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思想政治试题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阅读下面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②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④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9月3日,我国陕西汉阴凤堰梯田入选“2024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一千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我们可以从凤堰梯田建设中汲取的智慧是( )①改变规律,满足生产、生活需要②因势利导,适应气候和地形等条件③保护生态,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④系统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 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上述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梅图》卷,是王冕的代表作之一。回答下列小题。4. 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整个作品借助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予人以想象之余地。此幅《墨梅图》卷左上角,画家题有七绝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图》( )①浓淡相宜,达成疏密有致艺术佳境②有无相生,使画作的气韵更加生动③移风易俗,摒弃诗画一体的传统形式④化繁为简,只关注画作的局部构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同是梅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王冕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性,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黄檗吟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其意为:如果不经历一番透彻心骨的严寒,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材料表明( )A. 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观察的角度 D. 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6. 中国的空间科学卫星“天关”在轨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发现: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探测到来自256亿光年之外的伽马射线暴,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发现一例具备独特光谱和光变性质的暂现天体,丰富了人类在该领域的认知……这主要表明(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B.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 实践活动能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D. 任何认识都是真理和谬误的统一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由此可见( )①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③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④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受生产方式制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根本保证,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探索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从哲学角度看,对以下调查研究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调查研究方法 蕴含的哲学道理① 甘当小学生 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以“小学生”姿态,尊人民为师,不懂就问,不清楚就问。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 解剖麻雀 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从个别中发现一般。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③ 有一是一 有二是二 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不增加任何主观成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有效解决问题。 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这座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建设团队踏遍十几个国家跨海工程现场、反复论证修改几百本设计研究方案、扎根一线研究复杂恶劣的海洋条件、攻克一个个世界桥隧建造史上的难题……。为这则报道做点评,适合的观点是( )①港珠澳大桥为三地联通提供了一流的硬件②拼搏攻关,在奋斗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③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方案变为现实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 中华文化以和合理念为精神内核,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些思想观念( )①是我们夯实文化自信的唯一基础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③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 首个孔子文化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开展。展览以孔子文化相关文物为依托,采用裸眼3D、数字影像、光影雕塑等数字技术,创作出有文化韵味、形式多样的数字艺术展品,让观众在视觉和情感层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该展览( )①旨在恢复传统儒家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②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③推陈出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也是驰名世界的手工艺品。景泰蓝制作过程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掐丝珐琅工艺是元朝时从阿拉伯地区传进我国的一种新工艺,经中国能工巧匠之手实现了本土化创新,并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顶峰。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注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突出的包容性③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实现中外文化趋同④在实践中创造的景泰蓝艺术品具有客观实在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4. 《烈士纪念日》纪念邮票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画面主体,结合“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重要指示精神,辅以白鹤、远山、光芒等元素,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整体设计简洁、质朴、庄严,传递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的深刻内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缅怀、学习英烈的风尚②发行该邮票,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③《烈士纪念日》纪念邮票作为载体,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④邮票的设计是重大历史事件在设计者头脑中的客观映象,体现了物质的力量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5. 75年来,文艺为人民,是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读着《创业史》,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设大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读着《平凡的世界》,看着《渴望》,满怀热情投入时代洪流;进入新时代,人们在电视剧《大江大河》、电影《流浪地球》中,感悟一个大国的气度与创造。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②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凝聚共识,催人奋进③中华文化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发展④处于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是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产物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4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绘画是造型艺术,通过众多物象构成画面给人以审美感受;诗歌是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营造意境给人以审美感受。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这一术语旨在提倡“诗歌”与“绘画”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进而创造出天然清新、具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引例: ◎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真识相触,如镜写影,初何容心,今人不免唐突诗画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所谓诗中有画,源自诗人的本真性情,故而诗中的画不是随便描摹哪个人的画便能写出诗来;所谓画中有诗,乃是由当时特定的意境、情趣生发出来的,故而画中的诗不是生搬硬套某一首诗便能画成画。内心的识见与自然碰撞相融,如同镜子显现物象那么逼真,起初哪里是有意于此,今天的人【不懂得这一点】所以免不了要胡乱冒犯诗画了。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挺膺担当、逐梦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研发人员:“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在焊工岗位上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艾爱国,不懈奋斗成为焊接领域“领军人”,展现大国工匠风采……新时代,广大青年选择更多、赛道更宽、天地更广……“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申遗之路提供诸多经验和启示:◆◆◆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突出对遗产和环境的整体保护,既尽最大努力推进文物遗产的风貌恢复和保护修缮,又注重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遗产保护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居住环境品质提升、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实现,最大程度发挥遗产保护利用的综合效益。◆◆◆国际对话、讲好故事向国际社会讲好中轴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例如,通过各种机会向来京参加各种活动的专业咨询机构的负责人等介绍北京中轴线,让他们通过现场体验来感受北京中轴线所呈现的文明的延续性。◆◆◆公众参与、全民共享鼓励、支持公众积极投身遗产保护。例如,公众可以成为志愿者,为遗产保护贡献力量。北京一名小学生志愿者说:“我为中轴线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而骄傲,希望大家都来爱护文物古迹。” 以人为本、尽可能让公众受益是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原则。例如,对钟鼓楼广场进行整体改造,为居民文体活动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1)从哲学角度,分析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经验和启示。(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述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的文化意义。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等多家机关决定联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并制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材料一 探索性的政策在一定范围先行先试,可以充分检验其效果,成功了逐步扩大推广,有问题及时纠偏。试点的目的于推广,以点带面,总结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更大范围的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结合材料,分析“试点”这一工作方法蕴含的哲学智慧。材料二 该方案提出,创新性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提升农民文化艺术创作水平,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创作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产品,塑造地域形象;因地制宜培育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等产品和线路;不断挖掘培养乡土文化和旅游人才,重点支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优良,扎根乡村、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等等。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阐释如何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D A B C D B A B D D B A B第二部分共4题,共55分。16. (9分)可从联系、矛盾、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角度回答。水平等级 水平描述 水平赋分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9分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4-6分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1-3分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0分17. (9分)可从实践、量质变、实现人生的价值等角度回答。水平等级 水平描述 水平赋分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9分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4-6分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1-3分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0分18. (20分)(1)(9分)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突出对遗产和环境的整体保护。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最大程度发挥遗产保护利用的综合效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申遗保护的群众参与和民生改善,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11分)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行动,也是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这一行动和过程为海内外人士读懂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载体,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19. (17分)(1)(8分)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等角度回答。水平等级 水平描述 水平赋分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8分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4-6分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1-3分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0分(2)(9分)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要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强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