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8课科学泰斗钱学森(人自然社会)四年级01教学目标02课堂导入03学习目标04留学美国刻苦学习05冲破阻力回到祖国0607拓展延伸08课堂小结09板书设计“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钱学森的故事,从中学习钱学森坚忍不拔始终爱国的品质和创新自主的时代精神,丰富自身能力。2、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并以他为榜样进行学习。4、通过介绍钱学森的成长经历,培养对创新探索的兴趣和赤诚爱国的意识。02课堂导入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03新知讲解04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34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经过5年苦读,他先后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博士和数学博士学位。留学美国 刻苦学习04留学期间,钱学森还参加了一个名叫古根海姆实验室的5人火箭研究小组。由于缺少经费,他们就到废品仓库甚至垃圾堆里搜寻材料,有时候把自己的生活费也投入研究。实验不仅艰苦,而且充满危险,先后发生过两次爆炸。但钱学森和同伴们没有退缩,最终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论文,都成了火箭专家。留学美国 刻苦学习04知识拓展钱学森在美国期间都有哪些经历 1935 年钱学森赴美,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后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双博士学位。他投身科研,参与风洞研制、编写重要报告等,成果丰硕,还在多所高校任教。1947 年与蒋英结婚,1950 - 1955 年遭美国政府软禁 。留学美国 刻苦学习04你还了解更多关于钱学森刻苦学习的故事吗 和同学交流一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时,是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 “学习狂”。每日穿梭于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专业书籍更是熟读于心,许多关键内容都能信手拈来。在学术研究上,他从不盲目迷信权威。当对导师冯 卡门的理论观点产生质疑,他毫不退缩,耗费数月时间,查阅海量资料,反复推导计算,最终以严谨的论证和详实的数据让导师认可了自己的观点。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局势动荡,生活与学习条件极为艰苦,物资匮乏、环境嘈杂,但他不为所扰,一心钻研,正是凭借着这份刻苦与执着,取得了诸多重要科研成果,为日后回国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留学美国 刻苦学习交流0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学森夫妇下定决心回国为祖国效力。但美国当局横加阻拦有官员表示,钱学森无论在哪儿都抵得上5个师。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从此,钱学森的行动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他失去了自由,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他整理好3只轻便的行李箱,准备随时登机飞回祖国。冲破阻力 回到祖国钱学森一家离美回国05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带着孩子佯装街闲逛,巧妙地避开特工的盯梢,迅速躲进一家咖啡馆。钱学森以喝咖啡为掩护,匆匆忙忙在一个香烟盒用中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被寄给他在比利时的一位亲戚,最后由这位亲戚设法将信转交给中国政府。他在信中恳请祖国助他归国,让他结束客居海外生涯,以实现报国夙愿。冲破阻力 回到祖国051955年10月,在多方努力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回国第二天一早,他们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钱学森注视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无限感慨:“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冲破阻力 回到祖国05知识拓展钱学森为了回到中国都做了哪些努力?1950 年,钱学森决定回国遭美国政府阻挠。被软禁期间,1955 年他通过亲戚寄信给陈叔通求助,引起中国政府重视。面对美国许以的优厚待遇、科研条件诱惑及威胁,他不为所动。中美大使级会谈时,他配合提供证据,驳斥美方谎言。即便被软禁,他也整理科研资料,关注国内发展,时刻为回国做准备,一心归国。冲破阻力 回到祖国06钱学森回国后不久,突然“消失”了。有外国人断言:这意味着中国将有重大事件发生。果然如此。彼时,钱学森正在中国西北部的戈壁滩,夜以继日地忙于导弹试验的准备工作。他和助手们穿行在风沙弥漫的大沙漠,风餐露宿,日夜勘测。因为工作特殊,他们不能随时与外界联系。“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终于,心血和汗水换来了胜利的歌:1960年2月,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60年11月,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东方红》乐曲回响于太空。“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之后,20世纪90年代“长征”系列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1世纪“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乃至“神舟”十七号飞船成功地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又安全带回,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取回月球土壤……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做出的不朽贡献。“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知识拓展“两弹一星”对中国的重要性“两弹一星” 对中国意义重大。它打破美苏核垄断与讹诈,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带动工业发展,完善工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大批人才;以“两弹一星” 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国人奋斗;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实力,赢得国际尊重,为国际合作交流创造条件,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检索资料,说说我国的航天事业还有哪些成就。我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1970年“东方红一号” 开启航天新纪元;2003年“神舟五号” 载人飞天,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4年起嫦娥探月工程不断突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天问一号” 开启火星探测新时代;“两弹一星”卓越贡献交流06检索资料,说说我国的航天事业还有哪些成就。2022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高分专项建设收官形成高分卫星网络;“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打破国外垄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升级,为航天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两弹一星”卓越贡献交流0620世纪60年代末,钱学森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支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链接“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中国第一位造访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专程到家中看望钱学森。从“神舟”五号开始,我国每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钱老去世。链接“两弹一星”卓越贡献06钱三强(1913 年 10 月 16 日 - 1992 年 6 月 28 日),浙江湖州人。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 元勋。他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回国后,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为 “两弹” 研制与原子能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知识拓展“两弹一星”卓越贡献钱三强06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1957 年就提倡中国发展人造卫星,1965 年主持 651 设计院人造卫星发展计划工作。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之路等重要建议,带领团队解决了 “东方红一号” 的轨道及本体方案等问题,还开创了多个新研究领域。知识拓展“两弹一星”卓越贡献赵九章06杨嘉墀是著名航天科技和自动控制专家。他领导和参加了 “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等研制,其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提出 “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 方案,推动空间探测技术发展,培养众多航天人才。知识拓展“两弹一星”卓越贡献杨嘉墀07钱学森拓展延伸07总结钱学森的成就:拓展延伸理论奠基:在空气动力学领域,钱学森与导师提出 “卡门 - 钱近似” 公式,为高超声速流研究奠基,推动了该领域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导弹先驱:作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开创者,钱学森带领团队完成多类型导弹研制,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提升了中国国防实力。07总结钱学森的成就:拓展延伸航天奠基: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领导发射 “东方红一号”,推动载人航天等后续工程发展,为航天进步奠定基础。育人兴才:钱学森重视人才培养,在教学科研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国航天培养大批人才,保障事业持续发展。07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工作人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拓展延伸爱国奉献: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冲破阻挠回国,将一生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深沉的爱国之情与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面对中国航天起步的艰难困境,他带领团队自力更生,在艰苦条件下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为航天事业奠基。07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工作人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拓展延伸开拓创新:他勇于挑战,不断探索航天未知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多项突破,引领中国航天从追赶到超越。严谨协作:重视团队力量,倡导协同合作,集众人智慧攻关。科研中秉持严谨态度,追求科学真理,保障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08《科学泰斗钱学森》课程小结:从钱学森的故事中,能汲取诸多宝贵品质。其强烈的爱国精神令人动容,为回国冲破重重阻碍,启示我们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心怀祖国,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科研上,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面对技术难题从不退缩,无数次钻研突破,教会我们面对困难要保持坚毅,用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去解决。同时,钱学森注重团队协作,深知航天事业需众人合力。这让我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集体中要相互配合、携手共进,凝聚力量实现目标。课堂小结09板书设计科学泰斗钱学森一、留学美国 刻苦学习二、冲破阻力 回到祖国三、“两弹一星” 卓越贡献课后作业1、在本节课中,你通过钱学森的故事学到了什么,与同学们进行分享。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自然社会四上—第8课—科学泰斗钱学森.pptx 新知导入.mp4 知识拓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