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初三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边疆行》,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沿海行》则从辽宁的丹东出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沿海行》与《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关于边疆行和沿海行起止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受纬度因素影响,两地气温在夏季温差最大B. 受海陆因素影响,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都较均匀C. 丹东比防城港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D. 两地所在省份主要少数民族是朝鲜族和壮族2. 下列《边疆行》的四个专题片按行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沙漠边的绿洲b.寻幽访玉走腾冲c.最北之旅漠河d.塞上明珠、草原牧歌A. a-b-c-d B. b-a-d-c C. c-b-d-a D. c-d-b-a3. 对《边疆行》和《沿海行》经过的地区表述正确的是( )A. 《边疆行》穿过了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分界山脉B. 《沿海行》所经地区均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 《边疆行》所经地区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D. 《沿海行》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对比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4.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现状为( )A.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C. 城镇人口比重下降 D.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5. 应对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措施合理的是( )①取消计划生育政策②出台延迟退休政策③扶持养老服务事业④提升全民教育水平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集中供暖是我国冬季供暖的主要形式之一。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分布示意图和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时间。据图完成下面小题。6. 据图可知,我国集中供暖区的共同特点是( )A. 纬度均比较高B. 都是内陆省份C. 都位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D 1月平均气温低于0℃7. 造成济南与西宁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C. 海陆位置 D. 面积大小8. 在非供暖区,使人们一夜之间由夏装转为冬装的特殊天气可能是( )A. 伏旱 B. 梅雨 C. 寒潮 D. 台风冰雕是哈尔滨冬季的亮点,制作冰雕的冰块大都来自松花江,这里的冰晶莹剔透,是冰雕作品最好的原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关于松花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有春、夏两次汛期②汇入黑龙江,是内流河③有凌汛现象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0. 影响松花江4月份与8月份径流量变大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和降水 B. 纬度和地形C. 气温和地形 D. 纬度和降水11. 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降水集中在冬季,积雪深厚B. 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C. 冬季寒冷漫长,冰雪不易融化D. 夏季气温较低,旅游不易中暑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累计为京津冀豫沿线地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关于图中调水线路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线从长江下游支流汉江取水B. 该线穿过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C. 该线调水量较大的原因是途经半干旱区D. 该线是为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13. 每年3~5月会加大中线输水量的主要原因是( )A. 3~5月汉江发源山脉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B. 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C. 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重考验D. 3~5月排水腾出水库库容,可应对6月汛期水量过大问题14. 在中线工程京津段,设计暗渠进行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①节约土地,减少蒸发②防止水体污染③防止冬季水体结冰④降低下渗损耗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间,对京津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 京津地区,雾霾减少B. 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C. 京津地区,洪涝减少D. 京津地区,河湖面积减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四子王旗被称为我国航天器返回的“母港”,我国11次神舟飞船返回舱都在此着陆,14人次的航天员从四子王旗踏上回家第一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据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最广的干湿地区是( )A. 干旱、半干旱 B. 湿润、半湿润C. 半干旱、湿润 D. 干旱、半湿润17. 图中四子王旗成为航天器返回“母港”原因是( )①多沙质草原,地势开阔平坦②戈壁沙漠占全省面积的1/2,地广人稀③干旱少雨,晴天多④大气能见度高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8. 四子王旗所在地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湿地面积减少C. 草地沙化 D. 干旱19. 下列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A. 禁止在草地放牧 B. 建设防风、防沙林C. 禁采砂金保护草场 D. 修建水库调节河流水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施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下表为2023年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四省相关统计数据,其中粮食自给率是指粮食生产量占粮食消费量的比率,若比率大于100%说明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反之则生产量低于消费量。据下表完成下面小题。省级行政区 平均海拔(米) 人口(千万) 省区面积(万千方千米) 耕地面积(万亩) 粮食自给率(%)甲 246 9.87 16.68 12035 164.6乙 303 6.63 10.35 2818 24丙 1892 4.69 39.40 8268 1022丁 313 3.10 43.97 20807 617.620. 表中甲、乙、丙、丁四地表示黑龙江省和云南省的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丁 D. 丁和丙21. 与丁省相比,乙省粮食自给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均耕地较少 B. 热量条件不足C. 机械化水平低 D. 人口多消费量大22. 乙省为增加粮食产量,采用旱水轮作模式,对比原来只种一季粮食,这样的种植模式( )A. 减少了劳动强度 B. 节约了土地资源C.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D. 增加了土壤肥力23.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国家战略举措。其中“藏粮于地”指的是( )A. 想方设法增加耕地面积B.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C. 把粮食储存于地下粮仓D. 所有土地都种植粮食作物24.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甲乙丙丁四省的农业搭配正确的是( )A. 甲一冬小麦种植区 B. 乙一春小麦种植区C. 丙一大豆种植区 D. 丁一甘蔗种植区25. 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你给出的发展建议是( )①大量进口国外粮食②保护好现有耕地③加大惠农政策力度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⑤在国外开辟农田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二、综合题:本题共4组题目,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6.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基地以风-光-水、风一光-火等一体化项目为主,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标配,多能互补。材料二:图为我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光互补型清洁能源基地是____,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风-光-水互补型清洁能源基地是____和____(2)据图分析风-光-水清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河流____(河段),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图中甲基地中能使用海上风电的是____省。(3)九大清洁能源基地的电能将通过输电通道传输到我国的东部地区,分析这一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2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油茶树是世界四大多年生木本油料之一,油茶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15℃-30℃,花期在10月上旬至12月,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突然的低温会造成落花、落果。多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茶油具有极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虽出油率较高,但全国茶油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早期茶油生产的榨油残渣茶枯饼主要用于堆肥,近年开始积极运用于化工原料-皂素的提取加工。材料二:图为我国适宜油茶种植区域简图和我国冬季风影响区域图。(1)据图1判断我国油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地理区域),该地区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____。(2)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油茶的生长习性,将下列思维流程图补充完整。(提示:植物的生长习性包括喜光/喜阴;喜高温/喜温暖;喜湿/喜干;耐涝/不耐涝等方面)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⑦____(3)结合图文资料,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油茶产量较低的原因:____。(4)结合材料为油茶种植地区的产业发展提出1条可持续发展建议。2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江西篁岭村入选2023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江西篁岭村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建筑密度较大,均修建有马头墙——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高低错落的墙垣,因其翘檐形状酷似昂首的马头而得名。材料二:篁岭村的村民经常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场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晒秋”奇景。材料三:下面为江西省地形图、篁岭村“晒秋”图和马头墙景观图。(1)据图分析江西省的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原因是____。(2)据图分析篁岭村的村民多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晒秋”,主要是受____因素的影响。篁岭村房屋建筑密度大,且以木质结构为主,据此推测马头墙主要作用为____(防盗/防火/排水)。(3)9、10月份,篁岭村的“晒秋”场景最为壮观,请分析其原因,完成下列思维流程图。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4)简述篁岭村“晒秋”文化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任答两点)2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海省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43%在这里汇集,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近年来,当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材料二:黄河入海口以景观原始旖旎而闻名于世,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海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湿地。城内芦苇分布面积达40余万亩,共有植物400余种,鸟类300多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材料三:图为青海省轮廓图、山东省东营市轮廓图以及光伏发电和浮桥景观图(1)青海省位于____地形区,玛多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光伏太阳能板既能发电又能阻挡太阳光照,减少地表水分蒸发。(2)玛多县“光伏+牧场+生态”的发展模式对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至少两点)。(3)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修复提高了湿地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而能在河流洪水期____,枯水期____,调节河流水量的____变化。(4)山东省东营市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黄河东营段在____季会进入汛期,此时利和浮桥会被____(保留/拆除)。据报道2023年12月,利和浮桥出现被拆除现象,其拆除的原因是黄河出现了____现象。(5)请分析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初三地理试题 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D 2. B 3. A【4~5题答案】【答案】4. B 5. B【6~8题答案】【答案】6. D 7. B 8. C【9~11题答案】【答案】9. D 10. A 11. C【12~15题答案】【答案】12. B 13. C 14. A 15. B【16~19题答案】【答案】16. A 17. D 18. C 19. B【20~25题答案】【答案】20. D 21. A 22. C 23. B 24. A 25. C二、综合题:本题共4组题目,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6题答案】【答案】(1) ①. 丙 ②.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 ③. 乙 ④. 丁(可互换)(2) ①. 上游 ②. 地形地势 ③. 辽宁(3)东部:缓解能源紧张;改善大气环境;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7题答案】【答案】(1) ①. 南方地区 ②. 丘陵(2) ①. 喜光 ②. 喜高温 ③. 喜湿 ④. 不耐涝 ⑤. 亚热带季风 ⑥. 东南丘陵 ⑦. 四川盆地(可互换)(3)油茶多栽植在坡度和缓的地方,适宜种植的土地面积相对有限;花期易受寒潮、连续性阴雨天气、低温冻害等造成落花落果等。(4)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油茶品质和产量;②加大宣传,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油茶产业知名度;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延长产业链;④拓宽销售渠道,扩大茶油销售市;⑤合理布局,保持水土,保护油茶种植区生态环境。【28题答案】【答案】(1) ①. 城市沿河流分布 ②. 这些地方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城市发展(2) ①. 地形 ②. 防火(3) ①. 亚热带季风 ②. 较高 ③. 较少 ④. 秋季 ⑤. 高(4)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通过晒秋加快农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29题答案】【答案】(1) ①. 青藏高原 ②.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有利于提高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和增强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等等。(3) ①. 存蓄水源 ②. 补给河流 ③. 时间(4) ①. 温带季风气候 ②. 夏 ③. 拆除 ④. 凌汛(5)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调节气候;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