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1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先进性滚动练(原卷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郑州高一期末)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下关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②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③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并相互交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河南高一期末)“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破碎山河,悲愤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传遍大街小巷。下列能够准确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选项有(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②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封建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没有一种被人民接受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辽宁高一期末)1920年6月,上海、北京等地的共产党组织相继建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积极自觉地在工人中开展调查研究,创办发行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并在启发工人觉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最具觉悟的工人优秀分子入党,并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工人成立革命工会,发起保护和争取工人利益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这一行动(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夯实了阶级基础②使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④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渭南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100多年来,我们党在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进程中,成了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赶考”路上始终牢记政治初心和执政使命,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如果将上述材料写成新闻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找寻中国基因,破解中国密码,讲述中国故事B.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C.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D.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民族复兴的希望6.(2024·山东高一期末)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 )①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由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决定的③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④与生俱来和一劳永逸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成都高一期末)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基本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2024·安庆高一期中)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实行改革开放( )①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③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湛江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制度基础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牡丹江高一期末)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展史。下列关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④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陕西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远大理想追求,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12.(2024·江苏高一期末)从毛泽东同志的“富强”思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先富”与“共富”理论,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共享”、脱贫攻坚等方针,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 )①彰显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体现了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④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2024·浙江高一期中)辽宁东港市小甸子村是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小甸子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党员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只争朝夕,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嬗变。小甸子村的巨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典型例证,生动诠释了( )①党牢记和践行初心和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②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③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④共产党员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4.(2024·北京高一期末)风雨兼程百年路。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同学们掀起学习热潮,顺义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搜集到下列歌颂共产党干部的两首民谣。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流行的民谣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填档卡,细思量,屈膝老妪如亲娘;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白昼短,趁夜长,无愧百姓无愧党上述两首民谣共同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②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解民忧、解民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③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工作的认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南阳高一期中)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①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③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④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保定高一期末)根据下面图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源头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果③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不断变化④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白山高一期末)D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审计、巡察等监督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汇总梳理问题线索,合力纠治突出问题。各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同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农村腐败问题重点任务进行自查自纠。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D市纪委监委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②D市纪检监察机关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③加强纪检监督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④D市纪委监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河池高一期末)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的做法( )①传递党的声音,让民心在基层凝聚②畅通了民意渠道,消除了社会矛盾③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立足于共识,旨在转变干部的作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4·南阳高一期中)2024年3月,优秀共产党员黄会林教授光荣入选年度“最美巾帼奋斗者”。耄耋之年的她至今仍耕耘在讲台上,她将课堂放进广阔中国大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和现代性,始终奉献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事业第一线。黄会林教授的事迹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②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敢于斗争的本领③激励党员同志争做人民的坚强后盾④坚定信仰,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4·河南高一期中)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全力开展搜救,安置受灾群众。受灾地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在抢险救灾一线挑重担、打头阵、作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②基层党员干部敢于在最难处、最险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2024·扬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健康水平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健康无疑是人的全面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健康状况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实现人民健康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什么关注人民健康。22.(20分)(2024·浙江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上的政党林林总总,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并不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被时代抛弃了。而中国共产党面临不同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总能洞察社会问题,顺应历史潮流,取得一次次“赶考”的成功,永葆生机和活力。材料二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涌现出了很多的佼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朱有勇就是其中一位。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培养了1 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带领团队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让致富的灯火照亮和温暖了更多家庭。他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1)列举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赶考”成功的一个实例。(实例要包含事件和意义等要素)(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朱有勇是如何成为时代楷模的。(12分)周测1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先进性滚动练(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郑州高一期末)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下关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②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③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并相互交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③表述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并相互交织,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④表述错误。①②正确。2.(2024·河南高一期末)“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面对破碎山河,悲愤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传遍大街小巷。下列能够准确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选项有(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②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封建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没有一种被人民接受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②错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③错误。①④正确。3.(2024·辽宁高一期末)1920年6月,上海、北京等地的共产党组织相继建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积极自觉地在工人中开展调查研究,创办发行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并在启发工人觉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最具觉悟的工人优秀分子入党,并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工人成立革命工会,发起保护和争取工人利益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这一行动(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夯实了阶级基础②使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④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②表述错误。1920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才成为执政党,④排除。故本题选B。4.(2024·渭南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100多年来,我们党在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进程中,成了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给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①说法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赶考”路上始终牢记政治初心和执政使命,经受住了历史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如果将上述材料写成新闻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找寻中国基因,破解中国密码,讲述中国故事B.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C.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D.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民族复兴的希望答案 D解析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领导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民族复兴的希望,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和领导能力,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也未涉及找寻中国基因,破解中国密码,讲述中国故事,A、B不符合题意。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在党的执政时期,而材料体现的是党的成立和执政两个时期,C排除。故本题选D。6.(2024·山东高一期末)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 )①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由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决定的③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④与生俱来和一劳永逸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其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并非由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决定,②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④错误。①③正确。7.(2024·成都高一期末)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引发了观众情感共鸣。某班同学以“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以下是同学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内容。我的太爷爷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年近百岁,是祖国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太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哪个地方在打仗,那时候能活着都是一种奢侈;结婚以后,生活也是磕磕绊绊,好几年都穿不上一身新衣服,那时候有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包干”以后,我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感觉生活也有了奔头……太爷爷还说,他不懂什么是全面小康,什么是共同富裕,但他切实感受到了“幸福”,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想再活100年……透过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可以从中感悟到(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日盛世之中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基本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百姓之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说法错误。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已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不符合我国目前实际,④排除。①③符合题意。8.(2024·安庆高一期中)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实行改革开放( )①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③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实行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而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新时代,④错误。①③正确。9.(2024·湛江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制度基础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根本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10.(2024·牡丹江高一期末)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展史。下列关于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④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排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后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排除。①④正确。11.(2024·陕西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远大理想追求,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②不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12.(2024·江苏高一期末)从毛泽东同志的“富强”思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先富”与“共富”理论,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共享”、脱贫攻坚等方针,党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探索( )①彰显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体现了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④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说法错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③说法错误。①④说法正确。13.(2024·浙江高一期中)辽宁东港市小甸子村是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小甸子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党员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只争朝夕,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美丽嬗变。小甸子村的巨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典型例证,生动诠释了( )①党牢记和践行初心和使命,坚持走群众路线②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③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④共产党员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②错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④排除。①③符合题意。14.(2024·北京高一期末)风雨兼程百年路。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同学们掀起学习热潮,顺义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搜集到下列歌颂共产党干部的两首民谣。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流行的民谣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 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填档卡,细思量,屈膝老妪如亲娘;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白昼短,趁夜长,无愧百姓无愧党上述两首民谣共同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②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解民忧、解民困,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③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④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工作的认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而且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①错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一首是20世纪50年代农村流行的民谣,不能体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工作的认可,④排除。②③正确。15.(2024·南阳高一期中)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①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③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④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16.(2024·保定高一期末)根据下面图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源头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果③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不断变化④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源头和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并且所有的思想根源都是实践,①③错误,不选。②④应选。17.(2024·白山高一期末)D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审计、巡察等监督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汇总梳理问题线索,合力纠治突出问题。各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同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农村腐败问题重点任务进行自查自纠。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D市纪委监委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②D市纪检监察机关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③加强纪检监督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④D市纪委监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18.(2024·河池高一期末)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的做法( )①传递党的声音,让民心在基层凝聚②畅通了民意渠道,消除了社会矛盾③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立足于共识,旨在转变干部的作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四下基层”是深入群众中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了党的声音,凝聚了民心,①正确。社会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消除的,②错误。“四下基层”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坚守了人民立场,架起了党群间的连心桥,③正确。应是立足实际而非立足“共识”,“四下基层”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旨在转变干部的作风,④错误。19.(2024·南阳高一期中)2024年3月,优秀共产党员黄会林教授光荣入选年度“最美巾帼奋斗者”。耄耋之年的她至今仍耕耘在讲台上,她将课堂放进广阔中国大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和现代性,始终奉献在教育和文化传播事业第一线。黄会林教授的事迹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②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敢于斗争的本领③激励党员同志争做人民的坚强后盾④坚定信仰,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未体现党员干部敢于斗争的本领,②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党员的坚强后盾,③说法错误。 ①④符合题意。20.(2024·河南高一期中)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全力开展搜救,安置受灾群众。受灾地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在抢险救灾一线挑重担、打头阵、作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②基层党员干部敢于在最难处、最险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②表述错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党员干部,④表述错误。①③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2024·扬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健康水平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健康无疑是人的全面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健康状况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实现人民健康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什么关注人民健康。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关注人民健康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关注人民健康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3)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关注人民健康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关注人民健康,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22.(20分)(2024·浙江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上的政党林林总总,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并不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被时代抛弃了。而中国共产党面临不同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总能洞察社会问题,顺应历史潮流,取得一次次“赶考”的成功,永葆生机和活力。材料二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涌现出了很多的佼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朱有勇就是其中一位。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培养了1 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带领团队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让致富的灯火照亮和温暖了更多家庭。他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1)列举中国共产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赶考”成功的一个实例。(实例要包含事件和意义等要素)(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朱有勇是如何成为时代楷模的。(12分)答案 (1)实例1: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实例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①共产党员应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朱有勇情系三农,扎根边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群众爱戴。②共产党员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谋致富之路。朱有勇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 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③共产党员应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朱有勇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无私奉献,辛勤劳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