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小明从学校去新华书店购买学习用具的路上,拍摄了沿途道路指示牌(见下图)。读小明所在学校和书店周边的道路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明拍摄照片时,其位置可能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小明此时的前行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西 C. 向南 D. 向北
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其主要原因有( )
①存在有液态的水资源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大③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④有适合于呼吸的大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某校同学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地球仪( )
A. 经纬线在地球上是实际存在的 B. 内部地轴连接南北极点
C. 形状一般是不规则球体 D. 地轴与底盘呈现垂直
6. 当手持演示地球仪运转在M处的时候( )
A. 日期应在12月22日前后 B.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C. 所处的节气应该是夏至 D. 北半球夜长这一天达最长
7. 地球运行在b段时,三门峡的同学们可以感受到( )
A. 放学时天黑得越来越早 B. 天气越来越热,同学们穿上短袖
C. 人行道上树叶渐渐变绿 D. 天亮的越来越早,路上充满花香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小山同学所在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160°E上 B. 地处热带 C. 地处南半球 D. 地处东半球
9. 图示时刻小山同学所在地处于( )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D. 深夜
地球表面划分为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读部分大洲轮廓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面属于③大洲与④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苏伊士运河 B. 白令海峡 C. 乌拉尔山脉 D. 巴拿马运河
11. ①与②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老师带同学们去某山区研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同学绘制了该山体示意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表示出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峰 B. 山脊 C. 山谷 D. 陡崖
13. 同学们的研学路线是沿河行进,你认为该线路最有可能位于( )
A. h处 B. f处 C. g处 D. e处
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对海底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处是大洋中脊 B. ②处是海沟 C. ③处是洋盆 D. ④处是大陆架
15. ①、②、③、④四处中,最深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可以证明( )
A. 板块运动 B. 人类活动 C. 气候变暖 D. 海陆变迁
17. 下列地理现象与郧西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有( )
①日本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②喜马拉雅山上有海螺化石
③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④中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水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下图是小组成员制作的某市28-31日的观察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28日(周六) 29日(周日) 30日(周一) 31日(周二)
天气符号
气温 23℃~32℃ 19℃~28℃ 17℃~25℃ 18℃~28℃
风向和风力
18. 若周末有出行计划,需准备( )
A. 羽绒服 B. 雨衣雨伞 C. 太阳镜 D. 羊毛手套
19. 29日天气状况是( )
A. 小雨转阴,19℃~28℃,东北风2级
B. 阴转小雨.23℃~32℃.南风2级
C. 小雨转阴,19℃~28℃,西南风2级
D. 阴转小雨,23℃~32℃,北风2级
读某地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甲地为( )
A. 北半球的陆地 B. 北半球的海洋 C. 南半球的陆地 D. 南半球的海洋
21. 关于同纬度的甲、乙两地气温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地气温总高于甲地 B. 冬季甲地高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气温一直相同 D. 夏季甲地高于乙地
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的速度。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国人口总数开始减少的点为(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23. 该国在①—②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 就业困难 B. 国防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通过跨境电商,我国从斯里兰卡购进红茶,从缅甸购进翡翠,从俄罗斯购进蜂蜜……同时也将我国的手机、电动汽车、家电等源源不断销往国外。跨境电商全球布局的关键是缩短物流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我国而言( )
①加强了与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
②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③进口的都是农产品,出口的都是工业产品
④促进了物流服务系统的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学技术 B. 人才储备 C. 自然资源 D. 交通运输
第Ⅱ卷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三门峡的军军同学和家人到北京游玩。左图为军军一家5月1日入住某酒店时大堂墙上的时钟图片,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5月1日办理入住时,军军发现酒店大堂墙上钟表所示四个城市的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的______运动产生的时间差异。
(2)5月2日凌晨,军军一家观看了天安门升旗仪式。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升旗时间与日出时间同步,不考虑其它因素,5月2日到夏至期间.升旗仪式开始的时间将越来越______。
(3)5月3日军军一家从酒店出发,前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参观。当军军用手机导航查找路线时,随着屏幕上显示的实际范围逐渐变小,地图的比例尺在逐渐变______,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变得越来越______。
(4)“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右图中的段______(填数字序号),从季节来看,此时南半球正处于______季。
27. 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实地探访,体验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地理课。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登高望远】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观景台海拔最高不超过______米;地理兴趣小组从登山地到观景台行走路线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际走了______米。
【活动二激流勇进】
(2)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河段,理由是______;在该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______。
【活动三星空露营】
(3)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是______。右图中“小心落石”的警示标志最有可能现在甲、乙、丙中的处______,因为该处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
【活动四:探秘古村】
(4)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28. 地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并设置了如下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读地图,明分布
(1)图中m、n两经线的经度分别是:m:______,n:______。读图可知,全球海陆分布不均,______面积大,占地球表面积的71%。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A______,②______。
探究二:依材料,探原因
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当地时间16时10分)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
(3)读图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图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______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图中▲处)是由______板块(填具体板块名称)与印度洋板块______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形成。
(4)日本(图中C处)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D处海域面积将会______(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_。
(6)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举例说明地震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答一点即可)。
29. 北京动物园迎来了图示地区的四位新成员。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和四位新成员的原居住地示意图。读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虎的故乡丁城市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单位:气温℃,降水量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11 -7 1 10 17 22 25 23.5 18 10 1 -7.5
月降水量 7 8 17 38 54 92 187 166 75 41 19 10
(1)通过了城市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可以看出东北虎原居住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以下四幅图中最符合丁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为______。
(2)从海陆位置来看,骆驼原居住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填“内陆”或“沿海”)地区。动物的生态习性往往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推测生活在乙地的骆驼其主要生态习性有______。
(3)依据四地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丙地比甲地气温______(填“高”或“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乙地比丁地年降水量______(填“多”或“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在北京动物园里有一种动物——牦牛,一般全身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零下40℃的严寒。图中A、B、C三地中适合牦牛生活的是______地,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5)假如你是动物园管理员,为了给骆驼、北极熊、黑猩猩(任选其一)一个适宜的环境,从气候角度考虑应对场馆做哪些调整?
(6)北极熊与黑猩猩原居住地人口都比较稀疏,但原因却不同,试分析这两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30. 我校地理社团发起“发现世界”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图来探究世界,从而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地图,归纳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______;四大文明发祥地中,②地居民以______人种为主,通用______(语言)。
(2)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图2所示的清真寺是______(宗教)的代表性宗教建筑,该宗教产生于______(选填数字序号)半岛。
(3)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聚落的差异很大,如聚落的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面四幅聚落景观图,在③地能看到的聚落景观是______,主要适应当地______的气候特点。
(4)随着聚落的不断发展,很多聚落由乡村变成城市,导致很多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民居被拆除建成高楼大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4题答案】
【答案】3. A 4. D
【5~7题答案】
【答案】5. B 6. C 7. A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B
【10~11题答案】
【答案】10. C 11. A
【12~13题答案】
【答案】12. D 13. A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A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D
【18~19题答案】
【答案】18. B 19. A
【20~21题答案】
【答案】20. B 21. B
【22~23题答案】
【答案】22. B 23. A
【24~25题答案】
【答案】24. D 25. D
第Ⅱ卷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自转 (2) ①. 昼长夜短 ②. 早
(3) ①. 大 ②. 详细
(4) ①. ① ②. 秋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丘陵 ②. 450 ③. 3000
(2) ①. AB ②. AB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 ③. 自北向南
(3) ①. 丙 ②. 乙 ③. 陡崖
(4)沿河流分布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20°W ②. 160°E ③. 海洋
(2) ①. 印度洋 ②. 南美洲
(3) ①. 太平洋 ②. 亚欧 ③. 碰撞挤压
(4)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
(5) ①. 变小 ②.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6)如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到空旷地带躲避;如在室内要选择狭小空间躲避,不要乘坐电梯逃生等。
【29题答案】
【答案】(1) 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 ④
(2) ①. 内陆 ②. 耐旱、耐热
(3) ①. 低 ②. 纬度位置 ③. 少 ④. 海陆位置
(4) ①. A ②. 地形地势
(5)北极熊:给北极熊居住的环境适度降温。
(6)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气温极低,环境恶劣,生存条件非常严酷。寒冷的气候限制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居住与繁衍,人口稀少。
黑猩猩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如西非和中非的一些森林地带。虽然气候温暖湿润,但热带雨林环境复杂,地形崎岖,丛林密布,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
【30题答案】
【答案】(1) 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②. 白色 ③. 英语
(2) ①. 伊斯兰教 ②. ①
(3) ① B ②. 热带季风
(4)反对传统聚落被拆除,因为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