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第10讲 物质的溶解与溶液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 水的组成考点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考点三 物质的溶解考点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考点五 水的净化考点六 物质的分离考点七 水资源的保护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题型一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题型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特点题型三 溶解度题型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题型五 水的净化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能力提升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1.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3.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4.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4年考查6分 1.水的组成的命题点有:①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②氧气、氢气的检验和体积关系;③水分子的组成;④元素、原子、宏观、微观等概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2.溶解度的命题点有:①溶解度的概念理解;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③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转化和计算等,命题时常常以组合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 3.饱和与不饱和命题点有:①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③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4.溶液的配制命题点有:①配制溶液中的注意事项;②配制溶液过程中的装置及其使用注意事项;③溶液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 5.物质的分离命题点有:①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②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的选择;③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④蒸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有时会出现在流程图形式的实验探究题中。 6.溶液的计算命题点有:①质量分数公式的应用;②稀释和浓缩公式的应用计算;③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④溶液饱和与否 及质量分数的对比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有时会出现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考点一 水的组成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1)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烧碱溶液或硫酸溶液,它们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原理:2H2O ══ 2H2↑+O2↑(化学方程式)。(3)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都产生气泡,且正极和负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口诀:负氢正氧二比一) (4)实验结论:①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宏观);③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混淆电解水产生气体与结论不清晰①宏观角度:水由氢、氧组成。②微观角度: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2024 萧山区模拟)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B.“气凝胶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C.“气凝胶水”是混合物D.水变成“气凝胶水”属于汽化【解答】解:A、“气凝胶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说法正确;B、“气凝胶水”是水的一种形式,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说法错误;C、“气凝胶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D、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因此水变成“气凝胶水”不属于汽化,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2024 临安区一模)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自然界的降水普遍带有酸性,称为酸雨C.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大【解答】解: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含有矿物质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B、自然界的降水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普遍带有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故B错误;C、水中N、P等营养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故C正确;D、水的比热大,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故D正确。故选:B。考点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溶液。(2)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2、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乳化:在油脂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的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2024 滨江区一模)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试管①、③液体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混合物,试管②中液体分层,不均一,不是溶液,故A错误;B、试管②中分层的液体,乙醇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故B正确;C、试管③中的液体全都变为红色,且不分层,该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酒精被水溶解,酒精是溶质,酒精是液态的,所以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故D正确;故选:A。(2024 舟山模拟)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但温度不变,蔗糖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B、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故选项正确。C、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烧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若所得溶液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三 物质的溶解1、物质的溶解性:(1)物质溶解的能力: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2、是否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相互转化:(4)浓溶液和稀溶液:①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②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3、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这种溶质 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g)(2)溶解度的含义: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23 萧山区校级二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 54.1 51.1( )A.10℃~9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100g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解答】解: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考点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1.溶液的配制(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2)步骤:①计算: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装瓶并贴上标签。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的影响因素①溶质的原因:如果药品中含有杂质,则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如果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若使用了游码,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②溶剂的原因:主要是量取溶剂过程中读数的方法导致的,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溶剂量偏多;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溶剂量偏少;③配制时的原因:烧杯提前用水润洗,导致实际溶剂量偏多;药品倒入烧杯中时不慎撒出,导致溶质量偏少等;④装入试剂瓶时的原因:试剂瓶用水润洗,导致溶剂量增多。3.溶液的稀释、浓缩:①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浓缩: A增加溶质B蒸发溶剂C两者混合(2024 宁波模拟)据表氯化钠、碳酸钠在0~40℃四个温度区间的溶解度数据,以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碳酸钠 7 12 22 40 49A.乙>甲>丁>丙 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 D.甲=乙>丁>丙【解答】解:由表格中数据可知,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则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7g,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9g,则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则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乙>丁=丙。故选:C。(2024 诸暨市二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解答】解:A、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该温度下,I中硝酸钾的质量为5g均溶解在50g水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1%,故A错误;B、KNO3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即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该温度下,Ⅱ中溶液是10g硝酸钾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C、Ⅰ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5g,Ⅱ中含有的KNO3的质量是10g,溶剂的质量为50g,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9.1%,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100%≈16.7%,故C错误;D、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而降温前,50g水中只溶解硝酸钾10g,所以Ⅲ中没有KNO3晶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B。考点五 水的净化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为纯净物;自来水、湖水、海水、矿泉水、雨水等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 2.净水方法(1)沉淀(物理变化):静置使不溶性固体沉降,如加明矾。(2)过滤(物理变化):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吸附(物理变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杀菌消毒(化学变化):加入杀菌剂,除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5)蒸馏(物理变化):将水中的所有杂质除去。(净化程度最高)(2024 温州模拟)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解答】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考点六 物质的分离1.物质的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2.常用分离方法:(1)蒸发结晶:适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2)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固体物质。(3)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沉淀法(明矾的净水作用,活性炭的净水作用。)3.过滤:适用范围: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汽再使蒸汽冷却,凝成液体的方法。①蒸馏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②加热前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③加热蒸馏烧瓶时必须垫石棉网。5.结晶水合物(1)结晶水:有些晶体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往往要结合一定量的水。这部分存在析出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2)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如蓝色硫酸铜晶体,也叫无水硫酸铜,胆矾或蓝矾。(3)性质: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潮解:某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变潮湿直到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2024 宁波模拟)在下列过滤、加热、滴加试剂、读取液体体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加热C.滴加 D.读取【解答】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2024 上城区校级一模)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解答】解:A、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错误;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故错误;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故正确;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故错误。故选:C。考点七 水资源的保护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水储量虽大但淡水很少,只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而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水污染的 主要来源 (1)工业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 (3)生活污染(含磷、氮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等)水污染的水污染的 防治措施 (1)工业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后再排放。 (3)农药、化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提倡使用农家肥。 (4)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节约用水 (1)生活中使用节水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 (2)农业上改善浇灌方式。 (3)工业上重复利用工业用水(2022 婺城区模拟)近年来,婺城区治水部门对婺江进行综合整治,还原婺江风貌(如图),努力把婺江打造成为一条“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工厂废水经处理后排放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解答】解:A、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经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说法正确;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说法错误;C、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经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说法正确;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防止水体污染,说法正确;故选:B。题型一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2022 温州模拟)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且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知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④。故选:D。(2023 乐清市模拟)如图所示,〇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A. B. C. D.【解答】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蔗糖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D复合蔗糖溶液的特点。故选:D。题型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特点(2023 金东区二模)某品牌加酶洗衣粉广告介绍:本品加入碱性蛋白酶,能高效去除衣服上的汗渍、血渍等多种污渍。下列关于该洗衣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于洗涤羊毛衣料 B.能用于分解油性污渍C.温水浸泡效果更佳 D.能与酸性柔顺剂共用【解答】解:A、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羊毛衣料,会破坏羊毛衣料,故A错误;B、加酶洗衣粉能高效去除衣服上的汗渍、血渍等多种污渍,不能用于分解油性污渍,故B错误;C、温水浸泡效果更佳,故C正确;D、碱性蛋白酶能与酸性柔顺剂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共用,故D错误。故选:C。题型三 溶解度(2024 嘉兴模拟)小科用硝酸钾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忽略水的蒸发)。已知温度为T1、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40g、110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220gB.乙电路中的小灯泡不能发光C.乙到丙的过程中能析出80g晶体D.甲、乙、丙中的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解答】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T2时将120g硝酸钾加入到100g水中,只能溶解110g硝酸钾,则甲中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210g,故A错误;B、乙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则乙电路中的小灯泡能发光,故B错误;C、乙中溶解了110g硝酸钾,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g,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解了40g硝酸钾,则乙到丙的过程中能析出70g晶体,故C错误;D、甲、乙、丙中的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2024 杭州一模)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解答】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则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不最大,而是实验④和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B、实验④和⑤可知,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因此实验④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即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故C正确;D、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则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因此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不到饱和,故D错误。故选:C。(2024 绍兴三模)“天气瓶”是一个瓶内晶体可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装饰品,密封瓶内液体的主要成分有: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为24%是指每100g溶液中,溶质是24gB.当天气瓶中是澄清透明时,瓶内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物质的溶解度变大D.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解答】解:A、溶质质量分数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为24%是指每100g溶液中,溶质是24g,故选项说法正确。B、当天气瓶中是澄清透明时,瓶内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说明瓶内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瓶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题型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解答】解:A、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①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故A错误;B、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故B错误;C、③和④溶液中溶质都溶解54.6g,且溶液质量相等,即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④所得溶液,故C错误;D、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则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70gMgCl2并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2024 杭州模拟)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解答】解:A、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小于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在30℃时充分溶解后,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由于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则30℃时5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小于50g,此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小于100g,所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100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如果采用增加溶剂的方法,增加的溶剂恰好溶解剩余固体硝酸钾成为3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增加的溶剂过量,形成30℃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果采用升温的方法,5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比原来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024 杭州二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硝酸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A.①中没有晶体析出B.②中溶液为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②>③D.KNO3的溶解度与水质量多少无关【解答】解:A、①为20℃时100克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形成的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A正确;B由溶解度表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50g水最多能溶解55g硝酸钾,所以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C;②中溶解了30g硝酸钾,③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③,故C正确;D、溶解度与温度和溶质、溶剂种类有关,KNO3的溶解度与水质量多少无关,故D正确;故选:B。题型五 水的净化(2021 上虞区模拟)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变化C.海水通过活性炭吸附也能获取淡水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解答】解:A.该装置得到淡水的原理是海水的水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上凝结成水,滴落到烧杯,烧杯中水里不含其它杂质,属于淡水,选项说法正确;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海水淡化,选项说法错误;D.温度越高,海水中的水蒸发得越快,获取淡水越快,所以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基础巩固(2024 宁波模拟)为探究一标签破损的氯化钠溶液浓度,某同学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温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为不饱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C.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D.③和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解答】解:A、①蒸发10g水,析出2g固体,②蒸发10g水,析出4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4g固体,则①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烧杯③是饱和溶液,则蒸发10g水,会析出4g固体,则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故B正确;C、烧杯②中析出固体,烧杯②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4g固体,则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故C错误;D、③和④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C。(2024 路桥区一模)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解答】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D错误。故选:B。(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解答】解:由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①溶液转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②溶液转化为③溶液,③中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④是升高温度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观察图像,B符合变化过程。故选:B。(2024 杭州二模)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a一定小于b的是(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克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克,高温时为b克【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即a<b.故A错误;B、在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解度,即a<b.故B正确;C、该饱和溶液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该物质不再溶解,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即a=b.故D错误。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时,a>b.故C错误;故选:B。(2024 绍兴三模)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常温下,向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通入氢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至相同温度。测得容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与通入氢气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气与氧气恰好反应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C.AB间,容器中剩余气体为氧气D.C点对应纵坐标为(x﹣2)【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A、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024 宁波模拟)在学习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后,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号烧杯一定为饱和溶液B.②③号烧杯内溶液质量分数相等C.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20gD.④号烧杯溶液质量分数为20%【解答】解:A、①号烧杯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由图可知,②③号烧杯的底部都有固体剩余,均为饱和溶液,但两份溶液的温度不同,其溶解度不同,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100%可知,②③号烧杯内溶液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C、由图可知,20℃时,向③号烧杯加入100g水后,剩余的20g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的仍是20℃的饱和溶液,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C正确;D、由选项C可知,④号烧杯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6.7%≠20%,故D错误;故选:C。(2024 温州模拟)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②可算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D.20℃时,往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8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解答】解:A、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说明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则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③④所得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最多能形成68g溶液,说明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实验②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A选项的分析,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68g﹣50g=18g氯化钠,则20℃时,往①所得溶液再加入8g氯化钠,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024 滨江区二模)已知20℃和60℃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g和45.5g,如图所示为用KCl进行的溶解实验,整个过程不考虑水蒸发带来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B.②中溶液一定为KCl的不饱和溶液C.KCl的溶解度:③>②>①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解答】解:A、20℃KCl的溶解度为34.0g,则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则①中溶液的质量为3.4g+10g=13.4g,故选项说法错误。B、20℃KCl的溶解度为34.0g,则2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6.8g,5.0g氯化钾能全部溶解,②中溶液一定为KCl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①②是20℃时氯化钾的溶液,③是60℃时氯化钾的溶液,则KCl的溶解度:③>②=①,故选项说法错误。D、①是20℃KCl的饱和溶液,②是20℃KCl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②、③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024 吴兴区模拟)近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运行。如图所示是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板B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气中的氢原子被电离成氢离子(质子)和电子,所有氢离子经过质子膜到达燃料电池板B极,而所有的电子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持续的电流,电子到达A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1)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电池板A极相当于电源 (选填“正极”或“负极”)。(3)根据上述信息,关于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说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可多选)。A.新型燃料电池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B.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C.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D.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解答】解:(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2)所有氢离子经过质子膜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电池板A极相当于电源的正极;故答案为:正极;(3)A、新型燃料电池不会产生对环境不友好的物质,因此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故A合理;B、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2):(1×32)=1:8,故B不合理;C、氢气有可燃性,与空气相遇受热可能发生爆炸,因此氢氧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故C合理;D、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故D合理。故答案为:ACD。能力提升(2024 鄞州区校级模拟)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带来许多乐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完成了“蛋壳水晶”的工艺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水分蒸发) 硫酸铜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0 55.0A.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B.②中通过搅拌可以使④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C.③中的溶液始终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D.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解答】解:A、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和增大硫酸铜的溶解度,故A错误;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②中通过搅拌不可以使④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故B错误;C、③中的溶液始终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故选:C。(2024 衢州一模)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的组成。(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可燃空气”中的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化学式是 。(3)若在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证明了水是由“可燃空气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解答】解:(1)根据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由于与水蒸气反应,故生成的气体不纯,实验的过程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因此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水蒸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氢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有铁和氧两种元素,且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空气的名称是氢气;故答案为:H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可燃空气的质量之和为生成水的质量,即100%×m1+m2=m3;化简得:m1+m2=m3;故答案为:m1+m2=m3。(2022 丽水模拟)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b处气体的方法是 。(2)图乙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解答】解:(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由图可以得出,b管内的气体时氧气,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正确顺序为②①③,故答案为:②①③。(2023 南湖区一模)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A.食盐B.料酒C.植物油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解答】解:(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B、料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错;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2)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都相同,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故答案为:(1)AB;(2)均一.(2024 玉环市模拟)小明在玻璃杯中倒入50克20℃的清水,再将50克蔗糖块放入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蔗糖块完全消失,且杯中糖水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 。(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3.9克,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 溶液。【解答】解:(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隙;(2)从题中信息可知,50g的清水能溶解101.95g的蔗糖,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隙;(2)不饱和。(2024 拱墅区一模)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回答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Na2CO3 7.0 12.5 21.5 39.7 49.0(1)20℃时,将15gNaCl与15gNa2CO3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2)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能实现“冬天捞碱”的原因是 。【解答】解:(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20℃时,将15gNaCl与15gNa2CO3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最多能溶解18g、10.75g,则充分溶解后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是碳酸钠溶液,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7.7%。(2)由Na2CO3的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答案为:(1)17.7;(2)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2021 浙江模拟)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①的作用是 (填字母)。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解答】解:(1)①中碳罐中含活性炭,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则①的作用是吸附杂质;(2)只要将直饮水机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则直饮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答案:(1)B;(2)混合物;(2024 湖州模拟)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解答】解:(1)固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把“设备(I)”中的混合物分离成碳酸氢钠固体和母液,因此操作的名称为过滤;(2)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大;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3)进入“设备(Ⅱ)”的物质有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铵及水,发生的反应有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最终产物有氯化钠、氯化钙、氨气,其中氯化钠、氨气可再利用;故答案为:(1)过滤;(2)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使反应更充分;(3)NaCl、NH3。(2024 杭州二模)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模拟海水淡化实验,进行如下实验:【资料: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1)配制3.5%食盐溶液40g,需要 g10%食盐溶液。(2)【设计实验】模拟海水淡化(请将配制好的3.5%食盐溶液进行淡化——制取蒸馏水)。请写出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步骤(可以配图):(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有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大试管、小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长直导管、橡皮管、湿抹布等)【解答】解:(1)设需要10%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x=40g×3.5%,x=14g。(2)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的方法,使低沸点物质先蒸发,再冷凝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操作。用配制好的3.5%食盐溶液进行淡化,制取蒸馏水,实验步骤为:①带橡皮塞的导管连接大试管(或烧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在大试管(或烧瓶)中倒入适量的3.5%食盐水;③把大试管按酒精灯的位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把长导管伸入小试管底部,把小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小烧杯中;⑤用外焰加热大试管(或烧瓶),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适量的液体。该实验的装置图为:或。(2024 鄞州区二模)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克。(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解答】解:(1)溶液配制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等,分析图示可知,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故填: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2)NaCl的质量为60g×5%=3g,故填:3;(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填:胶头滴管;(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称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称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①③。(2024 浙江模拟)水葫芦又称风眼莲,花被裂片6枚,紫蓝色,花冠略两侧对称,由于其观赏价值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但在生长适宜区,它又常由于过度繁殖,阻塞水道,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除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工艺。(1)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的燃料乙醇可利用如图所示的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请在图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其中对用于调和的燃料乙醇中的水分含量又有一定要求。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燃料乙醇2kg,若要将其提纯为溶质质量分数为92%的燃料乙醇,需去除其中 kg的水。(3)与利用化学除草剂相比,利用天敌生物进行防治水葫芦泛滥具备什么明显优势? 。【解答】解:(1)该电池发电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醇燃料电池中,乙醇为负极,氧气为正极,氢离子向正极移动;图中a处为负极、b处为正极,图示为:;(2)溶液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除去水的质量为x,则2kg×46%=(2kg﹣x)×92%,x=1kg;(3)根据题文信息可知,与利用化学除草剂相比,利用天敌生物进行防治水葫芦泛滥具备明显优势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2023 镇海区模拟)如图甲是小平网购收到的活鱼,鱼在密封袋中存活时间长短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关。为了探究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小平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相同的7个密封容器标为1号、2号、3号......,在容器内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后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步骤2:将7个密封容器的水温控制在0℃、5℃、10℃、15℃、20℃、25℃、30℃,然后通过调整密封圈把容器内气压调整为0.9×105帕。通过氧气含量传感器显示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如图乙)。步骤3:将气压调整到1×105帕、1.05×105帕,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并绘制如图丙所示曲线。(1)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 。(2)某同学认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微溶,即使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在容器内气压为1.0×105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通过调整密封圈来改变容器内的气压,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该怎么调整,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为了保证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充入足够的氧气,故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提高容器中氧气含量,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2)只要其他条件相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就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只要都达到饱和,且袋内气压相等,气体质量略有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要保持氧气的溶解度不变,可以增大压强。故在容器内气压为1.0×105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如何调整及理由是由图丙可知溶解氧含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要保证溶解氧含量不变,需增大压强。故答案为:(1)提高容器中氧气含量,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状态;(2)合理,只要都达到饱和,且袋内气压相等,气体质量略有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由图丙可知溶解氧含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要保证溶解氧含量不变,需增大压强。(2022 金华模拟)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如图1)(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B.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2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A.12.4%B.17.2%C.16.9%D.12.5%【解答】解:(1)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c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操作正确,使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AB。(2)由图可知称取氯化钠质量为10g+5g﹣2.7g=12.3g,量取水的体积为87mL,即87g,则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2.4%。故选:A。故答案为:(1)AB;(2)A。(2021 鹿城区校级三模)如图甲为最新研究的一款人工蒸腾器件剖面图,图乙是它的结构示意图。该器件顶端是被碳化的伞状蘑菇,其底端与海水相接触。碳化蘑菇具有较强的吸水和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且内部向空气散热较差,能使其在伞状结构的上方产生大量“白雾”,并利用图乙中的透明装置与烧杯进行淡水收集。该过程中,菌盖内和水槽中的海水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这种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使海水蒸发转化为淡水的效果显著提高。请结合已学科学知识,解释该器件能显著提高蒸发效果,并制得淡水的原因。【解答】答:碳化蘑菇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以为蒸发提供充足的水分;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装置吸收阳光的面积,且碳化蘑菇具有吸光性强和向空气散热差的特点,减少了菌盖和水槽中海水的热传递,这些结构大大提高了水的温度:菌盖多孔褶皱的结构,增大了水的蒸发面积,使装置的蒸发效率显著提高;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透明装置液化形成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烧杯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部分 物质科学第10讲 物质的溶解与溶液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 水的组成考点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考点三 物质的溶解考点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考点五 水的净化考点六 物质的分离考点七 水资源的保护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题型一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题型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特点题型三 溶解度题型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题型五 水的净化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能力提升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1.了解物质溶解与结晶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溶解度的含义3.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4.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4年考查6分 1.水的组成的命题点有:①电解水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②氧气、氢气的检验和体积关系;③水分子的组成;④元素、原子、宏观、微观等概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2.溶解度的命题点有:①溶解度的概念理解;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③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转化和计算等,命题时常常以组合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 3.饱和与不饱和命题点有:①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②饱和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③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等.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 4.溶液的配制命题点有:①配制溶液中的注意事项;②配制溶液过程中的装置及其使用注意事项;③溶液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 5.物质的分离命题点有:①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②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的选择;③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④蒸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有时会出现在流程图形式的实验探究题中。 6.溶液的计算命题点有:①质量分数公式的应用;②稀释和浓缩公式的应用计算;③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④溶液饱和与否 及质量分数的对比等,考试中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有时会出现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考点一 水的组成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1)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烧碱溶液或硫酸溶液,它们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原理:2H2O ══ 2H2↑+O2↑(化学方程式)。(3)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都产生气泡,且正极和负极处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口诀:负氢正氧二比一) (4)实验结论:①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宏观);③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混淆电解水产生气体与结论不清晰①宏观角度:水由氢、氧组成。②微观角度: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2024 萧山区模拟)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B.“气凝胶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C.“气凝胶水”是混合物D.水变成“气凝胶水”属于汽化(2024 临安区一模)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B.自然界的降水普遍带有酸性,称为酸雨C.水中N、P等元素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大考点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溶液。(2)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2、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不稳定、不均一)(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乳化:在油脂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的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2024 滨江区一模)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2024 舟山模拟)一定温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体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蔗糖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考点三 物质的溶解1、物质的溶解性:(1)物质溶解的能力: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2、是否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相互转化:(4)浓溶液和稀溶液:①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②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3、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这种溶质 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单位(g)(2)溶解度的含义: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23 萧山区校级二模)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 54.1 51.1( )A.10℃~9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100g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将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考点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1.溶液的配制(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2)步骤:①计算: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装瓶并贴上标签。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的影响因素①溶质的原因:如果药品中含有杂质,则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如果称量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若使用了游码,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②溶剂的原因:主要是量取溶剂过程中读数的方法导致的,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溶剂量偏多;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溶剂量偏少;③配制时的原因:烧杯提前用水润洗,导致实际溶剂量偏多;药品倒入烧杯中时不慎撒出,导致溶质量偏少等;④装入试剂瓶时的原因:试剂瓶用水润洗,导致溶剂量增多。3.溶液的稀释、浓缩:①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②浓缩: A增加溶质B蒸发溶剂C两者混合(2024 宁波模拟)据表氯化钠、碳酸钠在0~40℃四个温度区间的溶解度数据,以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可知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碳酸钠 7 12 22 40 49A.乙>甲>丁>丙 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 D.甲=乙>丁>丙(2024 诸暨市二模)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考点五 水的净化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为纯净物;自来水、湖水、海水、矿泉水、雨水等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 2.净水方法(1)沉淀(物理变化):静置使不溶性固体沉降,如加明矾。(2)过滤(物理变化):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吸附(物理变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杀菌消毒(化学变化):加入杀菌剂,除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5)蒸馏(物理变化):将水中的所有杂质除去。(净化程度最高)(2024 温州模拟)某直饮水机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A.过滤 B.吸附杂质 C.杀菌消毒 D.蒸馏【解答】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考点六 物质的分离1.物质的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2.常用分离方法:(1)蒸发结晶:适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2)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固体物质。(3)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1、沉淀法(明矾的净水作用,活性炭的净水作用。)3.过滤:适用范围: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汽再使蒸汽冷却,凝成液体的方法。①蒸馏烧瓶内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②加热前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③加热蒸馏烧瓶时必须垫石棉网。5.结晶水合物(1)结晶水:有些晶体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往往要结合一定量的水。这部分存在析出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2)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晶体。如蓝色硫酸铜晶体,也叫无水硫酸铜,胆矾或蓝矾。(3)性质: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潮解:某些晶体在空气里会逐渐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变潮湿直到它的表面上溶解而成为饱和溶液甚至稀溶液的现象。(2024 宁波模拟)在下列过滤、加热、滴加试剂、读取液体体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加热C.滴加 D.读取(2024 上城区校级一模)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考点七 水资源的保护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水储量虽大但淡水很少,只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而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水污染的 主要来源 (1)工业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 (3)生活污染(含磷、氮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等)水污染的水污染的 防治措施 (1)工业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后再排放。 (3)农药、化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提倡使用农家肥。 (4)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节约用水 (1)生活中使用节水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 (2)农业上改善浇灌方式。 (3)工业上重复利用工业用水(2022 婺城区模拟)近年来,婺城区治水部门对婺江进行综合整治,还原婺江风貌(如图),努力把婺江打造成为一条“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工厂废水经处理后排放B.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题型一 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2022 温州模拟)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3 乐清市模拟)如图所示,〇表示蔗糖分子,●表示水分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蔗糖溶液的是( )A. B. C. D.题型二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的特点(2023 金东区二模)某品牌加酶洗衣粉广告介绍:本品加入碱性蛋白酶,能高效去除衣服上的汗渍、血渍等多种污渍。下列关于该洗衣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于洗涤羊毛衣料 B.能用于分解油性污渍C.温水浸泡效果更佳 D.能与酸性柔顺剂共用题型三 溶解度(2024 嘉兴模拟)小科用硝酸钾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忽略水的蒸发)。已知温度为T1、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40g、110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220gB.乙电路中的小灯泡不能发光C.乙到丙的过程中能析出80g晶体D.甲、乙、丙中的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2024 杭州一模)20℃时,将45g氯化钠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氯化钠质量/g 9 18 27 36 45溶液质量/g 109 118 127 136 136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实验④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 水D.将实验①所得溶液蒸发50g水,冷却到20℃,溶液达到饱和(2024 绍兴三模)“天气瓶”是一个瓶内晶体可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装饰品,密封瓶内液体的主要成分有: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分数为24%是指每100g溶液中,溶质是24gB.当天气瓶中是澄清透明时,瓶内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物质的溶解度变大D.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题型四 溶液的配制与计算(2024 西湖区校级三模)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D.④所得溶液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2024 杭州模拟)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2024 杭州二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硝酸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A.①中没有晶体析出B.②中溶液为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②>③D.KNO3的溶解度与水质量多少无关题型五 水的净化(2021 上虞区模拟)在淡水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变化C.海水通过活性炭吸附也能获取淡水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基础巩固(2024 宁波模拟)为探究一标签破损的氯化钠溶液浓度,某同学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温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为不饱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体的值X=4C.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D.③和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024 路桥区一模)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2024 上城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2024 杭州二模)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a一定小于b的是(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克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克,高温时为b克(2024 绍兴三模)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常温下,向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通入氢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恢复至相同温度。测得容器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与通入氢气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氢气与氧气恰好反应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C.AB间,容器中剩余气体为氧气D.C点对应纵坐标为(x﹣2)(2024 宁波模拟)在学习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后,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号烧杯一定为饱和溶液B.②③号烧杯内溶液质量分数相等C.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20gD.④号烧杯溶液质量分数为20%(2024 温州模拟)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A.①中得到的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实验②可算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D.20℃时,往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8g氯化钠,溶液刚好达到饱和(2024 滨江区二模)已知20℃和60℃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g和45.5g,如图所示为用KCl进行的溶解实验,整个过程不考虑水蒸发带来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B.②中溶液一定为KCl的不饱和溶液C.KCl的溶解度:③>②>①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2024 吴兴区模拟)近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运行。如图所示是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板B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气中的氢原子被电离成氢离子(质子)和电子,所有氢离子经过质子膜到达燃料电池板B极,而所有的电子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持续的电流,电子到达A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1)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电池板A极相当于电源 (选填“正极”或“负极”)。(3)根据上述信息,关于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说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可多选)。A.新型燃料电池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B.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C.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D.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能力提升(2024 鄞州区校级模拟)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带来许多乐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完成了“蛋壳水晶”的工艺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水分蒸发) 硫酸铜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14.3 20.7 28.5 40.0 55.0A.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B.②中通过搅拌可以使④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C.③中的溶液始终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D.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2024 衢州一模)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的组成。(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可燃空气”中的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是一种气体单质,其化学式是 。(3)若在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证明了水是由“可燃空气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2022 丽水模拟)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b处气体的方法是 。(2)图乙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2023 南湖区一模)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 。(选填字母)A.食盐B.料酒C.植物油D.胡椒粉(2)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 的特点。(2024 玉环市模拟)小明在玻璃杯中倒入50克20℃的清水,再将50克蔗糖块放入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蔗糖块完全消失,且杯中糖水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1)蔗糖块溶解后,杯中液面下降了,从微观角度解释,说明 。(2)小明查阅资料发现,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3.9克,则最终得到的糖水是 溶液。(2024 拱墅区一模)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回答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Na2CO3 7.0 12.5 21.5 39.7 49.0(1)20℃时,将15gNaCl与15gNa2CO3分别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1位小数)。(2)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能实现“冬天捞碱”的原因是 。(2021 浙江模拟)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①的作用是 (填字母)。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024 湖州模拟)工业上可以用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纯碱(Na2CO3),生产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让NaCl、NH3、CO2和H2O尽可能多地转化成NaHCO3(固体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若在实验室里分离“设备(Ⅰ)”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的名称是 。(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食盐水和饱和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3)对“设备(Ⅱ)”中的母液处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2024 杭州二模)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模拟海水淡化实验,进行如下实验:【资料: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1)配制3.5%食盐溶液40g,需要 g10%食盐溶液。(2)【设计实验】模拟海水淡化(请将配制好的3.5%食盐溶液进行淡化——制取蒸馏水)。请写出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步骤(可以配图):(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有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大试管、小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长直导管、橡皮管、湿抹布等)(2024 鄞州区二模)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的作用是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克。(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024 浙江模拟)水葫芦又称风眼莲,花被裂片6枚,紫蓝色,花冠略两侧对称,由于其观赏价值曾一度被很多国家引进。但在生长适宜区,它又常由于过度繁殖,阻塞水道,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除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工艺。(1)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的燃料乙醇可利用如图所示的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请在图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其中对用于调和的燃料乙醇中的水分含量又有一定要求。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46%的燃料乙醇2kg,若要将其提纯为溶质质量分数为92%的燃料乙醇,需去除其中 kg的水。(3)与利用化学除草剂相比,利用天敌生物进行防治水葫芦泛滥具备什么明显优势? 。(2023 镇海区模拟)如图甲是小平网购收到的活鱼,鱼在密封袋中存活时间长短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关。为了探究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小平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相同的7个密封容器标为1号、2号、3号......,在容器内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后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步骤2:将7个密封容器的水温控制在0℃、5℃、10℃、15℃、20℃、25℃、30℃,然后通过调整密封圈把容器内气压调整为0.9×105帕。通过氧气含量传感器显示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如图乙)。步骤3:将气压调整到1×105帕、1.05×105帕,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并绘制如图丙所示曲线。(1)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 。(2)某同学认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微溶,即使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在容器内气压为1.0×105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通过调整密封圈来改变容器内的气压,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该怎么调整,请说明理由: 。(2022 金华模拟)课堂上完成溶液配制实验中:小刚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0g0.9%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中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如图1)(1)他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B.c操作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2)小芳在配制过程也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 水的操作 如图2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A.12.4%B.17.2%C.16.9%D.12.5%如图甲为最新研究的一款人工蒸腾器件剖面图,图乙是它的结构示意图。该器件顶端是被碳化的伞状蘑菇,其底端与海水相接触。碳化蘑菇具有较强的吸水和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且内部向空气散热较差,能使其在伞状结构的上方产生大量“白雾”,并利用图乙中的透明装置与烧杯进行淡水收集。该过程中,菌盖内和水槽中的海水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这种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使海水蒸发转化为淡水的效果显著提高。请结合已学科学知识,解释该器件能显著提高蒸发效果,并制得淡水的原因。【解答】答:碳化蘑菇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以为蒸发提供充足的水分;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装置吸收阳光的面积,且碳化蘑菇具有吸光性强和向空气散热差的特点,减少了菌盖和水槽中海水的热传递,这些结构大大提高了水的温度:菌盖多孔褶皱的结构,增大了水的蒸发面积,使装置的蒸发效率显著提高;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透明装置液化形成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烧杯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讲 物质的溶解与溶液(学案)(学生版).docx 第10讲 物质的溶解与溶液(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