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精神,深化对人物精神的认识。2.梳理巩固各篇文章中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3.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文章重要语句的赏析方法。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精神,深化对人物精神的认识。2.梳理巩固各篇文章中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文章重要语句的赏析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的杰出人物而更加光辉灿烂。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从课文中感受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光辉形象:在《邓稼先》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科学家特有的严谨工作作风和高度奉献精神;从《说和做》中领悟到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感悟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伟大深邃;在《孙权劝学》一文中体会孙权的语重心长和吕蒙的虚心求知。感受课文中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与高尚情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下面我们将通过本节复习课,重温这些杰出人物高尚人格。二、单元重点复习任务一:把握人物,体会人物精神。活动1:复习课文,填写下列表格。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任选课本中一个人物,根据示例,以课本为基础,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填写下列表格。人物 课本归纳 相关资料邓稼先 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赞扬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特征。邓稼先回信杨振宁,从侧面表现了邓稼先等科学家的贡献之大;描写邓稼先工作中直面危险,毫不退缩,赞颂其强烈责任感与献身精神。高度评价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闻一多列夫·托尔斯泰孙权点拨:人物 课本归纳 相关资料闻一多 课本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六件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精神:闻一多潜心学术,先后著成多部著作,做到“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向全国人民呼吁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进行舆论宣传,大骂特务,带头游行示威;“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为诗人:先后出版新诗集《红烛》《死水》等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并于留美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作为学者:任教于清华大学,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先后完成《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多部学术著作。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在李公仆追悼会上发表《最后一次演讲》,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长相平庸、粗鄙,表情忧郁愚钝、相貌普通平常,堪称令拜访者失望。拥有充满智慧的眼睛:目光犀利并富有洞察力、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强大。作者在抑扬对比中表现了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伟大深邃。 托尔斯泰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名门贵族,但他一生致力于接近人民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其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孙权 课文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并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在劝学吕蒙学习过程中希望与要求并举;表现了对下属的关怀与殷切期望。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自幼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与领导能力,继承父兄基业,稳定江东局势,广纳贤才。赤壁之战,联刘抗曹,奠定三分天下初步版图,势力范围遍及荆州、扬州、交州等东南地区。活动2:介绍杰出人物。学校计划在教学楼内设置一条杰出人物长廊,需要给每个人物设计一张图文卡片。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本单元课文中再选定一个人物,以课文为础,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然后为他选取合适的照片,加上图注,并写一段精要的介绍文字,也可以直接选取人物自己的话或他人的评价。方法指导:①从本单元的人物中任选一位。②结合课本及所学相关资料,参考示例,在加深对人物认识的基础上,为他配一段文字介绍。③可以是总结概括式的介绍,也可以截取人物的一段有代表性的话或他人对其的一段评价。示例1:平沙无垠,漫漫荒漠。他以忠厚朴实的性格浇灌起中国核武器的参天大树。坚持到底,英勇无畏。他用一腔热血挺起共和国坚硬的脊梁。他就是邓稼先,用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含义!他无愧于“两弹元勋”荣誉!示例2:您,是中国科学界的脊梁。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您毅然远离繁华,扎根戈壁荒滩。面对未知的挑战与危险,您毫无惧色,把自己的学识与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国防科技事业。您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中华民族国防的希望之光,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脊梁。您的功绩,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长河;您的精神,似熊熊火炬,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拼搏。示例3:你潜心书案,书写古典文学经典著作;你笔锋犀利,写下赤子对国家不朽诗篇;你热血似火,燃起了中国人民浓烈的爱国情,打击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知行合一诠释文人风骨,大义凛然尽显赤子忠贞。你是近代中国民主旗手;你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任务二:阅读课文,品析写作手法。本单元各篇课文在展现杰出人物的精神品格时,都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比如记述典型事件,运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概括,抓住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展开描绘,等等。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章,快速品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文章所用手法,完成表格,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文章 手法 课文内容 分析《邓稼先》《说和做》《列夫·托尔斯泰》《孙权劝学》点拨:文章 手法 课文内容 手法分析《邓稼先》 对比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与奉献精神,赞扬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格。选取具体事例 “文革”初期……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82年……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选取具体事例,更加直观地表现了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衬托手法 《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渲染了罗布泊地区的恶劣环境,增添了悲壮色彩,衬托了邓稼先的责任感与献身精神。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信中提到没有依靠国外援助,独立自主完成核武器设计,作者动容表现了自己为祖国与好友感到自豪,从侧面衬托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说和做》 细节描写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 运用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问的刻苦精神,严谨治学态度。正面描写 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为国家、民族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夹叙夹议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鲜明表达作者观点。对比手法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与作为学者两方面进行对比,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与革命家不同身份具有的不同优秀品质。《列夫·托尔斯泰》 欲扬先抑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 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就这么个侏儒……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 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抑”为贬低和否定,“扬”为肯定、褒扬、赞美。课文先用大量文字描写托尔斯泰粗鄙、丑陋的外貌,并以此反衬他犀利深邃的眼神,凸显他天才伟大的灵魂。使全文形成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毫无艺术感、平庸,甚至粗鄙。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坐火车经历漫长的旅程……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一方面正面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失调、崎岖、平庸、粗鄙。同时通过写拜访者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的落差从侧面突出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粗鄙。《孙权劝学》 正面描写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语言描写。孙权以自己亲身经历来劝诫吕蒙,表现孙权劝诫艺术。侧面描写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扬并与吕蒙结为好友的事,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效果显著。小结:各篇文章写人的方法:1.正面描写:采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2.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的反应描写或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评价,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3.欲扬先抑: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通过形成反差加深读者对主要人物特点的印象。4.事例典型:选取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直观地展现人物特点,加深读者印象。5.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细节的把握,突出人物典型特征。6.对比:通过其他人物与主要人物对比,突出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主要人物自己的不同时期对比,生动形象表现出人物的特点。7.衬托: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品质。8.夹叙夹议:通过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对人物全方面的评价,展示人物形象。任务三:品读课文,赏析文章重要语句。本单元均为记叙人物文章,遣词造句独具特色,同学们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活动1:阅读文段,赏析语句。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文章中的语句进行赏析,填写表格,在小组讨论完善后在全班进行展示。语句 赏析“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点拨:语句 赏析“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列出邓稼先工作时的三个必备的要求,表现了邓稼先杰出的科学才能,也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之情,气势强烈,感情真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品格,并在结构上起到开门见山作用,引起下文的具体描述。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中华文化史比作食物,“吃尽、消化尽”表达出了闻一多对文化的强烈渴求。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强烈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目光坚毅深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表现闻一多先生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的同时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采用直接抒情方式,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优秀品质,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小贴士:重要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运用修辞分析时一般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③根据语段所在的位置分析作用,如开头作用一般为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等;中间语段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呼应标题和开头、提供背景和铺垫、转换话题或方向等;结尾语段作用一般为深化主题,加深印象、总结全文、引起共鸣等。活动2:品味文章的句式美。本单元文章作品多是长短句错落使用的。长句子表达完备精细;短句子表达简短有力。长短句使用体现文章句式美,请同学阅读下列文段,体会长短句效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长短句互换练习。1.同学们阅读文段,在小组内讨论文段中句子的效果,并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展示。文段1: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点拨:文段由多个短句构成排比,并通过列举具体的数字和事例的方式,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强有力地表现了当时中华民族危险处境,简洁明了的同时,形成文字冲击力,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段2: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点拨:本文段使用长句完整地阐述了大量信息,如邓稼先站在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表明了邓稼先承担的工作繁重,突出了他对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性。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表现邓稼先功勋卓著的同时也表明中国核武器自卫的属性,语义表达严谨。小结:①短句表达效果:表达简洁、明快、有力,适合快速传达信息或表达强烈情感;使文章读起来紧凑有力,增强文章的节奏感。②长句表达效果:能够详细地阐述复杂事物,使文章表达严谨;还可以表达更丰富强烈的情感,在朗读时产生节奏感和音乐美,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③长句与短句的交错使用效果:更加灵活,在结构上形成交错美,在表达复杂严密意思的同时,又保持了文本的活力,体现文章表达的张力。2.请同学们将活动2中文段2的长句转换为短句,并在全班进行展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点拨: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第一线;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研究第一线。邓稼先领导学者与技术人员成功设计出原子弹和氢弹;邓稼先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将中华民族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方法总结:长句改短句的办法:①将长句中可以抽出来的较庞大、繁复的修饰限制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将不能抽出来的修饰限制成分与句子主干另成一句。即将原来可能是一个主语的大句子变为几个有不同主语的小句子。②把联合或并列成分拆开,将原来与联合或并列成分相配的共用成分再分别重新搭配,形成一组大的排比句。3.请同学们将活动2中文段1的短句转换为长句,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点拨:德国、法国、英国分别强占山东胶州湾、广东广州湾、香港新界各自“租借”99年。俄国、英国分别强占辽宁旅顺大连、山东威海卫并各自“租借”了25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方法总结:短句改长句的办法:首先了解几个短句所表达意思的共同点,找到它们能够共用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确定主干,再把其他内容(词语)以长句子的修饰限制语的形式呈现出来,切记不能在词语和内容上出现遗漏,也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复习课文,学习了如何完整有效介绍杰出人物,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的特点和精神,还学会了如何赏析重要语句以及根据需要运用长句和短句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掌握了进行长短句转化的方法。并在复习课文的同时感受到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四、布置作业1.阅读下列语段、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2.请搜集整合杨振宁的相关资料并用长短句交错的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点拨:1.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气质的同时,进而表现托尔斯泰平凡的气质长相,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言气势,令人回味无穷。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研究古籍比作寻求宝藏,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2.高山仰止,斩获诺奖,屹立于物理学术之巅,他用深奥的学问征服了世界,将纯真的赤子之情献给了国家。他身体力行、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国人心中真正的大师,书写了心系家国,孜孜探究的隽永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