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嘉肴(yáo) 学学半(xiào)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 ) (4)选贤与能 ( )(5)矜、寡、孤、独( ) (6)女有归 ( )(7)谋闭而不兴 (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 D.讲信修睦5.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 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故外户而不闭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C.策之不以其道 D.说不清,道不明7.句子翻译。(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填空。《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学记》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默写填空(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大道之行也》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5)《大道之行也》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 , 是谓大同。10、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会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②其此之谓乎( )12.请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3. 本文的中心句是 。1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女有归(2)盗窃乱贼而不作(3)潦之经吾宫也利(4)已食三世矣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17.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8.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选自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有删节)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 )(2)最后乃添两“而”字(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21.“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从文中看,取法指什么 答案1.C 2.(1)即使 (2)味美 (3)困惑 (4)同“举” (5)同“鳏”,老而无妻 (6)女子出嫁 (7)兴起 3.A 4.B 5.C 6.BD7.(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困惑。(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4)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5)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6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礼记·学记 小戴礼记 儒 儒家 礼记 教育学 教学相长9.(1)教学相长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0、示例 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所给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守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11.因此 表推测,大概(12.(1)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13. 教学相长也。14. 略15. 归宿 发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供养,谋生。16.(1)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17.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18.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19.(1)听说 (2)才20.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去十多个字。21. 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