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2光合作用(2)——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2024)下册同步课时作业1.植物生活必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植物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D.光合作用既可以放出氧气,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碳2.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3.如图是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C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D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A和B进出叶片的“门户”是气孔 D.D是有机物,由筛管运输4.如图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对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B.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其他能量C.植物体的各种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D.③过程进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6.如图所示,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二分之一,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 )A.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7.草莓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水果,某市目前已建成多个草莓生产基地。下图为草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关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B.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最主要的色素是花青素C.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在草莓大棚中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草莓产量8.人们在饲养鱼时,常往鱼缸中放一些新鲜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A.水草可供鱼食用 B.水草可净化水质C.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鱼提供氧气 D.为了增加美观9.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C.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就越充分,产量就越高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10.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作物产量无关的是( )A.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增强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C.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1.在蔬菜大棚中,菜农常使用“气肥”来提高蔬菜的产量,“气肥”指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12.下图是位于北京海淀温泉镇的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A.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B.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C.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13.冬季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的目的是( )A.白天增强呼吸作用,晚上减弱光合作用B.白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冻死农作物害虫C.白天增强呼吸作用,晚上降低蒸腾作用D.白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减弱呼吸作用14.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3)设置a叶片和b叶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a、b叶片应取自同一株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_____。(5)根据所学尝试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___________。15.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将两只相似的健康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在乙玻璃罩内还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将两个玻璃罩都置于阳光下。请据图回答问题:(1)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玻璃罩里的小鼠。判断的依据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能产生____________,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2)如果将甲、乙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那么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判断依据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__作用消耗氧气。(3)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绿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阳光下3~4h,用试管收集塑料袋中的气体。然后这位同学将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预期结果是卫生香会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根部的细胞,A错误;植物只有在白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错误。2.答案:D解析:装置①和②对比,除了溶液不同外,光照条件也不同,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A错误。装置③和④的变量是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澄清石灰水验证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B错误。装置②和③对比,除了溶液不同外,光照条件也不同,不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错误。装置①和③对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量唯一,能够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正确。3.答案:B解析:A.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化学能的过程,A正确。B.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因此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水、D是有机物。B错误。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A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B氧气,C正确。D.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筛管运输D有机物方向自上而下,D正确。故选B。4.答案:B解析: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图中①②代表的是植物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①表示二氧化碳进入细胞,②表示氧气被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A错误。B.叶绿体作为能量转换器,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光能)固定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B正确。C.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非绿色部分则没有叶绿体,C错误。D.③④是指植物在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③是氧气进入细胞,④是指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晚上22时置于室外,整个晚上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到了凌晨,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该气体是二氧化碳。6.答案:C解析: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1/2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竹签火星复燃:根据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7.答案:B解析:A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结合题图可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A正确B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B错误C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D 在草莓大棚中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草莓产量,D正确8.答案:C解析: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故选C。9.答案:D解析: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C、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正确。故答案为:D。10.答案:A解析:降低夜间温度,可以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11.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十解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原料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所以向大棚内施加的气肥是二氧化碳。故选B。12.答案:A解析:A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及时减小昼夜温差,呼吸作用强,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产量,A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D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多。适当加大温室大棚中的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比较低,农作物呼吸作用比较弱,分解的有机物较少,使有机物积累得更多,从而可以提高产量。故选D。14.答案:(1)什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2)二氧化碳(3)对照;控制单一变量(变量唯一)(4)酒精(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解析:(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某种原料,结合实验步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这一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2)实验的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即二氧化碳。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设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和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两种环境,来观察光合作用是否受到二氧化碳的影响。(3)设置a叶片(清水处理)和b叶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作用是进行对照,以排除实验中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b叶片应取自同一株植物,以控制叶片的遗传特性、生长环境等无关变量。(4)步骤④中,为了观察叶片中的淀粉变化,需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酒精,通过酒精的浸泡和加热,可以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从而方便后续的观察和实验。(5)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故反应式如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15.答案:(1)甲;光合;氧气(2)乙;呼吸(3)复燃(或“燃烧”,或“剧烈燃烧”)解析:(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甲容器中小白鼠很快死亡,原因是小白鼠很快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无法呼吸,乙容器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2)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乙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得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然后用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结果卫生香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