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张PPT)
专题八 人口
考点1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考点切片
(2023浙江卷)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
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图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
B
【解析】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人口数量/土地面积。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
①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口密度是670万人÷19.9万km≈33.7人/km ;
②塔吉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990万人÷14.3万km≈69.2人/km ;
③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3 426万人÷44.9万km ≈76.3人/km
;
④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密度是1 915万人÷272.5万km≈7.0人/km ;
⑤土库曼斯坦的人口密度是618万人÷49.1万km≈12.6人/km 。
因此,中亚五国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哈萨克斯坦。B正确。
2.导致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C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
【解析】 A(×)中亚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
中亚东南部地区在矿产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图中没有矿
产资源的相关信息,难以判断。
C(√)中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稀少,
水源缺乏,其东南部为高原、山地,降水较多,冰雪融水丰富,
人口分布较密集。因此,导致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密集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D(×)中亚东南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成土条件较差,土壤不肥沃。
(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
(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
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铁路在建设过程中,
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
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
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第3题。
3.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
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解析】 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凉爽,更适
宜人类居住,A正确;资源条件和就业机会与宜居性关系不大,B错误;肯尼亚西南部
高原无黑土分布,C错误;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利,D错误。
(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
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第4题。
4.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
A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据材料推断,1790—1870 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
内河运输得到快速发展,沿河地带工业发展加快,劳动力需求增加,美国人口更加趋向
临河分布,①③正确。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因此受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往往呈现分
散分布的趋势,②错误;1790—1870年汽车还没有出现,公路运输还没有兴起,④错误。
故选A。
拓展延伸
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公路运输应运而生。初期主要承接短途运输业务。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不仅是短途运
输的主力军,而且进入了中、长途运输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
欧洲很多国家、美国、日本等都建设了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推动公路运输成为交通运输
行业的龙头。目前,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周转量约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周转量
的90%。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