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2光合作用(1)——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2024)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①选叶遮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碘液显影⑤清水漂洗⑥观察变化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⑥⑤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2.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A.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B.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3.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子,其中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③光合作用需要光④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A.①③② B.②③ C.②① D.①③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目的相符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防止水分丢失B.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增加淀粉的含量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D.用清水漂洗叶片——检验淀粉的产生5.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C.本实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是淀粉B.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原料是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7.某生物小组进行如下实验。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②用黑色卡片将叶片的一半进行遮光,另一半不遮光;③使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④一段时间后,用酒精脱色、漂洗;⑤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目的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B.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光照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D.暗处理是为了消耗或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8.某同学在学习蓝色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画”前,需将铜俄草置于黑暗处一昼夜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液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9.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有机物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机物构建了植物体,如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B.部分有机物用于贮存在植物体的果实、茎或根里,如苹果、甘蔗、土豆等储存有大量有机物C.部分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植物体进行生理活动D.有机物全部被植物体分解利用了10.烤红薯松软香甜、口感好、易消化,很受大家欢迎。红薯中丰富的有机物来源于( )A.根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B.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根部的C.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累积的 D.根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合成的1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将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 B.储备养料,准备光合作用C.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在叶绿体中 D.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贮存在叶肉细胞中12.土豆是人们非常爱吃的农产品,其块茎中储存着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土豆果实制造的C.由茎内的细胞制造的 D.由土豆叶片制造的13.校园中的蜡梅尚未长出绿叶,花就已陆续绽放。推测蜡梅在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是( )A.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以前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 D.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14.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各步骤图解。(1)请据图分析,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____________。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2)其中,将天竺葵暗处理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用酒精脱色,是使叶片中的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观察。(4)在试验中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5)若右图是其中一片实验叶片,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甲处和丙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_____内进行的。乙处和丙处对照说明____________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15.小明同学将一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后,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右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天竺葵的叶片中一般不在含有_________,进而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叶片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该图中代表酒精的是_________(填写数字序号)(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的_________部分变蓝。(5)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一光照 摘下叶片 >酒精脱色 >漂洗加碘一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故C③①②⑤④⑥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能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故选:D。3.答案:C解析:甲、丙形成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甲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丙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甲丙对照说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乙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乙离茎远的一端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乙的切口两端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上端不变蓝,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因此甲为银边部分,乙为切断叶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然后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均不变蓝,这分别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故选C。4.答案:C解析: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不是防止水分丢失,故A错误。B.要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就要保证实验前叶片内不能含有淀粉,所以在实验前要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故B错误。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能溶解叶绿素,目的是使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D.用清水漂洗叶片,目的是洗去多余的酒精和碘液,故D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暗处理,④隔水加热,⑤是观察。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C.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本实验可以验证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选:A。6.答案:A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C解析:光照时间越长,被光照射的部位产生的淀粉越有可能会运输到被遮光部位,实验现象反而会不明显。故选C。8.答案:D解析:该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但不能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9.答案:D解析:A.有机物构建了植物体,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脂类属于有机物,A正确。B.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部分有机物用于贮存在植物体的果实、茎或根里,如苹果、甘蔗、土豆等储存有大量有机物,B正确。C.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D错误。故选:D。10.答案:B解析:ACD.根可以固定植物体,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能生成有机物,ACD错误。B.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在叶子的叶肉细胞里,叶肉细胞里有叶绿体,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红薯是根,其中的淀粉来自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B正确。故选B。11.答案:A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所以,要先将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A。12.答案:D解析:由分析可知土豆的块状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是由于土豆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需要,另外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故选:D。13.答案:C解析: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蜡梅开花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是以前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14.答案:(1)A(2)将叶片中原有淀粉运走耗尽。(或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消耗掉,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3)叶绿素(4)染色(5)叶绿体;光解析:(1)由图1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暗处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染色。故选A。(2)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3)光照数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观察叶片的变化。(4)在试验中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检验淀粉。(5)实验中,甲处没有叶绿体,丙处具有叶绿体,二者对照说明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乙处遮光、丙处不遮光,二者对照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15.答案:(1)淀粉(2)光(3)乙2(4)未遮光(5)光解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可见,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天竺葵的叶片中一般不再含有淀粉等有机物,进而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能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3)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要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可见,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乙,该图中代表酒精的是2小烧杯,3大烧杯内是清水。(4)淀粉遇碘变蓝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停留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可见,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的未遮光部分变蓝。(5)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小明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