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溪湿地》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西溪湿地》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4课
西溪湿地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01
教学目标
02
课堂导入
03
学习目标
04
认识湿地
05
湿地的作用
06
湿地公园的优点
07
拓展延伸
08
课堂小结
09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查询到西溪湿地公园的意义,从中学习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品质,丰富自身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探究,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团队团结互助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湿地公园存在的优点及其意义的发展历史。
4、通过介绍西溪湿地公园,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动物的和谐共处意识。
02
课堂导入
地处浙江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
03
新知讲解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04
认识湿地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04
知识拓展
湿地公园的优点有哪些?
湿地公园优点显著。生态上,能调节气候、蓄洪抗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层面,可作科普教育基地,助力人们认识自然;休闲娱乐价值高,供人放松身心;还承载文化传承,且能通过生态旅游等带动经济发展,对生态、社会、经济均意义重大。
认识湿地
04
知识拓展
湿地公园是怎么形成的?
湿地公园形成分自然与人为。自然状态下,因地势低洼、降水、河流泛滥等因素,长期积水并经植物生长、动物栖息,逐渐形成。人为则是为保护利用湿地,对天然湿地进行保护恢复,或在合适区域模拟生态系统,通过引水、种植植物、营造栖息地等建成。
认识湿地
05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湿地的灵魂和生命。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汉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
湿地的作用
俯瞰西溪湿地
04
认识湿地
作为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湿地不但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循环功能,而且还具备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因而,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05
知识拓展
湿地能对环境带来什么好处?
湿地对环境益处颇多。它似 “地球之肾” 净化水质,过滤污水、分解有害物质;像天然海绵调节水分,雨季防洪、旱季补水;能调节气候,增湿缓热;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生态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湿地的作用
06
“西溪之美,美在生态”。西溪园区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冷、野、淡、雅,皆成天趣,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为加强生态保护,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湿地公园的优点
鸟类的乐园
04
认识湿地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06
知识拓展
湿地同动物的关系
湿地同动物的关系很明显。它是多样的栖息地,满足不同动物居住需求;提供丰富食物,由众多生物构成完整食物网;形成天然庇护所,助动物躲避天敌;环境稳定,有利于动物繁衍;还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与补给站,在动物生存、繁衍、迁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的优点
06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你知道“十景”指的是什么吗
湿地公园的优点
交流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十景” 各具特色。秋芦飞雪时,洁白芦花似雪漫天;火柿映波中,红柿与绿水相映成趣;龙舟盛会热闹非凡,彰显独特龙舟文化;莲滩鹭影展现荷间鹭鸟的生态之美;洪园余韵,古宅园林尽显昔日繁华;蒹葭泛月营造静谧浪漫氛围;渔村烟雨如淡雅水墨画;曲水寻梅,水道旁梅花飘香;高庄宸迹承载深厚历史文化;河渚听曲,可欣赏江南丝竹、越剧等传统艺术,让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06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你知道“十景”指的是什么吗
湿地公园的优点
交流
06
“西溪之重,重在文化”。西溪湿地的文化氛围相当浓厚。许多文人名士视其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并留下了大量诗文。西溪湿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尤其丰富多彩,至今仍保留了“龙舟盛会”“碧潭网鱼”“竹林挖笋”“清明野餐”等诸多传统民俗活动。园区特有的品牌节庆活动,充分展现了湿地的生态特色和民俗风情。
湿地公园的文化特点
赛龙舟
火柿节
06
知识拓展
火柿节的起源
西溪湿地火柿节起源于当地悠久的柿树种植传统。柿子融入居民生活文化,成熟时便有丰收庆祝习俗。2007 年,为弘扬湿地文化、提升知名度,首届火柿节举办。此后每年柿子成熟时定期举行,游客可体验采摘、品尝乐趣,感受乡村氛围,它已成为特色文化活动与旅游品牌。
湿地公园的优点
06
浙江是全国湿地类型齐全的省份之一,除季节性河流、季节性湖泊等少数几种类型外,其他湿地类型浙江都有。
湿地公园的优点
05
知识拓展
认识五个浙江湿地公园以及各自的类型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集城市、农耕、文化湿地于一体;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丰富;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城市湿地,兼具自然资源与农耕文化;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天然湖泊湿地;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属近海与海岸湿地。
湿地公园的优点
05
知识拓展
说一说在生活中如何保护湿地公园,爱护环境
保护湿地公园,我们可从点滴做起。游览时严守园区规定,不破坏植被与设施,不随意投喂动物。自觉带走垃圾,保持湿地清洁。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湿地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参与湿地保护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守护湿地公园生态贡献力量。
湿地公园的优点
05
知识拓展
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显著。创造众多就业岗位,带动餐饮、住宿等多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加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事业;提升地区知名度,吸引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带动经济持续进步。
湿地公园的优点
06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小组为单位,拟订一份西溪湿地研学旅行计划书吧!
湿地公园的优点
活动
项目 内容
研学主题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培养环保意识与观察能力
研学时间 XX月XX日
研学地点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参与人员 五年级二班全体师生
前期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湿地;老师讲解安全事项
06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小组为单位,拟订一份西溪湿地研学旅行计划书吧!
湿地公园的优点
续表:
项目 内容
行程安排 上午集合出发,到达后听景区介绍、参观湿地博物馆;下午乘船游览、观察动植物;最后分享总结
研学任务 完成湿地知识问卷、记录动植物观察日记、小组绘制湿地生态系统图
成果展示 举办主题班会分享收获、制作手抄报或 PPT 展示
06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小组为单位,拟订一份西溪湿地研学旅行计划书吧!
湿地公园的优点
活动
07
湿地公园的意义
拓展延伸
07
湿地公园分为几类?
拓展延伸
湿地型:以天然或人工湿地为主体,含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河港、池塘等多样湿地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呈现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展现自然湿地风貌。
人工库塘型:由人工水库、池塘构成,兼具生态、灌溉、防洪、供水等功能。城市中不少人工湖改造的湿地公园,既调节生态,又为居民提供休闲场地,是人工与生态结合的范例。
07
湿地公园分为几类?
拓展延伸
滨海型:位于沿海,涵盖浅海、滩涂、河口等湿地。像浙江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拥有独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栖息地与迁徙停歇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城市型:处于城市内部或周边,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缓解热岛效应。如温州三垟湿地省级湿地公园,让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也助力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07
浙江的湿地公园都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生态丰富:浙江多样地形塑造了多元的湿地生态。从城市湿地到滨海湿地、湖沼湿地,形态各异。丰富的湿地类型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生态系统复杂且多样,生物种类繁多。
文化厚重:诸多湿地公园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溪湿地留存文人遗迹与传说,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承载运河文化。这些湿地见证历史变迁,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其成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窗口。
07
浙江的湿地公园都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城景交融:部分湿地与城市关系紧密,如温州三垟湿地、杭州西溪湿地。它们既是城市生态的关键部分,改善环境、缓解热岛效应,又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增添城市生态魅力。
产业协同:依托湿地资源,浙江多地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如西溪湿地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也推动湿地保护与利用。同时,湿地还成为科研教育场所,助力知识普及与生态研究。
08
《西溪湿地》课程小结:通过学习西溪湿地的作用和意义,让我收获颇丰。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维持着区域的生态平衡,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家园。从经济角度,它带动了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在文化层面,西溪湿地承载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湿地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价值,也明白了守护自然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课堂小结
09
板书设计
湿地公园
一、认识湿地
二、湿地的作用
三、认识湿地
课后作业
1、在父母陪同下,去附近的湿地公园看看,并拍摄几张照片。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西溪湿地研学旅行计划书
一、研学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日益受到重视。西溪湿地,作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开展研学旅行的理想之地。本次研学旅行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增强环保意识,同时深入感受地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二、研学主题
探秘西溪湿地,感悟生态之美与文化魅力
三、研学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构成,认识西溪湿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掌握常见湿地动植物的识别方法。深入了解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知晓其独特的农耕文化、渔文化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记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研学成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研学时间
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五、研学地点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
六、参与人员
五年级二班全体学生及部分带队教师
七、前期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西溪湿地历史文化的资料,对研学内容有初步了解。准备好笔记本、笔、相机等学习工具,方便记录和拍摄研学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穿着舒适的运动鞋和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携带必要的防晒、防雨用品。
教师准备:与西溪湿地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确定研学行程、讲解人员和相关活动安排。对参与研学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召开行前说明会,向学生和家长介绍研学旅行的目的、行程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发放研学手册。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研学旅行的安全。
物资准备:联系旅游大巴公司,预订合适数量的车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每位学生和教师购买足额的研学旅行保险。准备好队旗、横幅等宣传物品,用于活动展示和拍照留念。
八、行程安排
第一天 8:00 - 9:00 学校操场集合,举行开营仪式。学校领导讲话,强调研学旅行的目的、意义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对研学旅行的期待。授旗仪式,向各小组发放队旗。
第一天 9:00 - 10:30 乘坐大巴前往西溪湿地国家公园。途中,带队老师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介绍西溪湿地的基本情况和本次研学旅行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活跃气氛。
第一天 10:30 - 11:30 到达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在游客中心集合。由景区专业讲解员介绍西溪湿地的整体概况、生态特色和游览注意事项。
第一天 11:30 - 13:00 在景区餐厅享用午餐,品尝西溪湿地特色美食,如西溪船菜等。用餐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当地饮食文化。
第一天 13:00 - 15:00 参观西溪湿地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湿地的形成、发展、功能以及西溪湿地的独特价值。重点学习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湿地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天 15:00 - 17:00 分组进行湿地生态考察。各小组在老师和讲解员的指导下,沿着指定的生态步道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湿地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长状态,观察湿地鸟类的形态、行为和栖息地。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测量湿地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分析这些参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天 17:00 - 18:00 返回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稍作休息后,在酒店餐厅享用晚餐。
第一天 18:00 - 19:30 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学生根据当天的研学内容,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提出疑问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第一天 19:30 - 20:30 撰写研学日记。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整理思路,撰写当天的研学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第二天 8:00 - 9:00 在酒店餐厅享用早餐后,集合前往西溪湿地。
第二天 9:00 - 11:00 乘船游览西溪湿地。乘坐摇橹船,深入湿地内部,近距离观察湿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景观。欣赏湿地的河道、池塘、岛屿等独特地貌,感受水乡风情。在船上,讲解员介绍西溪湿地的水文特征、水资源保护以及水上交通文化。学生观察水中的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习性。
第二天 11:00 - 13:00 在湿地内的农家乐享用午餐,体验当地的乡村美食和民俗文化。用餐后,参观西溪湿地的传统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第二天 13:00 - 15:00 开展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参与制作西溪湿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如竹编、草编等,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学习西溪湿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西溪龙舟竞渡、水乡婚礼等,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
第二天 15:00 - 16:30 组织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湿地知识和西溪文化的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湿地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天 16:30 - 17:30 举行闭营仪式。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本次研学旅行的收获和体会。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带队老师对本次研学旅行进行总结,回顾活动内容,强调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天 17:30 - 乘坐大巴返回学校,结束愉快的研学旅行。
九、研学任务
完成湿地知识问卷:在研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份湿地知识问卷,问卷内容涵盖湿地的定义、类型、功能、生态系统构成以及西溪湿地的特色等方面。通过问卷,检验学生对湿地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关注重点知识。
记录动植物观察日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湿地生态考察过程中,观察记录湿地动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每天撰写一篇动植物观察日记,记录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小组绘制湿地生态系统图:各小组根据实地考察和学习的内容,共同绘制一幅湿地生态系统图。图中要包括湿地的主要生态要素,如湿地植物、动物、水体、土壤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绘制生态系统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策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研学过程中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策划一项湿地保护宣传活动。活动策划要包括活动主题、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以及参与人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十、成果展示
举办主题班会:研学旅行结束后,各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照片、播放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
制作手抄报或 PPT: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或 PPT,展示西溪湿地的生态特色、历史文化和自己的研学感悟。手抄报和 PPT 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体现学生的创意和个性。将优秀的手抄报和 PPT 在学校宣传栏或校园网上进行展示,供全校师生欣赏和学习。
编写研学旅行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研学经历和记录,编写一份研学旅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学目的、行程安排、研学内容、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通过编写报告,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