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监测
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是中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我国为发挥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了“天宫课堂”科普教育品牌。我国宣布,我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开放( )
①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②促进人类竞争利用太空
③彰显了中国太空探索的责任与担当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我国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面是某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对图中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B. ②地位于西半球
C. 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D. ④地经度为20℃
4. 下列属于①地的地理现象的是( )
A.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B. 终年炎热 C. 正午时刻树影朝南 D. 一天中,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5. 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有( )
①地球的自转②地球绕太阳公转
③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④地球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2024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洲上演。此次日全食带跨越墨西哥、美国、加拿大境内的大片陆地区域,当地人可观看到最长4分28秒的日全食过程,是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观测时长。因为没有处在日食带上,我国这次完美“避开”了日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当日全食发生的这一天,地球运动至( )
A. A至B之间 B. B至C之间
C. C至D之间 D. D至A之间
7. 日全食这天( )
A. 北京正处春季 B. 北京正处夏至日
C. 北京昼短夜长 D. 太阳直射赤道
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环巢湖旅游大道是一条环绕巢湖一周形似“心”形的道路,总长154.041千米,串联巢湖旅游的“五区十景”。暑假期间,淮南市的王明同学随家人驾车“环巢湖一日游”。完成下面小题。
8. 行程中,地图给王明一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地图最适合他们选用的是( )
A 中国交通旅游图 B. 安徽省行政区划图 C. 合肥市地形图 D. 合肥市交通旅游图
9. 王明一家驾车行驶的线路,在地图上的符号一般表示为( )
A. B. C. D.
城市中“智能化路灯”能够根据当地昼夜长短变化自行调节路灯开关时间,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结合材料与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通常情况下,合肥市的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1. 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地球大小 D. 地球形状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引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读“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鹦鹉螺”号从印度洋向西前往大西洋需经过( )
A. 德雷克海峡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
13. 据“鹦鹉螺”号航行线路图可以看出( )
A. 太平洋横跨东西半球 B. 欧洲跨经度最广
C. 世界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北冰洋位于中纬度
14. “鹦鹉螺”号航行经过的①海域火山地震频发,原因是其位于( )
A. 板块张裂处 B. 板块内部
C.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地带 D.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地带
15. 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其中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有( )
①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②坡度较缓 ③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④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他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里,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读“北极燕鸥图”和“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正确的是( )
A. 甲是亚洲,跨纬度最广 B. 乙是非洲,热带面积较大
C. 丙是南美洲,主要位于东半球 D. 乙、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7. 下列关于北极燕鸥迁徙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迁时沿美洲大陆西岸飞行 B. 南迁时穿越印度洋
C. 主要往返于大西洋上空飞行 D. 繁殖地位于南极洲
18. 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终年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冷却,易形成降水
B.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西两岸常年降水少
C.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中部距海洋远,但降水丰富
D.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亚洲东部,炎热干燥
19. 下列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B. 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C. 同纬度,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D. 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20. 2025年元旦即将来临,安徽省合肥市某校园里的旗杆在正午12时的影子与下列四幅图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东南部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多为平房,不开窗或二层开小窗,屋内设有火炕。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被称为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读土掌房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土掌房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程量小 B. 轻质材料
C. 就地取材 D. 便于翻新
22. 土掌房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约土地 B. 便于出行
C. 加强联系 D. 为了美观
23. 为保护“活着”的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保护古建筑,将居民全部外迁②全部拆除,建设新城镇③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④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2023年11月7日,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于当日晚间在日本东京外务省饭仓公馆开幕,巴以冲突局势成为中心议题。七国集团成员包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七国集团的成员( )
A. 都是发达国家 B. 都位于欧洲 C. 都位于西半球 D. 都位于北美洲
25. 我国和七国集团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叫( )
A. “南北对话” B. “南南对话” C. “南南合作” D. “南北协商”
二、解答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26. 安徽省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形类型为____,河流的流向是____。
(2)开发乡村旅游景点。
景点1:溯溪栈道——要求沿溪而建,建议建在____(填序号)处沿线。
景点2:过山溜索——要求从一个山峰直接溜到另一个山峰,建议架在____(填序号)处上空。
景点3:峭壁芭蕾——要求在天然悬崖或人工岩壁上攀爬,建议设在____(填序号)处。
(3)该地区计划在丙、丁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③和④两种方案,请选择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
(4)图中甲村和乙村的距离约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报告发现,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各国必须采取比之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2.9℃。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红旗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读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①、②、③三地的气候资料图(图2)。
(1)甲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该半岛以____气候为主,其气候特征为____,
(2)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A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____地,该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与B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____地,该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
(3)图1中②、④两地气候类型不同,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⑤、⑥两地气候类型也不同,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____.
28. 红星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下面资料,完成探究结论。
(1)从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从地形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填地形类型)地区。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两地人口密度稀疏,A地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B地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
(3)小华想去E地区深入学习,他要学习的当地语言是____,发现当地以____人种为主。
(4)图中的甲、乙两地,人口增长最慢是____地,人口增长过慢会产生____等问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监测
地理试题卷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D
【5题答案】
【答案】A
【6~7题答案】
【答案】6. D 7. A
【8~9题答案】
【答案】8. D 9. A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C 13. A 14. D
【15题答案】
【答案】A
【16~17题答案】
【答案】16. D 17. C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A
【21~23题答案】
【答案】21. C 22. A 23. B
【24~25题答案】
【答案】24. A 25. A
二、解答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 ①. 山地 ②. 自西向东
(2) ① ② ②. ⑤ ③. ⑥
(3)④处,该路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这样会使道路的坡度小、修建的难度低、工程量较少(言之有理即可)
(4)2000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热带沙漠 ②. 全年炎热干燥
(2) ①. ① ②.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 ③ ④. 地中海气候
(3) ①. 海陆 ②. 纬度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中低 ②. 沿海 ③. 平原
(2) ①. 气候过于干旱 ②. 气候过于湿热
(3) ①. 阿拉伯语 ②. 白色
(4) ① 乙 ②. 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老龄化严重等(任填一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