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公元803—公元约852年 ]
作者介绍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背景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作品特点
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赤壁》《 阿房宫赋 》等。
代表作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南京璀璨的古老文化,在历史上非常闻名。
在今天,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轴线,从东水关至西水关全长约五公里的沿河两岸,这是个是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风光带,史称“十里秦淮”,也是秦淮河的精华所在,被称这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秦淮简介
秦淮在何处?
朗读诗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句解读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女
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这里指秦淮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诗意
罩着河水,月亮笼罩着沙。入夜,我将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赏析语言
首句写景,且互文见义。描画出秦淮河朦胧凄清的水色夜景。
烟笼寒水月笼沙
次句叙事,“夜”点明时间。“秦淮”指明地点。点明诗题。
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一语双关,“不知”借对“商女”的愤慨,讽刺不以国事为重、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愤慨。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写法
景物描写
用典/借古讽今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主旨归纳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约813—约858 ]
作者介绍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色彩绚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 公元前200—公元前168 ]
贾生
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崇佛媚道,渴求仙丹得永生,不顾民生,也不任用贤才,李商隐郁郁不得志。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本来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但因娶了李党派的妻子,在牛党当权之时,多从遭排挤挤兑,空有才能无处施展,所以他借贾谊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朗读诗歌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逐(zhú) 
苍生(cāng)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句解读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无人能比
咨询,征求意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可惜
徒然
诗文赏析
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中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赏析
首句一个“求”和一个“访”,似乎能够看出汉文帝的诚意。
译文
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贾生才调更无伦
赏析
次句隐含汉文帝对贾谊的赞叹,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的。“可怜”一词已经交代了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真正的求贤询问。
诗文赏析
译文
可惜汉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可怜夜半虚前席
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
赏析
此句中的“不问”与“问”相呼应,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诗文赏析
译文
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其实,汉文帝要垂问的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神鬼的事罢了。
赏析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 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有没有深层含义
诗歌小结
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感情
“欲抑先扬”和“托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 1127年—1206年 ]
作者介绍
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却一生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题目解说
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朗读诗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句解读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诗意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诗意
炼字
【赚】
“赚”字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原来行人是被自己的主观想象所误。
【错】
“错”字表现了行人空自欢喜的失落神态。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赏析诗意
修辞
拟人
诗人在一“拦”一“放”中,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思想与行为,使万山有了灵性;同时也透露出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另一个山头的沮丧,形象地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赏析诗意
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
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
此诗诗人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明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总结
默写检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1170年—1219年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
他常畅游山水之间,向住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写了四十多首反映他闲适生活的诗歌。
有《清苑斋集》传世。
朗读诗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句解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到处是蛙鸣声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以动衬静
环境描写
以声衬静
对偶
诗句解读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点题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①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等待时间之久
②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
③委婉地抒发了因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寂寞孤独无聊、怅惘与无奈
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
有约不来过夜半
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诗意
画面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炼字
【家家雨】点出了季节和天气,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天气的无奈。
【处处蛙】既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
赏析诗意
炼字
【闲】
“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躁等候客人,客人却没有依约前来时无聊且无奈的心情。
【敲】
“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时急躁、失落、无奈等心情刻画得极为生动。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情感
“闲敲棋子落灯花”为本诗的点睛之笔,准确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因焦急等待而百无聊赖的情绪。
黄梅雨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叫。诗人约来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语近情遥,采用以景寄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诗歌主旨
堂上检测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诗中“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C
堂上检测
2.下列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早春
暮春
夏季
秋季
C七下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学习《泊秦淮》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赤壁》《 阿房宫赋 》等。
(二)秦淮简介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南京璀璨的古老文化,在历史上非常闻名。
在今天,秦淮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轴线,从东水关至西水关全长约五公里的沿河两岸,这是个是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的风光带,史称“十里秦淮”,也是秦淮河的精华所在,被称这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三)朗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罩着河水,月亮笼罩着沙。入夜,我将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已经要亡,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四)赏析语言
(1)烟笼寒水月笼沙
首句写景,且互文见义。描画出秦淮河朦胧凄清的水色夜景。
(2)夜泊秦淮近酒家
次句叙事,“夜”点明时间。“秦淮”指明地点。点明诗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一语双关,“不知”借对“商女”的愤慨,讽刺不以国事为重、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对他们的行为表示愤慨。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五)分析写法
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用典,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六)主旨归纳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学习《贾生》
(一)导入
李商隐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
(二)人物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色彩绚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二)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崇佛媚道,渴求仙丹得永生,不顾民生,也不任用贤才,李商隐郁郁不得志。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本来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但因娶了李党派的妻子,在牛党当权之时,多从遭排挤挤兑,空有才能无处施展,所以他借贾谊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三)朗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四)诗文赏析
(1)宣室求贤访逐臣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中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赏析:首句一个“求”和一个“访”,似乎能够看出汉文帝的诚意。
(2)贾生才调更无伦
译文: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赏析:次句隐含汉文帝对贾谊的赞叹,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3)可怜夜半虚前席
译文:可惜汉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赏析: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
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的。“可怜”一词已经交代了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真正的求贤询问。
(4)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赏析:其实,汉文帝要垂问的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神鬼的事罢了。
此句中的“不问”与“问”相呼应,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露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五)思考探究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 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2)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有没有深层含义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六)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使用“欲抑先扬”和“托古讽今”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贾谊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一)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却一生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诗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三)朗读诗歌
1.题目解说: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四)赏析诗意
(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炼字:①“赚”字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原来行人是被自己的主观想象所误。
②“错”字表现了行人空自欢喜的失落神态。
(2)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修辞:拟人。诗人在一“拦”一“放”中,赋予了万山以人的思想与行为,使万山有了灵性;同时也透露出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另一个山头的沮丧,形象地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3)此诗诗人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哲理?
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
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拟人)。
(五)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表明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学习《约客》
(一)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他常畅游山水之间,向住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写了四十多首反映他闲适生活的诗歌。 有《清苑斋集》传世。
(二)朗读诗歌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三)赏析诗意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画面: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
炼字:①“家家雨”点出了季节和天气,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天气的无奈。②“处处蛙”既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炼字:①“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躁等候客人,客人却没有依约前来时无聊且无奈的心情。②“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时急躁、失落、无奈等心情刻画得极为生动。
情感:“闲敲棋子落灯花”为本诗的点睛之笔,准确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因焦急等待而百无聊赖的情绪。
(四)诗歌主旨
黄梅雨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叫。诗人约来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语近情遥,采用以景寄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