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识字姓氏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等生字,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姓氏拆分方法(如“木子李”“弓长张”)。了解常见单姓和复姓,能模仿课文句式进行问答对话。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姓氏拆分方法。难点:理解复姓(如“诸葛”“上官”),区分“胡”与“吴”、“言”与“许”等形近字。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初识姓氏(5分钟)播放歌曲《百家姓》片段,提问:“歌曲里唱的是什么?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板书课题:姓氏歌。教师讲解“姓氏”含义,贴出“李、张、王、赵”等姓氏卡片。(二)图文结合,学习课文(20分钟)学习姓氏拆分方法:教师示范:出示“李”字卡片,拆分“木+子=李”;用简笔画画出“弓”和“长”,拼成“张”字。学生互动:分组用字卡拼“胡(古+月)”“吴(口+天)”“许(言+午)”,边拼边读。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师范读:强调问答节奏(如:“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学生跟读:分角色读(师生问答、同桌问答),拍手读(每句末尾拍手)。游戏巩固:“姓氏拼拼乐”:教师说姓氏,学生用字卡拼出结构(如“徐——双人+余”)。(三)书写指导,规范练字(10分钟)指导书写“姓、什、么”:“姓”字:女字旁窄,右边“生”三横间距均匀。“什”字:单人旁短撇,右边“十”横长竖短。“么”字:撇折角度小,最后一笔撇舒展。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用红笔圈出规范字,展示优秀作业。(四)课堂小结,布置任务(5分钟)总结姓氏拆分规律:“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实践任务:回家询问家人姓氏,尝试用课文方法介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5分钟)“姓氏接龙”游戏:学生依次说“我姓X,什么X?”,下一位回答拆分方法。听写生字:姓、什、双、国(教师报字,学生写在田字格)。(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5分钟)认识复姓:出示“诸葛亮”“欧阳修”图片,讲解“诸葛”“欧阳”是复姓。拓展举例:东方、上官、司马,学生跟读。班级姓氏调查:学生轮流说自己的姓,教师板书(如“陈、林、黄”),用课文句式创编新句:“你姓什么?我姓陈。/什么陈?耳东陈。”(三)背诵课文,趣味竞赛(10分钟)填空背诵:教师逐句擦除板书内容,学生填空(如“你姓什么?我姓__。/什么__?木子__。”)。小组竞赛:分组背诵课文,评选“最快背诵组”和“最有节奏组”。(四)创编儿歌,表达运用(5分钟)模仿创编:教师示范:“你姓什么?我姓林。/什么林?双木林。”学生尝试用班级姓氏创编(如“你姓什么?我姓黄。/什么黄?草头黄。”)。展示分享:学生上台表演自编儿歌,教师点评鼓励。四、板书设计2. 姓氏歌木 + 子 = 李 赵、钱、孙、李弓 + 长 = 张 周、吴、郑、王古 + 月 = 胡 诸葛、东方口 + 天 = 吴 上官、欧阳(配简笔画:木桩、弓箭、月亮、张开的嘴巴)五、作业设计基础作业:书写“姓、什、双、国”各3遍,并为每个字组一个词(如“姓名”“什么”)。实践作业:与家人玩“姓氏问答游戏”,记录3个新学的姓氏拆分方法。选做作业:收集一个复姓的故事(如“诸葛亮”),下节课分享。六、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和动手拼字激发兴趣,但需控制活动时间,避免影响写字环节。部分学生对复姓陌生,可结合历史人物故事增强理解。创编环节中,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需提供句式模板(如“你姓什么?我姓__。/什么__?+。”)。设计意图:以“玩中学”为核心,通过拆字游戏、角色问答、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姓氏文化,体会汉字构字的智慧,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