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单元主题
二、单元目标与内容
三、单元知识框架
四、单元内容情境设计
五、单元教学评价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生活的亚洲”。
核心主题:深入探究亚洲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多样性、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核心主题贯穿于整个单元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亚洲。在自然环境方面,研究亚洲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要素的特点与内在联系;人文环境方面,聚焦亚洲人口、文化、经济发展等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亚洲地理知识,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思维模式 。。
二、目标与内容
2.1课程标准要求
①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水系和气候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③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亚洲的人口、文化特点,以及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
2.2 核心素养目标
素养维度 具体目标
区域认知 1. 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地理位置。
2. 结合相关资料识别亚洲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把握区域特征与空间规律。
3. 了解亚洲不同区域人口、文化和经济状况,认识区域内的差异与联系。
综合思维 1. 结合相关地图和资料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
2. 结合相关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亚洲人口、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人地协调观 1. 结合相关地图和资料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 结合资料和亚洲实际情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理实践力 1. 熟练运用地图、图表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如分析亚洲某区域,锻炼合作与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亚洲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2.3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涵盖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部分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内容,这些要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亚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环境部分涉及亚洲的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展示了亚洲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和地区差异。具体知识点如下:
自然环境: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分布(河流众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气候类型及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人文环境:亚洲的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人口问题;多样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建筑、饮食等);经济发展差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多样)。
2.4 单元整体设计构想
① 本单元设计一个专题两个模块
专题一 我们邻近的大洲——亚洲
模块一 亚洲的自然环境
模块二 亚洲的人文环境
② 单元整体构想
1.以 “亚洲探索之旅” 为主题情境,串联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3.注重知识迁移与应用,对比亚洲与其他大洲,加深对亚洲地理的理解。。
2.5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 5 课时,具体如下:
1.第一课时: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
2.第二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亚洲河流的分布、流向及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河流与湖泊的特点。
3.第三课时:多样的气候: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气候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4.第四课时: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特点;亚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第五课时:经济发展快,地区差异大: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亚洲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单元知识框架
四、情景与任务(课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精彩的亚洲风光视频(如从世界地理纪录片中剪辑亚洲各地的壮丽山河、独特人文景观等片段),视频中展现亚洲的多样风貌,如广袤的沙漠、茂密的雨林、繁华的都市和宁静的乡村等。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地方,这些都来自我们生活的大洲 —— 亚洲。大家对亚洲有什么初步印象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接着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亚洲探索之旅,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大洲。”
(二)课时情境与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世界第一大洲
情境:同学们化身 “小地理探险家”,开启首次亚洲探索任务,首要目标是确定亚洲在世界的“坐标”。
师:展示亚洲地图和世界地图,提出问题:“读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
生:学生观察后,教师邀请几位同学回答。
教师继续引导:“那亚洲的经纬度范围是多少呢?大家试着在地图上量一量、找一找。” 学生分组测量并讨论。
生: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问:“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呢?”
学生分组讨论,从面积、跨纬度、东西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补充:“还有东西距离最长,这也使得亚洲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第二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情境:“小地理探险家”们继续亚洲之旅,这次要沿着亚洲的地形和河流进行探索,了解它们的奥秘。
教师:展示亚洲地形图,提问:“大家观察这幅图,看看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总结: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而且高原和山地多分布在中部。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地图分析。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地势起伏,加深学生理解。
教师:展示亚洲河流分布图,提问:“观察河流分布图,看看亚洲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和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分析得很到位!亚洲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流向。”
活动:开展 “河流信息大比拼” 活动,给出一些河流的特征描述(如长度、流经国家数量等),让小组抢答河流名称。如教师描述:“它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 学生抢答:“湄公河!”
教师:介绍亚洲的重要湖泊,如里海、贝加尔湖等,展示相关图片,对比它们的特点,提问:“里海和贝加尔湖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里海是咸水湖,贝加尔湖是淡水湖,而且贝加尔湖很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对,这些湖泊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第三课时:多样的气候
情境:“小地理探险家” 们在亚洲不同地区体验到了截然不同的气候,现在要揭开亚洲气候的神秘面纱。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亚洲的气候具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亚洲的9种气候类型,并在地图上指出每种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
教师: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季风气候的四季景观图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大家猜猜它们分别对应哪种气候类型呢?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他气候类型的特点。
教师:组织小组探究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鼓励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气候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没错,不同的气候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生长,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课时:人口最多的大洲
情境:“小地理探险家” 们在亚洲各地遇到了不同的人群,感受到了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差异,现在要深入研究亚洲的人口情况。
教师:展示亚洲人口密度图和世界各大洲人口数据,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表中,你们能看出亚洲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很密集,北部和西部人口比较少。”
教师引导:“那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呢?”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非常好,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
教师提问:“亚洲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人口增长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亚洲人口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慢一点,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还是很多。”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活动:“人口问题辩论会”,就 “亚洲人口增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进行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讨论。
教师:在旁边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第五课时:经济发展快,地区差异大
情境:“小地理探险家” 们发现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现在要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师:提供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数据和产业结构资料,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些资料,看看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差异呢?”
学生:读图思考。
教师总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1:“自然资源很重要,比如西亚一些国家石油丰富,经济发展就快。”
学生2:“科技水平和政策也有影响,像新加坡科技发达,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好。”
教师:补充和总结影响因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经济发展论坛”,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为其未来经济发展制定规划。
小组展示规划,例如“选择印度,印度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拓展思维。
(三)情境贯穿
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以 “亚洲探索之旅” 的情境为主线,将各个活动串联起来。每完成一个活动,就相当于在亚洲之旅中取得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在教学结尾,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 “旅程”,总结自己在亚洲探索中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单元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世界第一大洲 读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回答问题、学案完成情况及后期作业评价。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理解亚洲河流的分布、流向及与地形的关系。 回答问题、学案完成情况及后期作业评价。
多样的气候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以及气候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回答问题、学案完成情况及后期作业评价。
人口最多的大洲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特点;亚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回答问题、学案完成情况及后期作业评价。
经济发展快,地区差异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回答问题、学案完成情况及后期作业评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