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八下·西湖期末)磷酸锰铁锂[LiMnxFe(1﹣x)PO4]电池是最近三年来电池业内一大公认的发展方向,该物质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A.Li B.Mn C.P D.Fe【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解析】【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LiMnxFe(1﹣x)PO4]是由锂、锰、铁、磷和氧元素组成,其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磷、氧。故答案为:C。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触笔尖金属体C.在没有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换灯泡D.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答案】D【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1)生活用水是导体;(2)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部分;(3)更换灯泡时,应先切断电源;(4)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或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解答】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若接触笔尖金属体,容易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由于灯泡上带电,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所以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挑开通电的裸导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治措施,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D。3.(2024八下·西湖期末)运动时,身体可以产生多巴胺,让人心情舒畅C8H11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B.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C.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多巴胺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答案】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A 、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而不是一个氧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正确;C 、根据多巴胺(C8H11NO2)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8):(1×11):14:(16×2)= 96:11:14:32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多巴胺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氨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故答案为:B。4.(2024八下·西湖期末)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我国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 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2024八下·西湖期末)下列关于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解答】A、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B、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C、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D、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和S极出来,故D错误。故答案为:A。6.(2024八下·西湖期末)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树枝压弯腰”,其中产的道理是( )A.切断导管,限制无机盐向茎叶运输B.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C.切断形成层,限制茎的不断加粗D.切断树皮,减少害虫的侵害【答案】B【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B正确。故答案为:B。7.(2024八下·西湖期末)以下是制取CO2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CO2验满C.收集CO2D.存放CO2【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8.(2024八下·西湖期末)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从背后双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脐的位置,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迫使异物排出,此过程中救助者体内(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C.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答案】D【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1、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双手交叠环抱患者,推挤患者上腹部,利用冲击腹部产生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2、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其动力来自呼吸肌。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解答】当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时,救助者体内的变化是: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肺内的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2024八下·西湖期末)“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图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答案】D【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树叶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3O2+CH3CH2OH。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微粒微观示意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生成物乙醇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是一款家用充电式电动螺丝刀,该电动螺丝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正转和反转来实现紧螺丝或松螺丝的双重功能。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正、反转的调换D.可以通过增大电流实现加快转速【答案】A【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电动机的正转、反转,是靠改变电流方向实现的;(4)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流的大小和磁场强度有关。【解答】A、电动螺丝刀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原理不是电磁感应,故A错误;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电动螺丝刀的正、反转的调换,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的,故C正确;D、磁场强度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电流来加快电动机的转速,故D正确。故答案为:A。11.(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过分布在叶表面的气孔,叶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图中①叶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气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数气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较少;③叶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过下表面的气孔散失最多。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答案】C【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灭火毯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故答案为:C。13.(2024八下·西湖期末)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径中不属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A、根据生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分析;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原理分析;D、根据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理分析。【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故错误;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故正确;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与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是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故错误;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能够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错误;故答案为:B。14.(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小科把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开关后,造成这一现象的故障可能是( )A.开关断路 B.插头断路 C.灯座短路 D.插座短路【答案】C【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的断路器立即切断,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产生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另一个是发生短路。由生活常识可知,台灯的功率一般较小,因此造成断路器切断的原因不会是因台灯的功率过大。【解答】AB、开关和插头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断路器不会切断电路,故AB错误;C、灯座短路,当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开关,会造成火线与零线间的短路,进户火线上的熔丝熔断,整个电路没电,故C正确;D、若插座短路,在没有插入插头时,断路器就会烧断了,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八下·西湖期末)下列概念符合如图所示a、b、c之间关系的是( )A.分生区、根尖、根 B.支气管、气管、肺C.质子、中子、原子 D.单质、化合物、纯净物【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关系可知,a的范围最小、c的范围最大,且c包含b,b包含c,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分生区是根尖的一部分,根尖是根的一部分,符合图中的大小关系,选项正确;B、气体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图示关系有误,选项错误;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选项错误;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6.(2024八下·西湖期末)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1)请写出镁离子的离子符号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3)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答案】(1)Mg2+(2)9(3)Al2O3(4)+1【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2)根据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4)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设钠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4)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设钠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17.(2024八下·西湖期末)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答案】(1)壤土类;成熟区(2)大于(3)蒸腾作用【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解答】(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8.(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面粉,盖上塑料盖,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气(1)“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面粉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而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②蜡烛没有点燃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答案】(1)接触面积(2)①②【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剧烈燃烧)解答此题。【解答】(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煤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燃烧,会发生爆炸。故填:①②。(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煤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燃烧,会发生爆炸。故填:①②。19.(2024八下·西湖期末)母亲节时,小科DIY了一朵双色玫瑰花送给妈妈:他用剪刀斜着剪掉白玫瑰花杆的尾部,将花茎纵向对半剪开,然后分别插入红墨水和蓝墨水中,如图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花瓣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1)小科把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小科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这一现象说明 。【答案】(1)促进蒸腾作用,加速墨水的运输(2)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2、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解答】(1)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到大气中的过程。将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促进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增强有助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从而实现双色效果。(2)蒸腾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墨水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通过导管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可见,该实验现象说明: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1)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到大气中的过程。将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促进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增强有助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从而实现双色效果。(2)蒸腾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墨水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通过导管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可见,该实验现象说明: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20.(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中,选用的种子为什么要消毒? 。(2)将上述装置放在适温条件下,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甲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管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中将种子预先消毒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2)已浸水及消毒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没有了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变浑浊。(1)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中将种子预先消毒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2)已浸水及消毒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没有了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变浑浊。21.(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指南针,小科用条形磁体将缝衣针磁化后,将其放在水中一片漂浮的树叶上。多次将树叶轻轻旋转,待树叶静止后,观察到树叶的尖端总是指向地理南方。(1)小科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 (选填“S”或“N”)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 。【答案】(1)S(2)钢【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解析】【分析】(1)指南针在水平位置静止指南的是S极,指北的是N极。(2)钢容易被磁化,且能长时间保持磁性。【解答】(1)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磁化后的缝衣针具有磁性,类似指南针,地球和自制指南针的磁场相互作用,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所以小梦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S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钢,因为钢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1)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磁化后的缝衣针具有磁性,类似指南针,地球和自制指南针的磁场相互作用,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所以小梦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S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钢,因为钢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22.(2024八下·西湖期末)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磁体固定在左侧,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要使活塞向右运动,则A端应该接电源 极,血液会 (选填“流入”或“流出”)塞筒。该装置工作时线圈AB中应流入 。(选填“交流电”或“直流电”)【答案】负;流出;交流电【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要使活塞向右运动,磁铁和电磁铁要相互排斥,则电磁铁左端为N极。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当活塞向右运动推动血液,阀门S2关闭S1打开,血液流出活塞筒。(2)该装置代替心脏工作,线圈中流入的应该是交流电。交流电电流方向改变,磁铁和电磁铁之间吸引、排斥交替,使活塞来回运动。既可以使血液进入活塞筒,也可以流出活塞筒,从而代替心脏工作。【解答】[1][2]要使活塞向右运动,磁铁和电磁铁要相互排斥,电磁铁左端为N极,则A端应该接电源负极;当活塞向右运动推动血液,阀门S2关闭S1打开,血液流出活塞筒。[3]该装置代替心脏工作,线圈中流入的应该是交流电。交流电电流方向改变,磁铁和电磁铁之间吸引、排斥交替,使活塞来回运动。既可以使血液进入活塞筒,也可以流出活塞筒,从而代替心脏工作。23.(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杆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装置如图1。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300mL,点燃前朱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造成该实验结果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3)对于图1实验,小科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其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16%;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3)测定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水能吸收热量,红磷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烧杯中水减少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分数即可。(3)根据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说明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0mL,即实验测得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40mL,集气瓶中空气体积=300mL-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③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等;(3)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合理即可)。(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说明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0mL,即实验测得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40mL,集气瓶中空气体积=300mL-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③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等;(3)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合理即可)。24.(2024八下·西湖期末)“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Ⅰ.实验步骤土壤采集: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Ⅱ.实验结果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答案】(1)无机盐(2)蒸馏水(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无机盐。(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25.(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将铜线制成的两个相同螺线形线圈(螺线管),分别与相同的灵敏电流计连接,一个N极向上,一个N极向下,均放在离线圈上端高度20cm处,由静止自由掉落通过线圈,实验操作如图甲、图乙所示。实验次数 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电流计指针偏转格数1 慢速 1.5格2 中速 2.5格3 快速 4格(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实验过程中,小科按图甲、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操作,发现实验现象不太明显。为使现象更明显,请你对实验装置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3)小科想要利用装置甲继续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切割磁感线速度的关系,他通过改变 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2)增强磁场(3)磁铁运动的速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本实验中通过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相对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解答】(1)本实验中,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增强磁场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3)小科通过改变磁铁运动的速度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1)本实验中,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增强磁场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3)[1][2]小科通过改变磁铁运动的速度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26.(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了测定某碳酸钙样品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1)仪器b的名称是 。(2)为了完成该实验,可以选择 和E装置来进行测定(选填字母)。(3)若E中液体为水,则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实验改进后,称取的样品质量为m1,经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2,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用字母表示)。【答案】(1)分液漏斗(2)B(3)偏小(4)【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发生装置;(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分析;(4)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采用盐酸与碳酸钙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导致测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4)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采用盐酸与碳酸钙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导致测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4)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27.(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可以给大棚补充“气肥(二氧化碳)”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二氧化碳发生器,在贮酸桶内添加稀盐酸,①号桶中间有多孔塑料板,打开阀门A和B,将稀盐酸注入①号桶,再关闭阀门A,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到达大棚顶部再排放到棚内。(1)为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给大棚补充“气肥(二氧化碳)”,其科学依据是 。(2)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的原因是 。(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 (选填“A”或“B”)。一段时间后,反应就会停止。请简要说明该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因 。【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B;关闭阀门B,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导出,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②号桶,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内的扩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B即可,故填B;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填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内的扩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B即可,故填B;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填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28.(2024八下·西湖期末)荔枝以其独特的口味收获了大家的喜爱,荔枝富含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请回答以下问题:(1)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4:3(2)9:1(3)40.9%【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维生素C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8=3:4:2,故填3:4:3。(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12):8=9:1,故填9:1。(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故填40.9%。(1)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8=3:4:2,故填3:4:3。(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12):8=9:1,故填9:1。(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故填40.9%。29.(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进行如下研究:①先将水中的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第2天,将金鱼藻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③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④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如图甲所示,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1)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2)小金认为,步骤①没有必要进行,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图乙所示是一种软体动物——绿叶海天牛,刚孵化时多呈半透明,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并保持终生。小金将上述实验中的金鱼藻换成海天牛,同样可以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1)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同意,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故同意小金的观点,理由是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食用某种藻类后,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则说明绿叶海天牛使用藻类后体内含有叶绿素,故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故同意小金的观点,理由是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食用某种藻类后,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则说明绿叶海天牛使用藻类后体内含有叶绿素,故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30.(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U1为3伏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1)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发出警报声,他建议加接蜂鸣器 并联(选填“L1”或“L2”)。(2)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有多大?(写出计算过程)(3)小科想让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下列操作理论上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A.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 B.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C.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D.减少电磁铁线圈匝数【答案】(1)L2(2)见解析(3)A;C【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判断哪儿灯为报警灯,应把蜂鸣器应与报警灯L并联;(2)由图乙可知报警时对应的电阻R1,测试时的控制电流已知,控制电路的电压已知,可求出电路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1就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3)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控制电路的磁性强度不变,根据影响磁性因素进行确定;【解答】(1)当衔铁被吸下时,报警灯亮,由此可知L2为报警灯,故应把蜂鸣器应与L2并联(2)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图乙可知燃气浓度达到4%时的报警值时R气敏=40Ω所以R滑=R总-R气敏=100Ω-40Ω=60Ω(3)A、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R气敏增大,如果线圈匝数不变,不变,根据R滑=R总-R气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故A可行;B、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总电阻更大,电路中电路变小,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变小,达到报警浓度时,不能闭合报警回路,故B不可行;C、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变大,要保证电流不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电压,故C可行;D、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磁性减弱,若再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磁性更弱,到达报警浓度时,不能吸下衔铁报警,故D不可行。故选AC。(1)当衔铁被吸下时,报警灯亮,由此可知L2为报警灯,故应把蜂鸣器应与L2并联(2)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图乙可知燃气浓度达到4%时的报警值时R气敏=40Ω所以R滑=R总-R气敏=100Ω-40Ω=60Ω(3)A.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R气敏增大,如果线圈匝数不变,不变,根据R滑=R总-R气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故A可行;B.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总电阻更大,电路中电路变小,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变小,达到报警浓度时,不能闭合报警回路,故B不可行;C.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变大,要保证电流不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电压,故C可行;D.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磁性减弱,若再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磁性更弱,到达报警浓度时,不能吸下衔铁报警,故D不可行。故选AC。31.(2024八下·西湖期末)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剂,用它和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利用氢气燃烧提供能量。(1)已知CaH2和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X+2H2↑,写出X的化学式 。(2)现需要制取16g氢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有什么优点?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Ca(OH)2(2)解:设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x=x=168g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168g。(3)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3)根据用氢化钙制取氢气是在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来分析。【解答】(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2)见答案(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32.(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解决在缺氧环境下的吸氧问题,小金查阅资料得知:过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他用过碳酸钠(Na2CO4)和二氧化锰(MnO2)为原料,用饮料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制氧机,如图甲所示。(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 ,写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用过碳酸钠(Na2CO4)制取氧气的原理有两步反应,请写出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Na2CO4+H2O=Na2CO3+H2O2;② 。(3)图甲装置中一个是制氧仓,放入制氧剂后可产生氧气;另一个是加湿仓,则 瓶是制氧仓(选填“A”或“B”)。(4)如图乙所示为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为了使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平稳,反应装置中的水位线,夏季和冬季需设置不同,请分析原因 。【答案】(1)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2H2O22H2O+O2↑(3)B(4)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根据肺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分析;(3)根据加湿仓、制氧仓的特点进行分析;(4)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有机物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3)加湿仓氧气要通过长管进入水中,充分接触润湿后再由短管导出,图中A为加湿仓,B瓶为制氧仓,故填B。(4)由图可知,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有机物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3)加湿仓氧气要通过长管进入水中,充分接触润湿后再由短管导出,图中A为加湿仓,B瓶为制氧仓,故填B。(4)由图可知,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1.(2024八下·西湖期末)磷酸锰铁锂[LiMnxFe(1﹣x)PO4]电池是最近三年来电池业内一大公认的发展方向,该物质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A.Li B.Mn C.P D.Fe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触笔尖金属体C.在没有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换灯泡D.发现有人触电先切断电源3.(2024八下·西湖期末)运动时,身体可以产生多巴胺,让人心情舒畅C8H11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B.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C.多巴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多巴胺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4.(2024八下·西湖期末)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我国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5.(2024八下·西湖期末)下列关于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 )A. B.C. D.6.(2024八下·西湖期末)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树枝压弯腰”,其中产的道理是( )A.切断导管,限制无机盐向茎叶运输B.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C.切断形成层,限制茎的不断加粗D.切断树皮,减少害虫的侵害7.(2024八下·西湖期末)以下是制取CO2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CO2验满C.收集CO2D.存放CO28.(2024八下·西湖期末)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从背后双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脐的位置,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迫使异物排出,此过程中救助者体内( )A.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C.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大9.(2024八下·西湖期末)“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C2H6O),其微观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图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10.(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是一款家用充电式电动螺丝刀,该电动螺丝刀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正转和反转来实现紧螺丝或松螺丝的双重功能。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正、反转的调换D.可以通过增大电流实现加快转速11.(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为小金观察比较气孔与水分散失的实验,采用3片相同的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树叶(可以堵塞气孔)分别处理树叶,几天后,预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12.(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13.(2024八下·西湖期末)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径中不属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14.(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小科把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开关后,造成这一现象的故障可能是( )A.开关断路 B.插头断路 C.灯座短路 D.插座短路15.(2024八下·西湖期末)下列概念符合如图所示a、b、c之间关系的是( )A.分生区、根尖、根 B.支气管、气管、肺C.质子、中子、原子 D.单质、化合物、纯净物16.(2024八下·西湖期末)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1)请写出镁离子的离子符号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3)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17.(2024八下·西湖期末)草莓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草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2)施肥后,需适时浇水,因为当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草莓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株细胞失水萎蔫。(3)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写生理过程)散失。18.(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面粉,盖上塑料盖,再快速鼓入大量空气(1)“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面粉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而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②蜡烛没有点燃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19.(2024八下·西湖期末)母亲节时,小科DIY了一朵双色玫瑰花送给妈妈:他用剪刀斜着剪掉白玫瑰花杆的尾部,将花茎纵向对半剪开,然后分别插入红墨水和蓝墨水中,如图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花瓣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1)小科把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小科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这一现象说明 。20.(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本实验中,选用的种子为什么要消毒? 。(2)将上述装置放在适温条件下,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1.(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指南针,小科用条形磁体将缝衣针磁化后,将其放在水中一片漂浮的树叶上。多次将树叶轻轻旋转,待树叶静止后,观察到树叶的尖端总是指向地理南方。(1)小科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 (选填“S”或“N”)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 。22.(2024八下·西湖期末)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磁体固定在左侧,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要使活塞向右运动,则A端应该接电源 极,血液会 (选填“流入”或“流出”)塞筒。该装置工作时线圈AB中应流入 。(选填“交流电”或“直流电”)23.(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杆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装置如图1。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300mL,点燃前朱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造成该实验结果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3)对于图1实验,小科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其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24.(2024八下·西湖期末)“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Ⅰ.实验步骤土壤采集: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Ⅱ.实验结果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25.(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将铜线制成的两个相同螺线形线圈(螺线管),分别与相同的灵敏电流计连接,一个N极向上,一个N极向下,均放在离线圈上端高度20cm处,由静止自由掉落通过线圈,实验操作如图甲、图乙所示。实验次数 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电流计指针偏转格数1 慢速 1.5格2 中速 2.5格3 快速 4格(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实验过程中,小科按图甲、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操作,发现实验现象不太明显。为使现象更明显,请你对实验装置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3)小科想要利用装置甲继续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切割磁感线速度的关系,他通过改变 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26.(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了测定某碳酸钙样品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1)仪器b的名称是 。(2)为了完成该实验,可以选择 和E装置来进行测定(选填字母)。(3)若E中液体为水,则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4)实验改进后,称取的样品质量为m1,经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2,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用字母表示)。27.(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可以给大棚补充“气肥(二氧化碳)”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二氧化碳发生器,在贮酸桶内添加稀盐酸,①号桶中间有多孔塑料板,打开阀门A和B,将稀盐酸注入①号桶,再关闭阀门A,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到达大棚顶部再排放到棚内。(1)为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产量,给大棚补充“气肥(二氧化碳)”,其科学依据是 。(2)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的原因是 。(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 (选填“A”或“B”)。一段时间后,反应就会停止。请简要说明该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因 。28.(2024八下·西湖期末)荔枝以其独特的口味收获了大家的喜爱,荔枝富含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请回答以下问题:(1)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29.(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进行如下研究:①先将水中的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第2天,将金鱼藻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③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④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如图甲所示,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1)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2)小金认为,步骤①没有必要进行,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图乙所示是一种软体动物——绿叶海天牛,刚孵化时多呈半透明,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并保持终生。小金将上述实验中的金鱼藻换成海天牛,同样可以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 。30.(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U1为3伏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1)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发出警报声,他建议加接蜂鸣器 并联(选填“L1”或“L2”)。(2)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有多大?(写出计算过程)(3)小科想让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下列操作理论上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A.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 B.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C.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D.减少电磁铁线圈匝数31.(2024八下·西湖期末)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剂,用它和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利用氢气燃烧提供能量。(1)已知CaH2和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H2+2H2O=X+2H2↑,写出X的化学式 。(2)现需要制取16g氢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有什么优点? (写出一点即可)。32.(2024八下·西湖期末)为解决在缺氧环境下的吸氧问题,小金查阅资料得知:过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他用过碳酸钠(Na2CO4)和二氧化锰(MnO2)为原料,用饮料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制氧机,如图甲所示。(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 ,写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用过碳酸钠(Na2CO4)制取氧气的原理有两步反应,请写出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Na2CO4+H2O=Na2CO3+H2O2;② 。(3)图甲装置中一个是制氧仓,放入制氧剂后可产生氧气;另一个是加湿仓,则 瓶是制氧仓(选填“A”或“B”)。(4)如图乙所示为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为了使制氧机出氧流量保持平稳,反应装置中的水位线,夏季和冬季需设置不同,请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解析】【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LiMnxFe(1﹣x)PO4]是由锂、锰、铁、磷和氧元素组成,其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磷、氧。故答案为:C。2.【答案】D【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1)生活用水是导体;(2)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部分;(3)更换灯泡时,应先切断电源;(4)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或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援措施。【解答】A、在电线上晾湿衣服,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若接触笔尖金属体,容易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不断开开关,直接更换不亮的电灯泡,由于灯泡上带电,容易引起触电事故,所以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挑开通电的裸导线让触电者尽快脱离开电源,再实行救治措施,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D。3.【答案】B【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A 、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而不是一个氧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保持多巴胺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多巴胺分子,正确;C 、根据多巴胺(C8H11NO2)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8):(1×11):14:(16×2)= 96:11:14:32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多巴胺是由多巴胺分子构成的,多巴胺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氨原子、氧原子构成,错误。故答案为:B。4.【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 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答案】A【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解析】【分析】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解答】A、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B、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C、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D、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和S极出来,故D错误。故答案为:A。6.【答案】B【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解析】【分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B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8.【答案】D【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1、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双手交叠环抱患者,推挤患者上腹部,利用冲击腹部产生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2、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其动力来自呼吸肌。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解答】当快速向内、向上用力压迫腹部时,救助者体内的变化是: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肺内的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树叶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3O2+CH3CH2OH。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微粒微观示意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中生成物乙醇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A【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1)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电动机的正转、反转,是靠改变电流方向实现的;(4)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流的大小和磁场强度有关。【解答】A、电动螺丝刀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原理不是电磁感应,故A错误;B、电动螺丝刀工作时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电动螺丝刀的正、反转的调换,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实现的,故C正确;D、磁场强度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电流来加快电动机的转速,故D正确。故答案为:A。11.【答案】C【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过分布在叶表面的气孔,叶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图中①叶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气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叶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数气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较少;③叶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过下表面的气孔散失最多。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答案】C【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灭火毯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故答案为:C。13.【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A、根据生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分析;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原理分析;D、根据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理分析。【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故错误;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故正确;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与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是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故错误;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能够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错误;故答案为:B。14.【答案】C【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的断路器立即切断,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产生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另一个是发生短路。由生活常识可知,台灯的功率一般较小,因此造成断路器切断的原因不会是因台灯的功率过大。【解答】AB、开关和插头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断路器不会切断电路,故AB错误;C、灯座短路,当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开关,会造成火线与零线间的短路,进户火线上的熔丝熔断,整个电路没电,故C正确;D、若插座短路,在没有插入插头时,断路器就会烧断了,故D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关系可知,a的范围最小、c的范围最大,且c包含b,b包含c,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分生区是根尖的一部分,根尖是根的一部分,符合图中的大小关系,选项正确;B、气体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图示关系有误,选项错误;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选项错误;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16.【答案】(1)Mg2+(2)9(3)Al2O3(4)+1【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2)根据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4)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设钠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氟元素,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3)第13号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4)氯化钠中氯元素显-1价,设钠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17.【答案】(1)壤土类;成熟区(2)大于(3)蒸腾作用【知识点】蒸腾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解析】【分析】(1)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解答】(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施肥后,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种植植物需要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18.【答案】(1)接触面积(2)①②【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剧烈燃烧)解答此题。【解答】(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煤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燃烧,会发生爆炸。故填:①②。(1)根据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有限空间里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可知:①金属筒不加盖时,不是有限空间,不会发生爆炸;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遇明火不会爆炸;③小塑料瓶中改装干燥煤粉,煤粉在有限的空间发生燃烧,会发生爆炸。故填:①②。19.【答案】(1)促进蒸腾作用,加速墨水的运输(2)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2、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解答】(1)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到大气中的过程。将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促进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增强有助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从而实现双色效果。(2)蒸腾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墨水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通过导管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可见,该实验现象说明: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1)蒸腾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到大气中的过程。将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从而促进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增强有助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从而实现双色效果。(2)蒸腾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墨水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通过导管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因此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可见,该实验现象说明:墨水是在蒸腾作用的拉力下,经过导管从下往上运输的。20.【答案】(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2)甲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管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中将种子预先消毒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2)已浸水及消毒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没有了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变浑浊。(1)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中将种子预先消毒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2)已浸水及消毒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没有了生命力,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石灰水不变浑浊。21.【答案】(1)S(2)钢【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解析】【分析】(1)指南针在水平位置静止指南的是S极,指北的是N极。(2)钢容易被磁化,且能长时间保持磁性。【解答】(1)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磁化后的缝衣针具有磁性,类似指南针,地球和自制指南针的磁场相互作用,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所以小梦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S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钢,因为钢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1)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磁化后的缝衣针具有磁性,类似指南针,地球和自制指南针的磁场相互作用,树叶尖端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所以小梦应该在树叶尖端标注S极。(2)此实验中缝衣针所用的材料可能是钢,因为钢能被磁化,且能保持磁性。22.【答案】负;流出;交流电【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要使活塞向右运动,磁铁和电磁铁要相互排斥,则电磁铁左端为N极。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当活塞向右运动推动血液,阀门S2关闭S1打开,血液流出活塞筒。(2)该装置代替心脏工作,线圈中流入的应该是交流电。交流电电流方向改变,磁铁和电磁铁之间吸引、排斥交替,使活塞来回运动。既可以使血液进入活塞筒,也可以流出活塞筒,从而代替心脏工作。【解答】[1][2]要使活塞向右运动,磁铁和电磁铁要相互排斥,电磁铁左端为N极,则A端应该接电源负极;当活塞向右运动推动血液,阀门S2关闭S1打开,血液流出活塞筒。[3]该装置代替心脏工作,线圈中流入的应该是交流电。交流电电流方向改变,磁铁和电磁铁之间吸引、排斥交替,使活塞来回运动。既可以使血液进入活塞筒,也可以流出活塞筒,从而代替心脏工作。23.【答案】(1)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16%;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3)测定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据水能吸收热量,红磷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烧杯中水减少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计算出氧气体积分数即可。(3)根据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说明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0mL,即实验测得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40mL,集气瓶中空气体积=300mL-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③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等;(3)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合理即可)。(1)实验前预先加入50mL水,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2)实验结束时,测得集气瓶中水增加的体积为40mL,说明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0mL,即实验测得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40mL,集气瓶中空气体积=300mL-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③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使测定结果偏小)等;(3)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测定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合理即可)。24.【答案】(1)无机盐(2)蒸馏水(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无机盐。(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25.【答案】(1)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2)增强磁场(3)磁铁运动的速度;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本实验中通过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2)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和线圈之间的相对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解答】(1)本实验中,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增强磁场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3)小科通过改变磁铁运动的速度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1)本实验中,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增强磁场可以让实验现象更明显。(3)[1][2]小科通过改变磁铁运动的速度来改变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记录数据如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磁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26.【答案】(1)分液漏斗(2)B(3)偏小(4)【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发生装置;(3)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分析;(4)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采用盐酸与碳酸钙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导致测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4)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采用盐酸与碳酸钙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导致测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4)设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27.【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B;关闭阀门B,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导出,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②号桶,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内的扩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B即可,故填B;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填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故填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发生器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顶部排放,有利于二氧化碳在棚内的扩散,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顶部排放能更好的与植物接触。(3)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要关闭阀门B即可,故填B;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填关闭阀门B,导致①号桶内压强增大,反应物脱离接触。28.【答案】(1)3:4:3(2)9:1(3)40.9%【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维生素C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8=3:4:2,故填3:4:3。(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12):8=9:1,故填9:1。(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故填40.9%。(1)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8:8=3:4:2,故填3:4:3。(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12):8=9:1,故填9:1。(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故填40.9%。29.【答案】(1)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同意,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故同意小金的观点,理由是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食用某种藻类后,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则说明绿叶海天牛使用藻类后体内含有叶绿素,故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1)氧气有助燃的性质,故该实验中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取下试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2)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故同意小金的观点,理由是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是将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殆尽,与实验检测的氧气无关。(3)绿叶海天牛食用某种藻类后,身体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则说明绿叶海天牛使用藻类后体内含有叶绿素,故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绿叶海天牛能进行光合作用。30.【答案】(1)L2(2)见解析(3)A;C【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判断哪儿灯为报警灯,应把蜂鸣器应与报警灯L并联;(2)由图乙可知报警时对应的电阻R1,测试时的控制电流已知,控制电路的电压已知,可求出电路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1就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3)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控制电路的磁性强度不变,根据影响磁性因素进行确定;【解答】(1)当衔铁被吸下时,报警灯亮,由此可知L2为报警灯,故应把蜂鸣器应与L2并联(2)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图乙可知燃气浓度达到4%时的报警值时R气敏=40Ω所以R滑=R总-R气敏=100Ω-40Ω=60Ω(3)A、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R气敏增大,如果线圈匝数不变,不变,根据R滑=R总-R气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故A可行;B、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总电阻更大,电路中电路变小,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变小,达到报警浓度时,不能闭合报警回路,故B不可行;C、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变大,要保证电流不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电压,故C可行;D、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磁性减弱,若再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磁性更弱,到达报警浓度时,不能吸下衔铁报警,故D不可行。故选AC。(1)当衔铁被吸下时,报警灯亮,由此可知L2为报警灯,故应把蜂鸣器应与L2并联(2)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由图乙可知燃气浓度达到4%时的报警值时R气敏=40Ω所以R滑=R总-R气敏=100Ω-40Ω=60Ω(3)A.该报警器报警时的燃气浓度值调到比出厂预设值更低一些,R气敏增大,如果线圈匝数不变,不变,根据R滑=R总-R气敏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小,故A可行;B.在控制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总电阻更大,电路中电路变小,电磁铁线圈的磁性变小,达到报警浓度时,不能闭合报警回路,故B不可行;C.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变大,要保证电流不变,可以适当增大电源电压,故C可行;D.R气敏增大时,若滑动变阻器不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磁性减弱,若再减小电磁铁线圈匝数,磁性更弱,到达报警浓度时,不能吸下衔铁报警,故D不可行。故选AC。31.【答案】(1)Ca(OH)2(2)解:设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x=x=168g答:理论上消耗氢化钙的质量是168g。(3)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2)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3)根据用氢化钙制取氢气是在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来分析。【解答】(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钙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4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1个钙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2)见答案(3)相比于电解水制取氢气,用该药品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操作简便等,故填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操作简便等。32.【答案】(1)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2H2O22H2O+O2↑(3)B(4)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1)根据肺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分析;(3)根据加湿仓、制氧仓的特点进行分析;(4)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有机物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3)加湿仓氧气要通过长管进入水中,充分接触润湿后再由短管导出,图中A为加湿仓,B瓶为制氧仓,故填B。(4)由图可知,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1)人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故填肺;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有机物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3)加湿仓氧气要通过长管进入水中,充分接触润湿后再由短管导出,图中A为加湿仓,B瓶为制氧仓,故填B。(4)由图可知,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过碳酸钠分解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越大,夏季水位高,反应物的浓度低,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