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蛟龙探海》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蛟龙探海》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广袤无垠的深海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等待人们进去探索,可是深海有着令人望而却步的极端恶劣条件,要深入其中探索谈何容易?不过,中国科技库中有一样厉害的“神器”,它能抵抗所有不利条件,一次次成功地潜入深海,为我国的海洋科研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24 “蛟龙”探海
许 晨
文化自信:体会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掌握本课生字词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能力: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审美创造:感悟“蛟龙号”深潜的成功对我国海洋勘测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向科学事业和科学家致敬。
学习目标
许晨,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一级作家、《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14年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他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撰写反映我国载人潜水器研发海试及其重大意义的长篇报告文学《蛟龙探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近作者
背景信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踪迹已经覆盖了南北极,征服了山峰,唯独深海,还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海洋对各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蛟龙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自己深潜的旅程,并为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最大下潜深度7020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愿景。本文作者实地跟船50余天、前后采访近5年,用厚重与详实的笔触,全景式地将“蛟龙号”深潜的台前幕后故事忠实还原。
蛟龙 憧 憬 蹒 跚 蓦然 矗立
瞩目 突袭 淋 漓尽致
浩瀚无际 波澜起伏
踌 躇满志 劈波斩浪
jiāo
chōnɡ jǐnɡ
pán shān

chù
zhǔ

lín lí
hàn
lán
chóu chú

字词积累
蹒 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浩 瀚: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淋漓尽致: 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踌躇满志: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浩瀚无际: 形容广大,无边无际。
波澜起伏: 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概况大意。
第一部分(1-2段) :
第二部分(3-7段) :
第三部分(8-15段):
第四部分(16-21段) :
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向往和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
“神舟”与“蛟龙”通话,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的海域、当天的天气以及成功下潜的意义。
2.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7020米的过程及意义。
1.课文第一部分写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的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和日本人的身影,有什么用意
①结构上:
②内容上:
细节探究
承接上文自古人们对海洋就有无限的向往和探索欲,为写后文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7020米做铺垫。
全世界都开启了深海探索,侧面说明深海探索事业及其重要,中国在深层探海方面势在必行;也证明了“蛟龙号”此次深海潜水具有重大意义。
2.文章第二部分写到,蛟龙号下潜时海域环境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海比作情绪善变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里亚纳海沟环境变化速度很快且恶劣天气占绝大部分,侧面写出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的艰难,为后文潜水成功的巨大喜悦做铺垫。
环境描写语句:
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
3.联系文章第三部分,注意细节,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蛟龙号”深潜“紧张有序”
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在扬声器里沉着冷静的通话
对天气状况做好了周密的检测
监控器显示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
6月24日,我国载人深潜技术与载人航天技术均有重大突破,这通对话是一种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同时突破了地球大气层与海洋7020米的距离,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文中为什么详细记述“神舟”和“蛟龙”通话的过程
示例:
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促进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拓展延伸
“蛟龙号”的重大突破,在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蛟龙”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20米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并与当天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海空连线,热情赞美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课堂小结
蛟龙探海
板书设计
时代呼唤中,“蛟龙”应运生。
探海始末
海空连线
热情评论:奇迹令人振奋。
科技突破
意义深远
“蛟龙”坐底
“蛟龙”下潜
“蛟龙”准备24 蛟龙探海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掌握本课生字词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能力: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审美创造:感悟“蛟龙号”深潜的成功对我国海洋勘测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向科学事业和科学家致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底世界影像资料见PPT。
广袤无垠的深海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等待人们进去探索,可是深海有着令人望而却步的极端恶劣条件,要深入其中探索谈何容易?不过,中国科技库中有一样厉害的“神器”,它能抵抗所有不利条件一次次成功地潜入深海,为我国的海洋科研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二、教学新课
预习过关
见课件PPT。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概况大意。
明确:
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2):简要介绍人类对深海的向往和探索以及20世纪的深海探测现状。
第二部分(3-7):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的海域、当天的天气以及成功下潜的意义。
第三部分(8-15):介绍“蛟龙号”海试团队奔赴海试海域并成功坐底7020米的过程。第四部分(16-21) :“神舟”与“蛟龙”通话,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主要记叙了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7000米的过程及意义。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1.思考课文第一部分为什么写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的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和日本人的身影
明确:
结构上:承接上文自古人们对海洋就有无限的向往和探索欲,为写后文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7000米做铺垫。
内容上:全世界都开启了海洋探索,侧面说明海洋事业及其重要,中国人在深层探海方面势在必行;也证明了“蛟龙号”此次深海潜水具有重大意义。
2.文章第二部分写到,蛟龙号下潜时海域环境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语句: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海比作情绪善变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里亚纳海沟环境变化速度很快且恶劣天气占绝大部分,侧面写出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的艰难,为后文潜水成功的巨大喜悦做铺垫。
3.联系文章第三部分,注意细节,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蛟龙号”深潜“紧张有序”
明确:
从对天气状况做好了周密的检测到监控器显示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再到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在扬声器里沉着冷静的通话。
4.文中为什么详细记述“神舟”和“蛟龙”通话的过程
明确:
6月24日,我国载人深潜技术与载人航天技术均有重大突破,这通对话以一种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同时突破了地球大气层与海洋7020米的距离,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5.“蛟龙号”的重大突破,在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示例:
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促进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蛟龙”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20米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并与当天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海空连线,热情赞美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
四、板书设计
蛟龙探海
时代呼唤中,“蛟龙”应运生
探海始末 “蛟龙”准备
“蛟龙”下潜
“蛟龙”坐底
海空连线
热情评论:奇迹令人振奋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蛟龙号” 深潜的相关知识,明确其深潜过程及意义,通过对重点语句的赏析,学生也初步体会到了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运用目标也有所落实。在教学新课环节,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探究,如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他国海洋探索身影的作用、赏析蛟龙号下潜时海域环境描写语句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对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色学习不够深入。在讲解过程中,仅对个别语句进行了修辞手法的赏析,没有系统地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去体会语言风格,“蛟龙号” 深潜涉及到众多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背景,但在教学中,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足够的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