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学习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相关文学常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熟读成诵。2.掌握本文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3.学习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感悟能力,体会作者在石潭的环境中寄托的情感。文体知识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记: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代表作品:寓言小品:《三戒》《黔之驴》传记散文:《捕蛇者说》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读准字音篁竹 huáng 清冽 liè卷石底juǎn 坻 chí 屿yǔ嵁 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 xī 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 qiǎo chuàng 幽邃suì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竹林好像玉珮玉环碰撞的声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开辟名词作状语,向下格外清凉以……作为靠近而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蒙盖参差不齐的样子缠绕随风飘拂的样子疏通文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有时)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人相互逗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表约数没有什么依傍穿透映照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轻快迅疾的样子。在空中向下疏通文意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时隐时现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疏通文意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寂静,寥落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围绕,包围忧伤深凄清因为停留离开于是,就(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便离去了。疏通文意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疏通文意跟随着同去。作者的朋友。(永州的隐士,是柳宗元在文学上的知音)作者的堂弟。(柳宗元被贬后,他放弃家业,一路陪伴他来到永州)两个年轻人。(柳宗元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是他的亲外甥。)同我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同去的还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名叫阅读课文,根据游记线索( ),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游踪游踪内容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作者描绘了哪些吸引他,让他快乐的景物?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课文探究发现小潭“尤”是“格外”的意思,生动写出了潭水的清凉,更表现了作者对潭水的喜爱之情。作者与同游者一定走了一阵子山路,这时候突然出现小石潭,潭水清凉,这一定让他们非常惊喜,所以才用“尤”字来表现。尤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课文探究篁竹水声发现小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有什么特殊之处?课文探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中鱼第二个“乐”字在第二段,请同学们思考作者因何而乐?游鱼活泼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鱼,将鱼儿的活泼特点表生动表现出来第二段只描写了游鱼吗?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侧面衬托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定点观察溪身:北斗星、蛇行→蜿蜒曲折岸势:犬牙→参差不齐。第三自然段作者望见了怎样的源流与岸势?比喻课文探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坐潭上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氛围凄凉内心孤凄悲凉→课文探究小潭氛围影响了作者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心情由乐转忧的真正原因主旨探究背景链接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805年)顺宗即位,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成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缔“宫市”,禁止“五坊小儿”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官员,取消一些苛捐杂税,同时还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改革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逼迫病重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八月,太子即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边远地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等七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永贞革新就此失败。(寓情于景)潭上凄清的氛围,引发作者政治失意的孤凄悲凉。主旨探究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凉游鱼:动静结合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凄清冷寂寓情于景记同游者政治失意内心苦闷活泼竹林幽深、水声悦耳小石潭记柳宗元乐忧侧面衬托潭石:树蔓:奇异青翠《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幽静奇美的小石潭,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课堂小结拓展思考自古以来,写山水游记的人甚多,我们就曾学过“山中宰相”——陶弘景写的《答谢中书书》;也学过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今天又学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他们几人的生活态度一样吗?你更欣赏哪一种?谢谢聆听!自然之景因感受者不同而有“多种打开方式”,希望欣赏美景的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活出自己的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