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闻一多 澳门归回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zānɡ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概括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后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1.重要读音 弥高( ) 锲而不舍( ) 炯炯(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群蚁排衙( ) 校补( ) 赫然( ) 心会神凝( ) 迥乎不同( ) 迭起(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卓越( ) mí qiè jiǒnɡ kuī wù lì yá jiào hè jiǒnɡ nínɡ zhuó dǒu kǎi dié 2.成语积累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目不窥园: 心不在焉: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形容埋头读书。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前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特务暗杀了。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青岛求学,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 年又写了本篇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几件事? “作为学者”方面:写闻一多先生十多年默默无闻,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 的事情。 “作为革命家”方面:主要写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作者从闻一多的大量材料中选取其中的六件事,表现出闻一多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选材精当典型 3.这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 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时“说”了就“做”的特点。 接着作者从学者和民主战士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首先,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开篇点题“说和做”。 总领全文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两个句子过渡 最后作者抒情,赞叹闻一多的高尚品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先生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他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合作研讨 2.你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 样一个人?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大无畏的民主战士。 3、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夹叙夹议。 用议论结构文章。 第一、二段:议论,总领全文。 第七段:议论,总结第一部分。 第八、九段:议论,总起下文。 第二十段:议论,总结第二部分,也总结全文。 4、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的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细节描写:“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 好处:表现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好处:表现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细节描写:第15、18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 好处:突出了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古典新义》 起草政治传单 参加游行示威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卓越的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群众大会演说 学者方面 (1-7 ) 民主战士 (8-20) 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小结 本文采用了加叙加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说”和“做”主要事 迹,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着爱国热情,赞扬了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敢作敢当; 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课外赏析 观看《最后一次讲演》,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