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二轮 专题复习第二轮专题二专题二 古今中国的对外交往专题线索01ZHUAN TI XIAN SUO02ZHUAN TI JIE DU专题解读专题梳理03ZHUAN TI SHU LI04ZHUAN TI QI SHI专题启示专题演练05ZHUAN TI YAN LIANCONTENTS目录专题线索ZHUAN TI XIAN SUOPART ONE01专题解读2025专题线索专题梳理专题启示专题演练ZHUAN TI JIE DUPART TWO022025专题解读专题解读专题线索专题梳理专题启示专题演练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以和平交流为主。交流具有互鉴性。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ZHUAN TI SHU LIPART THREE032025专题梳理专题解读专题线索专题梳理专题启示专题演练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 汉朝和唐朝时期时期 事件 概况 影响汉朝 张骞通 西域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时期 事件 概况 影响汉朝 丝绸 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前往中亚、西亚,再到更远的欧洲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时期 事件 概况 影响唐朝 遣唐使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推动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日本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深受唐朝影响时期 事件 概况 影响唐朝 玄奘 西行 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 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 宋元时期事件 概况 影响设置市 舶司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四大发明 外传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传到西方 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事件 概况 影响马可·波罗 来华 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马可·波罗行纪》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3. 明朝时期事件 概况 影响郑和下 西洋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 抗倭 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4. 清朝时期事件 概况 影响郑成功 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克萨 之战 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事件 概况 影响“闭关 锁国” 政策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导致国家的闭塞,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时期 概况 影响晚清 时期 1840—1901年,列强先后发动多次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概况 影响北洋政 府时期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针对中国问题,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时期 概况 影响南京 国民 政府 时期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时期 概况 影响南京 国民 政府 时期 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时期 概况 影响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初期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时期 概况 影响20世纪 50年代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时期 概况 影响20世纪 70年代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时期 概况 影响改革 开放 后的 外交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和葡萄牙分别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时期 概况 影响改革 开放 后的 外交 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ZHUN TI QI SHIPART FOUR042025专题启示专题解读专题线索专题梳理专题启示专题演练1. 我国两汉时期、唐朝、宋元时期、明朝前期都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经济呈现繁荣局面;清朝采取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2. 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主动融入世界,把握机遇。4. 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拥抱世界。5.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要秉承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等原则。ZHUAN TI YAN LIANPART FIVE052025专题演练专题解读专题线索专题梳理专题启示专题演练1. (2024·湖北)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B )A.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B.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B2. (2024·山东临沂)742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B )A. 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B. 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C. 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D. 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B3. (2023·辽宁营口)“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 C )A. 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B. 单纯追逐贸易交换C.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 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C4. (2024·山东菏泽)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C )A. 巩固清朝统治 B. 促进经济发展C. 反抗外来侵略 D. 推动社会变革5. 厦门鼓浪屿上有一座郑成功雕像。郑成功之所以备受人们敬仰,是由于他( B )A. 抗击倭寇 B. 收复台湾C. 抗击沙俄 D. 收复新疆CB6. (2024·云南)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A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7. (2023·四川遂宁)在电影《我的1919》里,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这段话中的“和约”是指( A )A. 《凡尔赛条约》 B. 《联合国家宣言》C. 《九国公约》 D. 《开罗宣言》A8. 观察下表,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联合国的宗旨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B. 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C. 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D. 解决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答案:B9. 1971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得悉中国代表团将在11月15日首次参加本届大会的全体会议的消息后,许多国家的摄影记者很快就赶到联合国大厦的前门,等候拍下这个“历史性的镜头”。材料描述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D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C.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D.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10. (2024·四川眉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后,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建交的高潮。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这些表明我国( A )A. 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高 B.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改善C. 大国担当风范得到体现 D. 国际合作成果日益显著A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唐代的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1)根据材料一,说说你能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4分)①唐朝时与东罗马和日本开展交流。②不仅有经济交流,也有文化交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并说出它所产生的影响。(2分)【示例】史实:鉴真东渡。(1分)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因素。(6分)①经济繁荣。②文化昌盛。③国力强盛。④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6分,任答3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