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感受世界之初的神奇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感受世界之初的神奇 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感受世界之初的神奇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包括《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三篇课文,《祖先的摇篮》是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都是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讲述了先祖事迹的传说故事。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旨在让学生体验神奇的魔力和想象的意境。在“语文园地八”的“字词句运用”中,让学生在语境中想象,体会通过写外在表现来表现心情的方法,并仿照例句学习运用,鼓励学生尝试将事物的想象描述细致。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其对应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本册第二单元中已安排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想象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主要是运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鼓励学生在语境中想象更多的事物,并对想象的事物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指出:“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本单元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是一致的。
学习主题
综合分析,本单元以“感受世界之初的神奇”为学习主题贯串整个单元,以“走进远古的故事”为核心驱动任务,安排了“探索原始生活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展开想象讲故事”三个学习任务。基于本单元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这一训练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作的奇思妙想,激发对同一内容的好奇和想象,并尝试进行创作。
学习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34个词语。
2.阅读本组课文,初步体会到人类对世界之初的好奇,对祖先原始生活的景象产生探索的兴趣。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并根据提示说一说自己想象的情景。
4.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讲课文内容,把故事中最吸引人的神奇之处讲清楚。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能正确认读生字,积累多音字,用楷体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词。 ☆☆☆
阅读与鉴赏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对祖先原始生活的景象产生探索的兴趣。 ☆☆☆
表达与交流 能根据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并根据提示说一说自己想象的情景。 ☆☆☆
能根据提示讲课文内容,把故事中最吸引人的神奇之处讲清楚。 ☆☆☆
梳理与探究 推荐一部动画片,把最吸引你的人物或故事片段讲清楚。 ☆☆☆
任务发布:走进远古的故事
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激发了解远古故事的兴趣。
3.正确认读本单元词语及多音字。
课前准备
预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布单元任务。
1.出示任务情境。
小朋友们,你知道世界之初是怎样的吗?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人们一直以来都对世界之初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大胆想象,创编了许多神奇的神话故事,这个单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神奇的神话故事中吧。
2.明确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提前思考识记方法。
(2)圈出文中提及的角色,画出描写它们的语句。
(二)出示单元学习图景。
阅读学习导航,了解任务流程。
(三)预习反馈,词语闯关。
1.课件出示词语:
祖先 蔷薇 回忆 射箭 值班 熔化 人类 艰难 爆裂 炎热 退去
庄稼 滋润 奔腾 黄帝 创造 推举 尊称 启发 号召 按照 设想
材料 改进 代替 自由 一段 提供 掏鹊蛋 逗松鼠 逮蝈蝈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待。
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任务一:探索原始生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了解四种偏旁代表的不同含义。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秘“五行”,拓展识字
(一)识字加油站。
同学们,“金、木、水、火、土”统称“五行”,今天我们要学的偏旁就是由它们演化而来的。
1.认读词语。
结合词语,说说每种偏旁所代表的含义。
2.读句子,巩固认字。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明,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
2.你知道这些偏旁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吗?
师生交流,小结。
3.拓展其他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活动二:展开想象,妙笔画我心
(一)课题导入。
1.读课题,了解文中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
2.补充原始森林背景知识。
(二)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好感叹句——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是如何生活的。
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分组朗读四个小节。读出童趣,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三)小组合作,深入理解。
1.再读诗歌,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抓住“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等感受原始森林的宽广和繁茂。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2、3小节,注意读好问句。
(2)说说我们的祖先都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
(3)仿照第2、3小节说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
配乐齐读第2、3小节。
4.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不被污染?(爱护环境)
(四)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画一画祖先在摇篮中会做的事。
(五)我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啊:“口”和“可”的上端齐平,中间的“阝”略高。
掏:“缶”要写得紧凑,上不出头。
赛:三个横画中,第三横要长,第二横稍短。
2.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任务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学习目标
1.认识“射、值、帝、创”等2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觉、值、帝”等16个字,会写“光明、觉得、传说、首领”等24个词语。
2.能借助表格或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4.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例写句子。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沉浸课文,趣谈神奇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提供学过的神话故事的图片,回忆你了解的神话故事。
(二)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1.学生提问,师生归纳。
2.借助问题梳理课文内容。
起因:第1~3自然段。
经过:第4~6自然段。
结果:第7自然段。
(三)解决问题,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羿为什么射日?
想象画面,理解“艰难”一词的构词特点。
2.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描写羿射日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的神奇。
师生交流。
思考:羿为什么决定留下最后一个太阳?
小组同学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仿照例句写一写。
3.最后结果怎样?
指生读最后一段。交流: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
(四)借助表格讲故事。
课件出示: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同桌两人合作讲故事。
2.学生课堂展示,师生评价。
(五)感受形象,拓展阅读。
1.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去读更多神奇的故事。
(六)我是小小书法家。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类:第六笔是长点,第七笔横要写长一些。
此:第二笔是横,第四笔是提,第六笔竖弯钩起笔比第一笔起笔稍高。
2.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活动二:借助提示,巧讲故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黄帝的传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黄帝带领人们发明了哪些东西?
板书:造车、造船。
2.结合板书,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发明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造福了人民。
(三)聚焦“造车”,初试讲故事。
1.自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黄帝为什么要造车?他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2.借助下面的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的故事。
(1)小组内合作练习讲故事,一人讲时其余同学认真听。
(2)学生展示,学生评价。
(四)合作学习“造船”,巩固讲故事。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第5~8自然段,思考:黄帝造船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2.借助提示,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黄帝造船的故事。
(1)学生分工展示朗读。
(2)学生借助图示,讲一讲黄帝造船的故事。
(3)学生评价。
(五)感悟形象,想象说话。
1.感受人物形象。
了解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你觉得黄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思考、用心观察、善良)
2.总结:黄帝造车和造船推动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
(六)我是小小书法家。
1.小组内读“字词句运用”里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每组都是近义词。)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读词语。
2.请选择1~2个词语说句子,试着说给同桌听。
学生展示自己的句子。
3.出示相关例句并朗读。
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4.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帝:中间“冖”注意写宽些,盖住下面的“巾”,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传:第五笔竖折折一笔完成。
忽:上半部分“勿”中间不加点。
5.学生当堂练写,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和示范。
任务三:展开想象讲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推荐一部动画片,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语速适中。
2.积累“日积月累”,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了解李时珍的故事,并能讲给同学听。
课前准备
1.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和视频。
2.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推荐一部动画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哪部动画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我们年级最近要招募“动画片推荐小达人”,首先要过三关:
第一关:看人物猜动画。
第二关:听音乐猜动画。
第三关:听台词猜动画。
真正的挑战任务来了!本次挑战的内容是:向别人推荐一部动画片!
(二)明确任务——“我是动画片推荐小达人”。
师生交流,你觉得要做一名动画片推荐小达人,都要有哪些要求呢?
1.说清楚动画片的片名。
2.说清楚动画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及情节,说说喜欢的理由。
3.语速要适中,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三)小组交流,择优推荐。
1.指导推荐:
大家好!我是来自     ,今天我要推荐的动画片是      ,我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是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      ,希望同学们也会喜欢这部动画片。
2.小组内自由交流,互荐互听。
3.个别展示。
请听得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评一评。
示例:听了他的推荐,你想去看这部动画片吗?他哪个地方说得特别吸引你?
(四)展示推荐,评价提升。
1.班级推荐赛。
经过大家的评价,各小组成员又进行了再次完善,今天我们进行班级推荐赛,随机抽选3名同学作评委,注意要求:
★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速度中等,自然大方。
★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2.展示交流。
3.学生点评,祝贺三位同学通过班级推荐赛的选拔。
小结:经典的动画片陪伴很多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课后,请同学们向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推荐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分享你的快乐!
活动二: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一)解诗题。
1.今天,我们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谁能试着说说诗题的意思?
生交流:夜晚在小船上看到的。
2.简单介绍作者。
(二)诵读古诗。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1.读好停顿,指生展示。
2.多种形式检查诵读。
3.尝试背诵积累。
(三)小组合作,借助插图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1.生生交流,师小结: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2.学生熟读成诵。
活动三:我了解的名人故事
(一)带着问题来阅读。
同学们,当你生病吃药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著上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本书是谁写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阅读前,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生交流,师总结代表性的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向?
2.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3.李时珍是怎样完成这部巨著的?从中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文章,围绕问题展开交流。
1.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2.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3.李时珍以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这部巨著,体现了他负责、勇于吃苦、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等品质。
(三)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1.小组内练习。
2.课堂展示,师生点评。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探索世界之初的奥秘,推荐学生继续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以及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的文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同时,为了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还引入了评价表、阅读记录表等工具。
1.站在儿童的视角去感受。
教学时要注意从儿童视角去想象祖先的生活场景,从世界自身角度去理解世界万物的行为。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之初的神奇,感受想象的新奇有趣。
2.大胆表达,不拔高要求。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重点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展开丰富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大胆、个性的想象和表达,对于其合理性上不用做过多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