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 同步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理解“自强不息”的意思。下面选项中的“息”字意思与“自强不息”中的“息”相同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 B.偃旗息鼓 C.休养生息 D.屏息聆听2.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B.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C.龚自珍虽然离开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报国的一腔热情。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格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4.下列对《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村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已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5.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荡不绝,也指作者心潮不平。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6.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③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二、填空题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本诗中的意思。(1)吟鞭东指即天涯 (2)落红不是无情物 三、语言表达8.你认为《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耐人寻味,请分析它的妙处。(语句赏析)四、诗歌鉴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龚自珍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斜、涯、花”押韵。B.诗的第一句用“浩荡”一词写出“离愁”的广阔无边,将无形的离愁形象化、动态化。C.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中含情,诗人在辞官离京的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D.本诗是诗人创作于辞官离京返回杭州时所作,表明他辞官归隐是为给年轻人提供机会。11.本诗中某一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解释其在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息:气息、呼吸;B.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活动。息:停止;C.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息:繁殖、滋生、生长;D.屏息聆听:暂时抑制呼吸,专心地听。息:气息、呼吸;故选B。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2.【答案】B【解析】B:错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为: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不能说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3.【答案】B【解析】ACD.正确;B.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没有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4.【答案】B【解析】B:错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翻译为: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这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浩荡:无限。指离愁之多。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指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不能说“浩荡”写离愁之苦,不能说“天涯” 写离愁之多。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5.【答案】D【解析】ABC.正确。D.”更护花”的”花“喻国家,这里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6.【答案】A【解析】BCD.正确。A.说法错误,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故答案为:A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7.【答案】(1)指吟诗(2)落花【解析】(1)翻译为: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吟,指吟诗。(2)翻译为: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故答案为:(1) 指吟诗(2) 落花(1)(2)这两题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8.【答案】这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广为传颂。【解析】这两句诗使用了生动的比喻。以“落红”比喻自己辞官离京的情境,用“春泥”来比喻新生命的孕育和国家的未来。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尽管辞官离京,但作者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得这两句诗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故答案为:这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广为传颂。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9.【答案】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朵。表现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依然会关心国家命运,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的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为: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故答案为: 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朵。表现了诗人自己虽然辞官,但依然会关心国家命运,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的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答案】10.D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10.ABC.正确;D.有误,诗人辞官归隐不是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故答案为:D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此句移情于物,借“落红”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现在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故答案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