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初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后都有 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 繁殖多肉植物时,可以将其叶片插入土中,一段时间后就能长出根和芽。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与该植物不同的是( )A. 月季扦插 B. 绿豆发芽C. 秋海棠叶落地生根 D. 紫薯发芽2. 夏津县有一片古桑林。为了古桑树群的延续,桑农会采用根系嫁接法,将细嫩的古桑树枝条插入一段提前采集的古桑树根中,然后用塑料薄膜绑扎严实,埋入土中。这是一种以古桑树根为_____的____法。( )A. 接穗、芽接 B. 接穗、枝接 C. 砧木、芽接 D. 砧木、枝接3.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A.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B. 能否进行细胞分裂C. 能否形成生殖细胞D. 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4. 麻皮蝽俗称“臭大姐”,是常见的昆虫,如图是其发育过程简图。下列昆虫的发育方式与麻皮蝽相同的是( )A. 家蚕 B. 蝴蝶 C. 苍蝇 D. 蝗虫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发育过程分别是( )A.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 体内受精,体外发育C. 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D.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6. 与两栖动物相比,鸟类成活率高,主要原因包括( )①体内受精 ②卵生 ③体外受精 ④卵外有卵壳保护 ⑤亲鸟有孵卵、育雏行为⑥胎生A. ①④⑤⑥ B. ②③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⑤7.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个体即可表现A 的性状,又可以表现a的性状B. B、b、A、a各自储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C. 如果 A来自母亲,则B一定来自父亲D. 基因a、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出来8. 鸡卵中,为雏鸡发育提供营养的主要结构是( )A. 胚盘 B. 卵壳 C. 气室 D. 卵黄9. 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果蝇的长翅与果蝇的红眼B.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C. 小萌的双眼皮和小丽的单眼皮D. 豌豆的圆粒与豌豆的皱粒10. 把北京的圆白菜引种到西藏,叶球重量普遍增加;重新引种回北京,叶球重量又降低到原来水平,变异原因与此例相似的是( )A. 种植在向阳处的水稻稻穗比背阴处的饱满B. 化学药剂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甜菜含糖量大幅提高C. 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产下白色幼虎D. 注射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体型变大11. 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性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 在不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 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12. 小羊“多莉”的诞生是由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实现的( )A. 杂交育种技术 B. 克隆技术C. 组织培养 D. 转基因技术13. 血友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某女子的基因型为Aa,她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A. 卵细胞 B. 神经细胞C. 肌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14.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科研人员在水稻培育中心开展了对水稻内控制淀粉积累基因(用A、a表示)功能的相关研究,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图2可知,淀粉积累正常是显性性状,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都为 AaB. 理论上,图2子二代淀粉积累正常的个体中,基因组成为 Aa的有614株C. 理论上,图2子二代个体中的纯种个体有307 株D. 由图1可知,淀粉积累异常植株的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数量多于正常植株15. 野生水鸟被认为是所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携带禽流感病毒很可能已有数百年,但还没有对自然界造成明显的损害。研究人员对野生水鸟细胞的DNA进行编辑,去掉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的野生水鸟不会再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去掉的这个小片段叫做( )A. 基因 B. 蛋白质 C. 性状 D. 遗传信息16. 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准备两个黑色纸盒,一个盒内装20枚黑棋子,另一个盒内装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子。实验统计数据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男性精子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从数量上看,基因>DNA>染色体B. 黑色棋子表示精子,白色棋子表示卵细胞C. 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不需放回袋中D. 实验结果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17. 遗传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每个家庭都希望生育健康的孩子。以下关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C. 婴儿出生就有的先天性疾病并不都属于遗传病D. 凡是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得遗传病,所以禁止近亲结婚18. 人的精子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为A. 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C. 11条常染色体 + Y性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 + X性染色体19. 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视神经萎缩症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对夫妇一方患视神经萎缩症,一方正常,生了两个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第三胎,出现患病孩子的可能性为( )A. 25% B. 50% C. 75% D. 100%20. 我国科考人员发现大量鳞木化石。根据化石推测:鳞木有巨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其枝条顶端生有孢子囊,靠孢子繁殖后代。请推测鳞木在进化树上的位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1. 在一块番茄种植区,棉铃虫泛滥成灾。为了高效灭虫,选择了一种新型农药进行喷洒。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棉铃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下列选项中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遗传变异 B. 人工选择 C. 生存竞争 D. 自然选择22. 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用药不当,不同细菌群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如图是从O点开始使用青霉素后细菌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抵抗青霉素强的特性对与个体生存来说属于有利变异B. A→C变化过程是青霉素对各类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C. A→B表示细菌群体中有抵抗青霉素强弱特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使用青霉素引起的D. 细菌群体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23.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扬子鳄,其学名是Alligator sinensis,按照双名法的组成,sinensis表示扬子鳄的( )A. 种加词 B. 属名 C. 命名者姓名 D. 科名24. 中国国宝、全球“网红”大熊猫在生物分类上位置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四种动物属于一个物种B. 图中的分类只以动物的生理功能为依据C. 大熊猫与猫的亲缘关系最近D. “?”可代表分类等级属25.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可适当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B. 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C. 通过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50分)26. 葡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我国在西汉时就已经开始种植。生物社团的同学到某葡萄园进行系列研学活动,你也参与其中吧。(1)春季,果农会将贮藏枝条从沟中取出后,进行剪截。剪插条时上端在芽上部1厘米处平剪,下端在芽的下面斜剪,剪口呈“马耳状”(如图1所示),下端剪成“马耳状”的目的是_______。果农用这种方法繁殖葡萄的优点是_______,所属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2)初夏,同学们借助放大镜观察了葡萄花(如图2),推测将来发育成熟果实的结构是图[ ]_______。(3)进入秋季,葡萄开始陆续成熟。果农偶然发现一株有核红提的枝条上结出的葡萄是“无籽”的,口感香甜,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4)如图 3中⑤所示,将葡萄果实纵切,发现有很小的“种子”,其种皮很软,内部中空,缺少_______这一重要结构,即使在适宜条件下,这样的“种子”也无法萌发,不能发育成植物体。(5)为研究葡萄“无籽”原因,科研人员做了以下推测:Ⅰ传粉失败;Ⅱ未进行受精:Ⅲ受精卵不能持续发育。为验证以上推测,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①选取即将凋落的葡萄花,纵剖其花柱并进行特殊的染色处理后观察,发现有萌发的花粉粒及向下延伸的花粉管,说明已完成_______。②将胚珠纵剖,观察发现受精卵发育形成了细胞团。持续观察,这些细胞团逐渐死亡最终退化消失,由此说明上述推测中_______(Ⅰ/ Ⅱ/Ⅲ)是正确的。(6)为挽救这些细胞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将其放到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使细胞团继续发育得到葡萄幼苗,最终获得成熟葡萄植株,为我国无籽的葡萄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幼苗是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起点b.此过程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获得的葡萄植株有结出无籽葡萄的可能27. 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 1856年,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二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2)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果蝇与人的性别决定相似,雌性果蝇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决定果蝇性别的生殖细胞是______。(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图3),染色体都是由[2]蛋白质和[ ]______组成。基因是______。(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 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培育过程中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__。28.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很久以来吸引着人们去探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下图一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是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图三是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 A 瓶内注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_______。(2)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几十亿年的历史,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孔子鸟化石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_______类进化而来。(3)如图三所示,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未受到破坏的地层内挖到一些图二中⑩、②、⑧类动物化石;若乙地层中发现的是⑩类生物的化石,那么丙地层中发现的则是[ ]_______类动物化石,却没有发现较为高等的⑩类群生物化石。由这一事实可以推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4)在模拟探究青蛙保护色形成过程时,某生物小组在绿色大彩纸上,均匀地撒上了绿、蓝、白三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2名同学为捕食者,每次在20秒内抓若干次,假设每个幸存者都能产生3个后代,实验后获得了下列数据。大彩纸 纸片色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绿色 绿色 20 17 68 64 256 254蓝色 20 14 56 20 80 53白色 20 9 36 13 52 14分析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幸存者数据,发现:幸存者体色_______。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的不同体色是自然条件下产生的_______,与环境相似的有利变异存活下来的比较多,经过_______就形成了保护色。由此可见,生物通过_______,不断进化。29.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共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4门,116种;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54科,178属,271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这里广泛分布。鸟类有26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方白鹤、白头鹤、白鹤、金雕、大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其中鹤目鸟类7科20属48种。(1)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特点,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其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科研人员将野大豆和多种大豆品种进行传粉、受精实现优良性状重组聚合,培育成高产、抗病、耐盐碱、广适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这种育种方法属于_______。(2)生物最大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资料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3)湿地中的多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越强。(4)每年春季2月下旬到3月初,东方白鹤经迁徙回到黑龙江、俄罗斯等地进行繁衍,下图是其卵的发育过程示意图。结构A是_______,其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在①-③的发育过程中,鸡蛋在孵化过程中质量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5)东方白鹤被列为濒危物种,全球不足3000只。人工繁育东方白鹤能有效提高种群数量,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30. 晓刚和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以“花生种子大小变异”为主题进行了探究,请回答:(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属于假设的是乙同学和_______的说法。(2)如果要设计实验探究乙同学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的变量应该是_______。(3)为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晓刚实施的实验如下:第一步:在大花生和小花生中分别挑选个头较匀称的10粒进行测量。第二步: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以毫米计,四舍五入,如11.5毫米,记作12毫米。第三步:将所测结果填入表格中,画出曲线图(图二)。①小强同学在认真研究完晓刚的实验步骤后,认为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②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花生(或小花生)种子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变异主要是由_______引起的;大花生组果实的平均长度(42.4mm)比小花生组果实的平均长度(27.6mm)长,这种变异主要是由_______引起的。(4)正常栽培条件下,种植长粒花生得到的一定都是长粒的吗? 如果花生种子长轴不同导致的长粒和短粒为一对相对性状,长粒(R)为显性。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用纯种长粒(RR)与纯种短粒(rr)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基因型为_______,子一代又通过自交产生的子二代,子二代花生种子长轴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31. 某班同学在学习物种延续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饲养家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下是他们的实践记录以及绘制的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图。【实践目的】通过饲养家蚕观察其发育过程,尝试探究家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饲养家蚕】[A]卵。蚕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将在网上购买的同批350粒蚕卵平均分为7组,发现在不同温度下,26℃时家蚕卵的孵化率最高。(1)[B]幼虫。①幼虫依靠腹足上的趾钩附着在桑叶上,有利于取食和运动,这体现了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②本阶段,家蚕会经历4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_______。(2)[C]_______。给家蚕幼虫食用不同颜色的蚕饲料,它们会结出不同颜色的茧,这个事例说明基因、环境、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D]成虫。蚕蛾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口器退化,不能进食;胸部三对足,两对翅,但飞行能力退化。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与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3)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探究实践】(4)选取家蚕有斑纹(B)和无斑纹(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探究实验。若要确定有斑纹蚕基因组成,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②_______。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初三生物试题 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后都有 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C【23题答案】【答案】A【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 ①. 增加吸收水的面积(利于生根) ②. 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③. 无性生殖(2)④子房 (3)变异(4)胚 (5) ①. 传粉 ②. Ⅲ(6)bc【27题答案】【答案】(1) ①. DD、Dd ②.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2) ①. XX ②. 精子(3) ①. 3DNA ②. 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染色体上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4) 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 转基因技术【28题答案】【答案】(1) ①. 没有氧气 ②.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2)爬行 (3) ①. ⑧环节 ②. 由低等到高等(4) ①. 绿色最多,白色和蓝色数量少 ②. 变异 ③. 逐代累积(遗传积累) ④.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29题答案】【答案】(1) ①. 花、果实、种子的特征 ②. 杂交育种(2) ①. 界 ②.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3)物种越丰富 (4) ①. 胚盘 ②. 减少(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0题答案】【答案】(1)奶奶 (2)不同的栽培条件(3) ①. 没有随机取样 ②. 花生的数量10粒过少,不到30粒 ③. 环境 ④. 遗传物质(4) ①. Rr ②. 长粒、短粒【31题答案】【答案】(1) ①.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②. 外骨骼会限制蚕的生长和发育(或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2) ①. 蛹 ②.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完全变态发育 (4) ①. 将有斑纹蚕和无斑纹蚕进行杂交 ②. 若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说明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 ③. 若子代蚕都是有斑纹的,说明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