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2.台阶 同步探究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12.台阶 同步探究导学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第12课 台阶
【教学目标要求】
1.浏览小说,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研读小说,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比较阅读,明确本文与《背影》立意和选材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理解形象典型意义。
2.比较阅读,明确本文的立意和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预习检测 1.注音。 蹦(bēng) 撬(qiào) 磕(kē) 门槛(kǎn) 晌午(shǎng) 2.找出每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 肩膀 摩破 宽敞 涎水 摩 改为 磨 B. 缘故 泥浆 疲卷 瞬间 卷 改为 倦 C. 糟糕 仿佛 叮嘱 烦燥 燥 改为 躁 D. 倔强 露珠 醒悟 跨骨 跨 改为 胯 3.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动作描写 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②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头发,是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生机。 外貌描写 表现父亲为造新屋已经耗费了许多精力,到晚年不能劳作的深深失落感。 3.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活动一、读懂课文 1.整体把握 01~09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修建前) 10~16段:父亲苦干了大半辈子,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准备) 17~24段:新屋终于盖起了,也砌上了九级高台阶。(修建) 25~32段: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衰老了。(修建后) 2.主题概括 明确:通过记叙父亲大半辈子的劳动、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3.问题探讨 (1)如何理解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的心态? 明确: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高低。面对自家的低台阶,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总想去改变。 (2)第13段:从父亲的目光来看他此时的心理。 示例:我一定要造一幢有高台阶的新屋,我一定能如愿。 (3)第19段:“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句中“浮”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一是反衬父亲的瘦弱,二是写出了父亲干活的轻松,表现了父亲理想即将实现时的愉悦心情。 (4)第27段: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不自在”? 明确:一是因为父亲还不适应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消除);二是因为虽然台阶高了,但是父亲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 【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基础题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唿搭 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B.泥浆 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划材料 C.跨骨 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D.嗑头 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2.“台阶”在本文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了高台阶,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答:①“台阶”是地位的象征,台阶高,地位就高。②为了高台阶,父亲不辞辛劳,既准备了必需的建筑材料,又积攒了一些钱,并亲自参与新屋和台阶的修建。③新屋落成,台阶高筑,但是父亲衰老了,腰闪了。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活动二、读懂人物 ☆☆☆认识文中的父亲 1.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远大的生活目标(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十分漫长地准备/亲自参与修建)。 2.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辛苦,同时在他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坐在高台阶上不自在)。 活动三、读出学问 1.作者为什么详写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为什么详写父亲洗脚? 明确:①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②表现父亲为造新屋而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精神。 2.找出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明确:如第5段中“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表现了父亲生活和劳动的艰辛。 小结:(1)要围绕中心选材;安排好详略;(3)运用细节描写,为人物形象的树立做出铺垫。 活动四、读懂自己 ☆☆☆说一说自己的父亲 1.典型事例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所举事例必须有积极意义。 2.人物品格 要求:评价恰当,评语和事例相符合。 【拓展延伸,博闻强技】 ☆☆☆比较《背影(第六段)》(多媒体显示)和《台阶》在立意与选材上的异同。 《背影》《台阶》相同点立意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选材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不同点立意表现深沉的父爱。表现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表现父亲得到尊重的愿望。选材车站送别备料,建房。
【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阅读课文10~16段,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答: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艰辛。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答:①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②父亲想:“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的收获 2.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提高】 1.完成语文练习册本课提高题(弱差生不做课外阅读题)。 2.小作文:引导学生回忆描述自己的爸爸,抓住爸爸某一个令你难忘、让你感动的特点,要求描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积累字词,理解语句。 浏览课文,归纳大意。 边读边想,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发言。 结合课文,评论人物。 先思后议,有所表述。 择要介绍,深化亲情。 依据文本,逐一比较。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独立完成,小组评比。 归纳知识,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