要求,组内练习。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读好问句,读出语气的变化。 ☆☆☆
  能分角色朗读,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 ☆☆☆
  2.课堂展示,师生点评。
小组内选定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我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易错生字。
扇:“羽”中的两个“习”顶部都在横中线上。
兔:第六笔撇从“口”中穿出,第七笔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上,不要漏掉最后一笔点。
痛:里面部分第一笔是横撇,第四笔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上。
2.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任务二:讲好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会写“店、决、整、抽”等17个生字,会写“决定、商店”等17个词语;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或提示完整讲故事。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和视频。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蜘蛛吗?它有什么本领?
2.板书课题:(板书:20 蜘蛛开店)
3.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初步尝试。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蜘蛛开店的原因。
2.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要求正确、流利,声音洪亮。
(1)如果你是蜘蛛,当看见河马这样的顾客时会怎么想、怎么办呢?
(2)蜘蛛是怎么做的?
3.初试讲故事:根据板书提示讲一讲卖口罩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继续学习。
1.小组合作,完善表格内容。
(1)认真阅读文章第5~11自然段。
(2)出示表格,先默看思考,再小组合作填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开 店 卖口罩 卖围巾 卖袜子
遇 到 河马 长颈鹿 蜈蚣
结 果 用了一整天 用了一个星期 匆忙跑回网上
  2.梳理思考:蜘蛛三次开店在故事情节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个部分都是写“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编织所用的时间或逃跑”,发现课文结构反复的特点,为后面的故事讲述做好准备。
思考:蜘蛛的想法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依据示意图,练习讲故事。
1.故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2.每个部分四个要点: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编织所用的时间或逃跑。
学生练习讲故事。
活动二:借助提示讲故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蝴蝶、小毛虫图片,引导观察:小毛虫就是蝴蝶小时候的样子,那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
2.板书课题:(板书:22 小毛虫)
(二)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想一想: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画出关键词句。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小毛虫——茧——蝴蝶)出示小毛虫变化的形态。
2.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看看每幅插图对应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3.根据小毛虫的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三)深入研读,体会心理。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小毛虫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其他事物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3.小毛虫织的茧屋是怎样的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牢固)的茧屋   (温暖)的茧屋
为了编织茧屋,小毛虫是怎么做的呢?圈画出相关词句。
小结:从织茧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小毛虫具有坚持、努力的品质,作为学生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努力学习,坚持到底。
4.朗读第7自然段,小毛虫化茧成蝶,体会其心情的变化。
体会笨拙的小毛虫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指导朗读,感受它的“惊奇”“愉快”。
(四)借助提示,练习讲故事。
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和相关词句讲故事,比比谁讲得更完整。
(五)我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商:第二笔横稍长,中间的撇和点覆盖“口”。
换:右半部分的横画注意穿插避让,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整:右上角是“攵”。
2.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任务三:演好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和视频。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角色来演一演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有一只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今天他要出来卖东西了,他要卖的是什么呀?那青蛙为什么要卖这个东西呢?他最后卖出去了没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2.板书课题:(板书:21 青蛙卖泥塘)
(二)朗读课文,理清角色。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青蛙卖泥塘的原因。
结合插图,找一找青蛙为准备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情。
在泥塘边竖起了一块牌子——“卖泥塘”。
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默读第3~10自然段,找出青蛙卖泥塘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来过,在课文中圈出来。
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3.谁最先来到泥塘边?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画出来。
指名回答。
老牛的建议——要有草。
4.小青蛙听了老牛的建议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画出来。
过渡:青蛙的池塘还没卖出去,那他接下来还会继续卖吗?
5.请从第8自然段中圈出青蛙在对泥塘做出第二次改造时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
6.自由读第10自然段,了解其他小动物不买泥塘的原因。
提出疑问:青蛙有没有听取这些小动物的建议呢?
小结:青蛙非常急切地想把泥塘卖出去。到这里为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青蛙又为改造泥塘一共做出了哪些事情?(板书: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
7.自由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
因为泥塘变美了,他不想卖掉泥塘了。(板书:好的地方)
(三)角色扮演,走进故事。
1.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2.根据提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完整表演故事,关注角色特点。
3.小组展示。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
4.交流思考:青蛙经过一系列劳动,最后明白了什么?
小青蛙让我们明白,做事情只要勤劳、肯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我爱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根据上下文猜一猜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
2.再次阅读,找出表示月亮变化的句子。思考:裁缝师傅给月亮做了几套衣服?为什么每次做出来都不合身?
师生共同梳理:
像眉毛 → 像镰刀 → 像核桃 → 像圆盘
第一套 第二套 第三套 没法做
3.借助提示,对照月亮姑娘身体有趣的变化,表演这个故事。
4.小组内练习后,课堂展示。
活动二: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
(一)字词句运用。
1.字音字义我来猜。
(1)自由读句子,自己猜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交流“摸”的猜字方法。
引导观察:“摸”字偏旁是提手旁,应该表示用手摸的意思。
小结:借助熟悉的字换偏旁猜“摸”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是很多形声字具有的特征。
(3)继续交流“读”和“揭”。
“读”字我每天都能看到,比如课本中有“读课文”的课后题,每天都上“早读”,我猜到这个字念dú。
我猜“揭”与手的动作有关,表示要把盖子打开,不过这个字的读音确实不好猜,可以查字典解决。
教师小结:借助熟字换偏旁猜生字的字音字义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有时也需要根据语境和生活经验猜读,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些。
2.我发现了比喻句。
(1)自由读三个句子,注意读正确、读通顺。从这三个句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句子中都提到两种事物;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
交流小结:把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事物,并且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常用“像”“像……似的”等词语进行连接,就是比喻句。
(2)齐读三个句子,感受比喻句的特点。
(3)选择相似事物,选用“像”“像……似的”“像……一样”中的任意一组词语仿说比喻句。
(二)我来推荐。
1.学了《青蛙卖泥塘》后,如果让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你会说些什么?如果能用上刚学过的词语和比喻句就更好啦。
2.小组内练习后。
3.课堂展示,师生互评。
(三)我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卖:最后一笔点略长。
搬:“殳”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带钩。
2.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任务四:创编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能写清楚自己想养动物的理由。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评分表。
2.生:续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续编《蜘蛛开店》
(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假如蜘蛛想要再开店,该怎么做呢?提示:依据童话反复的特点续编: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改变经营方式、改变计价方式、改变生产方式等)
(二)课堂展示。
小组汇报展示评分表
   评价标准 组 别 能充分展开想象,内容合理有趣 故事完整,启发思考 语言流畅,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活动二:我想养小动物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耷拉耳朵的大象、会编织的蜘蛛、卖泥塘的小青蛙,还有羽化成蝶的小毛虫,你喜欢这些动物吗?如果可以养一只小动物的话,你想养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的理由写出来吧。
(二)课堂交流,丰富内容。
1.小组交流:如果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请说明理由。
引导回答: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练说。
2.同桌互相练说,互相评价。
3.全班火车依次练说,教师评议指导。
(三)我来“写话”。
1.明确写话要求:写一写你想养什么小动物,理由是什么,试着多写几条。
学生动笔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老师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投放到屏幕上,讲评交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继续体会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理解“改变”带来的不同变化。学生继续拓展阅读童话著作,如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英国作家本·科特的《小猪变形记》等。同时,为了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还引入了评价表、阅读记录表等工具。
1.引导学生体会童话蕴含的道理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
“改变”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注意不要给学生一些刻板的道理去识记,二是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改变”的道理。
2.注意结合评价表对学生的所讲故事进行评价。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内容,按顺序讲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讲故事时试着有感情。在单元教学之初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并且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结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明确改进方向,一步步地把故事讲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