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松原期末)海洋生物藤壶经由多次蜕皮长大,用分节的附肢捕食。藤壶属于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
【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藤壶,其特征包括多次蜕皮(蜕掉的是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这与节肢动物的特征完全吻合。因此,藤壶属于节肢动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2024八上·松原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叙述不符合此观念的是(  )
A.血吸虫的消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B.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
C.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他们运动更加灵活
D.刺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血吸虫作为寄生虫,其消化系统并不发达,反而较为简单,因为寄生虫通常依赖宿主的消化系统来获取营养,自身并不需要复杂的消化器官,故A符合题意。
B.。蛔虫作为寄生虫,其体表的角质层可以保护蛔虫免受宿主消化液的侵蚀,这是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这种分节的身体结构使得环节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故C不符合题意。
D.刺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动物,这些刺细胞通常位于它们的体表,用于攻击和防御。当遇到猎物或威胁时,刺细胞会释放出强大的毒液来麻痹或杀死对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不同生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匹配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意味着生物体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而存在的,这种适应性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3.(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有关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鱼、带鱼、鳄鱼和鱿鱼都属于鱼类,且都是脊椎动物
B.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C.鲫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D.鳙鱼俗称为“胖头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草鱼、带鱼属于鱼类,但鳄鱼属于爬行类,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鳄鱼是脊椎动物,而鱿鱼是无脊椎动物。A错误。
B.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是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B正确。
C.鲫鱼呼吸时,确实通过口和鳃盖后缘的交替张合来完成,这是鱼类呼吸的基本方式,C正确。
D.鳙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头较大,故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规则黑点,俗称花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D正确。
故选A。
【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通常呈流线型,以减少水中的阻力。鱼类的种类繁多,包括淡水鱼和海水鱼,但并非所有水生动物都属于鱼类。
4.(2024八上·松原期末)鳖,俗名“甲鱼”,营养价值高,乃宴席上品。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陆地产卵 B.体表覆盖角质的甲
C.属于两栖动物 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鳖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正确。
B.鳖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正确。
C.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而甲鱼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甲鱼属于爬行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在陆地上产卵和发育,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环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5.(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对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胸肌发达——提供足够的动力
B.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C.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
D.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大气体交换面积
【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胸肌发达,可以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之一,A正确。
B.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这也是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之一,B正确。
C.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许多鸟类的飞行器官,能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C正确。
D.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6.(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被毛仅利于吸引异性 B.牙齿分化不利于食物消化
C.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 D.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类群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异性,还有利于保持体温,A错误。
B.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这有利于食物的切割、磨碎和撕裂,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B错误。
C.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对外界感知和反应能力比较敏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C正确。
D.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不是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C。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7.(2024八上·松原期末)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下列有关同学们向国旗敬礼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一块骨骼肌参与即可完成
B.运动的完成不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C.完成此动作不需要消耗能量
D.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向国旗敬礼的动作,涉及到多个肌肉群的协同工作,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因此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A错误。B.运动的完成不仅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B错误。
C.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消耗能量,向国旗敬礼也不例外,C错误。
D.骨骼肌确实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负责肌肉的收缩,肌腱负责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人体的运动系统中,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同作用,完成各种动作。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负责收缩,肌腱负责连接骨骼。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精确调控,同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
8.(2024八上·松原期末)雄性织巢鸟会将树叶固定到巢上,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迁徙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雄性织巢鸟会将树叶固定到巢上,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雄性织巢鸟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C。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
9.(2024八上·松原期末)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的生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蚂蚁、蚊子等许多昆虫都有社会行为
B.社会行为有等级次序,首领必须年长
C.社会行为动物群体内部可以相互帮助,不用分工
D.蜜蜂的通讯方式是动作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动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蜜蜂、蚂蚁都有社会行为,但是蚊子没有社会行为,A说法错误。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雄性个体中最占优势者为“首领”,如在狒狒群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不是按照年龄,B说法错误。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明显的等级,C说法错误。
D.蜜蜂具有社会行为,往往通过跳舞将蜜源等信息传递给同伴,因此,蜜蜂的通讯方式是动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通讯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的一系列群体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动物通讯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的“语言”。
10.(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环境中, 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冷冻室内冰冻牛肉表面
B.实验室里开着灯的紫外灯工作台
C.日常使用的手机壳外表面
D.汤锅里沸腾的番茄蛋汤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冷冻室内冰冻牛肉表面: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里开着灯的紫外灯工作台: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在紫外灯工作台上的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B不符合题意。
C.日常使用的手机壳外表面:手机壳外表面经常接触手部,手部携带的细菌和真菌较多,且手机壳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能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C符合题意。
D.汤锅里沸腾的番茄蛋汤:高温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11.(2024八上·松原期末)幽门螺旋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是多细胞生物
C.自己制造有机物 D.靠分裂进行生殖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幽门螺旋菌是细菌,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B、幽门螺旋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C、幽门螺旋菌是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错误。
D、幽门螺旋菌是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只能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12.(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B.与青霉一样,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是多细胞生物
D.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解析】【解答】A.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醋酸菌等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细菌是有害的,能使人和动植物患病,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由很多菌丝组成,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的是营养菌丝又叫地下菌丝,在营养物质上面的是直立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膨大形成子实体,而且蘑菇的子实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B符合题意。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蘑菇),C不符合题意。
D.真菌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细胞核外有真正的核膜,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13.(2024八上·松原期末)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不匹配的是(  )
A.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B.根瘤菌——固氮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酵母菌——制作酸奶
【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繁殖方式是分裂,且分裂速度很快,利用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A正确。
B.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是一种固氮微生物,B正确。
C.利用甲烷杆菌发酵能分解人粪尿、秸秆中的有机物,生产沼气,C正确。
D.酵母菌可以用来制酒和馒头、面包,但不能制作酸奶,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14.(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图是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其中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就可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净化污水的原理是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活性污泥中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
C.翼轮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后,好氧性细菌的数量会增加
D.环境恶劣时,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并依靠芽孢繁殖后代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 描述的是净化污水的原理,即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A正确。B.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从而能净化污水,活性污泥中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B正确。
C.翼轮不断搅拌,使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好氧性细菌数量会增加,C正确。
D.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生殖细胞,因此,细胞不能靠芽孢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异养有寄生和腐生两种营养方式,分裂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15.(2024八上·松原期末)脚癣是常见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引起脚癣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答案】C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脚部环境正好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引起脚癣的是真菌,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6.(2024八上·松原期末)真空保鲜罐(如下图)的使用方法是将食品装入保鲜盒后,利用抽气筒抽取容器中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然后完成封口工序。这种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
A.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B.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C.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C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真空保鲜盒,其保存食品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缺氧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或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17.(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各项中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接种流感病毒疫苗
B.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灭害虫的粉剂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给健康的人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是利用灭活的或减毒的流感病毒制成的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病毒被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有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抗体帮助白细胞杀死流感病毒,人就不在患流感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是利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寄生在昆虫的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导致昆虫死亡的原理,来杀虫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利用噬菌体可以寄生并消灭绿脓杆菌等细菌的原理,来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故C不符合题意。
D.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不是病毒,它能产生伴胞晶体,当害虫吞食后,伴胞晶体在害虫肠道内被碱性物质分解,释放出毒素,使害虫中毒死亡,所以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灭害虫的粉剂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18.(2024八上·松原期末)噬菌体是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形态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等。如图为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示形态
B.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生成新病毒
C.噬菌体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蝌蚪形噬菌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噬菌体的大小通常在20-200纳米之间,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其结构,故A正确。
B.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大量生成新病毒,故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无法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故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不是细胞生物,因此不属于原核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其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19.(2024八上·松原期末)在分类单位中,番薯与薯黄同门不同纲,与马铃薯同目不同科,与花心薯同科不同属,与紫薯同属不同种。上述植物中,与番薯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薯黄 B.马铃薯 C.花心薯 D.紫薯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番薯与薯黄同门不同纲,与马铃薯同目不同科,与花心薯同科不同属,与紫薯同属不同种。由于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因此与番薯共同特征最多的植物是紫薯。
故选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0.(2024八上·松原期末)白花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易入侵农田、果园、林地与草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威胁当地生态系统安全。由此可知,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乱砍滥伐 B.乱捕滥杀 C.环境污染 D.生物入侵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白花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入侵到其他地区,会迅速占据当地生态位,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A:乱砍滥伐,主要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栖息地丧失,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B:乱捕滥杀,主要影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导致某些物种濒临灭绝,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主要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生存条件恶化,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D:生物入侵,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正是生物入侵的典型例子,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而外来物种的入侵则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21.(2024八上·松原期末)动物的种类如此之多,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征?观察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比较它们的特征,回答相关问题。
(1)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靠特定的结构和器官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图中A用   呼吸,G的呼吸器官是   。
(2)如图动物中,与D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填字母),它们的体表都有外骨骼,这种结构对于D而言,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有   的作用,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3)F的身体呈   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填结构名称)。
(5)将上述动物C、G、H、I、J分为一类,其他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
【答案】(1)湿润的体壁;肺和皮肤
(2)B;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辐射
(4)外套膜
(5)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G雨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B螃蟹和D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B与D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的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动物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
(5)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结合题图可知,CGHIJ分为一类(脊椎动物),其他分为一类(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分析】题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家兔属于哺乳动物、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E蜗牛属于软体动物、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G雨蛙属于两栖动物、H黑天鹅属于鸟类,I属于鱼类,J蜥蜴是爬行动物。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雨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
(2)上图动物中,与D蝗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B螃蟹,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有外骨骼。蝗虫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3)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
(5)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结合题图可知,CGHIJ分为一类(脊椎动物),其他分为一类(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2.(2024八上·松原期末)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泡菜美味又可口,但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学校生物社团组织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为:
①称取等量白菜4份;
②每组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
③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食醋;
④每天测量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连续测10天,结果如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目的是   。
(3)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
(4)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   时,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   (选填“增强”或“减弱”)。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   。
【答案】(1)乳酸菌
(2)作对照
(3)先增加后减少
(4)0.6%;减弱
(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知识点】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1)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是主要的发酵微生物,它们能够将蔬菜中的糖类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味,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作为对照组,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浓度食醋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食醋的抑制作用。
(3)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制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一开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逐渐占据优势,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0.6%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适当浓度的食醋可以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然而,当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抑制作用均会减弱。因此,在制作泡菜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食醋浓度。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在制作泡白菜时,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食醋。适当浓度的食醋不仅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泡菜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食醋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泡菜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1)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2)在实验中,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是为了作为对照。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可以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因此,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目的是对照作用。
(3)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制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一开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逐渐占据优势,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0.6%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适当浓度的食醋可以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然而,当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抑制作用均会减弱。因此,在制作泡菜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食醋浓度。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在制作泡白菜时,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食醋。适当浓度的食醋不仅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泡菜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食醋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泡菜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23.(2024八上·松原期末)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滑雪是冬奥会的主要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   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的   、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   处于收缩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一种   行为。
(3)滑雪运动员在热身活动不充分或姿势不当时,容易受伤。由图二可知,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   。
(4)运动过程中,关节起   作用,冬奥会的运动员在参加滑雪比赛时会使用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运动护具的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   具有相似的作用。
【答案】(1)神经;骨;肱三头肌
(2)学习
(3)膝关节
(4)支点;关节囊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舒张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图二可知,膝关节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
(4)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
【分析】图中a关节头,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窝,e关节软骨。
(1)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舒张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图二可知,膝关节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
(4)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
24.(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图是各种腐生的细菌真菌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结构,序号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在“[ ]”中填序号,在横线中填文字):
(1)橘子放置时间久了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绿色发霉现象,主要与图   有关,橘皮上可见的绿色部分是该生物的   (填名称)。图中的C部分能深入到橘子皮内部,叫做   。图乙对人类来说一方面会使橘子等食品腐烂,另一方面又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   ,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2)丙图中过程③将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等。人们将枯枝败叶粉碎后,加入微生物发酵,将其变成上好的有机肥,可见,微生物对自然界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乙;孢子;营养菌丝;抗生素
(2)动植物遗体;物质循环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青绿色发霉现象是由真菌引起的,图1中的乙代表真菌,其绿色部分是孢子,C部分深入橘子皮内部的部分是营养菌丝,负责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是抗生素。
(2)丙图中的过程③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等无机物,这一过程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分析】图甲表示细菌:①DNA、②鞭毛。图乙表示青霉:A扫帚状的孢子囊、B直立菌丝、C营养菌丝。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细菌、真菌对生物遗体、遗物的分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橘子发霉是由于真菌(如青霉菌)的生长,主要与图乙有关。橘子上看到的绿色是孢子。而营养菌丝能深入物体内部的结构。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物质。因此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2) 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丙图中过程③是指细菌、真菌对生物遗体、遗物的分解,通过分解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5.(2024八上·松原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靠吃竹子为生,但竹子开花后竹林会大片枯死。竹子开花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
资料二:生活在竹林里的竹鼠,专吃竹子的地下根。大熊猫发现其踪迹后,很快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将其捕获食用。
资料三:大熊猫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世界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生活着大熊猫,还分布有金丝猴、雪豹、羚羊和珙桐、红豆杉等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有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
(1)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大熊猫的行为是   ;依据资料二,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   。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   多样性。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属于保护生物多样的   (填“就地”或“易地”)保护措施。
【答案】(1)取食行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生物种类;就地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描述大熊猫发现竹鼠踪迹后,用一系列动作迫使竹鼠出逃,然后捕获食用,这是大熊猫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因此属于取食行为。可以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二中,竹子是生产者,竹鼠是初级消费者,大熊猫是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提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活着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即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栖息地。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措施,即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描述大熊猫发现竹鼠踪迹后,用一系列动作迫使竹鼠出逃,然后捕获食用,这是大熊猫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因此属于取食行为。可以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二中,竹子是生产者,竹鼠是初级消费者,大熊猫是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提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活着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即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栖息地。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措施,即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
1 /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松原期末)海洋生物藤壶经由多次蜕皮长大,用分节的附肢捕食。藤壶属于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
2.(2024八上·松原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生命观念,下列叙述不符合此观念的是(  )
A.血吸虫的消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
B.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的侵蚀
C.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他们运动更加灵活
D.刺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3.(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有关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草鱼、带鱼、鳄鱼和鱿鱼都属于鱼类,且都是脊椎动物
B.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C.鲫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D.鳙鱼俗称为“胖头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
4.(2024八上·松原期末)鳖,俗名“甲鱼”,营养价值高,乃宴席上品。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陆地产卵 B.体表覆盖角质的甲
C.属于两栖动物 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环境
5.(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对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胸肌发达——提供足够的动力
B.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C.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
D.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大气体交换面积
6.(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被毛仅利于吸引异性 B.牙齿分化不利于食物消化
C.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 D.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类群
7.(2024八上·松原期末)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下列有关同学们向国旗敬礼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一块骨骼肌参与即可完成
B.运动的完成不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C.完成此动作不需要消耗能量
D.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8.(2024八上·松原期末)雄性织巢鸟会将树叶固定到巢上,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迁徙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9.(2024八上·松原期末)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的生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蚂蚁、蚊子等许多昆虫都有社会行为
B.社会行为有等级次序,首领必须年长
C.社会行为动物群体内部可以相互帮助,不用分工
D.蜜蜂的通讯方式是动作
10.(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环境中, 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冷冻室内冰冻牛肉表面
B.实验室里开着灯的紫外灯工作台
C.日常使用的手机壳外表面
D.汤锅里沸腾的番茄蛋汤
11.(2024八上·松原期末)幽门螺旋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是多细胞生物
C.自己制造有机物 D.靠分裂进行生殖
12.(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都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B.与青霉一样,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是多细胞生物
D.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13.(2024八上·松原期末)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不匹配的是(  )
A.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B.根瘤菌——固氮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酵母菌——制作酸奶
14.(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图是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其中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就可以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净化污水的原理是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活性污泥中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
C.翼轮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后,好氧性细菌的数量会增加
D.环境恶劣时,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并依靠芽孢繁殖后代
15.(2024八上·松原期末)脚癣是常见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引起脚癣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寄生虫
16.(2024八上·松原期末)真空保鲜罐(如下图)的使用方法是将食品装入保鲜盒后,利用抽气筒抽取容器中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然后完成封口工序。这种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
A.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B.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C.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D.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17.(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列各项中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接种流感病毒疫苗
B.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灭害虫的粉剂
18.(2024八上·松原期末)噬菌体是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其形态包括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等。如图为蝌蚪形噬菌体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示形态
B.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生成新病毒
C.噬菌体只能在相应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蝌蚪形噬菌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19.(2024八上·松原期末)在分类单位中,番薯与薯黄同门不同纲,与马铃薯同目不同科,与花心薯同科不同属,与紫薯同属不同种。上述植物中,与番薯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薯黄 B.马铃薯 C.花心薯 D.紫薯
20.(2024八上·松原期末)白花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易入侵农田、果园、林地与草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威胁当地生态系统安全。由此可知,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乱砍滥伐 B.乱捕滥杀 C.环境污染 D.生物入侵
21.(2024八上·松原期末)动物的种类如此之多,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征?观察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比较它们的特征,回答相关问题。
(1)大多数生物都需要依靠特定的结构和器官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图中A用   呼吸,G的呼吸器官是   。
(2)如图动物中,与D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填字母),它们的体表都有外骨骼,这种结构对于D而言,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有   的作用,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3)F的身体呈   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填结构名称)。
(5)将上述动物C、G、H、I、J分为一类,其他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
22.(2024八上·松原期末)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泡菜美味又可口,但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某学校生物社团组织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为:
①称取等量白菜4份;
②每组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
③加入浓度分别为0、0.3%、0.6%、0.9%的食醋;
④每天测量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连续测10天,结果如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目的是   。
(3)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
(4)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   时,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   (选填“增强”或“减弱”)。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   。
23.(2024八上·松原期末)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滑雪是冬奥会的主要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   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的   、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   处于收缩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一种   行为。
(3)滑雪运动员在热身活动不充分或姿势不当时,容易受伤。由图二可知,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   。
(4)运动过程中,关节起   作用,冬奥会的运动员在参加滑雪比赛时会使用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运动护具的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   具有相似的作用。
24.(2024八上·松原期末)下图是各种腐生的细菌真菌和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结构,序号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在“[ ]”中填序号,在横线中填文字):
(1)橘子放置时间久了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青绿色发霉现象,主要与图   有关,橘皮上可见的绿色部分是该生物的   (填名称)。图中的C部分能深入到橘子皮内部,叫做   。图乙对人类来说一方面会使橘子等食品腐烂,另一方面又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   ,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2)丙图中过程③将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等。人们将枯枝败叶粉碎后,加入微生物发酵,将其变成上好的有机肥,可见,微生物对自然界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25.(2024八上·松原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靠吃竹子为生,但竹子开花后竹林会大片枯死。竹子开花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
资料二:生活在竹林里的竹鼠,专吃竹子的地下根。大熊猫发现其踪迹后,很快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将其捕获食用。
资料三:大熊猫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世界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生活着大熊猫,还分布有金丝猴、雪豹、羚羊和珙桐、红豆杉等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有种子植物3446种,脊椎动物641种。
(1)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大熊猫的行为是   ;依据资料二,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   。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   多样性。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属于保护生物多样的   (填“就地”或“易地”)保护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题目中提到的藤壶,其特征包括多次蜕皮(蜕掉的是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这与节肢动物的特征完全吻合。因此,藤壶属于节肢动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血吸虫作为寄生虫,其消化系统并不发达,反而较为简单,因为寄生虫通常依赖宿主的消化系统来获取营养,自身并不需要复杂的消化器官,故A符合题意。
B.。蛔虫作为寄生虫,其体表的角质层可以保护蛔虫免受宿主消化液的侵蚀,这是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这种分节的身体结构使得环节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故C不符合题意。
D.刺胞动物是一类具有刺细胞的动物,这些刺细胞通常位于它们的体表,用于攻击和防御。当遇到猎物或威胁时,刺细胞会释放出强大的毒液来麻痹或杀死对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不同生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匹配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意味着生物体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而存在的,这种适应性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3.【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草鱼、带鱼属于鱼类,但鳄鱼属于爬行类,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鳄鱼是脊椎动物,而鱿鱼是无脊椎动物。A错误。
B.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是为了适应水中的生活,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B正确。
C.鲫鱼呼吸时,确实通过口和鳃盖后缘的交替张合来完成,这是鱼类呼吸的基本方式,C正确。
D.鳙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因头较大,故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规则黑点,俗称花鲢,生活在淡水环境中,D正确。
故选A。
【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通常呈流线型,以减少水中的阻力。鱼类的种类繁多,包括淡水鱼和海水鱼,但并非所有水生动物都属于鱼类。
4.【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鳖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A正确。
B.鳖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正确。
C.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而甲鱼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甲鱼属于爬行动物,为体内受精,卵生,在陆地上产卵和发育,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环境,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5.【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胸肌发达,可以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之一,A正确。
B.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这也是鸟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之一,B正确。
C.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许多鸟类的飞行器官,能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C正确。
D.气囊的存在提高了鸟类的气体交换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但气囊主要是存储气体,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D。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6.【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异性,还有利于保持体温,A错误。
B.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这有利于食物的切割、磨碎和撕裂,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B错误。
C.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对外界感知和反应能力比较敏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C正确。
D.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不是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C。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7.【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向国旗敬礼的动作,涉及到多个肌肉群的协同工作,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因此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A错误。B.运动的完成不仅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B错误。
C.任何动作的完成都需要消耗能量,向国旗敬礼也不例外,C错误。
D.骨骼肌确实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负责肌肉的收缩,肌腱负责将肌肉连接到骨骼上,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人体的运动系统中,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同作用,完成各种动作。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负责收缩,肌腱负责连接骨骼。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精确调控,同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
8.【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雄性织巢鸟会将树叶固定到巢上,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雄性织巢鸟搭出精美的巢穴吸引雌鸟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C。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
9.【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社会行动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蜜蜂、蚂蚁都有社会行为,但是蚊子没有社会行为,A说法错误。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雄性个体中最占优势者为“首领”,如在狒狒群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不是按照年龄,B说法错误。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明显的等级,C说法错误。
D.蜜蜂具有社会行为,往往通过跳舞将蜜源等信息传递给同伴,因此,蜜蜂的通讯方式是动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通讯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社会行为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的一系列群体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动物通讯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的“语言”。
10.【答案】C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A.冷冻室内冰冻牛肉表面:低温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里开着灯的紫外灯工作台: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在紫外灯工作台上的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B不符合题意。
C.日常使用的手机壳外表面:手机壳外表面经常接触手部,手部携带的细菌和真菌较多,且手机壳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能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C符合题意。
D.汤锅里沸腾的番茄蛋汤:高温环境不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11.【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幽门螺旋菌是细菌,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B、幽门螺旋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C、幽门螺旋菌是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错误。
D、幽门螺旋菌是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只能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12.【答案】B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解析】【解答】A.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乳酸菌、醋酸菌等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少数细菌是有害的,能使人和动植物患病,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由很多菌丝组成,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的是营养菌丝又叫地下菌丝,在营养物质上面的是直立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膨大形成子实体,而且蘑菇的子实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B符合题意。
C.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如蘑菇),C不符合题意。
D.真菌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细胞核外有真正的核膜,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13.【答案】D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繁殖方式是分裂,且分裂速度很快,利用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A正确。
B.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是一种固氮微生物,B正确。
C.利用甲烷杆菌发酵能分解人粪尿、秸秆中的有机物,生产沼气,C正确。
D.酵母菌可以用来制酒和馒头、面包,但不能制作酸奶,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14.【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 描述的是净化污水的原理,即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A正确。B.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从而能净化污水,活性污泥中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B正确。
C.翼轮不断搅拌,使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好氧性细菌数量会增加,C正确。
D.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生殖细胞,因此,细胞不能靠芽孢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D。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异养有寄生和腐生两种营养方式,分裂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15.【答案】C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脚部环境正好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引起脚癣的是真菌,
故选C。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6.【答案】C
【知识点】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真空保鲜盒,其保存食品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缺氧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防止食品中水分的蒸发、防止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或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17.【答案】D
【知识点】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给健康的人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是利用灭活的或减毒的流感病毒制成的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病毒被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有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抗体帮助白细胞杀死流感病毒,人就不在患流感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是利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寄生在昆虫的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导致昆虫死亡的原理,来杀虫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利用噬菌体可以寄生并消灭绿脓杆菌等细菌的原理,来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故C不符合题意。
D.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不是病毒,它能产生伴胞晶体,当害虫吞食后,伴胞晶体在害虫肠道内被碱性物质分解,释放出毒素,使害虫中毒死亡,所以利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灭害虫的粉剂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病毒侵入生物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利用专门寄生在昆虫细胞里的动物病毒能够杀灭松毛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利用病毒特性制成的许多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性疾病,如天花病毒。
18.【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
【解析】【解答】A.噬菌体的大小通常在20-200纳米之间,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其结构,故A正确。
B.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大量生成新病毒,故B正确。
C.噬菌体是病毒,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无法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故C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不是细胞生物,因此不属于原核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其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番薯与薯黄同门不同纲,与马铃薯同目不同科,与花心薯同科不同属,与紫薯同属不同种。由于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因此与番薯共同特征最多的植物是紫薯。
故选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白花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入侵到其他地区,会迅速占据当地生态位,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A:乱砍滥伐,主要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栖息地丧失,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B:乱捕滥杀,主要影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导致某些物种濒临灭绝,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主要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生存条件恶化,但与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无关,不符合题意。
D:生物入侵,白花鬼针草的入侵正是生物入侵的典型例子,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人类的滥捕乱杀和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而外来物种的入侵则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21.【答案】(1)湿润的体壁;肺和皮肤
(2)B;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辐射
(4)外套膜
(5)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G雨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B螃蟹和D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B与D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的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动物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
(5)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结合题图可知,CGHIJ分为一类(脊椎动物),其他分为一类(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分析】题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家兔属于哺乳动物、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E蜗牛属于软体动物、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G雨蛙属于两栖动物、H黑天鹅属于鸟类,I属于鱼类,J蜥蜴是爬行动物。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雨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
(2)上图动物中,与D蝗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B螃蟹,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有外骨骼。蝗虫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3)F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捕食和防御。
(4)E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
(5)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结合题图可知,CGHIJ分为一类(脊椎动物),其他分为一类(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2.【答案】(1)乳酸菌
(2)作对照
(3)先增加后减少
(4)0.6%;减弱
(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知识点】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1)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是主要的发酵微生物,它们能够将蔬菜中的糖类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味,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作为对照组,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浓度食醋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食醋的抑制作用。
(3)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制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一开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逐渐占据优势,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0.6%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适当浓度的食醋可以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然而,当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抑制作用均会减弱。因此,在制作泡菜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食醋浓度。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在制作泡白菜时,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食醋。适当浓度的食醋不仅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泡菜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食醋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泡菜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1)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因此,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2)在实验中,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是为了作为对照。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可以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因此,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别,目的是对照作用。
(3)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随着制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一开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逐渐占据优势,它们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随着制作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当食醋浓度为0.6%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最强。这说明适当浓度的食醋可以有效地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然而,当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时,抑制作用均会减弱。因此,在制作泡菜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食醋浓度。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条家庭自制泡菜的建议:在制作泡白菜时,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食醋。适当浓度的食醋不仅可以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泡菜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但需要注意的是,食醋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对泡菜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23.【答案】(1)神经;骨;肱三头肌
(2)学习
(3)膝关节
(4)支点;关节囊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舒张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图二可知,膝关节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
(4)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
【分析】图中a关节头,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窝,e关节软骨。
(1)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滑雪运动是以速度、控制、平衡为主要特点的运动,这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滑雪运动员完成图一所示的动作时,图中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舒张状态。
(2)从行为获得途径看,滑雪运动员经刻苦训练后,熟练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由图二可知,膝关节在滑雪运动中最容易受伤。
(4)在运动过程中,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运动护具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关节的牢固性,这一特点与图三关节结构中的b关节囊具有相似的作用。
24.【答案】(1)乙;孢子;营养菌丝;抗生素
(2)动植物遗体;物质循环
【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青绿色发霉现象是由真菌引起的,图1中的乙代表真菌,其绿色部分是孢子,C部分深入橘子皮内部的部分是营养菌丝,负责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是抗生素。
(2)丙图中的过程③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等无机物,这一过程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分析】图甲表示细菌:①DNA、②鞭毛。图乙表示青霉:A扫帚状的孢子囊、B直立菌丝、C营养菌丝。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细菌、真菌对生物遗体、遗物的分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分成两个,而真菌可以在环境条件较好时,比如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在条件不良时又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1)橘子发霉是由于真菌(如青霉菌)的生长,主要与图乙有关。橘子上看到的绿色是孢子。而营养菌丝能深入物体内部的结构。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物质。因此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2) 图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丙图中过程③是指细菌、真菌对生物遗体、遗物的分解,通过分解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5.【答案】(1)取食行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生物种类;就地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描述大熊猫发现竹鼠踪迹后,用一系列动作迫使竹鼠出逃,然后捕获食用,这是大熊猫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因此属于取食行为。可以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二中,竹子是生产者,竹鼠是初级消费者,大熊猫是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提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活着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即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栖息地。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措施,即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
【分析】(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根据行为的功能,材料二中描述大熊猫发现竹鼠踪迹后,用一系列动作迫使竹鼠出逃,然后捕获食用,这是大熊猫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行为,因此属于取食行为。可以写出一条包含竹鼠的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二中,竹子是生产者,竹鼠是初级消费者,大熊猫是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竹子→竹鼠→大熊猫。
(2)资料三中画线部分提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活着超过8000种野生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次,即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栖息地。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措施,即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