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问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问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问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⑥的影响
B.沿海地区的台风主要改变了③
C.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D.水分子在环节②中体积变小
2.近期杭州轻度的“霾天气”, “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
A.溶液 B.纯净物 C.乳浊液 D.悬浊液
3.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杭州市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 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
C.北风是指吹向北方的风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5.渐冻症是由于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图示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④→⑤→①→②→③
B.“渐冻症”患者的②受损时,有感觉但无法运动
C.“渐冻症”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结构④萎缩
D.“渐冻症”患者用手指向他问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6.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7.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明显,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8.某同学为使过滤操作能自动添加液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自动加液过滤器”。倒置的烧瓶中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当漏斗中的液体减少时,烧瓶中的液体会从“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而不会从漏斗中溢出。为使液体顺利流下,需插入“空气导入管”与大气相通。下列“空气导入管”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先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再从漏斗口向下吹气,移开手指后,乒乓球会立即下落
B.图乙中,该图表示暖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
C.图丙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热水. m,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
D.图丁中,该图可以表示沿海地区夏季晚上的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10.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科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 (  )
硝酸钾固体
A. B.
C. D.
11.体积和密度均相同的A、B、C三个实心物体放入不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FA、FB、F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GA、GB、G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ρA、ρB、ρC为甲乙丙液体的密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A B.Fc= Gc
C. D.
12.最近出现在杭州街头的共享自行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便利,平时它用智能锁锁住,手机支付宝扫码(S)、下载APP扫码(S)或后台控制(S)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使电动机(用 M) 表示)工作而打开智能锁,则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固体X溶解过程为放热 B.固体X 可能是硝酸铵
C.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氢氧化钙质量分数:①=③
14.植物也有激素,例如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叶片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使叶片掉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B.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降低至接近0,使叶片恢复正常
C.干旱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D.植物在干旱环境下合成脱落酸,浇水后脱落酸含量降低,是植物做出的条件反射
15.如图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零刻度与风速表的零刻度相对应
B.风速变大时,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移动
C.风速变小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风速表示数变大
D.由该电压表改装而成的风速表,其表盘刻度是均匀的
二、填空题(每小空2分,本大题共40分)
16.天气与气候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图1某地某时的天气图。
(1)图1中,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
(2)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   天气。
(3)当日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甲地今日阴有小雨,西北风3级,最高气温为22℃,最低温11℃,空气质量优。则甲地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图2中的   (填“A”或“B”)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
17.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量筒乙中气体的检验方法   。
(2)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可推测出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   (选填“不变”、“加快”或“减慢”)
18.读下面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X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在C处发生的变化是   。
(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    病。
19.生物不断地通过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来适应周围变化着的环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腺体②分泌激素的名称是   。
(2)图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   (选填“向性运动”或“感性运动”)。
(3)图丙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   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20.今年八月,台风过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如图一所示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一中操作①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   (填“I”、 “Ⅱ”或“Ⅲ”)。
(2) 在图二的Ⅰ操作中, 冷水的流动方向是   (填“A→B”或“B→A”)。
(3)水的净化再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21.科学项目化小组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材料,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并进行了展示活动,如图所示。
(1)潜水艇模型要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原理是改变   (填“自身重力”或“浮力”)
(2)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   (填“注入”或“排出”)气体。
(3)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a漂浮,b悬浮,c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的是   .
2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电子秤,实际上是压力测量仪,可用它来称量物体的重力,其原理结构如图所示。图中A为金属片,B为金属板, 欧,R2是最大值为72欧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2伏不变。图中的重力表应该是用   表改装而成的,R1的主要作用是   ,当称量物体重力达到最大值时,重力表的示数所对应的电压为   。当金属片A上放重物、开关S闭合时,请说明电子秤称量物体重量的原理   。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空2分,本大题共40分)
23.硒(Se)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能,食用菌是良好的富硒载体,能够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从而被人体吸收。实验中选取红平菇作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出的红平菇的菌丝边缘取几株发育状况良好、生长状况相同的菌株,分别接种到100mL不同 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培养液中Na2SeO3浓度/(毫克/升) 平均生长速度/(厘米/天) 菌丝体外观 菌丝体富硒情况
1 0 1.08 粗壮浓白 /
2 5 1.13 粗壮浓白 良好
3 10 0.98 粗壮浓白 良好
4 15 0.95 粗壮浓白 良好
5 20 0.61 细状淡黄 无法测定
6 25 0.47 细状淡黄 无法测定
(1)实验中所用的红平菇是由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接种过程必须要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其原因是   。
(2)第1组在本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当Na2SeO3浓度大于等于   毫克/升时,不利于菌丝体富硒。
(4)菌丝体富硒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得出红平菇生长的最适宜Na2SeO3质量浓度,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
24.某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温度/℃ 25 25 25 50 60 70 25
溶剂种类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
溶剂质量/g 10 20 30 20 20 20 10
溶质M质量/g 7 7 7 5 5 5 7
溶解物质质量/g 2.1 4.2 6.3 5 5 5 0
(1)分析实验数据后,甲同学认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有关,而老师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什么    。
(2)乙同学实验后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无关。但这一结论与事实不符,你认为与事实不符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的实验可以和实验1形成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4) 25℃时, 物质M的溶解度是   。
25.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____时,撤去酒精灯。
A.水分全部蒸发 B.溶液开始沸腾
C.出现大量固体 D.出现少量固体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小科认为这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请帮他说明理由   。
26.如图所示,用针筒和弹簧测力计也可以粗测大气压。可供选择的器材:①量程10N的弹簧测力计,②橡胶帽,③细线,④2.5毫升的针筒,⑤10毫升的针筒。
(1)要完成此实验,图中的两个针筒你会选哪一个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同组的小应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摩擦力/大气压力)为0.3N。
(3)小科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4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380g,烧杯质量为80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 则此次所测大气压值为    Pa。 (g取10N/ kg)
27.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选择的定值电阻阻值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
(1)根据图甲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丙图中画出电路图。 (学生电源符号用电池组符号表示)
(2)小科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均指向零刻度。假设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选填字母)。
A.定值电阻短路 B.定值电阻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滑动变阻器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科测出多组数据并绘制成图乙。实验过程中,当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小科对小科所绘制的图乙提出质疑,她指出其中一组数据与事实不符。请分析说明小科的判断依据是:    .
四、解答题
28.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们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
(1)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   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的产热情况。
(2)当登山运动员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会不由自主的颤抖,它的生理意义是    。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此时人体是如何调节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的    
29.浙江乐清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是重要的产盐基地。目前,在清江山马村还有30户人家坚持着以产盐谋生,这片盐田也成了乐清最后一块盐田。
(1)物质结晶主要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晒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还有另一种获得晶体的方法是   。
(2)某盐农将10吨海水引入盐田,设海水中含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浓缩成含盐的质量分数为 15%的浓海水时,蒸发了多少水
(3)由于盐田晒得的盐属于粗盐,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可得到精盐。小科用天平称取7.5g精盐,再用量筒量取9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分析可知小科想要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实验后,老师发现小科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0.某STEM小组同学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 (图甲),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图乙)。检测电路如图丙,电源电压U为1.5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 “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表。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垃圾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请提出两项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并进行说明。   。
31.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
(2)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 ,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3)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cm2,医生至少需要1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降低,则此时肺内气压大约是多少帕 (外界气压 帕)
32.小科是一名“科学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   起固定作用;
(2)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
(3)制作完成后,小科急着喝了一口,烫到了,猛地吐出了豆浆,该生命活动通过   这一结构来完成,之后小科吃其他食物时,总觉得舌头难受,食物没有那么美味,是因为该结构中的感受器受到了损伤;
(4)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那个大,但是手里没有密度计,如果小明只有一根筷子和部分铁丝,该如何操作和比较    。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⑥的影响
B.沿海地区的台风主要改变了③
C.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D.水分子在环节②中体积变小
【答案】C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解答】 ①为水汽输送,②④为降水,③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地表径流⑤的影响,故A错误;
沿海地区的台风主要改变了水汽输送①,故B错误;
人工增雨会改变降水④的时空分布,故C正确;
水分子在环节②降水中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2.近期杭州轻度的“霾天气”, “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那么“霾”可视为(  )
A.溶液 B.纯净物 C.乳浊液 D.悬浊液
【答案】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如果把清洁的空气看做是一种气态的溶液,尘土颗粒属于固体,分散到气态的空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选D。
3.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鸟类育雏、密封筑巢、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为先天性行为,而学生写作业是后天学习所得,为后天性行为,故D正确,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4.杭州市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 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
C.北风是指吹向北方的风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解答】 阴雨天气是受低压的控制,晴朗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故A错误;
当日最高气温15℃出现在14时左右,故B错误;
北风是指来自北方的风,故C错误;
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5.渐冻症是由于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图示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人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④→⑤→①→②→③
B.“渐冻症”患者的②受损时,有感觉但无法运动
C.“渐冻症”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结构④萎缩
D.“渐冻症”患者用手指向他问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中,①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③效应器、④感受器、⑤传入神经。
【解答】 A.正常人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④感受器→⑤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③效应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渐冻症”是由于②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而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由于传入神经具有传导的功能,所以有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所以无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③效应器,故C错误付合题意;
D.“渐冻症”患者用手指向他问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解答】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故A错误;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不是呆小症,故B错误;
C.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不是侏儒症,故C错误;
D. 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故D正确。
故选D。
7.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B.对流层中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C.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明显,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D.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同时还受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 大气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大气压强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对流层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明显,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大气压不仅随高度而发生变化,还受大气运动的影响,所以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某同学为使过滤操作能自动添加液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自动加液过滤器”。倒置的烧瓶中盛放待过滤的液体,当漏斗中的液体减少时,烧瓶中的液体会从“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而不会从漏斗中溢出。为使液体顺利流下,需插入“空气导入管”与大气相通。下列“空气导入管”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与大气相通的“空气导入管”下端要在滤纸边沿下方,符合过滤装置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上端在待过滤液液面上;为保证过滤的效果和正常进行,组装时应控制“空气导入管”的下端低于滤纸边缘,上端在待过滤液液面以上.利用封液的方法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过滤时,当液体由液体流出管进入漏斗且达到一定高度时(约1cm),形成液封,液体将停止进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漏斗内的液面下降,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液体继续进入漏斗,如此反复,能达到“自动过滤”的目的。所以“空气导入管”下口应在滤纸边沿下方;上口应在待过滤液液面上;过滤的原理是:待过滤的液体沿液体流出管流入漏斗,当漏斗里的液面封住“空气导入管”的管口,空气停止进入烧瓶,液体停止流入漏斗;随着过滤的进行,当漏斗里的液面降到空气导入管的下口以下时,空气又进入烧瓶,液体又流入漏斗,而。“液体流出管”下端高于“空气导入管”,会造成液体滴下时液滴飞溅。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下列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先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再从漏斗口向下吹气,移开手指后,乒乓球会立即下落
B.图乙中,该图表示暖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
C.图丙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热水. m,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
D.图丁中,该图可以表示沿海地区夏季晚上的风向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
【解析】【分析】 A.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根据冷锋和暖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可做出判断;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D.根据水的比热容大,分析海面和陆地表面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风的方向。
【解答】 A.从漏斗口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移开手指后,乒乓球不会立即下落,故A错误;
B.图乙中表示的是冷锋(而不是暖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故B错误;
C.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冷水(而不是浇热水),烧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水会重新沸腾,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土壤、砂石相比,晚上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陆地温度降低得多,所以海面气压低,陆地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D正确。
故选D。
10.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科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 (  )
硝酸钾固体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加入25g水,有15.8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3.7g-15.8g=7.9g;②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仍有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此过程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7.9g,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8g-7.9g=7.9g,则③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剩余的7.9g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则④中溶液为该温度下恰好饱和的溶液;在加入25g水,⑤中溶解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加入25g水,有15.8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3.7g-15.8g=7.9g;②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仍有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此过程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7.9g,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8g-7.9g=7.9g,则③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剩余的7.9g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则④中溶液为该温度下恰好饱和的溶液;在加入25g水,⑤中溶解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②③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大于⑤中溶质质量分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体积和密度均相同的A、B、C三个实心物体放入不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FA、FB、F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GA、GB、G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ρA、ρB、ρC为甲乙丙液体的密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A B.Fc= Gc
C. D.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设A、B、C的重力为G,密度为ρ,
A.小球在甲中漂浮,则ρ甲>ρ;小球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小球在丙中漂浮,则ρ丙=ρ,则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故A错误;
B.C下沉且对杯底有压力,则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cC.三个小球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根据G=ρVg可知,它们的重力GA=GB=GC,故C错误;
D.小球在甲中漂浮,则FA=G;小球在乙中漂浮,则FB=G;小球在丙中漂浮,则F丙>G,则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FC,故D正确。
故选D。
12.最近出现在杭州街头的共享自行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便利,平时它用智能锁锁住,手机支付宝扫码(S)、下载APP扫码(S)或后台控制(S)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使电动机(用 M) 表示)工作而打开智能锁,则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三个开关的连接方式和电动机的连接方式,然后选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答】 由题意可知,手机支付宝扫码(S1)、下载APP扫码(S2)或后台控制(S2)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使电动机工作而打开智能锁,所以开关S1、S2、S3为并联,且电动机M位于干路,由各选项电路图可知,故B符合要求,ACD不符合要求。
故选B。
13.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固体X溶解过程为放热 B.固体X 可能是硝酸铵
C.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氢氧化钙质量分数:①=③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结合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温度升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温度升高,则固体X溶解过程为放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固体X不可能是硝酸铵,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由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①是饱和溶液,②中有氢氧化钙析出,为饱和溶液,③是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为饱和溶液;①③均为常温下的饱和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①=③,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植物也有激素,例如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叶片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使叶片掉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B.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降低至接近0,使叶片恢复正常
C.干旱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D.植物在干旱环境下合成脱落酸,浇水后脱落酸含量降低,是植物做出的条件反射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1-4天持续干旱时,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开度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会降低,而当第5天浇水后,脱落酸含量降低,气孔开度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会增加,这说明干旱会引起叶片脱落酸的合成。
【解答】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脱落酸使叶片掉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观察可知,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降低至0,使叶片恢复正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干旱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从而进一步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造成光合速率降低,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发生反射。在干旱环境下合成脱落酸,浇水后脱落酸含量降低,是植物做出的应激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如图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零刻度与风速表的零刻度相对应
B.风速变大时,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移动
C.风速变小时,R1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风速表示数变大
D.由该电压表改装而成的风速表,其表盘刻度是均匀的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闭合开关S,R1和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测量R两端的电压;
A.风速为零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判断电压表的示数是否为零;
B.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在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当风速增大,轻质活塞A上、下表面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压强大于上表面压强,装置会向上移动,连杆带动滑片P向上移动;
C.当风速减小,轻质活塞A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减小,装置会向下移动,连杆带动滑片P向下移动;根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判定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D.根据欧姆定律列出电压表示数的表达式,分析风速表的刻度是否均匀。
【解答】 闭合开关S,R1和R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测量R的电压;
A.风速为零时,R1和R串联,R两端的电压不为零,电压表的零刻度与风速表的零刻度不对应,故A错误;
B.风速变大时,轻质活塞A上方空气压强变小,轻质活塞A向上移动,滑片向上移动,故B正确;
C.风速变小时,轻质活塞A上方空气压强变大,轻质活塞A向下移动,滑片向下移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U=IR可知,定值电阻的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C错误;
D.电路中的电流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与电压的示数变化不是正比关系,故风速与电压的变化也不是正比关系,故分度值分度不均匀,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小空2分,本大题共40分)
16.天气与气候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图1某地某时的天气图。
(1)图1中,甲地正受   (选填“高”或“低”)气压控制。
(2)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   天气。
(3)当日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甲地今日阴有小雨,西北风3级,最高气温为22℃,最低温11℃,空气质量优。则甲地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图2中的   (填“A”或“B”)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
【答案】(1)低
(2)降雨、大风、降温
(3)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1)高气压的判断根据等压线闭合、数值从外向内的变化判断。
(2)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解答】 (1)甲地等压线闭合,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是低气压,为低气压。
(2)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丙锋面属于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3)读图分析,该日天气是阴有小雨,甲图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乙图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所以该市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图2中的乙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
17.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右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量筒乙中气体的检验方法   。
(2)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可推测出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   (选填“不变”、“加快”或“减慢”)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量筒乙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加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乙中气体体积较少,所以乙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进行解答;
(2)根据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进行解答。
【解答】 (1)乙中气体体积较少,所以乙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乙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量筒乙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变大,导电性增强,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18.读下面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X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在C处发生的变化是   。
(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    病。
【答案】(1)胰岛素分泌增加
(2)糖尿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2)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为: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解答】 (1)图中A所示血糖含量高于正常血糖值X,当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因此在C处发生的变化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2)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19.生物不断地通过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来适应周围变化着的环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腺体②分泌激素的名称是   。
(2)图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   (选填“向性运动”或“感性运动”)。
(3)图丙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   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答案】(1)甲状腺
(2)感性运动
(3)左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 图乙中1垂体、2甲状腺,3肾上腺、4胰岛、5性腺。
(2)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其叶片会迅速合拢,这是含羞草具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特征,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感性运动。
(3)植物的茎总是向生长素较少的一侧弯曲。
【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腺体②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如果轻碰含羞草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 感性运动;
(3)图丙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左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20.今年八月,台风过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如图一所示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图一中操作①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   (填“I”、 “Ⅱ”或“Ⅲ”)。
(2) 在图二的Ⅰ操作中, 冷水的流动方向是   (填“A→B”或“B→A”)。
(3)水的净化再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答案】(1)Ⅲ
(2)B→A
(3)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冷凝的效果分析判断;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 (1)图一中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即过滤操作,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Ⅲ;
(2)为了冷凝的效果更好,冷凝管中冷水应从下端进入,即B进入,A流出,那么冷水的流动放下为B→A;
(3)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不能去除细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通过“生命吸管”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1.科学项目化小组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材料,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并进行了展示活动,如图所示。
(1)潜水艇模型要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原理是改变   (填“自身重力”或“浮力”)
(2)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   (填“注入”或“排出”)气体。
(3)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a漂浮,b悬浮,c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的是   .
【答案】(1)自身重力
(2)排出
(3)b、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潜水艇的浮沉方法判断;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潜水艇的重力变化即可;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答】 (1)潜水艇模型要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原理是改变自身重力。
(2)如果潜水艇从a处到达b处,需通过“进排气管”为水仓排出气体,增大自身的重力,潜水艇下沉至b处。
(3)该潜水艇在同一水缸内分别处于a、b、c处时,b和c全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二者受到的浮力相同。
2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电子秤,实际上是压力测量仪,可用它来称量物体的重力,其原理结构如图所示。图中A为金属片,B为金属板, 欧,R2是最大值为72欧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2伏不变。图中的重力表应该是用   表改装而成的,R1的主要作用是   ,当称量物体重力达到最大值时,重力表的示数所对应的电压为   。当金属片A上放重物、开关S闭合时,请说明电子秤称量物体重量的原理   。
【答案】电压;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分压;9V;物体的重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滑片下移使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根据电路图判断重量表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分析不称量时电路中的电流情况得出R1的主要作用;
(2)①当称量物体重力达到最大值时,R2的阻值达到最大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两端的电压。
②根据弹簧的形变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结合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解答即可。
【解答】 (1)由电路图可知,重量表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因此重量表是电压表;
当不称量时,滑片位于最上端,此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若电路中没有R1,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所以R1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串联在电路中可以分压,否则电压表示数始终等于电源电压不变;
(2)①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当称量物体重量达到最大值时,滑动变阻器R2阻值全部接入电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则R2两端的电压即重量表的示数U2=IR2=0.125A×72Ω=9V。
② 电子秤称量物体重量的原理 :物体的重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滑片下移使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空2分,本大题共40分)
23.硒(Se)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能,食用菌是良好的富硒载体,能够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从而被人体吸收。实验中选取红平菇作为富硒载体,在培养出的红平菇的菌丝边缘取几株发育状况良好、生长状况相同的菌株,分别接种到100mL不同 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培养液中Na2SeO3浓度/(毫克/升) 平均生长速度/(厘米/天) 菌丝体外观 菌丝体富硒情况
1 0 1.08 粗壮浓白 /
2 5 1.13 粗壮浓白 良好
3 10 0.98 粗壮浓白 良好
4 15 0.95 粗壮浓白 良好
5 20 0.61 细状淡黄 无法测定
6 25 0.47 细状淡黄 无法测定
(1)实验中所用的红平菇是由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接种过程必须要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其原因是   。
(2)第1组在本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当Na2SeO3浓度大于等于   毫克/升时,不利于菌丝体富硒。
(4)菌丝体富硒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得出红平菇生长的最适宜Na2SeO3质量浓度,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
【答案】(1)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效果
(2)起到对照作用
(3)20
(4)在5-20毫克/升之间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Na2SeO3培养菌丝体,比较菌丝体的富硒情况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1)实验中所用的红平菇是由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接种过程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效果,必须要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接种。
(2)第1组的实验的变量没有经过处理,是对照组,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3)由实验结果可知,当Na2SeO3浓度大于等于20毫克/升时,菌丝体外观呈现出细状淡黄,因此,不利于菌丝体富硒。
(4)菌丝体富硒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得出红平菇生长的最适宜Na2SeO3质量浓度,可以在5-20毫克/升之间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Na2SeO3培养菌丝体,比较菌丝体的富硒情况。
24.某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温度/℃ 25 25 25 50 60 70 25
溶剂种类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
溶剂质量/g 10 20 30 20 20 20 10
溶质M质量/g 7 7 7 5 5 5 7
溶解物质质量/g 2.1 4.2 6.3 5 5 5 0
(1)分析实验数据后,甲同学认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有关,而老师认为该结论是错误的,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什么    。
(2)乙同学实验后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无关。但这一结论与事实不符,你认为与事实不符的原因是   。
(3)丙同学的实验可以和实验1形成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
(4) 25℃时, 物质M的溶解度是   。
【答案】(1)没有控制溶质的质量相同
(2)没有控制溶质的质量相同
(3)物质M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4)21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2)在探究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丙同学的实验与实验1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4)根据实验1确定25℃时1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再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列式计算出它的溶解度即可。
【解答】 (1)而实验1、2、3中,温度和溶质的质量都相同,只有溶剂的质量不同,但是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是固定的,即溶质的溶解度是固定的,所以不能得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有关的结论,老师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溶质的质量相同;
(2)乙同学得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无关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原因是实验中只改变了温度,但是溶质的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没有控制溶质的质量相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丙同学的实验(实验7)与实验1相比,温度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种类不同,所以所探究的问题是物质M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4)25℃时,在实验1中,溶剂质量为10g,溶解物质质量为2.1g,
设25℃时物质M的溶解度为x,
则有2.1g:10g=x:100g,
解得:x=21g,
所以25℃时,物质M的溶解度是21g。
25.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____时,撤去酒精灯。
A.水分全部蒸发 B.溶液开始沸腾
C.出现大量固体 D.出现少量固体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小科认为这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请帮他说明理由   。
【答案】(1)cba
(2)C
(3)A
(4)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1)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
(2)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
(3)根据进行分析;
(4)根据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能得到精盐,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cba。
(2)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故选C。
(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高,故B不合题意;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C符合题意;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小科认为这12g白色固体并不全是氯化钠,是因为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12g白色固体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26.如图所示,用针筒和弹簧测力计也可以粗测大气压。可供选择的器材:①量程10N的弹簧测力计,②橡胶帽,③细线,④2.5毫升的针筒,⑤10毫升的针筒。
(1)要完成此实验,图中的两个针筒你会选哪一个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同组的小应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   (摩擦力/大气压力)为0.3N。
(3)小科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4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380g,烧杯质量为80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 则此次所测大气压值为    Pa。 (g取10N/ kg)
【答案】(1)A
(2)可排尽注射器小孔中残余气体,减小实验过程中的测量的误差;摩擦力
(3)9.8×104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可认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则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测力计示数也较小;
(2)①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②取下橡皮帽再重复步骤二的操作,此时测量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避免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3)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同;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反;
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用到的公式是,所以要分别得出大气压力F和活塞的横截面积S,利用二力平衡可得出大气压力,并知道活塞的面积S,便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了。
【解答】 (1)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可认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F=pS可知,受力面积越小,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也会越小,则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测力计示数也较小测力计的量程为0~10N,因此应选用小量程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较小),即选用注射器A;
(2)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产生的力会和外部大气压力抵消一部分,这样使得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减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使水充满在注射器小孔中,这样可排尽注射器小孔中残余气体,减小实验过程中的测量的误差;
②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小华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此时活塞所受到的摩擦力为0.3N;
(3)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G1=(440+80)×10-3kg×10N/kg=5.2N,
对活塞受力分析:f+F'=G1=5.2N------①,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G2=(380+80)×10-3kg×10N/kg=4.6N,
对活塞受力分析:F'-f=G2=4.6N------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F'=4.9N;
所以p'=9.8×104Pa。
27.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5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选择的定值电阻阻值为5Ω、10Ω、15Ω、20Ω和25Ω。
(1)根据图甲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丙图中画出电路图。 (学生电源符号用电池组符号表示)
(2)小科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电压表指针均指向零刻度。假设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选填字母)。
A.定值电阻短路 B.定值电阻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滑动变阻器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科测出多组数据并绘制成图乙。实验过程中,当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小科对小科所绘制的图乙提出质疑,她指出其中一组数据与事实不符。请分析说明小科的判断依据是:    .
【答案】(1)
(2)C
(3)B
(4)①,理由是:经计算电路的最小电路为0.11A,而图像中的最小电流为0.1A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 (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时,要保证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一致,还要保证连接的先后顺序一致;
(2)若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指针不动,说明电路的必经之路肯定发生断路,据此分析判断;
(3)10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根据图乙可知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阻的电压;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不变,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阻,由欧姆定律求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解答】 (1)根据实物图可知,除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外,其它的都是串联,如下图所示:
(2)若闭合开关S时,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指针不动,说明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故选C;
(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15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定值阻值最大为25Ω,
则电路的电阻最大值为:R大=10Ω+25Ω=45Ω,
那么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故①组数据中的电流大小有拼凑的嫌疑。
四、解答题
28.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们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
(1)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   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的产热情况。
(2)当登山运动员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会不由自主的颤抖,它的生理意义是    。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此时人体是如何调节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的    
【答案】(1)乙
(2)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1)根据骨骼肌产生热量所占比例的变化分析;
(2)根据骨骼肌收缩产生热量分析解答;
(3)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登山队员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体温的。
【解答】 (1)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明显增加,图乙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候的产热情况。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出现颤抖现象,原因是在寒冷环境下,皮肤的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将这种刺激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做出相应的调节,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人体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
29.浙江乐清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是重要的产盐基地。目前,在清江山马村还有30户人家坚持着以产盐谋生,这片盐田也成了乐清最后一块盐田。
(1)物质结晶主要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晒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还有另一种获得晶体的方法是   。
(2)某盐农将10吨海水引入盐田,设海水中含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浓缩成含盐的质量分数为 15%的浓海水时,蒸发了多少水
(3)由于盐田晒得的盐属于粗盐,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可得到精盐。小科用天平称取7.5g精盐,再用量筒量取9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分析可知小科想要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实验后,老师发现小科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降温结晶
(2)解:某盐农将10吨海水引入盐田,设海水中含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
浓缩成含盐的质量分数为15%的浓海水时,
蒸发水的质量是:。
(3)7.5%;②④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1)根据结晶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多了,或者溶剂少了进行分析
【解答】 (1)物质结晶主要有两种方法,从海水中晒盐主要是利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还有另一种获得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用天平称取7.5g精盐,再用量筒量取92.5mL的水进行溶液配制,
则小科想要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①错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②正确;
③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③错误;
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溶剂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答,故④正确;
⑤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⑤错误。
故选②④。
30.某STEM小组同学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 (图甲),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图乙)。检测电路如图丙,电源电压U为1.5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欧,电压表量程为0~3伏, “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表。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垃圾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伏,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请提出两项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并进行说明。   。
【答案】(1)解: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为,
垃圾样品电阻值,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可回收垃圾桶。
(2)在电源电压不变时,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1的阻值,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可以增大电压表的示数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垃圾样品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出垃圾样品电阻值,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入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1的阻值可以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当电阻的阻值不变时,适当增大电源电压,也可以增大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 (2)在电源电压不变时,适当增大定值电阻R1的阻值,由串联分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可以增大电压表的示数。
31.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入引发窒息,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
(2)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 ,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3)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cm2,医生至少需要1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降低,则此时肺内气压大约是多少帕 (外界气压 帕)
【答案】(1)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
(2)6.8
(3)解:医生将笔帽恰好取出时,受到外界大气压力p0S和向外的力F、肺内向外的气体压力pS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则p0S=F+pS,
即(p0-p)S=F,
即ΔpS=F;
肺内外气压差为

此时肺内的气压。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
(2)根据通气量的计算式V=Sv计算通气孔的面积;
(3) 医生将笔帽恰好取出时,受到外界大气压力p0S和向外的力F、肺内向外的气体压力pS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得出等式进行解答。
【解答】(1)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压缩人体内的气体,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从而将异物排出.;
(2)根据通气量的计算式V=Sv可得通气孔的面积:

32.小科是一名“科学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   起固定作用;
(2)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
(3)制作完成后,小科急着喝了一口,烫到了,猛地吐出了豆浆,该生命活动通过   这一结构来完成,之后小科吃其他食物时,总觉得舌头难受,食物没有那么美味,是因为该结构中的感受器受到了损伤;
(4)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那个大,但是手里没有密度计,如果小明只有一根筷子和部分铁丝,该如何操作和比较    。
【答案】(1)大气压
(2)并联
(3)反射弧
(4)用筷子和铁丝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多的密度大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大气压强的存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解析】【分析】 (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解答;
(2)用电器只能同时工作的是串联电路,可以独立工作的是并联电路;
(3)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4)密度与物质的浮沉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块物质的密度大于周围介质(如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它会下沉;当一块物质的密度小于周围介质的密度时,它会浮起。这是由于密度差异造成的。
【解答】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利用大气压起固定作用。
(2)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3)制作完成后,小科急着喝了一口,烫到了,猛地吐出了豆浆,该生命活动通过反射弧这一结构来完成,之后小科吃其他食物时,总觉得舌头难受,食物没有那么美味,是因为该结构中的感受器受到了损伤。
(4)小明想比较一下豆浆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那个大,但是手里没有密度计,如果小明只有一根筷子和部分铁丝,应该:用筷子和铁丝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使其分别直立地漂浮在水和豆浆中,筷子露出液面多的密度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