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教材·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
了解隋唐时期在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知道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领先发展的原因,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之上的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导入
在这个已经封闭了将近九百年的古代图书馆所藏写本中,发现了世界最古的雕版书。
——美国学者卡特
《金刚经》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印刷术
天文学
医药学
思想
唐诗
书法
绘画
石窟
科技
文化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
阅读教材P37,归纳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洲。
唐朝
《金刚经》
出现
代表作品
传播
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出现的原因。
初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人们需要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教育得到了发展,还有科举考试自身带来的特定文献复制需求,都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隋唐五代至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雕版印书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完全成熟的时期。
——李凤华《踏“印”寻源——从中国古代印刷术谈起》
统治者对宗教的推崇;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隋唐封建经济的繁荣;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
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有何影响。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标有最早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域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
——摘编自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
阅读教材P38,根据提示归纳天文学与医学的主要成就
目标导学二:天文学与医学
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影响
天文学
医学
僧一行
制定《大衍历》;
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
孙思邈
《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
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目标导学二:天文学与医学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家国情怀】结合教材P38学史崇德内容,简述孙思邈优秀的精神品质。
铜川药王山
勤奋好学、医者仁心、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
目标导学二:天文学与医学
知识拓展:火药
唐哀帝时,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宋代路振《九国志》
炼丹爆破图
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发明火药
唐朝
唐朝末年
知识拓展:隋唐科技
知识拓展:隋唐科技
领域 时期 人物 成就
印刷术 唐朝
火药 唐中期
天文学 唐朝
医学 唐朝
建筑 隋朝
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填充完整
小组讨论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有何特点?
领域广泛
实用性强
总结为主
领先世界
僧一行
孙思邈
李春
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唐朝发明,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制定《大衍历》;
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千金方》;
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本草》
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
政权更迭
社会动荡
长生之方
登仙之术
逍遥神游
灵魂不灭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关注现实问题和精神需求,给予人们精神寄托
佛道
流行
政治功能损坏
儒学
道教
佛教
儒家传统理论受到挑战
隋朝
三教合归儒
唐朝
三教并行
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
【史料实证】佛教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财富,引发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封建统治。
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
韩愈对佛教持什么态度?
抨击佛教,主张禁绝佛教。
韩愈反佛的目的是什么?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
在此基础上提出什么主张?
复兴儒学
阅读教材P38,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
柳宗元主张什么?
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反对神学天命论,认为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
柳宗元的地位
释(佛教)之书有《大报恩》十篇,咸言由孝而极其业。世之荡诞慢她者,虽为其道而好违其书。于元嵩师,吾见其不违且与儒合也。
——《送元暠(hào)师序》
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阅读教材P39,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柳宗元对佛教持什么态度?
领会佛教义理,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①图片中的三位诗人分别是谁?
②他们的诗歌有何特点?
③【唯物史观】诗歌风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李白-盛唐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目标导学四:唐诗、书法、绘画
飘逸洒脱
昂扬进取
悲愤凄婉
忧国忧民
凝重沉郁反映现实
国力强盛
由盛转衰
弊端暴露
诗仙
诗圣
诗史
白居易-中唐
杜甫-由盛转衰
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三吏”
“三别”
《长恨歌》《琵琶行》
目标导学四:唐诗、书法、绘画
柳公权
颜真卿
端正劲美
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
笔力劲健
【史料实证】下列作品分别是哪两位书法家的?
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
《玄秘塔碑》拓片
《颜勤礼碑》拓片
目标导学四:唐诗、书法、绘画
《送子天王图》
《步辇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唐朝绘画有哪些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谁?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
阎立本
吴带当风-“画圣”
目标导学五: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沙漠中的美术馆 墙壁上的博物馆
目标导学五:敦煌莫高窟
开凿时间
开凿地点
取材
发展
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唐朝开凿的石窟,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
从4世纪到13世纪
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
佛教故事
阅读教材P40,归纳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佛教与本土文化日趋融合
目标导学五:敦煌莫高窟
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史料实证】敦煌莫高窟有何历史价值?
知识拓展:隋唐科技文化发达
【唯物史观】小组讨论:隋唐科技文化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政策因素等方面思考)
政治
经济
关系
历史
政策
实行开明、兼收并蓄的政策。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繁荣。
民族交流、中外交往频繁。
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堂小结
领域 主要成就
印刷术
天文学
医学
思想
唐诗
书法
绘画
石窟
唐朝前期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僧一行制定《大衍历》;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孙思邈著有《千金方》;被后世尊为“药王”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韩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1.(2024·山西·中考真题)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课堂检测
B
《女史箴图》(局部) 作者:顾恺之(东晋) 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 《送子天王图》 (局部) 作者:吴道子(唐)
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
2.(2024·宁夏·中考真题)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课堂检测
A
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D
A B C D/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①了解隋唐时期在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知道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领先发展的原因,认识到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之上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医学;唐代的思想家;唐诗。
教学难点:理解隋唐时期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与这一阶段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美国学者卡特说:“在这个已经封闭了将近九百年的古代图书馆所藏写本中,发现了世界最古的雕版书。”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物——《金刚经》。在《金刚经》的卷尾刻有一行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正是这几个字让中国乃至世界的雕版印刷历史第一次有了确切日期。除了雕版印刷术之外,你知道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答案提示: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雕版印刷术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归纳雕版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答案提示:唐朝; 《金刚经》; 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经波斯传到埃及与欧洲。
教师指导:雕版印刷术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刻印章和石碑拓印这两种传统工艺。
2、问题探究:【历史解释】结合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出现的原因。
初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人们需要大量的宗教经典和宗教画像......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和完善使得教育得到了发展,还有科举考试自身带来的特定文献复制需求,都促进了印刷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隋唐五代至两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雕版印书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完全成熟的时期。
——李凤华《踏“印”寻源——从中国古代印刷术谈起》
答案提示:统治者对宗教的推崇;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隋唐封建经济的繁荣;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3、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雕版印刷术的流程。
4、教师指导: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有何影响。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标有最早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域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
——摘编自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
答案提示: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教师指导:通过视频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板或石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再按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从而复制出内容。这种技术相比手抄本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书籍和文献的制作效率,使得知识的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
(二)目标导学二:天文学与医学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根据提示归纳天文学与医学的主要成就
答案提示:
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孙思邈的生平。
3、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结合教材P38学史崇德内容,简述孙思邈优秀的精神品质。
答案提示:勤奋好学、医者仁心、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
教师指导:《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所撰的两部方书,合称“千金方”。这两部书之所以叫作“千金方”,在于孙思邈认为,人的生命至为贵重,比起千金巨资还要昂贵。用一张小小的药方挽救病人的生命,所造就的功德远比千金还要宝贵。
4、知识拓展: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的?
答案提示:唐朝; 唐朝末年
教师指导:火药是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丹药时偶然发明的。唐哀帝天祐元年(904 年),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曾 “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发机飞火” 是一种早期的火药武器应用形式。一般认为这是火药应用于军事的最早记载,标志着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迈出了重要一步。
5、知识拓展: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填充完整。小组讨论思考隋唐时期的科技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领域广泛、实用性强、总结为主、领先世界
(三)目标导学三:唐朝的思想家
1、教师指导:根据思维导图说一说魏晋以来,佛道流行,儒家传统地位受到挑战的原因。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状况。
答案提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大分裂时期,社会动荡。儒家提供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也受到损坏,儒家思想思想如仁、义、德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动摇。而道教、佛教宣扬的思想为苦难生活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提供了精神慰藉。于是三教思想在争论和发展中不断碰撞融合。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到了唐朝,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政策。
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佛教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答案提示:寺院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财富,引发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封建统治。
教师指导:材料解读:近来(世人)倾慕佛法,家家户户奉行斋戒,不再从事农业与蚕桑生产,只空谈超脱生死的境界。(全国的)僧尼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所拥有的)资产丰厚富饶。这种情况在各个郡县,多得说也说不完。和尚们有俗家弟子,尼姑们都收养义女,(这些人)都没有被编入国家户籍,全国的户口,几乎减少了一半。
佛教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寺庙还享有免税特权,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向佛寺集中。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答案提示:抨击佛教,主张禁绝佛教; 复兴儒学;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封建统治。
教师指导:材料解读:佛原本是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的人,与中原地区语言不相通,服饰样式也截然不同。嘴里不讲古代圣王所倡导的合乎礼法的言论,身上不穿古代圣王规定的合乎礼制的服饰,不懂得臣子对君主应尽的道义,也不明白父子之间的亲情。
4、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9,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答案提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反对神学天命论,认为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
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领会佛教义理,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教师指导:材料解读:佛教的书籍中有《大报恩》十篇,都在讲通过行孝来成就佛教的功业。世上那些行为放荡怪诞、傲慢轻慢的人,虽然信奉佛教却喜欢违背这些书籍中的教义。对于元暠师,我看到他不违背这些教义,并且与儒家的观念相契合。
柳宗元通过对《大报恩》十篇的阐述,以及对元暠师的称赞,表达了他对佛教与儒家思想关系的看法,认为佛教中关于孝道的内容与儒家的孝道观念是相通的。并由此提出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四)目标导学四:唐诗、书法、绘画
1、自主学习:
①图片中的三位诗人分别是谁?
答案提示:李白、杜甫、白居易
教师指导:唐朝是诗歌发展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的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
②他们的诗歌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李白-飘逸洒脱、昂扬进取; 杜甫-悲愤凄婉、忧国忧民; 白居易-凝重沉郁、反映现实
教师指导:李白处于盛唐时期,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因而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本人经历了离乱漂泊,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有“诗圣”的美誉,他的诗歌记录了时代重大事件,揭示了社会现实,故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③【唯物史观】诗歌风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答案提示: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诗人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各阶段的诗歌深刻体现了唐朝的兴衰历程。
④他们三位诗人分别还有哪些代表作品?
答案提示:李白-《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
杜甫-“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自主学习:【史料实证】下列作品分别是哪两位书法家的?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3、自主学习:唐朝绘画有哪些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谁?他们的作品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教师指导:《送子天王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时,其父抱着他到寺庙谒见天神的情景。(图为第一段天神画像)。吴道子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其绘画风格非常独特,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五)目标导学五:敦煌莫高窟
1、教师指导: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你知道是哪里么?
答案提示:敦煌莫高窟
教师指导: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阅读教材P40,归纳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通过其丰富的艺术作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佛教与本土文化在敦煌逐渐融合的过程。
3、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敦煌莫高窟有何历史价值?
答案提示: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问题探究:【唯物史观】小组讨论:隋唐科技文化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政策因素等方面思考)
答案提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中外交往频繁;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实行开明、兼收并蓄的政策。
【课堂小结】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大放光彩。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而民族交融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历史证明,科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同时隋唐取得的辉煌的成就,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课后检测】
1.(2024·山西·中考真题)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
《女史箴图》(局部) 作者:顾恺之(东晋) 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 《送子天王图》 (局部) 作者:吴道子(唐) 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 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2.(2023·宁夏·中考真题)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B.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京剧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3.(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提示:BAD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