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山丹期末)取一片天竺葵的叶片,用肉眼看到叶片呈掌状,叶边缘多浅裂;用放大镜清晰地看到叶片背面有许多细毛。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2024七上·山丹期末)将煮沸的肉汤装在敞口的瓶内,放久了会变质。科学家巴斯德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认为细菌不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实验设计 B.作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3.(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完成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产生的影响”实验后,下列处理金鱼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
A.放入垃圾桶中 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
C.随便丢掉 D.做成标本储存起来
4.(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变为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B.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C.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D.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5.(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平面镜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4上
C.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6使物像更清晰
D.若1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25倍
6.(2024七上·山丹期末)对于生活在油菜田里的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⑥
7.(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表示蚂蚁在搬运一块饼干,这幅图体现出蚂蚁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种内互助 D.种内争斗
8.(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所在的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测量湿度时附近可以有水洼
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植被种类
C.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D.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9.(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公园的花草树木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随意采摘植物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10.(2024七上·山丹期末)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1.(2024七上·山丹期末)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我们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下层②岩石圈的上层③水圈④整个地球
A.仅①② B.仅②③ C.①②③ D.仅④
12.(2024七上·山丹期末)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一周后,该生态瓶渐渐出现了水变浑浊、鱼类死亡的现象。于是该同学在瓶中加入了适量会把残饵和鱼粪吃掉的多齿新米虾,生态瓶的保质期延长了3个月,多齿新米虾是生态瓶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3.(2024七上·山丹期末)有一种硫细菌,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下列生物与该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
A.肺炎双球菌 B.树菇 C.蚯蚓 D.水稻
14.(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会导致(  )
A.害虫和水稻都减少 B.害虫增多,水稻减产
C.害虫和水稻都增多 D.害虫减少,水稻增产
15.(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液体溢出 B.维持细胞形态结构
C.防止压破细胞 D.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16.(2024七上·山丹期末)“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下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归纳合理的是(  )
A.甲细胞取自桃树,乙细胞取自鳜鱼
B.鳜鱼细胞和桃树细胞都有线粒体
C.鳜鱼细胞所含的营养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D.桃树细胞都有③叶绿体,鳜鱼细胞没有
17.(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把准备好的一半胶状琼脂倒进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在琼脂即将凝固时,将一个山楂放到琼脂中间,周围放几个枸杞,再将另一半胶状琼脂倒进塑料袋中,用线扎好袋口,待凝固后,在塑料袋上扎一些孔,一个简单的动物细胞模型就做成了。与真实的动物细胞相比,这个模型中模拟细胞质的是(  )
A.扎孔的塑料袋 B.枸杞
C.山楂 D.琼脂
18.(2024七上·山丹期末)大别山天门冬是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在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19.(2024七上·山丹期末)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B.眼虫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生物
C.酵母菌可以生产一些人类的食物
D.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渔业发展
20.(2024七上·山丹期末)为观察蚕豆叶片的结构,在“练习徒手切片”的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A.刀片 B.牙签 C.解剖针 D.玻璃棒
21.(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表示迎春叶片的横切结构,其中具有保护作用的部位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2.(2024七上·山丹期末)卷叶象甲(图甲)是一类常见的农业害虫。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对叶片进行加工,使叶片缺水萎蔫并将叶片卷成卷筒状后切下(图乙),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此过程中,叶片缺水萎蔫的主要原因是雌性成虫切断了叶片中的(  )
A.导管 B.筛管 C.叶肉 D.表皮
23.(2024七上·山丹期末)南瓜的学名是Cucurbita moschata,下列植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Cucumis sativus(黄瓜) B.Cucurbita pepo(西葫芦)
C.Rosa chinensis(月季) D.Cucumis melo(香瓜)
24.(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种 B.门 C.纲 D.目
25.(2024七上·山丹期末)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将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生物的形态结构 B.生物的用途
C.生物的生理功能 D.生物的生活环境
26.(2024七上·山丹期末)请你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树是一棵具有极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树,树干高达三十多米,直径可达三米多,树冠呈圆形,枝叶茂盛。据史书记载,这棵树是唐朝时期栽种的,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历程,依然屹立不倒。
材料二:古银杏树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其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银杏大蚕蛾是古银杏树主要病虫害之一,会蚕食叶片,并将虫卵产在树干上。防治方法包括摘除虫卵并销毁,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引进天敌如赤眼蜂。
(1)材料一中,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体现出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2)夏日炎炎,银杏树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材料二中,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5)大雁塔广场周围也有很多银杏树,园林工人会定期到银杏林中除草,杂草和银杏树之间是   关系。
(6)古银杏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生物防治,而不是使用农药,这样做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27.(2024七上·山丹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2023年8月24日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引发国内和国际多方强烈反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长期会影响海底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放射性物质将富集在海洋生物体内,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选取其中的一条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食物网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   。
(4)经过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都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若检测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四种生物,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C代表的生物是   。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300 7600
(5)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自我调节能力更弱,请分析原因:   。
28.(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1表示小秦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2是他绘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规范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②→   →⑤(填序号与箭头)。
(2)图1中的步骤⑤滴加的液体是   ,可以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
(3)若小秦同学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与步骤④滴加的液体   (填“不同”或“相同”),原因是   ,需要用   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取材,把附有碎屑的一端涂抹在液滴中。
(4)在绘制图2时,小秦出现了失误,请你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   (答出一点即可)。
29.(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番茄结构层次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中过程1表示是细胞的   ,在此过程中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使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2)过程2表示一个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子细胞,原来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则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条。
(3)过程3是   。五星级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时,会选择去掉番茄皮,因为这样可以使菜肴看起来更美观,且去皮后的番茄口感更为细腻。去掉的“皮”属于图乙中的[e]   ,表皮以内的果肉属于[ ]   。
(4)图丙中的番茄果实表示的结构层次是   。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30.(2024七上·山丹期末)爱好养鱼的同学观察到鱼缸中有的鱼活动减慢,并且它们的体表和鳃都布满了小白点,一段时间后死亡。查阅资料发现:这是由生长在鱼表皮和鳃中的单细胞生物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同学们立即开展了探究单细胞生物小瓜虫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生物结构、实验探究和结果讨论三个环节。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生物结构】
小瓜虫身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与草履虫相似。
(1)小瓜虫的体表布满辅助运动的[ ]   ,生长在鱼身体上的小瓜虫会通过②口沟将鱼的细胞摄入形成[ ]   ,在体内进行消化吸收。
【实验探究】
为研究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对小瓜虫的杀灭效果,科研人员先将小瓜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离体小瓜虫,一段时间后统计死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2)实验还应设置用清水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   。控制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是为了   ,减少实验误差。
(3)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在   mg/L时无杀灭小瓜虫作用。
【结果讨论】
(4)在一定范围内,三种药物杀灭小瓜虫的效果随浓度增加而   (填“增强”或“减弱”)。
(5)小瓜虫对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这说明了小瓜虫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题目描述了取一片天竺葵的叶片,用肉眼看到叶片呈掌状,叶边缘多浅裂;用放大镜清晰地看到叶片背面有许多细毛。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巴斯德观察到煮沸的肉汤在敞口的瓶内放久了会变质,他认为细菌不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巴斯德的观察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步骤,因为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细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放入垃圾桶中,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金鱼是生物,应该被妥善处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金鱼是生物,应该被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故B符合题意。
C.随便丢掉金鱼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金鱼是活生生的生物,有生命权和生存权。随便丢掉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或受伤,对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C不符合题意。
D.虽然将金鱼做成标本可以保留其形态和特征供人们观赏和学习,但这种方式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并且会对金鱼的生命造成终结。除非是在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下,否则一般不建议将活生生的生物制成标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的不同之处有两处:一是位置不同,二是放大倍数不同。图甲中气孔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气孔在视野甲在下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上方移到图乙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反光镜,选择凹面镜,而不是平面镜,因为凹面镜可以汇聚光线,增加视野亮度,A错误。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装片上,而4反光镜上一般不会出现污点,B错误。
C.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转动6细准焦螺旋可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若1目镜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150倍,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反光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6.【答案】C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都是非生物,因此都属于非生物因素;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都是生物,因此都属于生物因素。对于生活在油菜田里的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捕食,指的是一个生物体捕获并食用另一个生物体,显然不符合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不符合题意。B:寄生,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寄生者)生活在另一个生物体(宿主)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取营养,也不符合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C:种内互助,指的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通过合作、帮助等行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如蚂蚁搬运食物,需要许多蚂蚁的协作才能完成,符合题意。
D:种内争斗,指的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资源、领地等而发生的冲突,与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水洼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导致数据不准确,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应避免在有水洼的地方进行测量,A错误。
B.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因此植被种类是实验的自变量,即实验中被操纵的变量,B正确。
C.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结论不可靠,C错误。
D.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D错误。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9.【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设计调查表,这是调查活动的准备工作,确保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步骤,A正确。
B:随意采摘植物,这种做法不仅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B错误。
C:做好调查记录,这是调查活动中的重要步骤,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C正确。
D:做好归类整理,这是调查活动的后续工作,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D正确。
故选B。
【分析】在进行植物调查活动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调查活动通常包括设计调查表、做好调查记录、做好归类整理等步骤。设计调查表是为了确保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做好调查记录是为了准确记录调查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做好归类整理则是为了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然而,随意采摘植物不仅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20千米,从海平面算起,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①大气圈的下层、③水圈的全部和②岩石圈的上层,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
【解析】【解答】在该生态瓶中,多齿新米虾被加入后,生态瓶的保质期延长了3个月。这说明多齿新米虾在生态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多齿新米虾能够把残饵和鱼粪吃掉,这表明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多齿新米虾在生态瓶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
故选C。
【分析】生态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异养生物,它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是依赖于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A错误。
B.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异养生物,它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B错误。
C.蚯蚓是一种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C错误。
D.水稻是一种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糖类等),并储存能量,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与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D正确。
故选D。
【分析】硫细菌是一种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的微生物,这种能力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1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水稻是生产者,害虫和青蛙是消费者。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害虫会因为天敌数量减少而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剧增。害虫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水稻数量减少,因为害虫会大量食用水稻。因此,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会导致害虫增多,水稻减产。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15.【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这是因为,如果盖玻片直接快速放下,空气会被挤压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形成气泡,影响观察。而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可以使得水滴均匀分布,从而避免气泡的产生,保证观察效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6.【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甲细胞是动物细胞,取自鳜鱼;乙细胞是植物细胞,取自桃树,A错误。
B.鳜鱼细胞和桃树细胞都有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B正确。
C.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用于储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因此鳜鱼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不会储存在液泡中,C错误。
D.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17.【答案】D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制作细胞模型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是半透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质有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根据题目描述,山楂模拟细胞核,枸杞模拟线粒体,塑料袋模拟细胞膜,琼脂模拟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1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但不含有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不含有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9.【答案】D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例如草履虫可以净化污水,但疟原虫会使人患病,A正确。
B.眼虫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生物,因为它们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B正确。
C.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等,C正确。
D.虽然单细胞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食物链的基础之一,但是单细胞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不直接有利于渔业发展。相反,当单细胞生物(如藻类)过度繁殖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或“赤潮”等有害现象,这些现象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渔业造成负面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0.【答案】A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刀片——在徒手切片实验中,刀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切割植物组织。刀片的锋利度和稳定性对于获得薄而均匀的切片至关重要,因此A选项是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符合题意。B:牙签——牙签在实验中主要用于挑选和转移切片,确保切片能够平铺在载玻片上,避免折叠或重叠,但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C:解剖针——解剖针在实验中主要用于固定和调整组织的位置,确保切割时组织的稳定,但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玻璃棒在实验中主要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但在徒手切片实验中,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21.【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叶片的横切面中,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它们由一层或多层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常没有叶绿体,但具有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因此迎春叶片的横切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部位是①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下表皮。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2.【答案】A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对叶片进行加工,使叶片缺水萎蔫并将叶片卷成卷筒状后切下。这一过程导致叶片缺水萎蔫的主要原因是雌性成虫切断了叶片中的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管道,当导管被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导致叶片缺水萎蔫。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3.【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南瓜的学名是Cucurbita moschata,其中Cucurbita是属名。比较选项中的植物,只有西葫芦的学名Cucurbita pepo的属名与南瓜相同,因此西葫芦与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B。
【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2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学中,门、纲、目、种是常见的分类等级。其中,门是比纲、目、种更大的分类单位。门的分类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因为门是生物分类中较大的分类单位,它包含了多个纲,而每个纲又包含了多个目,每个目又包含了多个科,每个科又包含了多个属,每个属又包含了多个种。因此,门这一分类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是最多的。
故选B。
【分析】生物分类学中,分类等级的大小决定了该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而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题目描述了两个生物分类,一个是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另一个是松、柏、蝇、玫瑰、麻雀。观察这两个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分类中的生物都是水生生物,而第二个分类中的生物都是陆生生物。因此,这两个分类的标准是生物的生活环境。
故选D。
【分析】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26.【答案】(1)能够生长
(2)生物影响环境
(3)营养;生物
(4)能够生殖
(5)竞争
(6)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生长。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一过程展示了银杏树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夏日炎炎,银杏树的茂密枝叶为人们提供了遮荫,使树下温度降低,适合乘凉。这说明银杏树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生物影响环境。
(3)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的特征。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属于昆虫,生殖方式为卵生。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能够生殖的最基本的特征。
(5)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所以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是银杏树苗一直生长的结果,这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
(2)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3)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的特征。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属于昆虫,生殖方式为卵生。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能够生殖的最基本的特征。
(5)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所以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27.【答案】(1)太阳能
(2)4;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生态因素
(4)海贝
(5)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2)图中食物链有: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共4条。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从表格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碘-131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C→D→B;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带鱼”所在的某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则C代表图中的海贝。
(5)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弱。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从表格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碘-131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C→D→B;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带鱼”所在的某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则C代表图中的海贝。
(5)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弱。
28.【答案】(1)④→③→①→⑥
(2)碘液
(3)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消毒牙签
(4)没有细胞壁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一中①是展、②是擦、③是撕、④是滴、⑤是染、⑥是盖,所以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
(2)步骤⑤表示染色,在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是为了对细胞进行染色,使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3)步骤④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如果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步骤应该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需要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取材。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图2中未绘制细胞壁,这是明显的错误。
【分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一中①是展、②是擦、③是撕、④是滴、⑤是染、⑥是盖,所以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
(2)步骤⑤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步骤④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如果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步骤应该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需要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取材。
(4)在绘制图出现了失误,没有细胞壁。洋葱鳞片叶之所以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主要与其细胞中的细胞壁的存在有关。
29.【答案】(1)生长
(2)24
(3)细胞分化;a保护组织;c薄壁组织
(4)器官;番茄植株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通过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因此,图中1表示细胞生长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因此,一个细胞分裂两次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仍然是24条。
(3)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故图中3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开水烫番茄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位于最外侧,具有保护功能,属于a保护组织,表皮以内的果肉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属于c薄壁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番茄属于植物,果实属于生殖器官。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系统。
【分析】图中1是生长,2是分裂,3是分化,甲是细胞,乙是组织,丙是植物体。a是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c机械组长,d输导组织,e营养组织。
(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2)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图中1表示细胞生长过程。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因此,图中能表示细胞分裂的是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首先分裂,细胞核分裂前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会复制加倍,然后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从而使亲子代细胞保持一致。因此原来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则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
(3)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故图中3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开水烫番茄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位于最外侧,具有保护功能,属于a保护组织,表皮以内的果肉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属于c薄壁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番茄属于植物,果实属于生殖器官。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系统。
30.【答案】①纤毛;②食物泡;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0.3;增强;具有应激性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 小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实验还应设置用清水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3)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的浓度为0.3mg/L时,小瓜虫的死亡率为0,硝酸亚汞从0.6mg/L开始表现杀灭作用。
(4)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三种药物杀灭小瓜虫的效果都随浓度增加而加强。从图2可知,浓度为1.6mg/L的硫酸铜合剂灭杀效果最好。
(5)小瓜虫对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这说明了小瓜虫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分析】 图中①纤毛、②食物泡、③细胞质、④表膜。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 / 1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山丹期末)取一片天竺葵的叶片,用肉眼看到叶片呈掌状,叶边缘多浅裂;用放大镜清晰地看到叶片背面有许多细毛。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题目描述了取一片天竺葵的叶片,用肉眼看到叶片呈掌状,叶边缘多浅裂;用放大镜清晰地看到叶片背面有许多细毛。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2024七上·山丹期末)将煮沸的肉汤装在敞口的瓶内,放久了会变质。科学家巴斯德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认为细菌不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实验设计 B.作出假设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巴斯德观察到煮沸的肉汤在敞口的瓶内放久了会变质,他认为细菌不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巴斯德的观察属于科学探究的作出假设步骤,因为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细菌是从外界空气中进入肉汤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3.(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完成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产生的影响”实验后,下列处理金鱼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
A.放入垃圾桶中 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
C.随便丢掉 D.做成标本储存起来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放入垃圾桶中,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金鱼是生物,应该被妥善处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金鱼是生物,应该被放回适宜其生存的环境,故B符合题意。
C.随便丢掉金鱼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金鱼是活生生的生物,有生命权和生存权。随便丢掉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或受伤,对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C不符合题意。
D.虽然将金鱼做成标本可以保留其形态和特征供人们观赏和学习,但这种方式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并且会对金鱼的生命造成终结。除非是在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下,否则一般不建议将活生生的生物制成标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4.(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变为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B.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C.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D.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的不同之处有两处:一是位置不同,二是放大倍数不同。图甲中气孔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气孔在视野甲在下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上方移到图乙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5.(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平面镜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4上
C.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6使物像更清晰
D.若1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25倍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反光镜,选择凹面镜,而不是平面镜,因为凹面镜可以汇聚光线,增加视野亮度,A错误。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装片上,而4反光镜上一般不会出现污点,B错误。
C.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转动6细准焦螺旋可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若1目镜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150倍,D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反光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6.(2024七上·山丹期末)对于生活在油菜田里的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⑥
【答案】C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①阳光、②空气、③温度,都是非生物,因此都属于非生物因素;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都是生物,因此都属于生物因素。对于生活在油菜田里的一只蜜蜂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④其他蜜蜂、⑤油菜、⑥蝴蝶。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7.(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表示蚂蚁在搬运一块饼干,这幅图体现出蚂蚁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种内互助 D.种内争斗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捕食,指的是一个生物体捕获并食用另一个生物体,显然不符合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不符合题意。B:寄生,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寄生者)生活在另一个生物体(宿主)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取营养,也不符合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C:种内互助,指的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通过合作、帮助等行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如蚂蚁搬运食物,需要许多蚂蚁的协作才能完成,符合题意。
D:种内争斗,指的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资源、领地等而发生的冲突,与蚂蚁搬运食物的行为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8.(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所在的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测量湿度时附近可以有水洼
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植被种类
C.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D.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解析】【解答】A.水洼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导致数据不准确,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应避免在有水洼的地方进行测量,A错误。
B.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因此植被种类是实验的自变量,即实验中被操纵的变量,B正确。
C.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结论不可靠,C错误。
D.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D错误。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9.(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公园的花草树木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设计调查表 B.随意采摘植物
C.做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答案】B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A:设计调查表,这是调查活动的准备工作,确保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步骤,A正确。
B:随意采摘植物,这种做法不仅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B错误。
C:做好调查记录,这是调查活动中的重要步骤,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C正确。
D:做好归类整理,这是调查活动的后续工作,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D正确。
故选B。
【分析】在进行植物调查活动时,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调查活动通常包括设计调查表、做好调查记录、做好归类整理等步骤。设计调查表是为了确保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做好调查记录是为了准确记录调查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做好归类整理则是为了便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然而,随意采摘植物不仅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还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10.(2024七上·山丹期末)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11.(2024七上·山丹期末)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我们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①大气圈的下层②岩石圈的上层③水圈④整个地球
A.仅①② B.仅②③ C.①②③ D.仅④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20千米,从海平面算起,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①大气圈的下层、③水圈的全部和②岩石圈的上层,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2024七上·山丹期末)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一周后,该生态瓶渐渐出现了水变浑浊、鱼类死亡的现象。于是该同学在瓶中加入了适量会把残饵和鱼粪吃掉的多齿新米虾,生态瓶的保质期延长了3个月,多齿新米虾是生态瓶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
【解析】【解答】在该生态瓶中,多齿新米虾被加入后,生态瓶的保质期延长了3个月。这说明多齿新米虾在生态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多齿新米虾能够把残饵和鱼粪吃掉,这表明它们在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多齿新米虾在生态瓶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
故选C。
【分析】生态瓶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3.(2024七上·山丹期末)有一种硫细菌,体内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下列生物与该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
A.肺炎双球菌 B.树菇 C.蚯蚓 D.水稻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异养生物,它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是依赖于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A错误。
B.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异养生物,它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B错误。
C.蚯蚓是一种动物,属于异养生物,它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的角色,而不是生产者,C错误。
D.水稻是一种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糖类等),并储存能量,因此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与硫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相似,D正确。
故选D。
【分析】硫细菌是一种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的微生物,这种能力使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14.(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会导致(  )
A.害虫和水稻都减少 B.害虫增多,水稻减产
C.害虫和水稻都增多 D.害虫减少,水稻增产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在“水稻→害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水稻是生产者,害虫和青蛙是消费者。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害虫会因为天敌数量减少而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剧增。害虫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水稻数量减少,因为害虫会大量食用水稻。因此,如果大量捕杀青蛙,短时间内会导致害虫增多,水稻减产。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15.(2024七上·山丹期末)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液体溢出 B.维持细胞形态结构
C.防止压破细胞 D.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这是因为,如果盖玻片直接快速放下,空气会被挤压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形成气泡,影响观察。而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可以使得水滴均匀分布,从而避免气泡的产生,保证观察效果。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6.(2024七上·山丹期末)“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提及两种生物,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下图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归纳合理的是(  )
A.甲细胞取自桃树,乙细胞取自鳜鱼
B.鳜鱼细胞和桃树细胞都有线粒体
C.鳜鱼细胞所含的营养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D.桃树细胞都有③叶绿体,鳜鱼细胞没有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甲细胞是动物细胞,取自鳜鱼;乙细胞是植物细胞,取自桃树,A错误。
B.鳜鱼细胞和桃树细胞都有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B正确。
C.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用于储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动物细胞没有液泡,因此鳜鱼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不会储存在液泡中,C错误。
D.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17.(2024七上·山丹期末)小秦把准备好的一半胶状琼脂倒进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在琼脂即将凝固时,将一个山楂放到琼脂中间,周围放几个枸杞,再将另一半胶状琼脂倒进塑料袋中,用线扎好袋口,待凝固后,在塑料袋上扎一些孔,一个简单的动物细胞模型就做成了。与真实的动物细胞相比,这个模型中模拟细胞质的是(  )
A.扎孔的塑料袋 B.枸杞
C.山楂 D.琼脂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制作细胞模型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是半透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质有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根据题目描述,山楂模拟细胞核,枸杞模拟线粒体,塑料袋模拟细胞膜,琼脂模拟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细胞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质是缓缓流动的,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18.(2024七上·山丹期末)大别山天门冬是科考队在大别山发现的新物种,在对其进行物种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结构初步判断后,还需提取遗传物质进一步确认。提取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但不含有遗传物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但不含有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9.(2024七上·山丹期末)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
B.眼虫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生物
C.酵母菌可以生产一些人类的食物
D.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渔业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A.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害也有利,例如草履虫可以净化污水,但疟原虫会使人患病,A正确。
B.眼虫可以作为水体质量检测生物,因为它们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B正确。
C.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等,C正确。
D.虽然单细胞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食物链的基础之一,但是单细胞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不直接有利于渔业发展。相反,当单细胞生物(如藻类)过度繁殖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或“赤潮”等有害现象,这些现象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渔业造成负面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0.(2024七上·山丹期末)为观察蚕豆叶片的结构,在“练习徒手切片”的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A.刀片 B.牙签 C.解剖针 D.玻璃棒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刀片——在徒手切片实验中,刀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切割植物组织。刀片的锋利度和稳定性对于获得薄而均匀的切片至关重要,因此A选项是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符合题意。B:牙签——牙签在实验中主要用于挑选和转移切片,确保切片能够平铺在载玻片上,避免折叠或重叠,但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C:解剖针——解剖针在实验中主要用于固定和调整组织的位置,确保切割时组织的稳定,但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玻璃棒在实验中主要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但在徒手切片实验中,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性的,不是切割过程中的必需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21.(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表示迎春叶片的横切结构,其中具有保护作用的部位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叶片的横切面中,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它们由一层或多层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常没有叶绿体,但具有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因此迎春叶片的横切结构中具有保护作用的部位是①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下表皮。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2.(2024七上·山丹期末)卷叶象甲(图甲)是一类常见的农业害虫。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对叶片进行加工,使叶片缺水萎蔫并将叶片卷成卷筒状后切下(图乙),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此过程中,叶片缺水萎蔫的主要原因是雌性成虫切断了叶片中的(  )
A.导管 B.筛管 C.叶肉 D.表皮
【答案】A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对叶片进行加工,使叶片缺水萎蔫并将叶片卷成卷筒状后切下。这一过程导致叶片缺水萎蔫的主要原因是雌性成虫切断了叶片中的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管道,当导管被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叶片,导致叶片缺水萎蔫。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3.(2024七上·山丹期末)南瓜的学名是Cucurbita moschata,下列植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Cucumis sativus(黄瓜) B.Cucurbita pepo(西葫芦)
C.Rosa chinensis(月季) D.Cucumis melo(香瓜)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南瓜的学名是Cucurbita moschata,其中Cucurbita是属名。比较选项中的植物,只有西葫芦的学名Cucurbita pepo的属名与南瓜相同,因此西葫芦与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B。
【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24.(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列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种 B.门 C.纲 D.目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学中,门、纲、目、种是常见的分类等级。其中,门是比纲、目、种更大的分类单位。门的分类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因为门是生物分类中较大的分类单位,它包含了多个纲,而每个纲又包含了多个目,每个目又包含了多个科,每个科又包含了多个属,每个属又包含了多个种。因此,门这一分类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是最多的。
故选B。
【分析】生物分类学中,分类等级的大小决定了该等级下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而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5.(2024七上·山丹期末)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将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生物的形态结构 B.生物的用途
C.生物的生理功能 D.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
【解析】【解答】题目描述了两个生物分类,一个是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另一个是松、柏、蝇、玫瑰、麻雀。观察这两个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分类中的生物都是水生生物,而第二个分类中的生物都是陆生生物。因此,这两个分类的标准是生物的生活环境。
故选D。
【分析】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26.(2024七上·山丹期末)请你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树是一棵具有极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树,树干高达三十多米,直径可达三米多,树冠呈圆形,枝叶茂盛。据史书记载,这棵树是唐朝时期栽种的,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历程,依然屹立不倒。
材料二:古银杏树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其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银杏大蚕蛾是古银杏树主要病虫害之一,会蚕食叶片,并将虫卵产在树干上。防治方法包括摘除虫卵并销毁,利用其趋光性进行诱杀,引进天敌如赤眼蜂。
(1)材料一中,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体现出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2)夏日炎炎,银杏树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材料二中,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态因素中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5)大雁塔广场周围也有很多银杏树,园林工人会定期到银杏林中除草,杂草和银杏树之间是   关系。
(6)古银杏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生物防治,而不是使用农药,这样做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能够生长
(2)生物影响环境
(3)营养;生物
(4)能够生殖
(5)竞争
(6)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保护生态环境;生物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生长。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一过程展示了银杏树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
(2)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夏日炎炎,银杏树的茂密枝叶为人们提供了遮荫,使树下温度降低,适合乘凉。这说明银杏树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生物影响环境。
(3)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的特征。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属于昆虫,生殖方式为卵生。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能够生殖的最基本的特征。
(5)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所以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从唐朝时期栽种的银杏树树苗长到现如今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这是银杏树苗一直生长的结果,这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的特征。
(2)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3)银杏大蚕蛾以叶片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的生长,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的特征。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银杏大蚕蛾是影响银杏树生活的生物因素。
(4)银杏大蚕蛾属于昆虫,生殖方式为卵生。银杏大蚕蛾将虫卵生在银杏树上,这体现出生物能够生殖的最基本的特征。
(5)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所以古槐的周边有一块绿化带,园林工人会定期到绿化带中除草,这是因为杂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会同其他植物争夺土壤中的养分。
(6)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成本低,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27.(2024七上·山丹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2023年8月24日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引发国内和国际多方强烈反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长期会影响海底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十年后将蔓延全球海域,放射性物质将富集在海洋生物体内,人类一旦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可能对DNA产生影响,并造成基因损害。选取其中的一条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食物网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   。
(4)经过检测某海域被辐射后,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都有不同放射性活度的碘-131(放射性物质)。若检测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四种生物,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C代表的生物是   。
检测物 A B C D
碘-131的放射性活度 3000 11444 4300 7600
(5)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自我调节能力更弱,请分析原因:   。
【答案】(1)太阳能
(2)4;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生态因素
(4)海贝
(5)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2)图中食物链有: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共4条。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从表格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碘-131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C→D→B;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带鱼”所在的某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则C代表图中的海贝。
(5)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弱。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大黄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海洋水生植物→海牛→鲨鱼。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因此对于乌贼来说,除自身外,周围其他一切可能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从表格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碘-131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C、D、B,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C→D→B;如果表中所检测生物恰好对应图中“带鱼”所在的某条食物链“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鲨鱼”,则C代表图中的海贝。
(5)被污水厂污染的西安浐河桃花潭公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弱。
28.(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1表示小秦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2是他绘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规范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②→   →⑤(填序号与箭头)。
(2)图1中的步骤⑤滴加的液体是   ,可以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
(3)若小秦同学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与步骤④滴加的液体   (填“不同”或“相同”),原因是   ,需要用   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取材,把附有碎屑的一端涂抹在液滴中。
(4)在绘制图2时,小秦出现了失误,请你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④→③→①→⑥
(2)碘液
(3)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消毒牙签
(4)没有细胞壁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一中①是展、②是擦、③是撕、④是滴、⑤是染、⑥是盖,所以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
(2)步骤⑤表示染色,在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是为了对细胞进行染色,使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3)步骤④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如果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步骤应该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需要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取材。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图2中未绘制细胞壁,这是明显的错误。
【分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一中①是展、②是擦、③是撕、④是滴、⑤是染、⑥是盖,所以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
(2)步骤⑤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步骤④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如果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步骤应该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需要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取材。
(4)在绘制图出现了失误,没有细胞壁。洋葱鳞片叶之所以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主要与其细胞中的细胞壁的存在有关。
29.(2024七上·山丹期末)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绘制的番茄结构层次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中过程1表示是细胞的   ,在此过程中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使细胞体积由小变大。
(2)过程2表示一个细胞分裂两次得到四个子细胞,原来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则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条。
(3)过程3是   。五星级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时,会选择去掉番茄皮,因为这样可以使菜肴看起来更美观,且去皮后的番茄口感更为细腻。去掉的“皮”属于图乙中的[e]   ,表皮以内的果肉属于[ ]   。
(4)图丙中的番茄果实表示的结构层次是   。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答案】(1)生长
(2)24
(3)细胞分化;a保护组织;c薄壁组织
(4)器官;番茄植株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通过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因此,图中1表示细胞生长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因此,一个细胞分裂两次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仍然是24条。
(3)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故图中3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开水烫番茄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位于最外侧,具有保护功能,属于a保护组织,表皮以内的果肉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属于c薄壁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番茄属于植物,果实属于生殖器官。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系统。
【分析】图中1是生长,2是分裂,3是分化,甲是细胞,乙是组织,丙是植物体。a是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c机械组长,d输导组织,e营养组织。
(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2)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图中1表示细胞生长过程。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因此,图中能表示细胞分裂的是2。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首先分裂,细胞核分裂前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会复制加倍,然后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从而使亲子代细胞保持一致。因此原来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则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4条。
(3)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故图中3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开水烫番茄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位于最外侧,具有保护功能,属于a保护组织,表皮以内的果肉能够储存营养物质,属于c薄壁组织。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番茄属于植物,果实属于生殖器官。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鸡相比,番茄植株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系统。
30.(2024七上·山丹期末)爱好养鱼的同学观察到鱼缸中有的鱼活动减慢,并且它们的体表和鳃都布满了小白点,一段时间后死亡。查阅资料发现:这是由生长在鱼表皮和鳃中的单细胞生物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同学们立即开展了探究单细胞生物小瓜虫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生物结构、实验探究和结果讨论三个环节。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生物结构】
小瓜虫身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与草履虫相似。
(1)小瓜虫的体表布满辅助运动的[ ]   ,生长在鱼身体上的小瓜虫会通过②口沟将鱼的细胞摄入形成[ ]   ,在体内进行消化吸收。
【实验探究】
为研究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硫酸铜合剂对小瓜虫的杀灭效果,科研人员先将小瓜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离体小瓜虫,一段时间后统计死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2)实验还应设置用清水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   。控制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是为了   ,减少实验误差。
(3)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在   mg/L时无杀灭小瓜虫作用。
【结果讨论】
(4)在一定范围内,三种药物杀灭小瓜虫的效果随浓度增加而   (填“增强”或“减弱”)。
(5)小瓜虫对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这说明了小瓜虫   。
【答案】①纤毛;②食物泡;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0.3;增强;具有应激性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 小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2)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实验还应设置用清水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3)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的浓度为0.3mg/L时,小瓜虫的死亡率为0,硝酸亚汞从0.6mg/L开始表现杀灭作用。
(4)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三种药物杀灭小瓜虫的效果都随浓度增加而加强。从图2可知,浓度为1.6mg/L的硫酸铜合剂灭杀效果最好。
(5)小瓜虫对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这说明了小瓜虫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分析】 图中①纤毛、②食物泡、③细胞质、④表膜。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