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学情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C A A D B A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A D C C C A A
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共36分)
总评分标准:
采取点意结合,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与采分点相吻合可得满分;意思接近参考答案,酌情给分。
18、(共10分)
第一问(4分):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1分),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1分),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1分),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1分)。
第二问(6分):(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例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动脑、勤动手,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参观科技馆;培养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等等。(写出3点即可)
19、(共13分)(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第一问(3分):民族自信的情怀等。
第二问(10分):
如: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需要胸怀理想、求真务实、满怀激情、锲而不舍、讲求实干、辛勤劳动;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等。(写出5点即可)
20、(共13分)
第一问(8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分)
第二问(5分):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学 校
班 级
姓 名
通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学情质量监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座位号
考生须知:
试题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关要求,将所有试题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涂卡作答(注意答题卡题号顺序),修改时用橡皮仔细擦除干净;其余试题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4分)
1.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 ( )
A.中关村 B、小岗村 C、城中村 D、华西村
2.以下属于我国传统美德的有( )
①敬业乐群 ②公而忘私 ③爱慕虚荣 ④见利忘义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下列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有 ( )
①尊重劳动 ②尊重知识 ③尊重人才 ④尊重财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40多年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是 ( )
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强国之路 ④立国之本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对此,下列评论错误的是 ( )
A.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经济发展
B.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C.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D.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6.“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惠及世界。倡议提出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一带一路”的倡议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
②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③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激励广大青少年 ( )
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 ②激扬青春,我行我素
③立志进取,明辨是非 ④自信自强,砥砺奋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下面中学生的行为属于创新的有 ( )
①小明在生物实验中有了一项新发现 ②小赵为一首老歌重新编曲
③小杨的数学解题方法与众不同 ④宁宁参加志愿者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党的领导并驾齐驱、相互制约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选举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2025 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公民应 ( )
A.科学立法,完善体系 B.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公正司法,廉洁高效
1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政治道德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十余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B.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优势互补
13.“天问”“嫦娥”玉兔”“鹊桥”“天宫”“北斗”,这些取名既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又充满了“中式浪漫”。“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 ( )
①体现中华文化特色 ②固守中华文化内容
③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价值要求的名言警句有 ( )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
③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 ( )
①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②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③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
④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新时代要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就必须 (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④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中国梦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奋力实现中国梦就必须( )
①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共36分)
18.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4分)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写出3点即可,6分)
19.40余年呕心沥血,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像一位满怀期盼的父亲,目睹了国产军舰首次远航出访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青岛舰遨游三大洋,环绕地球一周;武汉舰和海口舰穿越印度洋,长驱亚丁湾劈波斩浪......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不具备建造驱逐舰的能力。建造一艘中国人自己的驱逐舰,是建设强大海军的前提,更是中国舰船设计者共同的梦想。“驱逐舰,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造!”
(1)“驱逐舰,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造!”这体现了潘镜芙院士一种怎样的情怀?(3分)
(2)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写出5点即可,10分)
20.“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请说明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8分)
(2)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5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