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5教学目标1、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等词的意义,读懂诗句,理解句意。2、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会以景寄情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懂得珍爱美好事物的道理。4、背诵古诗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先从诗的题目中来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杨万里事件: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呢?导入: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小 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我们曾经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还记得吗?背景介绍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同学们先对照课后生字的注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我会认晓 慈 毕竟 荷xiǎocíhéjìngbì我会写湖hú西湖湖水湖泊莲lián莲花莲叶采莲穷qióng无穷穷困贫穷荷hé荷花荷叶紫荷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到底。西湖句意: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风光不与四时同。四时:四季。在这是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候。句意:风光和其他时候不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接天:与天相接。无穷碧:无穷无尽的碧绿。句意:与天相接的莲叶呈现出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下。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句意: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分外鲜红。诗意: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盛开,在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们眼前有六月西湖的美景了吗?看看和老师想的一样吗?学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之前我们说这是一首送别诗,可为什么作者却在写景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作者送别好友,心情不一样,自然感到风光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同时也表明作者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作者为何感到“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看!这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仿佛也在祝愿你前程似锦。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着西湖的美景,送别好友,你会对好友说些什么呢?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接天莲叶一般地久天长,即使相隔万里,也不会隔断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你看这景色多么美好啊!我多愿你能留下与我一同欣赏,可是你就要离开了,从此相距遥远。“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对西湖景色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与林子方的深厚友谊,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别景情眷恋以景寄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总结课外积累: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欧阳修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谢谢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